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培养幼儿的心理主动性

二期课改以后,我们提倡要给幼儿充分探索的时间和机会,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关注幼儿探索的过程,把握好介入的时机,选用适合的教育策略和指导方式,引导幼儿在自主的活动中积极的发展。我也有这样一个小案例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案例描述:
开学后不久的一天上午,我组织幼儿进行美术活动,内容是我根据主题《我家和我家的附近……》目标设置了“我的家”这一活动,要求幼儿5人一组,共同在一张桌面大小的纸上合作作画。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合作的形式来作画,相互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正在我来回观察幼儿作画的时候,一个夹杂着哭腔的声音传到了我的耳边:“老师,你看呀。”我走过去了解情况:“周梓倩,你怎么了?”“吴雨杭把我这里弄成这样了。”她指着自己画的楼房旁边的一条画错的线,哭阗着说。同组的尤雨嫣把头凑过来说:“是吴雨杭撞了她的手。”我转过头去看了看吴雨杭,看得出吴雨杭也不是故意的,他也正在为这件事而难过呢。一副很过意不去的样子。我这对周梓倩说:“别哭了,他也是不小心的,没有故意要弄坏你的画!”但周梓倩依旧伤心地哭着,说:“他把我弄成这样了!”我见状轻抚着周梓倩,建议:“周梓倩,不要急,我们一起来想想有没有补救的办法,把这一条线变成画里的一样东西,好吗?”我刚说完,他们一桌的人都动起了脑筋。不一会儿,尤雨嫣想出了办法:“可以画一个箭头,表示进大楼。”“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周梓倩,我们来试试这个办法好吗?”我马上对小朋友的提议给予肯定,并且询问周梓倩,是否同意。周梓倩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接着,她就在那里加了几笔,画出了一个箭头,她的画看上去依然是完美的。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案例中的两个孩子之间产生的矛盾是由于一人的无意间的动作,对对方产生了伤害,
周梓倩因为自己努力完成的作品被弄坏了而十分难过和着急,由于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她开始责怪同伴。同时,她又不知所措,只好向教师求救,希望老师能帮她或者告诉他该怎么办。可以看出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要自己解决问题,她所想到的是“我该怎么办”,而不是“我能怎么办?”
对于发生的事情,我没有简单地做对与错的评价,而是将问题留给了孩子,有意识让他们尝试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补救问题。问题得到解决了,自然两人相互之间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幼儿之间问题的解决者,而是幼儿解决问题的引导者。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发现:其实孩子有自己解决的好办法,只是在面对问题时没有意识到要自己想办法。因为我们认为,在幼儿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或遇到困难时,自己解决的关键(首要条件)不在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于他们是否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心理主动性。
所谓心理主动性,是指幼儿自发地采取行动倾向,不需要他人及环境的鼓励和支持。幼儿在注意到周围环境后,往往就直接采取行动,是一种主动的心理品质。主动性是人的自主性在人体自身特征方面的体现,心理主动性的培养是幼儿自主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心理发展是由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所决定的。幼儿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可能也在于这两方面。首先,长期以来,人们始终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什么就出来什么相应的,不少
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中也体现出灌输式的教育观。幼儿早期表现出自我态度萌芽和自我行为主张的出现,他们的欲望、要求都很明显,而且愿望与行为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成人经常将自己的判断强加给孩子,仰制一些孩子认为很正常的行为,会是幼儿的心理受阻,久而久之就会对孩子自主性的正常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或者养成与成人对着干的态度,再或者放弃自主,滋长依赖性,或者销弱了排除束缚和干涉的能力等等。其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成人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通常都扮演了解决者的角色。认为小孩子还小,没有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马上插手帮助其解决问题。成人的这种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也就影响了孩子自己的自信心,在心里形成了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式。因而就会出现在遇到问题时,等待成人来解决的现象。

此案例的现象在幼儿中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心理主动性,使其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呢?就教师而言,在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确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认识到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从而正确理解幼儿的自主性要求。三四岁是幼儿的第一反抗期,其显著表现是自我态度萌芽和自我行为主张,如果成人过于压制孩子的反抗,就可能扼杀孩子的主动性。
2、教师要对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足够的信心。建立一种开放式的师幼关系,关注和尊重幼儿的需要。无论在教学轰动或是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以使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能很自然地产生自己解决的意识。
3、注意随机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处于渗透了自主性教育的内容,教师应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放手让他们去实践自己的手法。如果幼儿在自己的尝试中,能经常取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就会产生自信心,从而激起他对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幼儿遇到问题时的解决就横好地贯彻这一原则,利用幼儿[碰到的实际问题,给予幼儿时间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是可以想出办法来的。
4、教幼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给幼儿讲故事,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又在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期,教师在幼儿出现问题困难时给予暗示或提示,帮助幼儿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使他们今后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立即反应出解决方法并实施。逐渐习惯于自己解决事情。比如,案例中教师在建议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时说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起来想想有没有补救的办法把这一条线变成画里一样的东西。“这就是给予幼儿的提示,让幼儿有一定的思考方向。
5、做好家园联系和交流工作,确保教师与家长教育思想、行为一致。心理主动性的培养不是一事一时就能见效的,必须循序渐进、因势力导地进行培养。而幼儿园和家庭的生活,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可以说是并驾齐驱的,两者协调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必然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相对的,如果两者不能一致,那么其影响有可能也会相互抵消。因此只有家长配合,目标一致时才会更成功。

总之,从小抓幼儿的自主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孩子的成长中如果能培养好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用自主、创新这样一条主线带动孩子素质的各个方面,把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等都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使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具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尊重孩子的“尺度”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