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关于幼儿科学教育的几点有益尝试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yangxiujuan 感谢 yangxiujuan 上传 0人参与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战。过去,我们都认为部分孩子的能力较差,经常采取一味迁就的方法,将所有知识细细嚼碎后再喂给他们。这样越是迁就,他们的脑筋就越不肯动。时间长了,孩子们喜欢上了这种“不劳而获”的学习套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就要引导幼儿从小就了解科学的概念、科学的技能以及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并了解社会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出具有探索科学的强烈兴趣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实践能力的、具有独特科学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这些科技素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基本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教育幼儿。从小启迪幼儿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世界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 好似没有一张相同的脸一样,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环境的不同,其形成的的个体差异也不同。以下我将谈一谈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 
        扩大幼儿的视眼,使幼儿获得早期科学经验的积累。因此: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进行了以下探索: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人体和健康、动植物、环境教育、自然科学现象等。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的概念也只是模糊的,所以我们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认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用品如:牙膏,筷子,面油,皮筋等,知道各种用品的使用价值。例如:“有趣的叶子”、“天上的彩虹”、“各种各样的钮扣”、“吃草的羊”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对于幼儿科学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 

        二、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兴趣是幼儿认识科学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游戏却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因此,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游戏中,幼儿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在愉快体验中学科学,效果更加。我非常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尽可能利用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在认识“沉与浮”活动中,我们和幼儿寻找许多尝试沉浮的材料,先让幼儿试一试哪些材料是沉的?那些材料是浮的?然后让幼儿想办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个个思维活跃,跃跃欲试。有的做了一只纸船把钉子放在纸船里,使钉子浮起来;有的在木头上放一块小石头,使木头沉下去……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对物体沉浮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不亲自动手试一试,那么效果就明显不同了。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乐,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果好。 

        三、科学探索活动的内容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在上空气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找空气时,我为孩子们投放了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引导幼儿用塑料袋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球口,感觉气流的冲击力。又如:投放石子、沙子、豆子、扣子、瓶子等材料,让幼儿在活动时通过摇晃成敲击瓶子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从敲击瓶子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判断瓶子中的材料,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听觉能力,还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提供充分的材料,就为每个孩子创设了动手动脑的机会,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发展。 
        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相对独立地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我能做、我会做”的积极态度。 

        四、注重在平时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 
        幼儿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教育的素材。如在“太阳和影子”活动中,怎样使自己的影子变长?又怎样变短?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影子消失?幼儿对影子产生了兴趣,教师就带领幼儿做起了“太阳钟”。幼儿相互商量、讨论和试验着,最后发现了身体往与太阳方向相反的一边倾斜,可以使影子变长,直立或往与太阳相同方向的一边倾斜,可以使影子变短,跑到没有太阳光的地方影子就消失了。经过一天的记录,幼儿有了一个能知道时间的“太阳钟”。此后,幼儿通过 自主学习,知道了时间不同,影子的长短、方向均不同的道理。在找到答案的瞬间,孩子们欢呼雀跃,脸上充满着喜悦之情。其中,我们还发现有两名幼儿合作的方法具有创新意识:一名幼儿做俯卧撑动作,另一名幼儿在他后面帮他抬起双腿,做成人推小车的姿势,他们大声嚷者:“瞧,这样的影子最最长!”。幼儿在获得类似这样的心理满足的同时,更激起探索的欲望,同时幼儿间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五、重视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设问引导 
        幼儿真正主动探索是从意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想寻找答案的愿望,才能进入主动探索状态,教师要处处留心观察,把自己预想的问题变成幼儿自己的问题,适当地多提一些“为什么”。当幼儿在探索活动中遇到问题或产生疑问时,教师应鼓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使幼儿从各个方面主动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如在“抛鸡蛋”活动中,教师提问:“如果把鸡蛋从上向下扔,它会怎么样?”幼儿回答:“它会碎的 。”于是教师分别向两个脸盆扔鸡蛋,结果一个鸡蛋碎了,另一个鸡蛋没有碎。接着,教师又问,“为什么鸡 蛋碎了,另一个不碎呢?”待幼儿议论之后,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两个脸盆的不同,幼儿发现鸡蛋落在有毛巾的 脸盆里不碎,因为毛巾软。鸡蛋直接落在坚硬的脸盆里就会碎。然后,教师出示海绵垫、沙堆、碎布、稻草、 棉花、石块等,提问:“鸡蛋落在这些物品上会怎么样?为什么?” 最后让幼儿积极地尝试并讲述实验过程并得出结论:易碎的物品在细软且有厚度的材料的保护下,就不易碎。最后 教师提问:“平时人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由于这一活动较多地采用了开放性、启发式提问,因而幼儿的思维非常活跃,学习探索也更加主动、积极。 

