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几点尝试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yangjinyun 感谢 yangjinyun 上传 0人参与

    摘 要: 唱歌是幼儿园进行的一种艺术活动,也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在大量的理论学习、探索实践、经验借鉴的过程中,作者深刻地感受到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在音乐教学工作中的观念的根本转变。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活动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音乐教学 歌唱活动 组织形式 
  陈鹤琴先生指出:“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一首好的音乐可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歌唱活动就是幼儿易于接受、最自然、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表达、交流的一种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唱歌是幼儿园进行的一种艺术活动,也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在大量的理论学习、探索实践、经验借鉴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我在音乐教学工作中的观念的根本转变。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活动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那么,怎样更好地进行幼儿园唱歌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故事、儿歌渗透教学法 
  故事、儿歌对幼儿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对故事和儿歌的兴趣,将一些具有较强的情节性的歌词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以增强幼儿对歌词的记忆与理解。例如小班的“两只老虎”,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幼儿说:“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引起幼儿倾听的兴趣,接着讲:“从前有两只老虎,它们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再如大班的《有只小燕子》,可以这样引导:有一只小燕子,去年不小心从树上跌下窝,我走过去把它轻轻抱起来,把它送回窝里去,小燕子很快活,今年春天来的时候,我又看到了小燕子,原来她带着他的宝宝来感谢我了,我心里特别开心。故事讲完后教师提出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在幼儿熟悉歌词后,老师可以继续说:“现在老师要把故事唱出来了!”激发幼儿想听一听的愿望。这种将歌曲内容编成故事的形式,使幼儿不仅理解了歌曲的内容,迅速记住了歌词,而且体会到了歌曲的思想内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正所谓“故事帮助幼儿理解,理解促进幼儿记忆”。而记忆效果的增强,记忆负担的减轻,无形中为幼儿充分享受演唱乐趣,充分体会歌词情绪创造了条件。 
  如中班的音乐活动《青蛙唱歌》也是从倾听一个美妙的故事开始的,把幼儿带进了与青蛙一起歌唱的环境中的。(看录像片段《青蛙唱歌》) 

  二、外部环境激发法 
  这里的外部环境也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活动,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来确定导入的方式、手段。对于歌词内容简单的作品,可以选择情境表演导入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情境表演,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可以是教师或幼儿在现场所做的哑剧表演或歌舞表演;也可以是教师在现场利用木偶或其他类似教具所做的情境表演。例如在中班《爸爸妈妈爱我》(清唱歌曲,给教师唇边的音乐印象)歌唱教学活动中,根据歌词内容和情节,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一开始就以小舞台剧的形式来吸引幼儿,在音乐中让孩子们完整欣赏歌曲。这样,幼儿既有了兴趣,又在欣赏的过程中熟悉了歌曲旋律和歌词,为下一步学唱做好了准备。 

  三、变换角色的方法 
  变换角色就是指教师在歌唱活动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幼儿中去,既能指导幼儿学习,又能将自己扮作歌唱活动中的某个角色。当然,参与的另一面就是退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从参与的状态下退出,也可以在活动的空间位置上退出,把中心位置让给孩子们,以旁观者、观察者的身份对幼儿的歌唱活动进行指导。如学习歌曲《小雨点唱歌》中,我一开始就扮演问问题的角色,对幼儿进行指导,后来就演变成了由孩子们来问老师。到活动最后的孩子们之间的一问一答,由幼儿大胆决定孩子与众多客人老师之间的问与答的安排,一切主动权全部由孩子自己掌控,这些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孩子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理念。教师的参与能让孩子们有序地活动,既能从歌唱中体验到歌曲的内容,又能在音乐中体会到快乐。
 
  四、图谱教学法 
  图谱教学法就是一种直观演示法。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图片、影像等具体生动的画面对他们有较强的吸引力,所以我们用图片的形式将歌词内容表现出来,启发幼儿通过画面记忆歌词,效果不错。例如,我在教大班歌曲《海宝来了》(根据上海世博会“海宝来了”歌曲改编,并巧妙地添加了新的音乐元素:卡农)时,先演唱歌曲,然后请幼儿讲述自己听到的歌曲内容,在幼儿的提醒下,与歌词内容相匹配的一张张图片就自然地被调了出来,同时教师还带领幼儿观看图片内容,学习用歌曲里的语句讲述。这种朗诵和熟悉歌曲的方法,幼儿容易接受,而且当幼儿在演唱的时候,就会很快地将歌词带进音乐中,待歌词唱完时,黑板上依次排好与歌词相对应的画面。我在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记忆歌词时,运用多种感官鼓励幼儿参与学习,在图片的帮助下,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下,对歌词内容有了具体深刻的感知,对歌曲创造的艺术境界有了美的感受。 
  图谱教学在唱歌活动中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更具体、更形象地展现歌曲的结构和内容,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首先图谱能帮助幼儿理解、熟悉、记忆歌词,其次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结构。图谱的运用可以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果只靠语言来传递信息,则会给幼儿以单调和枯燥的感觉。有了图谱,活动内容的表述会更生动、形象。当你像变魔术一样拿出图片时,孩子们充满了兴奋和期待,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这是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谱,幼儿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中班幼儿更能接受直观的事物。教师在教唱歌曲的时候,可以利用图片、图谱实物教具等直观性手段,帮助幼儿记住歌词、理解歌曲。如教学歌曲《爸爸妈妈爱我》时,教师运用的就是图谱(出示图谱),让幼儿通过看懂图谱的意思来进行歌唱。启示图谱就是在告诉孩子歌词,经过反复观看、记忆时,引导幼儿非常容易地记得每一张图谱的意思。当开始学习演唱歌曲,当再次看到图谱的时候,幼儿很快就将知识进行牵引,如看到红红的嘴巴,就知道唱“亲亲我”,看到大拇指的时候,就知道唱夸夸我,看到双手的时候就知道唱“抱抱我”,这样的演唱、记忆都变得有趣了、简单了,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也增强了。(用图谱来介绍) 

