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为此,围绕创造教育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合学习新《纲要》的体会,笔者在美术活动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幼儿创造性培养的意义
幼儿美术教学的创造性原则指出,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发展幼儿的创造力。20世纪初,德雷德纳(Albert Dresdner)提出了“作为创造力的艺术”,以此作为教育的原理。我国学者一般将创造性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心理品质。研究表明,人类个体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在童年,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决定的,而美术活动中的主要形式——绘画活动更是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目前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过多忽视对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多重视理性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在教学中,教师教,幼儿学,忽视了幼儿的观察、思维、想象,造成幼儿美术表现中的模式化,固定化,没有个性,没有心灵感受。如不少美术教师认为,教孩子画画就是教孩子临模老师的作品,看谁画得像,于是将范画挂在黑板上,有的则干脆把一张范画由这个班带到那个班,让幼儿依样画葫芦。幼儿不知道教师画的这些东西来自何方,更不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不懂得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发现事物的不同侧面、不同特点并加以表现,评价标准也是简单地以有没有按老师教的方法去完成,作品像不像老师的范作,是不是老师心目中希望的形象。其结果是,几乎每个幼儿的每一幅作品表现的都是蓝蓝的天空挂着一个红红的太阳,几只小鸟在几朵白云间飞行。这种模式不仅表现在幼儿园的三年绘画作品中,而且一直延续到小学,有的甚至延续到中学、大学。在这种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传话筒,幼儿没有学习的主动权,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学习和创造性地发挥了。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对学习新《纲要》的认识,我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春天来了,我带领幼儿去野外观察春天、体验春天,说说春天和冬天有什么不同;秋天,菊花开了,我又组织幼儿去参观菊展,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幼儿不仅知道了菊花的品种很多,大小、颜色、形状也各不相同;还知道了有的菊花可以泡茶、有的菊花专供人们欣赏。这样幼儿的作品所展示的内容不仅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而且所呈现的不再是老师眼中的世界,而是孩子们自己眼中的世界,是孩子们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真实体现,使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表达。加上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家长过多的溺爱使孩子们实践机会少,养成依赖的性格,导致的后果是幼儿艺术的自由、自发性丧失,兴趣和创造力减弱,潜能受到限制和扼杀。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 教师要启迪幼儿创造意识,培养幼儿创造力
以往,人们习惯地把幼儿绘画看作一种技能的训练,忽视对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而创造思维、想像是绘画学习的重点,创造是表现绘画的“生命”。绘画活动是教育者启迪幼儿心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手段之一,是发展幼儿创造思维的主要因素。
(一)引起和激发儿童对绘画创造的兴趣
1. 通过引导,培养儿童观察和发现的能力。例如,本人通过让学生收集各种石头、树叶、贝壳等,指出形状的相似和差异。如有的石头长、有的石头短;有的形状规整,有的奇形怪状。鼓励儿童自己去发现,并用自己的发现提出来讨论。引发这类动机的可以有:尝试蜡笔、水彩笔、毛笔和刷子的不同效果;水彩颜料的调色;色彩的发现;排列、组合的设计;画出不同的人、花、树等。
2. 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想象力使创造性发挥的淋漓尽致。教师要学会接受儿童异于寻常的思路。如发明一种机器;在太空上散步等。
3. 通过多种途径,积累绘画创造经验。视觉经验:录像、幻灯、图片、实物是诱导儿童观察的重要手段;亲身体验:包括参观动物园、农场、花房、菜场等;材料经验:让儿童直接对造型材料作尝试、实验。在使用两种或几种水彩颜料发生碰撞时的变化,了解色彩的丰富多样性;感觉经验: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在信息,训练敏锐的感知能力。
(二)引导儿童在生活中挖掘题材,培育生动的构想
可以从孩子觉得好奇、希望进一步探索的心情出发,要求他们不仅画出自己生活的内容,更要画出自己内在的感受。如“香喷喷的饭菜香从家里飘出来”、“昆虫的世界”等。也可从看到的事件、听到的故事出发,生活中有许多突发事件会引起儿童的关心和注意,有的深深打动他们的心灵,如“看灯会”。
