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点滴体会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lihongbing 感谢 lihongbing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音乐发展到今天,它不局限在幼儿教育过程范围之内。孩子们活泼可爱的外在姿态,经常出现在舞蹈台上,和幼儿在文艺的专题里。开阔了孩子们对学习音乐的视野和兴趣,增加了他们对艺术的审美观,“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所以学习音乐要让幼儿掌握节奏,只要能有节奏的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老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让他们在音乐声中得到快乐和锻炼。在音乐课活动中,我们老师要更好的在音乐中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促进幼儿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幼儿3—6岁是人生发展个阶段中第一个黄金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幼儿大脑发育,智力形成发展史最明显的。身心发展非常迅速,思维具体模仿能力强,对一切新鲜的、有声响东西很注意,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特点经常让幼儿欣赏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动力,因此在日常活动中要经常让幼儿欣赏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欣赏音乐反复听,幼儿才能熟悉作品内容,从中辨别出作品的各种表现手法理解音乐的性质,从而提高欣赏能力。培养欣赏习惯、发展音乐感受力、训练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一、活动中对幼儿的要求及注意唱歌姿态(形体表现力) 
  身体姿态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唱歌时的呼吸与发展。唱歌时若能有正确的姿态、饱满的精神,不仅给人以愉快地感觉、良好的印象、促使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得到发展。 
   学唱时,坐着唱时上身的姿态与站立时的要求要一样,但要注意腰部挺直,不要靠在椅背上,两腿自然弯曲分开,两腿落地,两腿不要交叉叠起。演唱时,站着唱歌身体重量要分配在两腿上,重心稍放前一点,挺胸、两肩稍向后,两手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不必背在后面。 

  二、音乐教师要有专业化的素质 
  音乐教学主要是教师应注意演唱表情,同样一首歌有时老师教起来孩子感兴趣能马上理解,学得快、记得牢、唱得好、而有的老师教起来却及其平淡,甚至效果很差,孩子不是弄错词就是唱走音,吐字不清楚、声音不高,为以后再学带来许多麻烦。所以老师的表情是很重要的。活动中多方位、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幼儿对音乐和动作有着特别的兴趣。在襁褓中,人们苦在他们身旁摇动发响的玩具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当他们的把握动作有所发展,就会自己慢慢拿起能发响的玩具摇动,会用手中拿到的东西敲敲打打,听听它们的声音,打击一定的节奏。所以教师经常让幼儿使用打击乐器培养他们的节奏感,节奏感的培养离不开动作。幼儿在打击乐器的活动中,有时需要打强拍,有时需要打弱拍,有时打这种节奏型,有时打另一种节奏型,在齐奏时必须要求准确合拍,然后能增强幼儿乐感。
 
  三、音乐教学的形式不断进行创新,勤于反思,大胆改革尝试 
  以情育情。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我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我接触过的人都说我非常爱笑,确实我是个很快乐的人,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我在事业、孩子和生活中总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总之,学习音乐也是一门艺术,唱好一首好歌更需要我们训练培养。唱歌时姿势要正确、自然、美观以不妨碍发音器官的正常活动,有利于幼儿保护发声器,然后培养幼儿情感的教育,培养情感教育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个体差异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发展幼儿音乐教师必须应该做的,也是必需做的。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设计:嘀嘀嗒嗒的小闹钟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