  五、音画转换法 
  借助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图画、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通过互动,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记忆歌词、表达情感。如在《小雨点跳舞》的活动设计中,我就尝试用绘画的方法为歌曲填词,回答歌曲中的问题。对这种新的音乐活动方式,孩子们还是比较容易掌握和接受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孩子们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大胆而愉快地演唱着自己为歌曲创编的歌词,体验到了成功。 

  六、借助具体形象感知音高,帮助幼儿准确歌唱 
  比如说在《小雨点唱歌中》的问题的提出,相同的四个问号,怎样来区别音乐旋律、高低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高低不同手势来唱准音乐,给以手势,表示音乐高低的不同,还有就是小雨点有时在高的地方跳舞,有时在低的地方跳舞,从而让孩子们唱准音高。又如在教学歌曲《青蛙唱歌》,请幼儿想象小青蛙的形象,它小小的,声音是高高的、细细的,大青蛙的声音则是低低的、粗粗的(教师模仿)。虽然音调的高低是看不见的,幼儿因此难以感觉音调的范围和“尺度”,但是我们可以带领幼儿通过简单的手势,结合视觉的辅助、具体形象的引入,从而帮助幼儿感知音调的高低、旋律的变化。
 
 七、教学结构程序 
  1.倾听音乐。人们对音乐的感知首先是通过耳朵的感受来进行的,以音响感知为情感培养的触发点,从而使幼儿感受体验到音乐的美感和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这应该是本模式结构程序的第一步。我们在进行教学指导时,可采用以下办法:(1)利用和创设相适宜的倾听音乐的环境,营造一种有利于幼儿倾听感受的生动场面;(2)巧设提问,引导倾听,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听赏中自然地入情入境,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幼儿学习歌曲主要是通过听觉学习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孩子的演唱速度与教师的伴奏不同步,齐唱时声音不整齐,演唱时放开嗓子大声唱,不管发音准不准……这些都说明孩子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前提,是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不仅有益于提高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而且对幼儿唱歌有促进作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在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 
  为了激发孩子“听”的兴趣和需要,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带着问题听,带着故事悬念听,看着画面听,听不出没关系,再听一遍,并不断表扬孩子长了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鼓励他们表达听后的感受。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听的兴趣外,我们还在一日生活中安排倾听自然和生活中声音(小河流水声、小动物叫声、雨声、走路声……)的各种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们听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大大增强。 
  2.感受音乐。音乐是情感艺术,所以“感受和体验”是幼儿音乐入门的关键。听、想、说、唱、动、奏等方式融合,多渠道、多形式体验。时借助设问、提问和简洁讲述,引导幼儿深刻感受、体验音乐语言要素。再如大班音乐活动《海宝来了》,在听、想、说、唱、动、奏等方式都做到了很好的融合,(看录像《海宝来了》)先是听教师演唱,想一想歌曲里唱到了什么,然后说一说,结合音乐的伴奏我们一起来演唱歌唱,活动中我们尝试运用了音乐的新元素“卡农”,有节奏地说和有节奏地拍手,将歌曲重新演绎,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照片) 
  3.表现音乐。为了让幼儿能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也能准确地把握幼儿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当幼儿能充分理解音乐风格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表现。表达音乐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有唱、歌表演、演奏、欣赏等。歌曲是运用声音来表现的,每一首歌都有不同的形象和内涵,所以演唱的方法也不会一样,因此要给孩子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感觉习惯”,即每一首歌的演唱,声音要自然,符合歌曲内涵,不能没有感情的“干唱”,这本身也渗透了审美和情感教育。在音乐活动中,幼儿逐渐懂得了人的声音是可以变化的,可以有高,有低,有舒缓,有连贯……不同的声音可以表达歌曲不同的情感,唱歌的时候要有表情和感情,这样唱出来的歌才会动听,别人才爱听…… 
  如:教幼儿学习歌曲《迷路的小花鸭》,引导幼儿想一想:(1)小花鸭迷路了,心情怎么样?(很着急、很难过)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呢?在幼儿探索、实践、讨论之后,得出“用连贯、忧伤的”语气来唱,才能表达出“小花鸭”着急、难过的心情;(2)当小姐姐把小花鸭送回家以后,小花鸭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高兴、快乐的)那应该用什么语气来唱呢?用跳跃、断开的声音来唱就表示很高兴了。在理解了音乐的内涵之后,基本会进行“有表情”的演唱了。在歌唱时孩子们会根据音乐的不同情感,如欢快或抒情等,主动运用不同的声音技巧来表现歌曲。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融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 
  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除了歌唱,还有律动、舞蹈,打击乐,音乐欣赏,等等。它们同样都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活动,我们尝试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就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这些都还有待于我们今后共同学习和探讨。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应是孩子智慧、情感、创造性的体现,这一参与过程既满足了孩子情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做小主人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又使孩子在情感、个性、智力等方面获得了和谐发展。唱歌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活动,是孩子们最轻松自在地表达、抒发和交流的艺术活动。音乐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纲要》要求我们在指导幼儿的艺术活动时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积极地研究和创新教育方法,使幼儿在歌唱的海洋里快乐扬帆,在音乐活动中自由翱翔。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儿歌 国旗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