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我的地盘我做主——论区域活动在农村幼儿园的有效开展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zhangdiyun 感谢 zhangdiyun 上传 0人参与

      问题提出: 
  一尺讲台、一寸黑板、一本教本、一只粉笔,是广大农村教师的教育根据地和武器,但它是否是农村幼儿教师所要坚守不能言弃的东西呢?答案是毋庸质疑的:不是。但事实是在我们的农村幼教现状中仍存在着这样的状况:在本该轻松愉悦的早晨,在本该开展区域活动的大好时段里,我们的孩子被禁锢在课桌前,手握着铅笔,巴望着一黑板的算式题,用功地做着练习;稍稍仁慈的老师会把积木投放到桌面上,告诫孩子们在座位上玩,不准离开!孩子们被迫接受这样的安排,在长长的一个小时里就玩一种积木,所以他们的积木搭得特别好,这不可谓是一种讽刺。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应付争创和检查,设置了很多区域角,但这仅仅是一种摆设,在特殊时期就摆出来SHOW一下,而在日常活动中鲜少让幼儿进去活动,不相信的话就用自己的双手摸一摸柜子上的灰尘吧…… 

  问题分析: 
  对上述问题的表述我显得有些尖锐,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是真真实实的存在,分析其原因,有它农村环境因素的制约,但其根本是在于人的因素——我们的农村教师对开展区域活动所抱持的心理和态度。 
  1.未知。在校接受专业教育和训练时不曾接触这一领域,我们农村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从专门的幼儿教育院校毕业,对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在农村工作之后,区域活动的需要和园本培训的空白,使他们对开不开展区域活动的问题根本是知之甚少,考虑欠多了。 
  2.抵触。习惯是一种可怕的东西,一旦区域活动的介入,那些习惯于传统学识(拼音、算术)教学的老师,他们的神经就会立刻敏感起来,再加上农村家长落后的学前教育观(上学就是要读书,学数学拼音等)和“轻松惯了”的惰性助长,他们对这一活动形式就会特别抵触,认为这是自寻烦恼、自讨苦吃,并不乐于接受,更别提有效开展了。 
  3.羡慕。区域活动似乎是“城里人”的专利,看到城区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农村幼儿教师却只有羡慕的份。羡慕归羡慕,却不太心动,她的教育行为中是否可以照搬、可以借鉴、可以尝试?这样的想法甚少浮现在她的脑海中。 
  4.困惑。在广大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中也不乏很多积极进取、心灵手巧的姑娘,他们也在努力尝试开展区域活动,但也常常遭遇困惑,如:不同的年龄段应该设置哪些区角?材料应该如何进行多层次的投放?教师对幼儿的区域活动应该如何指导?……如果不提供技术支持,不帮助他们答疑解惑的话,对这些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会起到拖延的后果,他们会无奈,会麻痹,会跟其他人一样,在现实面前低头而止步不前。
 
  问题解决: 
  根据分析制定策略: 
  1.不同阵营不同处理。对这四类人群,大致可以分成红蓝两大阵营。红色阵营可以将困惑、羡慕两类人归于其中,对他们应采取“热处理”的办法。所谓“热处理”就是对其进行适时指导、技术支持,针对其所在班的幼儿年龄特点、特色教育,将各区角划分、材料投放、活动规则等明确清晰,使其对照“标准”进行摸索尝试,经常面对面交流、手把手传授,注意在过程中跟进,及时讨论调整等等。 
  蓝色阵营则将抵触、未知两类人归于其中,对他们应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一来“一视同仁”,和红色阵营的老师一起接受针对性的业务学习;二来“另眼相待”,不统一要求,强硬规定,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发动红色阵营,无形之中造成影响,使其主动关注,动手尝试。 
  2.用事实说话。要对他人的教育观起到积极的触动作用的话,用事实说话,拿出切实开展区域活动的实效才可以让他们心悦臣服,心动则行动。因此在自己所带的班级开辟了一块“试验田”,辛勤耕耘之后,收获的经验为我证明,让观望的教师竞相效仿。 
  我把这块“试验田”美其名曰:“我的地盘”,其中“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每一个人的,是我这个老师的,也是我们班每一个孩子的;核心探讨的是“我的地盘谁做主?”;独特观点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一、我的地盘我做主之“教师做主” 