儿童对视觉获取的对象倾注了极大的情感。在他们眼中,大海是鱼儿的家;勤劳的小蚂蚁总是忙着搬家;下雨是小雨点想要痛痛快快地玩儿。这样的体验一方面加深了儿童对外界视觉对象的印象,使内心的心理意象更加鲜明、生动;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儿童充满情感的创作热情。
(三)探索新的方法配合绘画教学活动的开展
1. 倾听幼儿的想法,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内心奇异的世界。这有利于教师确定绘画主题的范围,设计教学活动。
2. 通过观察比较,鼓励儿童找出事物的特点。比如看图猜一猜,各种动物出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大象的鼻子、长颈鹿的脖子、兔子的耳朵等,加深幼儿对事物主要特征的印象。
3. 教师在绘画活动中,还可运用提出疑问、适当启发的方法让幼儿改变思路进行创作,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中班《太阳》绘画活动中,当时笔者向孩子们提出疑问“太阳是固定颜色吗?”目的是想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镜片也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在幼儿了解、尝试的时候,我及时的加以肯定,发现他们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我又提出了其它的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短发、卷发……通过这些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太阳形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便会更积极,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变形、组合、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创造意识,他们天真、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四)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1. 根据儿童对色彩的感知能力规律,设计绘画教学。如色彩表现情绪法即高兴用明亮的颜色,不高兴用灰暗色调;色彩添加法即两种颜色形成一种新的颜色;色彩对比法即如黑与白,红与绿等。
2. 根据儿童想象力的发展规律,设计绘画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要敢于发挥主观意识,善于联想,突出自我的个性。如教学想象画《未来的世界》一课时,笔者让幼儿大胆想象,把人类想象成“外星人”,给“外星人”的背上添加各式各样的飞行器,让他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再把天空的小鸟变成飞船的形状,把太阳、月亮、星星变换成各式景物和楼群。总之,想法越奇特越好,造型越新鲜越棒。因此就诞生出了一幅幅想象奇特、内容丰富的创作画。其中有画空中游乐场的,有画和外星人建造新家园的……真是千奇百怪,非常有趣。
(五)以游戏形式组织绘画教学,启发幼儿创作灵感
1. 配合教学进行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如春天来了,让孩子们到公园去观察桃花、玉兰花是怎样由含苞到开放的,花丛里飞着的蝴蝶长着几个美丽的翅膀等。不仅让幼儿捕捉观察物体瞬间的变化,还让幼儿做长期的观察。如让孩子们在动物角或家中养宠物,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性、动态变化,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2. 配合教学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把所画的人物、动物做成活动教具,孩子们可以通过玩活动教具掌握其结构,自由变化出各种动态,同时配合听音乐、玩木偶、讲故事、看录相、玩拼图等多种活动,增加对所画内容的体验。
(六)客观且合理地评价幼儿作品
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要用培养绘画专业人才的眼光看待幼儿的作品,不要使绘画教学偏离了开发潜能、提高素质的宗旨,不要只重视个别学生,而应使每个幼儿都受到艺术教育。
1. 采用人人参与评价,积极发表看法的形式。每次画完画,我会把全体幼儿的作品一张张地贴出来,让孩子们互相交流。有时还让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和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论。
2. 不给分,不下结论。孩子们通过互相品评,他们心里也有些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新鲜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这样,孩子们的自信心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也会变得更强,画画就更有动力了。
一位哲学家曾说,对于不懂的问题,疑问是一种明智;对于未知的事物,探求是一种才智;对于前人的定论,挑战是一种大智;而对于未来的世界,创新是一种睿智。幼儿时期的好奇、冒险,萌动着可贵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要抓住每一次机会,把它转化成强大的创造力,为进一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打好基础。
手工材料
关键词:创新思维
-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2013/01/24
-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2012/08/0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