        六、将游戏做为教育的“媒体”,寓科技教育于科学游戏中 
        科学活动必须是符合科学的,不像语言活动、音乐活动,可以夸大,大胆想象,它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在设计课件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设计的内容是否合理、科学,而科学教育往往以科学探索活动为主,操作性强,幼儿能在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无所顾忌地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促使幼儿在操作中不断地开动脑筋,寻求答案。可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我们能在活动前广泛地收集多种材料,给幼儿创造一个尽可能丰富的物质环境,幼儿就能自如地在探索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水平有限,有时单靠教师用图片讲解、幼儿是不能充分理解的,这时,就需要借助一些现代化教育手段,来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在组织幼儿讨论水的用途活动中,可以通过小朋友喝水、农民给蔬菜浇水、大象喝水洗澡、等图片、录象,让幼儿知道人、动物、植物都需要水。进一步讨论:如果没有水,那会怎样?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水的重要性。于是组织幼儿再讨论: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喝“纯净水”、“矿泉水”、的人越来越多呢?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呢?启发幼儿说出:不把垃圾、脏东西扔在河里,工厂不能把污水排到河里,洗完手马上关紧水龙头等。在孩子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 

        七、注意做到适时鼓励,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放矢进行指导,对孩子们的求异行为应加以鼓励,而不是横加指责;尽量不作过多的限制,以免幼儿怕犯错误而产生恐惧心理;注意做到适时鼓励,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适当地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幼儿体验成功的同时,就会获得信心。在课上,教师对幼儿的表扬一般是口头表扬,动作、眼神暗示等,现在我们还可在课件中设计表扬的环节,如幼儿回答对某个问题后,电脑中会出现表扬的画面,可以是五角星、小红花,也可以是其它一些东西,这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另外还可加上语音,如你真棒、太好了等,电脑中的表扬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对幼儿也有一种激励作用。 

        八、小课堂教育与社会大自然结合 
        过去,我们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常常局限于园内的教育,而忽视与园外科学活动的结合。其实,幼儿科学探索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离不开大自然和社会连续的活动,不同的渠道,多种方式,多样活动,都有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得,认知能力的提高。 
        自然界是充满着许多诱人的奥秘,富于好奇心的孩子们总是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或是亲手拨弄一下探个究竟。所以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好课堂和材料,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的景象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在进行“虫虫、虫虫飞”的主题教学时,我们带着孩子一起进入昆虫世界。让每个孩子都象名侦探柯南一样去发现我们周围有哪些昆虫?这些昆虫叫什么名字?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怎样采集昆虫和饲养昆虫等。孩子似乎天生对各种各样的昆虫感到好奇,他们常常会睁着自己明亮的眼睛观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小动物。走进我们的教室,首先映入在大家眼帘的是孩子们制作的昆虫吊饰,这些有趣的昆虫都是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废旧的物品共同制作的。在活动室外,我们还创设了亲子作业栏,这就给周围环境增添了更温馨的色彩。 
        此外我们还组织幼儿去公园。这种外出游玩的过程,便是幼儿探索科学的过程。当我们来到那座凉亭时,幼儿就提出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为什么人们要制造凉亭?凉亭有什么用处?为什么要造这么多的凉亭……。幼儿对科学经验的吸取和积累,认知结构的建立,技能方法的学习,情感、态度的培养,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靠一点一滴逐渐积累的。 
        日常生活中,抓住了点点滴滴的机会,在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接受了科学教育。由于幼儿园的教学课程取之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幼儿的周边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有利于各科教学的相互渗透。例如:歌曲演唱《大雷雨》就渗透了自然气象科学的常识,通过歌曲学习,小朋友也了解了雷雨是夏天特有的气象特征之一,是特定的天气温度和湿度造成或引发的自然现象。假如进一步探索,还可以找到雨是怎么形成的秘密。再例如:语言散文诗欣赏〈春姑娘〉,优美的文字和和谐的韵律不仅给孩子带来文学的享受,通过散文欣赏内容的理解,渗透了很多春天季节特征的了解。因此,科学活动的渗透性不局限于科学教育活动,更蕴涵在其他各科教育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专门性活动和渗透性科学活动的交融从形式上丰富了活动的方式,给幼儿更多的接触、了解、探索科学世界的机会。 
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幼儿一样的探索者,尽量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尝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激起幼儿强烈主动的探索欲望。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绘画活动“大树妈妈”活动感悟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