  有部分教师误解或者是片面理解当下的教育观,认为一切为了孩子,绝对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以孩子的意愿左右自己的教育行为,这其实是推卸作为教师本应承担的教育责任,将自己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降至最低点,这种教育无为尤其在没有成绩考量的幼儿教育中,可以得到养息。所以该老师做主的时候就应当做主,在区角建立之初,老师的作用尤为凸显,在区角设置、环境装饰、规则制定等方面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关于区角设置:区角设置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是大家都较为熟知和认同的,小班的区角偏重生活和游戏,中班的区角侧重动手操作,大班的区角则偏重益智探索;区角数也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多。根据这一原则,在我们大一班创设了科学、美工、建构、益智、阅读、自然角及特色区农家乐等7个区角。 
  值得补充的是,在区角设置上还应遵循其内在的活动特点,做到以下几点: 
  1.动静间隔。像阅读、益智等区角都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活动环境,而建构、农家乐等区角活动时则气氛热烈、兴奋活跃,对它们的设置应做到动静间隔,切忌相邻,否则将影响活动质量,这是教师这个当家在区角设置最初就应该充分考虑到的。 
  2.标记分隔。老虎在占地盘时有一种非常有趣的做法,就是在自己相中的地盘上撒尿作为标记。在区角分隔时也应介入标记,我的做法是: 
  (1)废旧材料分隔。这在我们的“农家乐”中得到了应用,利用几个旧盒子当底部,粘贴若干“花本条”,就变成了一道栅栏门,放在农家乐门口,既起到了分隔的作用,又和区角特色契合,一举两得。 
  (2)现成用品分隔。如果觉得特意做分隔的材料太累,那么就应该积极寻找现成用品替代。椅子就是其中一样,将它排列在建构区周边,能形成一道有效的分隔,而且能成为幼儿“操作椅”,在椅子上搭建更方便更舒服。 
  还有移动黑板的妙用:我们的益智区和美工区毗邻,虽然有空中的装饰分隔,但活动时经常有不利的串区现象,很多在益智区活动的孩子会到美工区拿益智玩具或材料,使原本就部宽敞的美工区域更添拥堵问题。后来我在美工区放了一块移动黑板,一来把益智区的活动幼儿“拒之门外”,二来为幼儿保留作品提供了极佳的载体,还对活动的评价有再现功能,一块黑板的妙用对美工区活动起到了十分有利的影响。 
  这样的现成用品有很多,可以善加利用,对分隔的外延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3.装饰分隔。装饰可以分为“硬装饰”和“软装饰”。硬装饰即只是装饰,只能让看到的人觉得善心悦目,而软装饰则不只是装饰,他能让看到的人了解区角主题,激发活动兴趣等等。当然,我们主张的是软装饰。 
  如在建构区我们投放积木建构图,一则美化区角、二则关系主题、三则帮助建构;又如设置“小房子”,既是一种简单的建筑小品,同时在小房子里我们又粘贴幼儿搭建的作品照片,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提高了活动要求,促进了活动成效。 
  同样的方法,在我们的益智区也得到了充分应用,墙面上的稻草迷宫和棋形挂帘,都是对区角内容的直观呈现和对幼儿活动的极大吸引;在美工区我们设置的作品墙,既有浓郁的美工特点,泡沫材质的软墙面又能让幼儿轻松固定自己的作品,这是对其活动的极大尊重,是对其操作成就感的极大满足。 
  在阅读区还张贴了一则“读书经”,一首自创的打油诗——“我真的喜欢看书,它就像宝贝一样,一页一页往下翻,就会发现很多宝藏,把它藏在心里,也愿意和他人分享”,向孩子们娓娓道来,其中所寄托的读书真谛,期待幼儿在阅读活动中慢慢感悟。 
  装饰也可以分为地面装饰和空中装饰。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在平时装饰中也不难应用。但我的做法之所以独到,是将其装饰作用发挥到最大,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却并不是最大的。比较我们班和别班的做法就可以清楚地看到: 在空中装饰上,我选用棋形挂帘和诗歌卷轴做空中装饰,既融合了区角特点,又进行了区角分隔,同时又减少了“横梁悬挂”,在扩大功能的同时又减轻了教师工作量,何乐而不为? 
