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点滴体会
幼儿音乐发展到今天,它不局限在幼儿教育过程范围之内。孩子们活泼可爱的外在姿态,经常出现在舞蹈台上,和幼儿在文艺的专题里。开阔了孩子们对学习音乐的视野和兴趣,增加了他们对艺术的审美观,“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所以学习音乐要让幼儿掌握节奏,只要能有节奏的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老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让他们在音乐声中得到快乐和锻炼。在音乐课活动中,我们老师要更好的在音乐中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促进幼儿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幼儿3—6岁是人生发展个阶段中第一个黄金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幼儿大脑发育,智力形成发展史最明显的。身心发展非常迅速,思维具体模仿能力强,对一切新鲜的、有声响东西很注意,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特点经常让幼儿欣赏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动力,因此在日常活动中要经常让幼儿欣赏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欣赏音乐反复听,幼儿才能熟悉作品内容,从中辨别出作品的各种表现手法理解音乐的性质,从而提高欣赏能力。培养欣赏习惯、发展音乐感受力、训练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一、活动中对幼儿的要求及注意唱歌姿态(形体表现力)
身体姿态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唱歌时的呼吸与发展。唱歌时若能有正确的姿态、饱满的精神,不仅给人以愉快地感觉、良好的印象、促使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得到发展。
学唱时,坐着唱时上身的姿态与站立时的要求要一样,但要注意腰部挺直,不要靠在椅背上,两腿自然弯曲分开,两腿落地,两腿不要交叉叠起。演唱时,站着唱歌身体重量要分配在两腿上,重心稍放前一点,挺胸、两肩稍向后,两手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不必背在后面。
二、音乐教师要有专业化的素质
音乐教学主要是教师应注意演唱表情,同样一首歌有时老师教起来孩子感兴趣能马上理解,学得快、记得牢、唱得好、而有的老师教起来却及其平淡,甚至效果很差,孩子不是弄错词就是唱走音,吐字不清楚、声音不高,为以后再学带来许多麻烦。所以老师的表情是很重要的。活动中多方位、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幼儿对音乐和动作有着特别的兴趣。在襁褓中,人们苦在他们身旁摇动发响的玩具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当他们的把握动作有所发展,就会自己慢慢拿起能发响的玩具摇动,会用手中拿到的东西敲敲打打,听听它们的声音,打击一定的节奏。所以教师经常让幼儿使用打击乐器培养他们的节奏感,节奏感的培养离不开动作。幼儿在打击乐器的活动中,有时需要打强拍,有时需要打弱拍,有时打这种节奏型,有时打另一种节奏型,在齐奏时必须要求准确合拍,然后能增强幼儿乐感。
三、音乐教学的形式不断进行创新,勤于反思,大胆改革尝试
以情育情。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我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我接触过的人都说我非常爱笑,确实我是个很快乐的人,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我在事业、孩子和生活中总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总之,学习音乐也是一门艺术,唱好一首好歌更需要我们训练培养。唱歌时姿势要正确、自然、美观以不妨碍发音器官的正常活动,有利于幼儿保护发声器,然后培养幼儿情感的教育,培养情感教育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个体差异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发展幼儿音乐教师必须应该做的,也是必需做的。
手工材料
关键词:音乐活动
- 大班音乐活动:聪明的孩子和笨老狼 2013/07/21
- 玩音乐——浅谈幼儿音乐活动中的愉悦韵味 2013/02/27
- 怎样组织好幼儿的音乐活动? 2013/02/21
- 浅析如何激发小班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013/01/31
- 幼儿音乐活动的尝试 2013/01/28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