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图讲述中有效提问,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在我国的《纲要》中,关于语言领域提出的总目标是“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幼儿园语言教学一般包括听、说、读、写等几方面。而学前期幼儿则是以“听”、“说”为主。看图讲述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形式,是对语言表达中意义层面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语言表达中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看图讲述是以图画的形式直观地向幼儿展示教学内容,然后要求幼儿根据这个画面材料,用独白的语言来表达。讲述的基本要求是意思连贯、条理清楚、具体丰富、鲜明生动。
看图讲述活动多是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交互性学习方式进行的。即是通过教师的层层点拔,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应答、探究和质疑,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在这样的师幼互动中,提问是教师、幼儿和活动内容三者间互动的途径,是决定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则激不起幼儿探询的愿望,压制了幼儿质疑的冲动。因而,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提高教师提问行为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教师提问行为的有效性,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初始的提问要紧扣教材内容,简单明了,尽快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使幼儿“想说”
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的主要技术之一。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呈现图片后,可采用直接的信息式提问,简洁明了,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画面进行粗略的观察,获取画面提供的显性信息,为讲述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如讲述活动《捉迷藏》,讲的是小白兔、小猫、小鸭、小鸟、青蛙等小动物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讲述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找到小动物的藏身之处,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关键是“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方位词的运用。这一材料的选取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因而画面容易被幼儿理解。图片出示后,我利用小白兔这一突出的主体形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白兔闭着眼睛干什么呢?”“还有别的小动物吗?”“它们在哪里呢?”使幼儿在观察图片时,有比较明确的目标,能抓住主题线索,展开积极的思维。因为孩子们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所以在讲述时,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对口语的训练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活动过程中,提问要根据幼儿的观察水平,层层深入,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找出图片的因果关系,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使幼儿“会说”
在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教育契机,根据幼儿的观察水平,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层层深入,大胆表述,并要随时把握幼儿的思维动向,重视思维清晰度,引导幼儿讲得清楚、连贯、完整、有条理,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如《鼹鼠的皮鞋车》这个活动,图片展现的是一个废物利用的故事:一只破皮鞋,在小松鼠眼里一文不值,但是在勤劳、聪明、能干的小鼹鼠手里却成了一辆漂亮的皮鞋车,它送小兔子上学,为小松鼠送松果……教师要抓住“破皮鞋变成皮鞋车”这条线索,提出适合幼儿能力水平的问题,并对幼儿的回答要以积极的态度应答,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形成积极的互动。
在第一幅画面中,一只又脏又破的皮鞋在没有太多背景衬托的草地上特别显眼,活动就从观察这只皮鞋开始。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看到这只皮鞋,你在想什么呢?”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引发幼儿的疑问。幼儿的发应比较活跃,一个说,“看到这只皮鞋,我在想,这是谁的皮鞋,这么大?”另一个说“这只皮鞋放在这里有什么用呢?”还有的说“这里只有一只,孤零零的,还有一只哪里去了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说了很多。其中有几个孩子的讲述有些偏离了活动主题。《纲要》新思想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更是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当幼儿的讲述脱离了图片线索时,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这时,我先是对幼儿的回答予以积极的反馈和肯定,接着出示一辆崭新的皮鞋车,提问“请小朋友仔细看,这么漂亮的车是谁的呢?”“是用什么做的?”“它是谁做的?”这样就很快把小朋友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图片中来,然后逐一出示图片,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小松鼠最早看见这只皮鞋,它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小鼹鼠呢,它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小松鼠、小鼹鼠经过破皮鞋时的不同表情和动作,利用这些信息,掌握其中的因果关系,体会两只小动物对相同事物的不同态度,不同做法,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果。教师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学习用较完整、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述,特别是对“小鼹鼠是怎么把这只破皮鞋做成了漂亮的皮鞋车?”这个问题,引导幼儿细致的观察,正确运用“提、冲、修、刷、推、按”等动词进行讲述,较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发展。
三.行动即将结束,提问要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引导幼儿读懂图片内涵,体验角色形象在“这一个”情境之中的感受,促使幼儿想象力的发展,鼓励幼儿“还想说”
“看图讲述”作为语言文学教育材料的一个重要部分,有着其丰富的内涵,有一部分内容是比较单纯地训练幼儿的口语能力,另外很大一部分则是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之外,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和道德情感的有效手段。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用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引起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读懂图片的画外之音,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如看图讲述《救小鸟》,它所展示的是一个小朋友机智救小鸟的故事,图意清晰,主题明确,既表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又表扬了小朋友聪明机智的行为,具有双重的教育作用。这个活动的语言呈现连锁式,提的问题需层层紧扣。在第一幅图中,通过问题“图中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帮助幼儿了解了故事的人物和地点,然后继续提问“小鸟和冬冬是好朋友吗?你怎么知道的?”特别提醒幼儿关注“小鸟”和“小朋友”之间那种自然和谐的关系,“你喜欢小鸟吗?”用这个问题引发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当后来出现一个打鸟的陌生人时,小朋友很自然地萌生了“救小鸟”的想法。“冬冬是怎么救小鸟的?”“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方法来救小鸟?”利用角色置换法,使幼儿进入这样一个语言环境,发挥自己的想象,讲出自己所能想得到的办法来帮助小鸟,教师再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生成新的问题,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培养幼儿了爱护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这种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更多的体现在“看图续编”的讲述活动中,如续编故事《小老鼠旅游》,讲的是一只小老鼠,看见小朋友在河里开小船,也找来半个西瓜皮,当作小船,坐进去到河面上玩,半途中,感觉肚子饿了,就啃西瓜皮,对小鱼的劝告充耳不闻。这时教师提问“小鱼为什么要劝小老鼠呢?”“结果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根据图片提示的线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结局,再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训练了幼儿的口语能力,也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纲要》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整合能力和运用能力。要想使孩子语言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和反复练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讲述是幼儿最主要的训练形式。讲述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看图讲述、排图讲述等主要以图片为依托的讲述活动外,还有情境讲述以及日常生活中教师有意识安排的一些谈话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利用积极、有效的提问,努力促使幼儿想说,会说。在注意问题的开放性的和挑战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适宜性,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同时,提高幼儿自身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形成好问、自信、自主探究的良好品质,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手工材料
关键词:有效提问
- 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设计 2012/12/14
- 有效提问促进幼儿在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思维发展-——幼儿园师幼互动 2012/02/0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