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以幼儿为本培养自主管理意识——“入区卡”的设计与运用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guoreiqing 感谢 guoreiqing 上传 0人参与

       升入中班后,我们尝试让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结果发现,孩子们通常会一窝蜂地冲向自己喜欢的区域,争抢区域材料。入区环节变得非常混乱,同伴之间的争执也增多,这不仅产生了安全隐患,也影响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看来,要使区域活动顺利进行,有必要建立有效的入区规则。我们通过设计“入区卡”来调节自主与规则的平衡,使幼儿享受到更大的自由度,获得更多的乐趣。以下是我们与幼儿在设计与运用“入区卡’’的过程中所作的几次调整。 

  入区卡,出炉了 
  针对入区时的混乱现象,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谈话,讨论对策。孩子们七嘴八舌。有孩子说:“还像小班那样,我们找小脚丫进活动区玩。”马上有孩子表示反对:“我们都上中班了,不能像小班那样了。”有孩子说:“谁表现好谁先玩。”又有孩子质疑:“老师说我们表现都好的。”突然有一个孩子提出:“我们来幼儿园的时候都要刷卡的,我们也来学学这个,刷一下门卡再到里面玩。”他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下午,所有孩子都开始设计起属于自己的入区卡来,即在教师提供的人形底图上画上自己的肖像,再让教师帮着写上自己的名字,就这样,一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入区卡诞生了。有了入区卡还需要插卡牌,经过讨论,孩子们决定把插卡牌做成房子的形状,又通过模拟确定每个区每次的活动人数,然后根据人数在房子上设置相应的小房间数量。孩子们如果想入区活动,可以把入区卡插到这个区域的小房间里(图1)。这一举措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在音乐声中一手搬着椅子,一手忙着将自己的入区卡插到相应区域的小房间里,显得有点忙乱,也存在着安全隐患。看到这个情景,我们又引导孩子进行“怎样安全插卡”的讨论。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先把椅子搬到区域里,再插卡。”“不行的,那卡就没用了,再说有的区域不需要椅子。”有的说:“先插卡,再搬椅子去区域。”通过举手表决,大家决定先插卡后搬椅子。 
  分析:当幼儿有了因秩序混乱而产生的不愉快的体验时,他们就会理解什么是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规则了。由于规则是大家共同讨论决定的,入区卡是自己设计的,孩子们对规则的认识就比较深刻。是先搬椅子还是先插卡,这个细节处理很好地解决了安全隐患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幼儿也更加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了。 

  三步走,用好卡 
  经过调整,孩子们入区时的安全隐患少了,但还是存在争先恐后、吵闹等现象。看来,入区卡只是把孩子们的争执由区域内转移到了区域外。如何让孩子们安静、有序地入区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分阶段进行了引导。 
  第一阶段:个别幼儿选择 
  我们将入区卡集中在自己手上,先组织大家推选并确定优先选区的孩子。然后,我们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观察先入区孩子的情况,并讨论:“XXX选区的时候先干了什么,后干了什么?这样好不好?”大家一致认同先插卡再搬椅子去选区域的做法。就这样,我们以邀请的方式请孩子逐个到教师处拿卡选区。 
  第二阶段:分组选择 
  在达到第一阶段目标的基础上,我们提前将入区卡发放给幼儿。先请女孩子选择区域,请男孩子看看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女孩子们选区时的平和得到了男孩子的认可。然后我们请男孩子选择区域。有的男孩子还是迫不急待地跑去插卡了,也有的男孩子显得很绅士。第二天区域活动时则换成男孩子先选。后来。则是男孩女孩各派一名代表进行“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获胜一方先选。 
  第三阶段:一起选择 
  我们事先将入区卡发放给幼儿。在简单介绍区域活动内容后,我们请所有幼儿同时去选区。因为有了之前的选区经验,孩子们没有出现争先恐后的局面,而是有序、文明了。虽说仍有小部分幼儿发生了小冲突,但他们也能通过自主协商解决问题。 
  分析:常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中班幼儿刚从小班升上来,争抢现象不可避免。第一阶段,我们采取榜样示范和逐个拿卡入区的方式,帮助幼儿巩固入区常规。第二阶段,在熟悉规则之后,我们让幼儿分组选区。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帮助幼儿感受遵守规则的好处,二是避免幼儿消极等待,三是体现相对的公平。第三阶段,我们让所有幼儿同时选区,既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又体现了幼儿自由选择的公平性,这是入区常规培养的最终目标。 

