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幼儿思维训练初探
【摘 要】幼儿园数学教育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产生兴趣,并初步建立数的概念,从而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 幼儿 思维训练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点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体验物体简单的量的特征,感知图形,通过发现和比较感知物体的异同及发展变化,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同时,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产生兴趣,并初步建立数的概念。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是要完成——“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这一任务。近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一、在形象思维中渗透抽象思维
在小班,主要是要培养幼儿孩子们从游戏和生活中感受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步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幼儿的思维特点,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由浅入深,由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逻辑,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健康发展。
我在教小朋友认识“1”和“许多”时,开始用事物或图片,让小朋友从周围环境中具体感知:1位老师、1本书、1块黑板、1朵花、1条鱼、1辆汽车……接着让小朋友说说与“1”相对应数量的物体,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出:1只球、1匹马、1头牛、1桶水、1间房子……然后老师指着图书角的书柜问 “那个柜子里的是什么?”大家回答:“那是书。”接着,我就会问:“那是几本书?”小朋友们茫然了。这时,我走过去,从书柜里拿出1本书,让小朋友告诉我是几本书?然后再拿出1本书,这时小朋友就知道又是1本书。那么,我就会在小朋友感知具体事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板书“1”指出这个“1”,告诉小朋友它既可以表示1本书、1朵花、1条鱼、1间房子,又可以表示1柜书,1蓝花、1筐鱼、1幢楼房。这样,幼儿就会慢慢明白“1”的概念,加深对“1”的认识,做到在形象思维中渗透抽象思维。
二、在定势思维中渗透变势思维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幼儿园的教育任务都是在一个又一个活动中借助游戏形式完成的。而在每一个数学活动中,我都要安排一个重点设计的练习,其思维势态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如果经常设计相同的练习,容易使幼儿萌生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孩子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的训练。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我在设计练习时,从内容到形式,注意在定势思维中渗透变势思维。
我在大班帮助孩子们学完“相邻数”的活动之后,对于已经能够唱数的孩子们来说,找出相邻数并不困难,说白了就是前一个和后一个。但是,相邻数的真正含义在于理解和掌握“多1”和“少1”的关系上。对相邻数要在对基数顺序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只要幼儿能够明白“前一个数字和后一个数字”是中间哪一个数字的相邻数。同时,要注意对相邻数的理解不仅仅局限在顺数或者倒数上,还要让幼儿学会改变数字的位置来找到相邻数。
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组在花瓣上填数字的练习:给每个幼儿不同的卡片,每个卡片上面画有一个花朵,在花朵上把三个相邻的数字写出其中两个,要求幼儿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把数字卡填在上面。有的填前面一个,有的填中间一个,有的填后面一个,有的要倒数,有的要顺数,有的要改变数字。这样,每填一个数,幼儿都要经过认真思考,是倒数还是顺数?到底应该换成几,才能成为相邻数?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对相邻数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从而达到在定势思维中渗透变势思维的目的。
三、在单项思维中渗透多项思维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训练小朋友的思维,切忌只让幼儿从一个角度观察、从一个方向思考,而要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观察,多向思维,才能把问题看得全面,把思维训练得灵活。
我在组织小朋友复习“10以内数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幅挂图:上面画了10朵花,其中红花6朵(大红花5朵,小红花1朵;带叶的红花1朵,不带叶的红花5朵),黄花4朵(大黄花2朵,小黄花2朵;带叶的黄花1朵,不带叶的黄花3朵)。老师出示挂图后让幼儿仔细观察,然后提问:“这幅图上有几朵花?”等孩子们回答正确后再提问:“把这10朵花分成两组,你怎么分?”孩子们热烈的讨论起来了,过了一会儿,有的说:“这10朵画里面有6朵红花,4朵黄花。”有的说:“这10多花里面有7朵大花,3朵小花。”有的说:“这10朵花里面带叶的花有2朵,不带叶的有8朵。”听了他们的话,我总结道:“小朋友们分得都很对,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带叶不带叶来分。大家都很聪明,看得仔细,分得有理。”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分类概况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四、在一般思维中渗透创造思维
人的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完“认识三角形”以后,设计了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综合练习:
(1)请小朋友用三根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想一想,摆两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摆3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请大家摆一摆,试一试。通过动手,小朋友得出了结论:有的说摆两个三角形需要6个小棒,摆3个三角形需要9根小棒。
(3)如果只有5根小棒,要摆两个三角形,怎么摆?
孩子们兴奋的在桌子上摆弄着,我在行间巡视、指导,发现有摆的正确的,就请他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投影仪上,大屏幕上出现了两个摆好的三角形,借以发挥启发示范作用。
(4)如果只有9根小棒,要摆5个三角形,怎么摆?
这一问题,作为一个智力游戏,我让孩子们晚上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做看,试一试,第二天再来告诉我答案。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训练,再让幼儿动手操作的同时,开发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对幼儿形成敏捷的思维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数学教学
- 数学教学活动《装在哪里最合适》 2014/10/08
- 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3/02/17
- 浅谈幼儿趣味数学教学 2013/01/31
- 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2013/01/29
- 谈数学教学中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 2013/01/27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