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韵律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
《幼儿园韵律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是我在“优青”项目组和带教导师的引导下,基于学校实际确定的实践项目。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在“幼儿园韵律活动课程”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普遍赞誉。
一、实践项目的提出及其理论假设
“幼儿园韵律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项目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在素质教育时代,音乐素养是学生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在幼儿早期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探索幼儿音乐教育的可能路径;第二,音乐教育的核心在于“韵律”,因此,实践项目从一开就把幼儿园韵律活动作为课程建设的突破口。我园创建韵律活动课程,并不是培养音乐家或者舞蹈家,而是通过幼儿喜爱的韵律活动,激发他们热爱生活、敢于表达、乐于合作的情志,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借参加优青校园长项目之机会,我园在认真分析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园的发展定位与目标,以韵律活动为突破口,确立了“幼儿园韵律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这一实践项目。通过环境创设、课程建设、家园互动、社区联动等途径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开展律动、舞蹈、音乐游戏三个模块的实践研究,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构建幼儿园韵律活动课程体系,从而推动幼儿园艺术人文环境的创设,使幼儿置身于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快乐的启蒙教育。
二、实践项目的展开与推进
2010年5月项目启动以来,在“优青”导师团和结对导师毛美娟特级园长的指导下,项目组紧紧围绕项目的目标,精心策划,稳步推进。到2012年3月,预设的目标已基本全部达成。实践项目的展开步骤主要有:组建研究团队、研制课程方案体系、规划环境布置、开展特色活动、组织课程评价等。
(一) 组建研究团队,增强课程领导力
幼儿园组建了韵律活动课程项目组,分设课程研究小组和家教行动组。其中课程研究小组是包括导师毛美娟园长、区教科研专家、区学科带头人以及本园的三位区级骨干教师在内的研究团队。其主要任务是编制韵律活动课程方案,探索课程实践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引领教师以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韵律课程为内容,尝试教材的选择与编撰,有所侧重地开展研究。家教行动组是包括教研室专家、家长、社区代表、署级骨干教师在内的团队,主要以指导家庭韵律活动的开展为切入口,通过家庭亲子音乐游戏沙龙活动的开展,亲子音乐游戏案例的收集与改编,使音乐游戏能深入每个家庭,让家长与幼儿共同感受音乐的魅力,游戏的快乐。
影响幼儿音乐教育内在质量的关键是教师的素质,为此我们还非常注重教师基本音乐素养的培养。首先,聘请了有关专家对项目实施进行理论指导。比如:邀请了优青导师团团长、原教育局干部人事处吴秀国处长、结对导师毛美娟园长以及干训办杨建荣主任来我园专门就课程开发和实施方面进行了专题辅导;邀请陈石静等专家对我园的韵律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现场指导。其次,我园也会搜集相关的韵律教学理论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让教师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韵律发展水平,明确幼儿肢体动作可发展程度,制定韵律课程总目标、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为了拓展教师的眼界,我们为教师提供观摩市级层面音乐展示活动的机会,聆听音乐教学方面的专家讲座,鼓励有音乐专长的教师参加第七期幼儿园音乐师资高级研修班的培训,把国外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到我们的课堂中来,提高韵律课程实施能力。
(二) 研制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力
研制课程体系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作。在实际研制、开发我园特色课程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着“作为课程内容的知识体系必须考虑到儿童的认识逻辑,同时又不能丧失学问知识所具有的严密的逻辑性与科学系统性”这一基本原则,将课程内容与知识的结构问题与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基本认知问题作为我们开发课程的起点。在这种思考背景下,通过对教材资源包的梳理、选择、重组、扩展,项目组完成了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特色课程方案的编制,设置了以音乐律动、舞蹈、音乐游戏为三大模块的课程结构,细化了以教学活动、音体室活动以及特色活动三个不同层面的课程实施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音乐素质发展规律,由简至难,明确了课程目标和分年龄段幼儿培养目标,并从儿童的生活体验出发编撰了配套的课程内容:小班以简单的、不移动的动作为主,开发出《小司机》、《好听的声音》、《过新年》等课程;中班突出移动的、单纯的上肢或下肢动作,如《我爱我家》、《秋天来了》、《我在马路边》等课程,而大班则以上下肢联合的移动动作为重点,开发出《我是中国人》、《动物大世界》、《我们的城市》、《我要上小学了》等课程。