  在地面装饰上,我在建构区的地面铺垫上进行及时更替,夏铺席,冬铺泡沫垫,一则进行地面装饰,二则区域限定,三则利于幼儿活动。 
  二、我的地盘我做主之“孩子当家”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设置区角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进区活动。那怎么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进区活动呢?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活动规则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规则又有死活之分: 
  1.死规定。在活动之初,一些死规定,一些经过教师深思熟虑和全盘考虑的活动规定,是必须告知幼儿,并希望他们遵守和执行的,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不必商量而定的。举一个简单例子,关于进区人数的问题:每个区根据其活动场地的大小和活动特点规定进区人数,应该是十分明确的。像我们班设置了七个区,幼儿共计31人,进区人数就规定如下:阅读、建构、美工、益智各6人,科学区4人,农家乐3人,这是每个幼儿心里都有数的,如果一个区的人满了,他们就会去寻找另一个活动区。这样可以科学使用场地,不致有些区“人满为患”;又可以促成幼儿到其他区玩玩,而不局限于常玩的地方,不致有些区“门庭冷清”。 
  但我发现刚开始区域活动的时候,虽然提出了这一规定,但幼儿在实际玩的过程中,还是或多或少会出现违规的行为。后来我又引入了“椅子”,在需要操作桌的美工、益智、阅读等区角,放好与进区人数相等的椅子,告诉幼儿“放了几把椅子就表示可以玩几个人,活动时请你坐下来,如果你没有椅子坐了,就表示人满了。”这一做法,既为幼儿活动提供了便利,又能帮助明确人数,还有利其安心操作,效果十分明显! 
  各个区的活动规则制定应根据其活动特点和材料投放进行明确规定,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程,细到幼儿进建构区脱鞋放鞋的规定,小到美工区废纸筐的提供等等,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班的区角设置情况进行大量的思考和实践。 
  2.活办法。人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这话一点没错。在对幼儿进区活动的观察和指导之中,在幼儿区域活动的能力逐步提高之后,我发现有许多问题都需要进行变通。 
  (1)允许换区。在活动之初,我规定幼儿一次只玩一个区,但事后发现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对自己的选择并不能“从一而终”,他的注意保持力也不能提供支持,如果强行规定他留在该区角活动,活动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不如允许幼儿换区,但并不鼓励频繁换区,因为这对养成专心做事的习惯极为不利。 
  (2)允许串区。我们班的建构区和农家乐相邻,偶然间我发现农家乐的孩子将做好的“点心”卖给建构区的孩子品尝,他们都玩得不亦乐乎,快乐溢于言表。看到这一现象我非但没有进行阻止,而且在之后的评价中进行了肯定,并邀请当事人介绍经验,其他孩子都听得饶有兴趣,跃跃欲试。这不仅对之后的区角活动产生了后续的影响,使这样的串区玩法保留至今而且是对区角功能的深入拓展,为两个区角都赋予了新的玩法,它所起到的作用不是1+1=2,而是1+1>2了吧。 
  (3)鼓励创新。在活动中,常说是老师带孩子玩,其实很多时候,老师从幼儿身上学到的东西也不少。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幼儿自创的区角玩法: 
  吕佳雄的“8巧板” 
  七巧板是大家熟知的拼搭游戏积木之一,我们把它投放在益智区中,有一次吕佳雄把一块拼搭完整的积木拿给我看,并说道:“章老师,我拼的和陈浩泽的不一样,他的是7块,我的是8块。”我一数果然如此,他继续说:“章老师,你觉得哪一个厉害?”我随口说:“两个都厉害。”谁知他认真地说:“七巧板大家都会,我的8巧板他们不会的。”他的认真让我重视起这件事情,组织了其他几个幼儿进行尝试,结论是的确没那么简单。在活动的评价中我推荐了吕佳雄的创意玩法,使他收获了同伴足够热烈的掌声,也使其他孩子深受启发,引发了新一轮的竞争热潮——“4巧板”、“6巧板”在接下来的区角活动中相继诞生,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跳跳棋的另类玩法 
  跳跳棋在投放之后,一直不受幼儿青睐,呈闲置的状态,虽然介绍了它的玩法,但孩子们还是鲜少碰它。但冀承杰的做法扭转了这一局面。一次我听到弹珠掉地清脆的声响,就看到承杰全神贯注地尝试新玩法,双手握住棋盖并摇转,里面的弹珠像过山车一样,在棋盖边上转动。他的这一做法吸引了好几个同伴的围观和效仿。后来我们一起坐下来总结了这一事件,并进行了适当的补充:看谁能转动的弹珠多谁就算赢!这种集体智慧的结晶让人倍加珍惜,对孩子们来说更具吸引力和号召力,跳跳棋变成“香馍馍”了。 
  这样的创意玩法层出不穷,还有廖嘉诚的画迷宫(在走迷宫时用铅笔画路线)、陈梦露的包饺子(用橡皮泥做农家乐的食物招待客人)等等,让我感叹于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感动于区域活动的魅力。 
  在区域活动切实开展之后,我们师幼共同经历了这样的阶段:“老师做主”——教师忙忙碌碌地进行区角的设置和指导;“幼儿当家”——孩子忙忙碌碌地进行区角活动和创意。最终,孩子们更自主、更快乐,老师更放手,更轻松了,这就是在农村幼儿园切实开展区域活动所取得的实效!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家庭教育:孩子心中喜爱的家长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