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进行有效评价的策略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duandingzhe 感谢 duandingzhe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幼儿园其它任何一种教育活动的评价相比较,其应用的程度最高,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较低。我们剖析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并尝试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真正实现促进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现状分析。 
        (一) 评价内容片面、标准划一,评价目的有所偏差 
        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行为和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过多偏重于作品结果的优劣,对于幼儿作品中涉及到的诸如构图、着色、形象性、技能技巧等表现出来的知识和智力因素非常重视,而对幼儿活动时应具备的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等这些非智力因素缺乏引导与肯定。教师评价的内容偏重于幼儿“学”的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评价标准往往偏于成人化,如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恰当等。同时缺少针对教师自身“教”的艺术和实践内容的评价,评价偏离了发展的轨道,教育评价事实上只成为了教育的终点而非起点,致使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教师和课程发展”落了空。 
        (二) 评价主体单一、方法单调,忽视幼儿的积极主动参与。 
        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评价主体是幼儿园教师,幼儿是被评价者,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在评价方式上更多的是教师以个人意愿为主,自己决定作品的好坏优劣。教师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唱的是独角戏。虽然有时也让个别幼儿参与评价,教师总结,但由于教师平时缺乏对幼儿该方面的引导培养,幼儿缺少该方面能力,这一切也是形同虚设。许多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 多采用现场即时评价, 幼儿之间横向比较多, 忽略幼儿的个性发展和个体的差异。如评价时教师不考虑幼儿因个体差异绘画能力和速度是不同的实际情况, 硬要部分幼儿放下画笔听教师讲评。教师评价时多指向于一些好的或明显不足的作品,如果是从肯定优点、发现问题的角度来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许多教师似乎认为评价工作就是“寻找”处于两个极端发展水平的作品,评价对象仅在于此而已。对那些占大多数的处于一般水平的作品则常常忽略,没有指出其不足在哪里,应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三)评价方式传统,只注重结果评价, 而忽视过程性评价。 
        大部分教师的美术评价方式仍停留在以一传统的评价方式出现: 
        关注美术作品的结果重于活动的过程,偏重技能忽视情感表现。同时, 教师的评价行为更多的发生在教学活动的结束环节, 体现在对幼儿已完成作品的评价上。很少有教师进行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及过程性评价。 
        ( 四) 评价语言不具体,缺少艺术性、激励性。 
         美术活动中, 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语言往往不具体, 缺少针对性。在对幼儿绘画行为、绘画结果评价时,虽然语言坚持正面、鼓励,但单调、苍白如“画得不错”“有进步”“真漂亮”、“好”、“颜色很显眼”、“想得很特别”等等, 这类语言幼儿听后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了哪些进步。对幼儿创作过程的评价语言也不够深入, 缺少启发性。如“你画的是什么”“想想秋天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帮助小朋友的”等, 这类语言对幼儿来说过于抽象, 不易操作, 基本上是无效指导。有的教师指导语言虽很具体, 但表现出明显的包办代替, 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如在幼儿画完一只小兔后, 老师启发说: “小兔喜欢吃什么呀,画个萝卜吧”。还有的教师不顾幼儿的想法和体验, 采用否定性的语言说: “你怎么画了个黑色的花? ”“怎么画黑色的太阳,乱七八糟的, 重画! ”以上这些语言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所追求的不应是给幼儿的作品下一个结论,或评定绘画技能的高低, 对幼儿的评价在考虑幼儿过去,重视幼儿现在的同时,更应关注幼儿未来的长期发展目标,更多地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和关怀, 对幼儿艺术天性的保护, 同时帮助幼儿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快乐全面成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判断其优势与不足,通过有效的评价促进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教师应认识到幼儿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多方面的有效发展。在幼儿美术教育中, 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借助美术这一载体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 在此基础上, 根据幼儿已有的基础及兴趣爱好, 再提出知识、技法及想像、创造等方面的要求,并把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与人格的全面发展作为首要的判断指标。 
        (二)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 关注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时, 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与多元化, 不仅应包括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 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具体说来, 知识技能方面的评价应包括:。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应注重对幼儿:等的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方面的评价应包括对幼儿活动的持久性、习惯、表现方式、创作偏好等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能帮助教师从多个角度评价幼儿, 发现幼儿各自的优点和长处, 只有这样欣赏、乐观的态度才是真实而非虚伪的, 也才能帮助被评价者自我发现进而悦纳自己、拥有自信。具体到一次美术活动的评价,评价内容不一定每次面面俱到, 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活动进程、幼儿整体水平或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重点评价其中某些方面, 或就某个题材、技法进行单项评价, 但在一段时间内对全体或某个儿童的评价要能体现出评价的均衡与全面性。 
        (三)评价主体互换、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科学的美术评价,其中主体与客体是动态的,是不断变换的。评价活动既可由教师担任主体,也可以由幼儿担任主体,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改变过去唱独角戏, 幼儿被动接受评价的状况, 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并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幼儿在美术评价活动中的自主地位和作用。 
        1、增强幼儿同伴间的相互评价 