在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上,韵律研究小组采用“一课三研,连环跟进”的教研模式,力图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其中。我们在同一年龄段研究小组中进行一研,判断活动价值,界定目标,形成方案;在课程组层面开展二研,寻找问题,调整目标,优化活动;在全园性的“我型我秀”活动中进行三研,研究教师的教育行为,使活动更优化。许多优秀活动如:小班音韵律活动《睡吧,布娃娃》、中班韵律活动《舞龙》、大班韵律活动《中国功夫》等都是建立在各组室一研、二研的基础上推出的,活动中教师们也更加关注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幼儿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教师们通过参与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实施活动,提升了个人的音乐素养,并且使得自身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开发能力、执行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 规划校园环境,凸现办园理念
我园的办园理念是“以韵律活动课程建设为抓手,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因此,在幼儿园环境规划时,我们强调以快乐的启蒙教育为主线,彰显韵律活动课程特色。
1. 园舍环境显现教育性、特色性、愉悦性。在园舍布置中处处渗透音乐元素,处处潜藏着由韵律所带来的美的教育。如:将跳跃的音符、流动的五线谱、动听的乐器、漂亮的剧照、生动的音乐大师介绍等设置在走廊内供幼儿观察欣赏,让幼儿感受流淌在幼儿园每一个角落中的旋律与美。
2.充分挖掘可利用空间,创建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活动的韵律课程环境。我们依据培养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顺应平衡、整合的要求,创设能与幼儿互动的特色环境,使幼儿在进入幼儿园时,映入他们眼帘的都是能够引起他们活动的课程环境。如:幼儿园大厅中央设有“我型我秀”大舞台,每月推出主题活动,供“亲子show”;幼儿园东、南、西三层楼面走廊转角处,分小、中、大三个年龄阶段创设音乐游戏区,幼儿通过图文并茂的游戏说明,商定游戏规则,尝试合作游戏;在偌大的音乐体验室中,幼儿不仅能欣赏到各种优秀的音乐作品,而且能自由装扮,合作探索、结伴表演;各班必设的音乐角,是依据教师各自的研究重点,结合幼儿学习主题来创设的,材料丰富,各显特色。
我们将韵律活动环境创设纳入幼儿园“课程监控评价”范畴,定期对各班、各区域的韵律环境进行监控评价,注重实践应用效果,关注反馈及整改,同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考核、幼儿发展指标中。
(四) 开设特色活动,提高幼儿表达表现能力
全园总动员的“舞林大会”是我园的一大特色,每周举行一次,以自编的适合幼儿模仿学习的韵律活动《小企鹅》、《洋娃娃的舞会》和《啦啦操》等为主要素材,采用教师现场主持,幼儿领舞,全园学舞的形式开展。幼儿共同参与的艺术沙龙活动又是我园的一大亮点,其中活动项目由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自主申报,有中国舞、幼儿体操、节奏乐、上海童谣等,幼儿则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小组式的混龄活动受到了全园师生的欢迎。在“我型我秀”舞台上,舞蹈《啦啦操》、《洋娃娃的舞会》,表演唱《上海童谣》、器乐表演《玩具兵进行曲》等节目充分展现了幼儿较好的音乐素养,幼儿在幼儿园搭建的如此多样的平台中增强了自信,提高了表达表现能力。
家教行动组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家庭尝试开展了亲子音乐游戏沙龙活动。小班亲子专场体验活动在活泼、可爱的企鹅舞中拉开了序幕,在唱唱、跳跳、玩玩中,家长与孩子共同体验了音乐的快乐,感受着游戏的魅力;中大班亲子专场体验活动中则引用了“麦霸英雄汇”的方式,通过猜一猜的形式让家长重温了自己小时候耳熟能详的经典动画片的主题曲,通过唱一唱的方式让幼儿回顾了一学年来在幼儿园所学的儿童歌曲……
2011年6月,全体幼儿、家长及教师还汇聚在浦兴社区文化中心剧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韵律特色课程汇报展示暨大班幼儿毕业典礼活动。活动以“灿烂六月,拥抱梦想”为主题,通过多样的组合、丰富的表现形式、精彩的舞美作品展现了我园幼儿良好的韵律技能和艺术表现力,也令在场的领导、嘉宾及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 组织课程评价,形成评价机制
家教行动组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确立评价原则,选择评价方法,组织发展评价。
我们遵循了“阶段性评价与日常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阶段评价包括学期、学年评价,日常评价包括所有韵律活动中的随机性观察、分析评估。我们为每一位幼儿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追踪幼儿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变化轨迹。同时,教师每人建立一份韵律活动的研究档案,记录积累日常所作的分析反思,每学期一次的总结。我们还遵循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平衡的原则,采用了两种评价方法,一是表现性评价法,即观察幼儿在韵律教育活动中对于音乐作品最真实的表现,教师比较分析幼儿的行为、能力,依据各年龄段韵律发展目标对幼儿在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动作能力方面的表现进行记录,可采用文字描述、表格式,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记录;二是调查分析法,采用了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教师根据韵律教育活动的需要设计问卷,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是否具有自主参加或者选择性参加韵律活动的意愿,问卷的使用对象为保教人员和家长,也可以是直接询问幼儿,成人予以填表,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幼儿喜欢的舞蹈、音乐游戏、现有的经验能力以及表现水平等。