  再设计,不偏区 
  经过前一个阶段的努力,孩子们可以做到有序、文明入区了。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存在偏区现象,即有的孩子会天天去喜欢的某个区。虽然我们也对所谓的不热门区域材料进行了调整,并鼓励幼儿到各个区域去活动,但收效甚微。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在偏区的幼儿中,虽然有极小部分幼儿确实会偏好某一区域的活动,但不少幼儿的选择并没有明确的目的,而是受从众心理的驱使,还有部分幼儿则是不愿意尝试未知领域。能否在入区卡的运用上想点办法来改变这一现象呢?经过讨论,我们采取了这样的策略:为每位幼儿准备一套五个区域的入区卡,这样每位幼儿手上都有五张入区卡(图2)。在每一次区域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的入区卡会暂留在小房间中让教师回收。在之后几天的选区中,孩子们手中的入区卡会越来越少。一个星期下来,孩子们五个区域都玩到了,这样偏区的问题自然就得到了解决。 
   分析:通过这样的调整,幼儿很直观地知道了自己今天玩了什么,还剩下什么区域没玩。下次还可以玩什么,这样幼儿的选择具有了一定的计划性。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各个区域的材料得到了优化,否则幼儿的自主选择就会变相成为强制选择。 

  入区卡,有妙用 
  区域活动结束环节的评价很重要。评价时,除了要引发问题讨论、回顾活动过程,我们还会针对幼儿活动情况进行点评,特别会对规则意识强、活动有创意、活动能力与水平方面有所提高的幼儿加以表扬,并在他们胸前贴枚五角星。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往往会忘记自己为什么会得到五角星。由此,我们又想在入区卡上做文章。我们在入区卡的背面设计了区域活动评价表格,分成文明小主人、聪明小主人、能干小主人等几个栏目(图3)。得到同伴与教师认可的幼儿可在评价表相应的栏目上贴五角星,集齐五颗星者可以得到一份小礼物。 
  分析:分类评价充分发挥了入区卡的作用,它让幼儿更加明确活动要求,知道在活动中要讲文明、懂礼貌、多想好办法,要主动整理玩具和材料等,大大强化了幼儿的良好行为。 

  反思 
  入区卡不仅能控制好各区幼儿的人数。还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升区域活动的质量。在设计与运用入区卡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以下经验。 
  1、以问题为切入点。找准入区卡设计与活动规则间的“链接点” 
  制订规则源于问题,规则制订的过程也是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本案例中。教师及时关注幼儿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引导幼儿讨论、协商等方式寻找对策。比如,幼儿入区时秩序的混乱,导致了“入区卡”的诞生。随后,教师又发现幼儿存在偏区及评价上的一些问题,于是,继续引导幼儿寻找入区卡设计与活动规则间的“链接点”,根据新的需要作出调整。从而使入区卡设计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以幼儿为本,寻求自主与规则间的“平衡点” 
  区域活动是相对自由的活动,但自由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自由要靠规则来支撑,所以规则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要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坚持“以幼儿为本”,努力实现规则与幼儿自主之间的平衡。比如,在解决“偏区”这个问题时,我们准备了人手一套入区卡,孩子们可以自主安排玩五个区域的先后顺序。 
  3、小步递进,抓准从他律到自律的“成长点” 
  由教师制订的“标准”或规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他律,幼儿容易陷入受支配、主体缺失的状态。幼儿只有在认识规则重要性的基础上参与制订规则,才有可能内化规则,变他律为自律。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密切关注规则制订过程中幼儿的种种信息,找准促使幼儿从外部控制到自我管理的“成长点”。如,在形成入区常规时,我们分三个阶段走。从完全借助外部力量到逐步加大幼儿自主管理的份量,变他律为自律,最终实现幼儿的自主管理。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童话故事:小青虫的梦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