        幼幼互动是发展幼儿相互审视评价的最好方式。幼儿相互之间了解彼此的兴趣、喜好,更容易交流沟通,更能读懂相互的作品,感受同伴作品的内涵。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心同伴的言行,帮助幼儿学会客观评价别人。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同伴间的对话、甚至争论,幼儿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协调问题,相互之间学习、取长补短。如:在同一题材的两幅作品中,一张使用了色彩明快的颜色,另一张使用的是色调灰暗的颜色。面对两幅作品幼儿参生了不同的评价。在如同辩论赛的评价争论中,最后他们发现鲜艳的色彩是好看,但会色调也是美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搭配协调的灰色作品也很漂亮。让幼儿相互评价,用平等的眼光欣赏同伴的作平,这样做对幼儿评价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甚至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重视幼儿自我的评价 
        幼儿的美术作品直接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经历。幼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充分展现在作品中。他们是最了解自己作品的。因此面对幼儿们的作品教师要学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耐心认真地听他们讲述作品中蕴含的故事。如:。幼儿的自我评价体现着他们在美术活动中的自主地位和作用。教师要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要正确的评价意见美术作品,就要从幼儿的角度以他们的方式观察世界,给幼儿解读自己作品的机会。 
        3、教师尊重幼儿差异性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方式要考虑到幼儿之间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在进行美术评价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性,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在进行同样主题作品的绘画时由于幼儿个性特征和能力有很大的差异,作品的效果差距会很大。这时教师要避免用同一标准来评价不同的幼儿。而要做纵向比较,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使每一位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给幼儿自信心,让他们有继续作画的愿望和兴趣。 
        同时,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评价。如: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能力有限,教师在评价时尽量运用拟人化的语言。而中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师在评价时可以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构思,激发幼儿进一步创作,不断完善作品。大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较快,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语言表达迅速发展。教师可以把自我评价和评价同伴作品的主动权交给他们,是但引导幼儿参予评价,使幼儿在评价过程中获得相互学习、分享收获。 
        (四)评价语言生动恰当, 体现激励性。 
        教师在美术活动评价中应注重评价的语言艺术。具体来说, 评价首先要建立在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 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对话, 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及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和感受, 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 特别当幼儿的作品“离谱”时, 更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努力理解其意图; 当幼儿本身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图时, 教师应能善意地给予诠释。而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 如小班幼儿经验少, 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教师应尽量采用拟人化和情景化的语言; 中班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意识, 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教师评价可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 “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还可以怎样表现?”引导幼儿边画边思考, 完善自己的构思; 大班幼儿能力较强, 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教师应更多采用协商和引导的语言, 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 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人。总而言之, 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与不同点,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错了”, 因为艺术是无错的。 
        (五)把握评价时机的切入。 
        评价时机的切入是指教师根据美术活动中出现的具体情况随机进行评价。传统的美术评价往往习惯与选择在教学活动结束部分,其实这是很不合理的,合理的时机切入可以安排在活动后,也可以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和下一次教学活动前。 
        1、教学活动中的评价:美术评价可以存在于幼儿创作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的结束部分,被称为即时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前者是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状况,及时针对教学、幼儿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变化来引导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的评价可以面向全体幼儿、也可以针对小组和个人进行,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后者注重对对幼儿操作成果的评判。如:活动最后教师或幼儿对美术作品从构图、色彩、想象、等方面给予判定和指导。 
        2、教学活动后的评价:指教学活动结束后延伸活动中的评价。这类评价中,教师可以组织、发动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张贴、剪贴、布置,供幼儿相互欣赏、自我介绍、讨论、评议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师在运用这类评价时,还可以针对绘画过程以及作品中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3、下一次活动前的评价:这类评价能详尽地进行交流、总结上次活动中的问题,对这一次活动有较强的指导性。对系列、连续的教学有较大的帮助。 
        以上这些评价的时机各有所长,但也有其不足。例如教学活动后的评价更能进行个别交流,而对集体活动中的问题不能给予解决;下一次活动前的评价则对上次活动针对性价差。因此,教师在运用这些评价方式的时候,要根据教学的时机情况选择、综合运用,使评价充分发挥作用。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有效评价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儿童睡前故事FLASH在线欣赏:遇见了温柔的大熊猫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