三、实践项目取得的成果
两年来,项目组在前期幼儿园音乐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导师引领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实践项目书的要求,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 形成了一系列文本成果
经过两年的实践,完成的文本成果主要有:(1)形成了一份全面的项目结题报告:该结题报告全面的总结了实践项目实施两年以来的各项工作,包括实践项目的选定、实践项目的实施计划书、项目的保障条件、实践项目的研究路径分析等。(2)一份幼儿园韵律特色课程方案:方案是我园两年来课程建设的直接成果,初步构建了以音乐律动、舞蹈、音乐游戏为三大模块的课程结构。此外,课程方案还就课程实施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思考。(3)两项有关韵律课程研究方面的市级、区级课题立项:《指导幼儿家长开展家庭音乐韵律活动的实践研究》、《幼儿音乐游戏设计与实践的研究》两项课题是本项目实践过程中同步实施的项目,三个项目之间存在联动。(4)韵律特色课程教材正在整理出版中。其初步预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幼儿园韵律活动课程的结构;第二部分,幼儿园韵律活动课程的实施;第三部分,幼儿园韵律活动课程的反思。
(二) 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我园幼儿在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具体表现在:喜欢参加律动、舞蹈表演和音乐游戏,能大胆尝试运用身体动作来探索、表达音乐;能够感知、理解韵律动作与音乐的关系,能较自如地运用和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能够掌握运用较简单的道具,能够在合作性的韵律活动中运用动作和表情与他人交流、配合。与此同时,幼儿的审美素养、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能捕捉和评价生活中的美,对音乐的审美情趣尤为凸显;养成了文明生活所必需的行为习惯;交往合作态度、责任意识、集体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学习探究中的问题意识明显增强;能积极主动地关心集体,关注身边人和事,同伴之间友好协作,能够通过音乐信号自觉地遵守生活的规则。幼儿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社会性情感逐步形成,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 增强了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
我们逐步明确了课程目标和分年龄段幼儿培养目标,初步掌握了韵律活动实施的一般特征和规律,尝试设计了一些评价方法和内容。教师在韵律活动的内容选择、组织实施、课例分析、编撰教材能力方面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园教师撰写的论文《男孩“玩”韵律,舞出阳刚来》、《亲子音乐游戏指导论要》等多篇文章在《浦东教育》等教育杂志上发表。近两年暑期,我园教师走上了华师大的教育舞台,面向全国教师开放音乐活动;每一学期,幼儿园都会在区署级层面有韵律特色课程的公开展示活动。
(四) 提升了园长的课程领导力
此课程作为园长专业发展实践项目来推进,有特级园长和导师团的带教,很好地保障和推动了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提升了园长的课程研究意识,提高了课程管理的实效性,不断增强了园长对特色课程管理的反思能力、研究能力与调控能力,凸显了园特色课程的价值。在学校新一轮四年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我园确立了“以韵律活动课程建设为抓手,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的发展主题,此次作为案例在第一教育署规划论证中进行专家论证,得到领导专家的一致认可,规划评定为A级,为我园今后四年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五) 初步形成了幼儿园韵律特色
2010年和2011年,项目组成功申报了市级家教课题和区级课题《指导幼儿家长开展家庭音乐韵律活动的实践研究》、《幼儿音乐游戏设计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研究推进了特色课程实践,我们完成了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特色课程方案的编制,设置了以音乐律动、舞蹈、音乐游戏为三大模块的课程结构,确立了以教学活动、音体室活动以及特色活动三个不同层面的课程实施途径,并在此基础上编撰了系列的幼儿韵律教材。教师们参与课程开发,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活动设计与实施,使教师在特色课程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历年来的社区街道节日庆典及公益展演中,都少不了我园教师、幼儿的参演,提高幼儿园的办学声誉,拓展幼儿表达表现的平台。我园的“音乐节”活动、大班幼儿毕业典礼更是走入了社区、走进了网站、走上了荧屏,韵律特色初步显现,并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围绕这门建设中的特色音乐课程,我园和其他幼儿园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我园的音乐课程多次对外进行宣传,我园所探索的“幼儿园韵律活动课程”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也已经开始辐射到其他地区。
手工材料
关键词:韵律
- 在韵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013/01/21
- 对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的思考 2012/03/26
- 如何引导幼儿在韵律活动中相互学习 2011/05/11
- 韵律活动中的激励 2011/05/1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