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 构建幼儿园游戏主题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唤醒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幼儿的游戏,了解并满足孩子的需要,还幼儿游戏的权利,还幼儿游戏的天性。我们在游戏主题构建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从主题的产生、实施到主题的完成,由孩子、家长、教师三位一体共同成就游戏主题。
关键词:游戏主题;幼儿;家长;教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可见,游戏对孩子的早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游戏的重要性和特点,却往往未被成人所充分认识。在开展游戏活动中,许多游戏的主题是由教师预设的,孩子在游戏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有些家长则认为游戏不过是孩子无意识地消磨时间的玩耍,可有可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唤醒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幼儿的游戏,了解并满足孩子的需要,还幼儿游戏的权利,还幼儿游戏的天性。我们在游戏主题构建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从主题的产生、实施到主题的完成,由孩子、家长、教师三位一体共同成就。
一、关注幼儿的兴趣,寻找游戏主题的雏形
现代教育观提出:“以儿童发展为本,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捕捉幼儿的生成点”,为幼儿园游戏注入了新的内涵。《纲要》中强调,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在探索游戏主题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才是游戏主题雏形的提出者,他们最初的想法有可能就是一个主题的雏形,而孩子所喜欢的游戏主题有许多就来源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热衷的话题。
1.从幼儿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入手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源于幼儿生活的教育资源是广泛而丰富的,教师应通过细致的观察,从幼儿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入手,生成游戏主题。如我园小班宋两宇小朋友特别喜欢小动物,为了丰富班上的自然角,他把家里饲养的小乌龟带到幼儿园,让小朋友观察,小朋友们开心极了。第二天又有一些孩子带来了小金鱼、小鸭子、小白兔等小动物。于是教师抓住幼儿感兴趣的“动物”,生成了该班游戏主题“动物之家”,设置了动物农舍、动物幼儿园、动物商店、动物医院、动物理发屋等游戏活动。
2.从幼儿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入手
杜威认为,只有在社会和儿童之间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参与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大自然是教材,大社会是课堂,尤其是中、大班的孩子,他们开始由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开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现象,围绕幼儿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生成游戏主题,更能满足幼儿参与社会的心理。在雅典奥运会结束和北京申奥成功之际,大班教师发现孩子们对奥运赛事和北京举办奥运会特别感兴趣,他们常常谈论着“奥运”话题,有的说:“王义夫射击得了金牌,领奖时还哭哩!”有的说:“中国飞人刘翔110米跨栏夺冠啦,真棒!”有的说:“你们知道吗,郭晶晶跳水又得了一块金牌呢!”……于是教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认知程度,生成了以“小小奥运会”和“足球之夜”为主题的游戏活动。
3.从幼儿学习时的认知冲突入手
幼儿由于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常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有时对事物的认识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一旦看到的现象与他们已有的认知特点、生活经验相矛盾时,幼儿的探究行为更容易出现,并尝试用自己的行为寻求答案,这种探索方式对他们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价值。《纲要》中反复强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教师一定要珍视孩子的这种探究心理,正视孩子的认知冲突,并以此为切入点,生成相关的游戏主题,用来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如我园中班科学游戏“放烟花”(拍打雪碧瓶放皱纹纸做的“烟花”)的游戏主题就来源于一节探索空气奥秘的科学活动,虽然科学游戏“放烟花”跟孩子们司空见惯的放炮仗、放烟花是两码事,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孩子们很难理解“压缩空气可以产生动力”的抽象原理。于是在生成的游戏活动中,通过他们的亲自操作、不断探索,自然而然地懂得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再如大班教师带领孩子踩高跷时,发现有的孩子不满足已学的技能,竟然自我创造,踩出节奏,更有甚者能随音乐踏出节拍,翩翩起舞……教师及时捕捉到孩子的创意,激发了自身的灵感,一个兼有民族和时代特色的“高跷迪斯科”游戏主题应运而生了。
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虽然最先是孩子带来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但这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构思,更不是一个主题,而要将这个构思最终演变成游戏主题,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能够关注幼儿的兴趣,抓住一切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幼儿发现、生成和丰富游戏主题,将孩子在瞬间迸发的火花最终变成绚丽的烟火。
二、激发家长的参与,丰富游戏主题的内容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游戏主题构建也一样,教师要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通过接送交谈与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认识到幼儿游戏的重要性,以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并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实现家园共育。
1.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以往总有一些家长认为游戏纯粹是“玩”,绝对不能和“学习”相提并论。究其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应帮助家长理解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在“家教讲座”“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中,邀请幼教专家以具体生动的案例向家长讲解游戏的价值和意义,把游戏活动对家长开放,让家长观察孩子在游戏活动时的情感体验、语言行为、交往合作,共享孩子游戏的快乐。其次,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玩伴关系,提醒家长平时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玩,一起讨论游戏主题,一起准备游戏材料,一起玩耍等。家长的认识逐步提高了,也不再反对孩子们的游戏了。
2.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
家长是重要的教育力量,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因此教师要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游戏主题中诸多信息有些就来源于家长的收集。如我园中班实施“星湖汽车城”这一游戏主题时,家长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有的家长从电脑网站上下载了各种各样的汽车图片,有的把家里珍藏的关于汽车的邮票“贡献”出来供孩子们欣赏,还有的制作了一本“我喜欢的汽车”的图书。除了利用好家长提供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外,还要有效地发挥家长的智慧,激发家长一起进行活动的构思,提出自己的设想,探讨游戏中各个主题的实施与操作过程。例如游戏主题“星湖船舶”“瑞慈儿童医院”“星湖工艺坊”等都是在家长的协同设计下完成的。此外,邀请有特长的家长参与游戏活动。如遥遥的爸爸在加油站工作,就邀请他来园为孩子们示范讲解给汽车加油的步骤、方法等,而后班上就开展了“加油站”这一新主题的游戏 ,从而丰富和拓展了“星湖汽车城”这一主题下的内容。
三、通过教师的合成,完成游戏主题的构建
《纲要》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在游戏主题的构建中,教师不仅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更是资源的整合者。如果说孩子最初的想法是一个游戏主题的雏形,家长的资料收集是游戏主题的基础工程,那么最终将它建成高楼大厦的是教师。
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思维往往是无目的的,他们会想出很多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常常是毫无关联的,这就需要教师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在搜集资料上,家长往往是无条理地将他们认为有用的东西一股脑地送来,而这些就需要教师一个一个将它们理顺,同时进行有目的的删减。这样,一个游戏的主题就是在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努力下的产物,在这个三位一体的模式中,教师是一个合成者,将孩子点滴的水花变成活力清泉;家长是提供资料的协作者,有时也是共同参与者;孩子是整个游戏主题雏形的提出者,也是实施者。当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的时候,教师又是将所有内容集合在一起的乐手,通过教师适时的调节和调度,演奏出一曲完美动听的乐章!
只有坚持三位一体的理念,我们才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真正地发掘出孩子独特的探索方式,构建一个孩子喜欢、符合孩子兴趣和需要的游戏主题。
手工材料
关键词:游戏主题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