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案例引发的关于儿童文化的思考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caitiantian 感谢 caitiantian 上传 0人参与

         一、儿童文化的概念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景象:几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可以很自然地玩耍起来,也可以安静地端详对方几分钟之久;娃娃家中,几个小女孩将玩具藏在小椅子下面,再拿出来,又藏下去,乐此不疲;小男孩和小女孩不断地往返于游戏角和盥洗室,我们不禁会问他们在展开一个什么故事?儿童之间的交往,令成人不可思议,儿童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天生的、独有的“秘密语码”,他们之间有共同的感受、共同的需要、共同的话语、共同的行为方式……儿童的天性促使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儿童自己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儿童之间相互认可的文化,由儿童自己决定其标准和价值。儿童文化是儿童群体自己建构的文化,是儿童这个群体特定的生活方式,普遍存在于儿童的交往、生活与游戏之中。
     
         二、儿童文化的特点
        1.儿童文化具有幻想性、创造性
        案例1 教师带着全班幼儿到附近的公园里散步,当看到园内的很多花儿都开了,幼儿们叽叽喳喳讨论着,教师便问道:“你们知道花儿为什么开了?”幼儿1:“是风儿把它们吹开了,它们一开始在睡觉(幼儿做蜷缩状),风儿一吹,它们就开了(幼儿伸懒腰)!”幼儿2:“花儿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就开了。”幼儿3:“花儿是因为想晒晒太阳就开了,它和我们一样也要晒太阳的。”……幼儿仍在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教师说道:“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认为花儿为什么开呢?是因为它们看到我们小朋友这么聪明就笑了,所以把嘴巴咧开了。”
刘晓东认为:“儿童更接近自然、天空、大地、江河,他代表了人性的自然层面和历史层面,因而他更接近健康的生活本质,更接近属于人的生活的本质。”[1] 正是因为儿童的这种天性,所以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一花一草都充满着好奇和疑问,总是向周围的一切释放出自己探索与求知的本能。儿童通过幻想创造世界,他们把万事万物都赋予了主观色彩。“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2] 儿童的世界也不是单调的客观世界,而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生动活泼的童话世界,这也正是儿童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花儿为什么开了”,在成人眼里,这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而在幼儿的眼中,花儿就是活生生的“人”,它也需要像孩子们一样地睡觉、起床、晒太阳。儿童又像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现实的世界,另一个是幻想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儿童就像是坐着扫帚的魔术师,可以不停地穿梭在这两个世界之中。
        2.儿童文化具有游戏性、哲学性
        案例2 笔者坐在教室的后面观察幼儿的区角活动。一个小男孩跑了过来:“老师,你来。”他把我带到了窗前,指着天上的云彩:“老师,你说为什么云会跑呢?原来它不在这儿,后来它跑到这儿了。”笔者正在思考如何向他解释这个自然现象,这时,又有几个孩子也参与到我们中间,“哎呀,因为云有腿啊。”“云彩不可能有腿吧。”“它是有腿的,被它自己藏起来了,只是我们看不见。”“对的,小时候我就看见云变成大白马,它是有腿的,要不它怎么能跑呢!”
        游戏是儿童生存、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儿童独特的文化生活方式。因此,儿童文化也是游戏文化。儿童在游戏中为自己建构出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游戏把真实的东西转变为他想要的东西,从而使他的自我得到满足。他重新生活在他所喜欢的生活中,他解决了他所有的一切冲突”。[3] 在案例2中,儿童由一个提问的求知者转变为讨论问题的探索者,最后变成自由的游戏者。“在儿童的文化里,游戏精神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在儿童的所有活动中。”[4] 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一种游戏精神,这种游戏精神给儿童带来了自由、想象和创造。
        成人时常会遇到儿童许多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儿童的眼中,任何事物或现象的发生与改变都有其目的,儿童常常喜欢询问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者某些事物的起源,并期望能得到成人的解释。但是,儿童的许多发问常常令知识丰富的成人甚至学者都哑口无言,然而,正当成人不知所措的时候,儿童自己却给予问题一个完美的合理解释。《 苏菲的世界 》的作者贾德说过“小孩子应该比较可能成为好的哲学家”,因为儿童的各种表现是最为逼近真理的本质,儿童是比成人缺少经验与知识,但是他们并不缺少思考和讨论事物的能力,有时候他们只需要很少的经验,就能讨论一些深刻的问题,例如,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对于儿童来说,深奥的哲学问题起源于他们对周遭世界的困惑与好奇,“人为什么会死”“什么是时间”“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这些问题无疑证明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因此说儿童文化是儿童天性的集中反映,儿童又从儿童文化中获得了经验、自由、创造与童真。

