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的人文性反思幼儿园的艺术教育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艺术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
反思传统艺术教育的狭隘性,我们欣喜发现,随着教改的深入,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已从传统的知识技能本位转向了体验本位,把艺术活动的价值定位于以知识、技能的训练和灌输为主,以成人化、概念化的表达、整齐划一的作品评判,以功利性的追求(如考级等)为目标已经逐步地转为以儿童的自主表达为主,以儿童表现与生俱来的艺术感受能力为评判,以真切的体验为目标。在学习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过程中,我们以崭新的学前教育理念来审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文化元素,它的发展本质是情感的创造性表现,通过情感的体验,自主的活动,关注艺术的人文性,开拓无限的文化互动空间,使幼儿接受更多的艺术熏陶与培育,享受到艺术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快乐与意义。
关键词
幼儿园艺术教育 艺术的人文性 情感体验 自主活动
人文性是每一个个体的活生生的人生体验。对待同一种艺术表现形态,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验,每一个人都只能通过自己的感觉、意志和思想来“觉悟”,其体验的结果带有极强的主观性。艺术的人文性更是与创造艺术的主体息息相关的,它的本质是情感的创造性表现。如果说科学是以共同的语言和符号揭示不同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那么艺术是以不同的表现力以及新颖、独特、有个性的来表达共同的人性与共同的关注。
幼儿的年龄特点为表现艺术的人文性,培养创造性表现能力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表现活动中容易融入自己的直觉和想象,他们的行为没有象成人那样多的理性思考,往往爱加上自己的主观想象,喜欢夸张新奇的事物。而创造有时可能是非理性的,有悖常规的,幼儿的思维方式却正具有那样的特征。这就使得他们的行为更具有不从众性。再者,在幼儿尚不能运用语言文字,这种成人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来表现自我和与他人交流时,他们会运用其他一些符号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如美术语言、肢体语言、音乐语言都是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
面对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我们必须深入地挖掘艺术的人文性,以人文主题为主线,将我们一个个散落的艺术小珠串成线,让幼儿沿着人文主线漫步,并且在人文主线的架构下形成其个人的艺术修养的骨架,从而更好地实现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人文化发展及幼儿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培养。
一、引领幼儿自主表达,感悟艺术创造的魅力
艺术的人文性,强调情感体验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强调幼儿的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强调学习活动的过程价值。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只有把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引领其主动探索、自主表达,这样进行的艺术创造活动才是最有美丽的。
幼儿在利用某种艺术形式进行艺术表达时,是通过感知、体验、想象再由实践操作而表现,他们往往是向成人和同伴反映或传达自己看某一事物时的独特感受。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所以在对同一事物进行感知体验时,体现的准度、程度也是不相同的,在表现时呈现出的是富有个性特点的结果。因此,在艺术教育实践中,教师更应关注幼儿情感体验的过程。当组织艺术教育活动时,教师可通过设置各种情景,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足够的空间,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给孩子以真实、真切、准确、强烈的情感体验,并让幼儿结合已有的经验,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由感而发,有情可发,同时能大胆独立自如的表现。教师通过使幼儿多听、多看、多感受,让幼儿逐步积累多种社会经验、生活经验、情感经验,这些经验也是由感受体验而获得诸多的亲身体验、经验,久而久之成为了幼儿创造表现的主要源泉。
二、寻找多元互动方式,实现实际意义上的互动教学
“互动”意味着互为主动,作为平等交流的主体。通过互动,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推动。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互动是和整个活动过程紧密相连的,可以说互动无所不在。
师幼互动。教师与幼儿之间应形成一种探究式的积极的师幼互动。在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地灌输者或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和欣赏者。
同伴间的互动。指幼儿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以达到交流互学的效果。一个幼儿的点滴创新就会使其他幼儿点燃创造的火花,使得创造的火花不断的闪烁。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良好、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活动内容相匹配的物质环境能推动、影响幼儿的创造。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幼儿、环境这三者是活动过程中的要素。
要在活动中做到互动,教师就必须学会站到幼儿的视点去看待问题,多观察、多了解、多反思,注重随机教育,及时调动,鼓励幼儿,随时调控,把握关键,促成多种互动作用的发挥
三、呼唤师生亲密融合,创造彼此接纳的精神世界
瑞吉欧教育哲学提倡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每位幼儿都会在此感到自在,良好、宽松、自由的氛围会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使得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烁。作为一个教师,她自身的思想感情与儿童的思想感情有着质的不同。如果教师强行把自己的“世界观”强加到儿童身上,这无疑对儿童是一种压制和打击,甚至给他们造成痛苦的经验。正如西方美学家罗恩菲尔德所说:“艺术对儿童来说与成年人太不一样,它对儿童来说纯粹是表现自己的手段。由于儿童的思维不同于成人的思维,他的表现就与成人不同。由于成年人同儿童在趣味方面和表达方式方面的不一致,就造成艺术教育中的困难和干扰……”只有让教师向儿童靠拢,教师主动和儿童去融合。不能如以往的艺术教育那样总是由教师带着学科(艺术教学内容)走向儿童,而应该带着儿童走向艺术教育进行探索。包括情感的融合。教师注重在情感上亲近幼儿,增进师生亲密感,缩短彼此间的距离。这样,就容易使师生间产生共鸣,并对幼儿形成强烈的感染力。教师要学会站到幼儿的视点看世界,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考察事物和衡量评价幼儿的表现。学习幼儿诠释事物的语言,并用这些儿童化的语言来设计活动,指导幼儿,演示作品。
四、赏识孩子稚拙表现,激发幼儿创造火花
赏识对孩子来说是最强大的动力。一位成功的老师要善于走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一名倾听者、欣赏者和发现者。我们应当从艺术的人文性角度出发,评价幼儿艺术作品,应尊重幼儿的艺术创意、倾听幼儿的奇思妙想,通过谈话了解幼儿的心声,善于发现幼儿创作中的精华所在,并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
由于幼儿思维方式与理解事物的视角跟成人不同,他们常常用自己的思维和理解方式去看待周围的一切,解释周围的一切,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东西往往很稚气。对于成人来说,幼儿的画画动作可能不怎么灵敏、协调,画出来的线条歪歪斜斜、粗粗细细,不流畅,涂色深深淡淡,不均匀,稚拙是幼儿艺术表现的一个特点,它往往使孩子们的表现完全不同于成人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用合不合乎客观存在来衡量、评价,而要考虑合不合乎幼儿的特殊经验,把幼儿的体验、经验放在首位。尤其要鼓励、肯定幼儿创作中与众不同的地方。首先要强调的是不一样,而非规范性。对幼儿一切的稚拙的表现都能认可,都会欣赏就能小心地对待幼儿创作的每一个新发现,不轻易动手改动幼儿的作品,努力去启发他们,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修正;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和理解,会导致一个人较深刻的洞察力,这也是培养幼儿独立学习的一个途径,培养其创造性自信力的催化剂。
人们都说:“孩子是世界上最大胆的画家,最有个性的音乐家,最富冒险精神的探险家。”教师只有在了解幼儿创造性表现能力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一种观念上的转位,才能让孩子在自由的天地间,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世界,用自己的幻想打造世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丽的世界。
手工材料
关键词:人文性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