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美术活动中的“放”与“收”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loulan 感谢 loulan 上传 0人参与

  最近,我园对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碎蛋壳’花纹”进行了一课多研。虽然几位教师在方案的设计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效果却大相径庭。下面我对两类教师几个教学环节的处理作一些比较分析。

  片段一:破碎的蛋壳
  活动一开始,教师A就发给幼儿人手一个事先敲过的熟鸡蛋,让幼儿看看、说说在已破碎的蛋壳上发现了什么。大多数幼儿说蛋壳的表面是黄色的,蛋壳的里面是白色的(其实是蛋白)……很长时间过去了,幼儿并没有把关注点落到碎蛋壳的花纹上。
  教师B则是在活动开始时发给幼儿每人一个完好的鸡蛋,让幼儿自己将蛋壳敲碎,然后注意观察蛋壳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动手操作时自然就发现蛋壳碎了。出现了很多花纹。这些花纹有的像乌龟背壳,有的像闪电,有的像玻璃裂纹……
  分析:教师A在组织活动之前已将蛋壳敲碎,让幼儿直接观察破碎的蛋壳,看似准备得很充分,其实是“吃力不讨好”。相反,教师B让幼儿自己敲敲、摸摸、看看,既增强了活动的兴趣,又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而且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发现了碎蛋壳上的花纹。所以,教师的包办代替不如放手让幼儿亲历其中的变化,后者可使幼儿观察得更仔细。

  片段二:给“花瓶”刷色
  为了让幼儿观察到油水分离的现象,教师A采用的方法是自己示范用水粉颜料给成品画“花瓶”刷色,要求幼儿观察刷色后“花瓶”花式的变化。结果,个别观察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发现了油水分离的现象,而大部分幼儿因没有来得及细细思考,并没有马上发现油水分离现象。
  教师B则是在交代作画步骤后,便放手让幼儿作画了。在刷色过程中,有的幼儿大胆地来回刷色,很快便发现了油水分离现象;有的幼儿小心翼翼,企图绕开每一条由蜡笔画出的“碎蛋壳”线条,生怕遮住了“碎蛋壳”花纹。此时,教师提醒幼儿“连着花纹一起刷刷看”。结果幼儿一尝试马上发现了油水分离的现象。
  分析:幼儿的能力有强有弱,教师操作、幼儿集体同步思考的方式,很可能导致个别能力强的幼儿的思考代替了大部分幼儿的思考,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对于能力一般的幼儿,要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去操作,教师可作一些适时适宜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每一位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片段三:作画材料的提供
  在幼儿作画前,教师A将蜡笔、调好的水粉颜料等一股脑儿地放在了幼儿面前,有些幼儿拿起“花瓶”轮廓图,一会儿看看水粉盘、一会儿拿起蜡笔,不知如何下手。
  教师B则先为幼儿准备了蜡笔,然后去巡回观察指导,等到大部分幼儿用蜡笔画完“碎蛋壳”花纹后,再向幼儿提供调好的水粉颜料。于是,幼儿的操作有条不紊。
  分析:中班幼儿的自主能力还比较弱,如果一开始教师就完全放手并拿出所有的作画材料,幼儿可能并不知道该先用什么后用什么,作画时会缺乏计划性与目的性。教师B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提供作画材料,既保证了幼儿的有序操作,又便于指导。
  美术活动中,教师既要做到“放”,保证幼儿有充分的自我探索、自主发现的机会,又要适当地“收”,使幼儿在活动中目标明确、少走弯路。总之,只有“收”“放”结合,恰到好处,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充分发展。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小班语言区活动设计:翻卡乐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