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先行组织者:幼儿园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lixuan 感谢 lixuan 上传 0人参与

      一、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提出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认知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是适当利用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的,目的在于用它们来帮助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即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只有把新的学习内容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意义地获得新的知识。先行组织教学理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60—1963年),从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实验到《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此书的出版标志着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的创立。在这个时期,奥苏贝尔与其同事以大学生为主要测试对象进行研究,虽受到肯定评价,但未广泛推广,且未给出先行组织者的操作定义和设计方法,故研究成果有一定局限。第二个时期(1964 年以后),先行组织者理论得到广泛验证,扩大了研究范围,也克服了第一时期的方法局限性。 
  先行组织者策略提出之后首先在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运用,此后逐渐影响到世界各国,为教师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学基础。时至今日,先行组织者的方法、模式和应用范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在教学实践中早已把先行组织者的设计、应用和方法等进行了创造性的革新。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为更好的实现幼儿教育提供了一条“绿色通道”。 

  二、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需要 
  从儿童智慧发展的阶段来看,幼儿期儿童的思维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是一种依靠事物的表象进行的思维。例如,幼儿虽然能够对“5+3”进行计算,但实际上,他们在进行计算时,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与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实物表象,如利用5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或是数自己的手指才计算出结果是“8”的。幼儿活动范围的扩大,感性经验的增加,语言的丰富,为思维的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此时,儿童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的问题是具体的、形象的,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缺乏理解、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往往通过自己亲身活动来实现,这是由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在学习进程中,个体的思维方向常常受一种心向行为的支配,这种心向行为颇似习惯性反应,可以缩短个体的思维历程。先行组织者具有制约心向特征与心理导向的功能。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要求在幼儿园教学中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引导者来有效的使用引导性材料以帮助幼儿获得有意义的新知识,先行组织者的出现成为满足这一需要的必然选择。举例来说,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是先有动作为中介的思维,然后才发展起以言语为中介的思维。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方案中多次说明“并不强调让幼儿知道每个具体例子的名称”、“教师从不阐述这些概念,也不要要求幼儿去模仿描述或说明”,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也是这样做的,把幼儿在具体的动作、实际的行动中能操作所给的任务,而不使用语言表达或描述作为检验幼儿学习的标准,这更符合学前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也避免了在教学中将程序性的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幼儿言语的陈述上。 

  三、先行组织者策略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 
  (一)启迪智慧——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引导作用 
  奥苏贝尔认为,一节课总是以先行组织者为开端,意义学习总是在幼儿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所学材料之间有一种潜在的配合,教师利用先行组织者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可以使这种配合成为可能。教师需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幼儿的能力和知识状况,合理组织教材和控制教学进程,根据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充分运用生活化、具体化和形象化的先行组织者来组织教学。这也意味着,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运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就是咱们当老师的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在幼儿园教学中,有人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比喻成“竖梯子”(精心设计好引导材料)和“摘桃子”(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的关系,那么先行组织者策略的使用可以恰到好处的实现这种关系的和谐统一。利用先行组织者有利于实现教师的引领与幼儿的积极活动的完美结合。 
  (二)妙径通幽——有效促进幼儿知识的有效迁移 
  迁移作为一种学习心理现象,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现代认知学习心理学已经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学习策略。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幼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已有的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而运用组织者策略可以有效的实现这种迁移。先行组织者对幼儿的思维起着导向作用,有利于激发幼儿有意义学习的向心,帮助幼儿实现认知结构的有效建构,成为知识有效迁移的“妙径”。 
  奥苏贝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本书提倡的促进迁移的主要策略是:设计适当的组织者,从而影响认知结构变量,这不仅是研究学习迁移的一种策略,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能在短时间内较快地将经验迁移成功,达到对旧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即加速了新知识的形成,并使儿童获得与迁移有关的观念和能力。先行组织者的呈现,使教学活动质量明显提高,教师做最小的功,使幼儿能获得最大的益处,在幼儿已经知道的知识和他们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促进幼儿有意义、有效地进行学习迁移,提高新知识的接受度,降低课堂参与的难度,让他们轻松、积极地学习新材料。 
  (三)尊重差异——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对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之一就是教材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必须适应幼儿的心理特点和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先行组织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组织者”,主要用于幼儿为学习不熟悉的知识而提供的最适当的同类引导性材料;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主要用于幼儿相对熟悉的新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比较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先行组织者作为先于学习内容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也可以在新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它比新学习材料更一般、更概括、更易懂,而且与新材料有关,形式多样,对于幼儿来说,它可以是一段形象化的文字、直观性的实物或教具,或者具体化的活动情境等等。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可以是独自的探究学习,也可以是在和小伙伴的互动中的合作学习,教师就是要针对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为幼儿创设能够采用多样化方式进行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幼儿群体的发展特点,设计不同的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策略的使用,倡导尊重幼儿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更倡导采用适合幼儿实际情况的学习方式。 
  (四)架设桥梁——推动幼儿认知结构的整合 
  幼儿学习的新知识与作为先行组织者的材料之间主要存在三种关系:一是下位关系,即新学习的内容从属于先行组织者,新的学习内容仅仅是例证、扩展、修正或补充先行组织者,这种先行组织者的提供有利于幼儿运用已有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二是上位关系,即新学习的内容比先行组织者包摄性更广,此时所提供的先行组织者实际上是为幼儿新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台阶”,使幼儿能够更自然轻松地进入更为抽象和高级的学习。三是并列关系,即新学习的内容与先行组织者之间不存在包摄和被包摄的关系,但两者之间具有某些共同的关键特征,这类先行组织者的提供有利于幼儿把先前的学习迁移到新的学习中。以上三种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但所有的先行组织者所涉及的都是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师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根据先前的经验抽出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将要学习的材料形成有机的联系,给学习材料提供适当的连结点和脚手架,使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通过与新知识的重新组合,克服新旧知识间的混淆和矛盾冲突,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当代认知智育心理学认为,发展智力的关键在于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先行组织者,以自身的计划和安排为主,注重与幼儿的讨论并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向概念和规则的关键特征,在随后的相关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环境和条件来实践在先行组织者活动中获得的概念和规则,确保幼儿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参与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理解、使用和巩固相关的概念和规则,实现自身认知结构的整合。 
  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强调的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在实践中如果操作不当的话,可能会抑制幼儿的态度、兴趣等因素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不利于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在使用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现幼儿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养。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中班语言教案:伞可以做什么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