有效应答让幼儿思维活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应答作为提问的延续,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只有教师恰当、合理、科学、艺术地应答,才能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互动,激发幼儿思维,发展幼儿智能。但在教学中,教师们却因多种原因存在无效应答的状况。针对这一情况,我园以中班语言活动《点子大王》为例,针对教师最典型的几个课堂应答提出优化建议,在课例跟进的片段实录对比研讨中,带领教师们理解“如何通过教师的有效应答推动幼儿的学习”。
一、典型应答1:“还有什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创设情境让幼儿想办法,这时教师会用一个个的追问“还有吗?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来回应幼儿的回答,期望幼儿能想出更多、更有创意的答案,直到幼儿思维混乱、师生都感觉枯燥疲惫。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怎样应答才能让幼儿说出丰富的答案呢?
优化建议:用梳理引导“有序思维”
对比研析:
课例1中的应答起不到帮助幼儿拓展思维的作用,幼儿对动作的想象和表现也仍旧是无序和原始的。课例2中的教师应答给予了幼儿拓展思维的方向性,幼儿也很快地接受了这种隐形的指导。通过教师应答的潜在指导,幼儿学会有序思维的方法,拓展了想象空间,提升了经验。
为什么幼儿的回答会想不全?这是由于幼儿的逻辑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很多时候是直觉思维。如果教师在应答时不帮助幼儿去分析和整理自己的经验,那么幼儿的思维永远只停留在原始状态。
二、典型应答2:“说过的不能说!”
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听到教师为了启发幼儿的独立思维喜欢回应“说过的不能说”,但可惜的是总有部分幼儿在课堂中默默无闻地充当听众或是“应声虫”,只有少部分幼儿积极发言。作为教师,不应该任由那部分幼儿只是服从群体思维,不去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那么教师怎样用语言启发幼儿积极的思维,形成自己独有的观点呢?
优化建议:用鼓励激发“独立”思维
对比研析:
在课例1中教师回应“说过的不能说”,一开始还有两个幼儿补充回答,然后就都僵住了,课堂毫无生机。巴甫洛夫认为:积极的情绪是人一切活动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教师积极的正面鼓励,能激发幼儿学习和思维的乐趣。在课例2中教师一直采用鼓励的方式给予幼儿一种价值判断标准——“有独立想法的孩子是值得赞扬的”,如此激发幼儿主动思考和表达的积极性。教师的第二个应答在保护幼儿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同时,提醒幼儿质疑要有根据,激起幼儿更高层次的思考。为了证明自己的质疑有道理,幼儿需要调动一切知识和经验去说服大家。最后教师说“爱看书的孩子就是知识丰富”又潜在地激励幼儿去阅读。智慧的应答就是这样层层推动着幼儿的发展。
三、典型应答3:“你错了,再说一遍!”
有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习惯用“负性思维”评价幼儿,“你错了”“你又忘记了”……使得幼儿慢慢丧失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自信心,怀疑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不愿思考或自我否定。要激发幼儿敢想、敢说还需要教师给予幼儿温暖适宜的应答,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安全感的课堂。
优化建议:用呵护鼓舞“大胆”思维
对比研析:
课例1中教师用对和错来评价幼儿,让幼儿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使得幼儿因为怕说错、被嘲笑不再参与讨论,这样的应答使他对自身产生了怀疑。课例2中教师帮助幼儿化解尴尬的境地,其他幼儿通过教师应答中的暗示,也自觉停止嘲笑,学习鼓励同伴。教师的回应给予了幼儿很高的接纳度,使他们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敢于为自己辩解,重新再说一遍。
四、典型应答4:滥用“为什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还很喜欢追问幼儿“为什么”,但并不是所有的“为什么”都有效,如何将“为什么”用得恰到好处,还需要教师们有所判断。
优化建议1:幼儿回答肤浅时,用“补问”提升思维敏捷度
问题提出了,幼儿回答没到点子上,教师就不应该只是使用“为什么”,而需要采用补问的形式,降低难度,将前面的问题分解成相对容易的分问题,或者变换角度,引导幼儿换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
对比研析:
在课例1中,幼儿的回答比较浅,教师的追问“为什么”并不能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反而产生了误导。课例2中教师因势利导,顺着幼儿的思路,通过补问让幼儿的思维集中到狮子交朋友的“具体做法”上来,幼儿因为有生活经验,表达就很全面、细致、深刻。
优化建议2:回答歧义时,用“追问”提升思维深度
对比研析:
在成人的思维中,狮子是要吃“小兔子”这些小动物的,课例1中教师认为幼儿的回答违背了常规,用自己的惯性思维否定了幼儿的回答,没有给幼儿说明原因的机会,也让其他幼儿不敢再异想天开。课例2中教师恰到好处的追问,给予了幼儿说明理由的机会,了解了幼儿的思维过程。
在课堂中,最要避免的是重复幼儿答案或者“棒棒棒,你真棒!”这种思维含量低、缺乏归纳和提升的简单应答,否则看似师幼互动频繁,而实际上幼儿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任何实际提升。教师对幼儿的有效应答最终是还要建立在倾听、尊重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推动幼儿思维发展。
手工材料
关键词:应答
-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答的策略 2012/03/08
- 面对陌生幼儿有效应答的策略 2012/02/27
- 教师适宜应答策略的研究 2010/07/1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