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走出音乐教学的误区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huangcuiping 感谢 huangcuiping 上传 0人参与

      仔细分析原方案,我发现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一、选材越复杂越好 
  小班韵律活动应使幼儿在简单的动作表演中逐步理解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所以教师要提供合适的音乐作品。原方案设计教师认为,《小鸟和大象》这首曲子对小班幼儿来说略显简单,因此增加了C段《贝贝舞曲》。其实原作品本身并不简单,其音乐形象鲜明简洁,曲调风格差异明显,含有很有趣的音乐重复点,较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而C段的音乐旋律及结构较为复杂,容易使幼儿产生听觉疲劳。
 
  二、场面越热闹越好 
  小班韵律活动的目标是:(1)愿意参与音乐游戏和有简单舞蹈动作的活动,能随音乐做简单律动。(2)基本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和速度。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忽视了“随音乐”三个字的含义,满足于只要音乐一起幼儿会自由做动作即可。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只是在做动作,而没有听音乐。 
  笔者以为,音乐是一门以倾听为主要感受方式的艺术,创设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打开幼儿的听觉通道,让幼儿学会倾听显得尤为重要。小班幼儿对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的辨别能力较差,容易被一些无关因素所吸引。教师过多的动作或表情不仅会分散幼儿的注意,还会束缚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带领幼儿全神贯注地倾听,使他们对音乐形象有个初步印象,如此才能激发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在原方案中,为了完成目标一,教师让幼儿回答“谁来了”这个问题,并用相关动作进行提示。这样做容易产生的后果是,幼儿只注重看教师的动作,而不关注音乐本身。不少人担心让幼儿反复倾听会使幼儿感到乏味,其实如果每次倾听时都对幼儿提出不同要求,那么幼儿就会不断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与记忆,并用自身的动作表现内心的感受。而不是浮于表面的自由舞动。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会发光的萤火虫-幼儿园科学课件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