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来看,幼儿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其创造力的萌发时期和关键期。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在敏感期内,儿童对一定的事物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兴趣,并且学得很快,过了这个时期,这种情况就会消失。因而,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早期培养,将会对其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试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策略作以简要分析。
1.创设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发挥环境的创造性。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3—6岁的幼儿富于幻想,创造力也刚刚萌芽,需要教师提供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保证幼儿创造力的发展。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身体、智力发展水平,在班级设置活动区、美术区、作品区及生活区,每个区域的设置都要体现一定的主题,让幼儿在区域内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其次,创设自由、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比物质环境更重要。陶行知曾指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这无疑强调了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的重要性。试想,如果教师经常对幼儿说“你又看什么呢?”“你嘴里念叨什么呢?”“你又在桌上乱涂乱画什么?”“你怎么这么多古怪的想法?”等,就会束缚幼儿的眼、耳、口、手、脑活动,使幼儿在心理上非常紧张,生怕做错、说错了什么而遭到教师的批评。这样的心理环境下,幼儿的创造力从何而来?
2.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和材料,培养幼儿“做”的能力。
教师要为幼儿安排合理的探索、创造活动的时间,保证集体活动之外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可以在室内或室外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自由地开展观察、散步、参观写生、小实验等活动。还可在活动室内开辟专门区域,把幼儿富有想像力的图画、小制作等陈列出来,展示给同伴看。同时,还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进行创作。如:鼓励幼儿利用废旧纸盒剪出漂亮的房子,将土豆“包装”一番后,变成娃娃、摇摇椅、小刺猬等形象,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发展“说”的能力。
幼儿在3岁左右,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期,教师要从语言活动入手,鼓励幼儿在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创造能力。如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看别人表演故事到自己参与表演,从中欣赏生动的对话和优美的句子,久而久之幼儿语言的创造性潜能就会发挥出来。教师还可利用儿歌,逐步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想像力。如在“小蜡笔”语言活动中,教师可指导幼儿念“画小花,小花美;画小鸟,小鸟飞;画蘑菇,蘑菇香”等儿歌,幼儿在念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画面。这样的语言活动,既发展了幼儿“说”的能力,又丰富了幼儿的想像力。念完儿歌后,教师再出示一些带有图画的小卡片,让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将卡片上的信息以自编儿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进一步强化他们“说”的能力。
4.开展游戏活动,丰富想像能力。
那些越是来源于幼儿生活经验的游戏活动,越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更加富于想像和创造。实践证明:低年龄段的幼儿,往往不受知识束缚,也不受客观情理的限制,因而他们的思维是大胆的、自由的,富有想像力和创造性的。如在数学活动“复习图形”中,教师可让幼儿边吃饼干边观察,饼干都有哪些形状?圆饼干咬下去一口后变得像什么?有的幼儿说像月亮,有的说像小船,有的说像小山等,幼儿的思维开始发散,开始了想像,思维会变得十分活跃。
5.鼓励幼儿积极质疑,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在活动中要鼓励幼儿积极提问、质疑,锻炼其思维能力。幼儿在发问的基础上探讨有关问题的答案,在讨论、探索的过程中,幼儿会进一步思考自己和同伴答案的合理性,拓展了思维空间。实践证明,这样可以培养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十分有效。鼓励幼儿积极质疑,也就是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是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在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把这种培养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最终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使幼儿从小有一种创造的意识和冲动。
手工材料
关键词:创造力
- 幼儿创造力在韵律活动中的体现 2013/02/02
- 影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2013/01/27
- 在自主游戏中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2013/01/25
- 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研究 2013/01/19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