           三、儿童文化面临的困境:程序化的教育制度阻碍儿童文化的发展
          儿童文化作为社会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却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有的学者通过研究,进一步指出“儿童文化面临消逝”的危机。[5] 笔者在幼儿园中也发现确实存在漠视和压制儿童文化的现象。
         案例3 在一次中班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求儿童用水粉画出对称的蝴蝶,一名幼儿涂出了一只绿色的蝴蝶,教师走了过来说:“你的蝴蝶怎么是绿色的?老师让你怎么画的啊?有纯绿色的蝴蝶吗?再增加点别的颜色,五颜六色的蝴蝶才美丽!”说完后,就走开了。那名幼儿不情愿地在蝴蝶绿色的翅膀上点了些白点,嘴里小声地说道:“绿色的蝴蝶才美丽,这样它才可以躲在树叶里……”孩子的自言自语,教师并没有听到。
         从案例3中可见,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往往事先制订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当遇到意外情况,教师往往采用置之不理、转移幼儿注意力等策略压制幼儿已经表现出来的探究欲望,千方百计地将幼儿往自己预定的教学内容上引。教师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策略是因为他们认为教学是有计划的,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出现“偏差”,否则就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于是,一方面,教师强调教育内容应来自儿童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当儿童热切地表达自己的具体经验时,教师却往往对这些经验不屑一顾,不希望出现这些“偏差”。教师也本着“为儿童着想”的观念,用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约束儿童,抑制了他们的探索与想象。
         在现有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对知识权威、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以及量化评估体系的坚持,使得教师忽视了幼儿的真实情感的表达,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往往是一些苍白的知识,又不容许幼儿自主探索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当幼儿画出一只绿色的蝴蝶时,我们可以想象这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累了停在绿叶上休憩,那种场面是多么美。儿童天生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自由的游戏精神。在成人看来是理性、客观、单调的世界,但在儿童眼里便是充满活力、丰富多样的世界。我们总强调教育应该尊重儿童文化的纯真和创造性,然而,在现实的幼儿教育中,教师经常将儿童拽进冷冰冰的知识世界里,生硬地灌输他们知识,在这里并不是说儿童不需要知识,儿童需要的是符合他们文化的知识。有的时候教师对于儿童的幻想不但不维护和不尊重,反倒嘲笑是荒唐和幼稚的。
         每当成人的利益与儿童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成人往往是选择的主动者,是强势的一方,幼儿只是选择的被动方,是弱势的一方,因此做出牺牲和让步的总是幼儿。相似地,在这两类文化冲突的过程中,代表成人文化的教师总是胜利者。因为,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是制度化了的支配与从属关系,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充当的是“全知全能的上帝”的角色,而儿童被视为“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可见,从起点上两者就存在着不平等,所以师生之间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潜在的对立情感,教师想要的是权威、计划、规范,而儿童想要的是民主、对话、自主。所以,当两者相遇时,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成人文化是强大的一方,它代表着社会,代表着主流,于是冲突的结果就主要表现为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的干涉与压制。
         儿童文化所面临的困境,从本质上来说,是成人缺乏对儿童、对儿童精神、对儿童文化的理解。因此,面对儿童、面对儿童文化的现实处境,我们要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坚持幼儿教育的基本立场,“让孩子的归孩子,让成人的归成人”,改变重灌输轻启发、重权威指导轻平等对话的观点,做到尊重儿童文化,理解儿童文化。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儿童文化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科学小组探索活动:溶解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