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美国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的特征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儿童(幼儿园至小学四年级)社会领域教育具有哪些特征? 许多学者认为意义性(meaningful)、综合性(integrated)、 挑战性(challenging)、基础性 (based on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s) 和主动性(active)等均是其最重要的几个特征。       1.意义性       这是儿童社会领域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特征。许多专家认为,只有当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儿童所感兴趣的、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对儿童来讲是重要而有意义的时候, 才能达到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因此,他们呼吁教师要慎重筛选社会领域教育的主题,认真组织社会领域教育的活动。Bredekamp和Rosegrant(1995) 告诫教师要为儿童精心选择有价值的主题,抛弃“虚假的”(cute) 和“价值不大的”(trivial) 主题,以促使有意义的学习的发生。为此他们提醒教师做到如下几点:(1)辨认学科,知道主题所归属的学科、主题与学科之间的关系;(2)熟悉基本的、主要的概念;(3)提出适合儿童年龄的期望;(4) 设计适当的个性化活动。Seefeldt(1997)希望教师在选择社会领域教育的主题时,能尊重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在呈现社会领域教育的主题时,能考虑儿童的认知能力。Wilma Robles deMelendez 和 Vesna Beck 及 Melba Fletcher(2000)认为,教师拥有的关于儿童个体的需要、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丰富知识,有助于教师正确地选择、采用社会领域教育的主题, 例如, 当教师了解到大多数儿童都对家庭、邻居、社区、游戏、学校、班级感兴趣时, 就可以围绕这些内容,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2.综合性       这是儿童社会领域教育所体现的总体特征。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具有多面性, 它取材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 社会领域教育的手段具有多样性, 它从多维的视角去探索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以整合的形式去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特征。为了保证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的综合性, 国家社会领域研究会社会领域教学标准工作小组(NCSS Task Force on Standard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Social Studies,1993) 提请教师做到如下几点:(1) 给儿童提供从多种角度、从不同的学科领域认识概念的机会;(2) 超越时间、空间和文化组织教学, 加强儿童对事物的联系感;(3) 整合那些对儿童来讲是重要的、真实的生活经验; 4) 开展能整合一系列信息资源和各种学习工具的班级活动。Wilma Robles de Melendez和Vesna Beck及Melba Fletcher(2000) 要求教师, 不论对待什么样的社会领域教育的主题,都要从不同的学科出发, 为儿童提供了解、检测多种概念的机会,比如,为了帮助儿童认识“家庭”的主题, 教师就要通过艺术、历史、社会学、人类学、地理等学科,对儿童加以指导,使儿童能够全面地掌握有关家庭的信息。       3.挑战性       这是儿童社会领域教育所表现的外部特征。社会领域教育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促进儿童掌握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方式, 增强儿童的提问技能、思维能力和交往能力, 使儿童成为一个灵活的、能动 的 个 体 。 Wilma Robles deMelendez 和 Vesna Beck 及 MelbaFletcher(2000) 认为, 班级是积极的社会实验室(social laboratory),能促进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的深化。①为了充分发挥班级在社会领域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 参加工作坊和在职培训,重温儿童认知和社会心理发展的知识、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知识;(2)与同事交流, 熟悉发展的适当的课程的主要思想,建立课程信息资源库;(3) 反思国家社会领域研究会关于社会领域教育的标准;(4) 分析自己感到困惑的主题,运用互联网获取最新的信息;(5) 了解儿童的需要、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 尊重儿童的家庭和社区,理解社会的不同性、相似性及环球性; 6) 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来选择教育内容,合理安排教育时间,精心设计教育活动,灵活运用体验法等各种有效的教育策略。       4.基础性       这是儿童社会领域教育所反映的内在特征。科会领域教育是以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态度和价值观(attitudes and values) 为基础的, 并促进儿童在这几个方面得到发展。首先, 社会领域教育能够丰富儿童的社会知识, 帮助儿童认识和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因为儿童是知识的建构者 (knowledge- builders), 所以教师要给儿童提供时机, 让儿童自己去建构知识, 认识自己、自己与同伴及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基于不同的学科、适合儿童的年龄、反映儿童的兴趣的班级活动, 则有利于儿童建构社会知识。国家社会领域研究会早期/小学社会领域工作小组(NCSS TaskForce on Early Childhood/Elementary Social Studes, 1988) 号召教师,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使儿童能够获取、处理社会信 息, 建构社会知识框架, 形成社会知识体系。其次, 社会领域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 帮助儿童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参与社会生活。国家社会领域研究会范围和顺序工作小组(NCSS Tank force on Space and sequence,1989) 指出, 社会技能多种多样,教师在培育儿童的社会技能时,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科之间的关系, 适当地加以选择, 分清轻重主次,编排好前后顺序。Wilma Robles de Melendez 和Vesna Beck 及 Melba Fletcher (2000)认为社会参与(social participation)技能、信息(information)技能、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技能和空间方位(orientation in space) 技能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②教师应适时地把这些技能教给儿童。再次,社会领域教育能够塑造儿童民主的态度和价值 观。国家社会领域研究会幼儿和小学生工作小组(NCSS Task Force on Early Childhood and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1988) 指出, 童年期是儿童开始认识民主标准和价值观( 如公正、平等) 的理想时期, 这个时期特别有助于儿童理解家庭、班级、社区等较小的社会群体。班级既应该成为儿童检测自己和别人的态度的场所, 也应该成为儿童表明自己的态度、学习正确的态度的场所。       Jarolimek(1990)建议教师通过开展各种活动, 来帮助儿童学会等待、尊重别人; 通过创设宽松氛围, 来帮助儿童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宽容不同的见解; 通过提供多种机会, 来帮助儿童学会自我控制、遵守各项规则。       5.主动性       这是儿童社会领域教育所隐含的本质特征。社会领域教育的主体是儿童, 如果没有儿童的主动性, 社会领域教育的目的就不可能实现。任何发展的、适当的、有效的社会领域教育, 都要给儿童提供主动的、直接的参与机会。知识是由儿童个体主动建构的,儿童通过直接的与材料、观点、同伴和成人的相互作用, 来建立自己的概念和思想, 获得关于真实世界的新的个人的认识。Katz和Chard(1989) 指出, 在一个充满主动性的班级环境里, 儿童有更多的时机进行个体操作和小组探索 , 从而增强对世界的认识。Hohmann和Weikart(1995) 认为,要创设一个拥有主动性的班级环境, 教师就必须为儿童提供大量的适合年龄特征的材料, 鼓励儿童从中加以选择; 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操作和探索的时间, 支持儿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活动; 为儿童提供自由表达思想和交流经验的氛围, 培养儿童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行为。 Wilma Robles de Melendez和Vesna Beck及Melba Fletcher(2000) 强调, 教师具有丰富的儿童发展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教育设计技能, 是有利于教师构建主动的学习环境的;教师在创设恰当的、主动的学习环境时, 要考虑到儿童的语言不同和特殊需要、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独特特点等诸多因素。       从上可知, 美国学者在论述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的特征时, 不仅能从微观层面 ( 如儿童与同伴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儿童与材料和工具之间的关系) 来揭示其内部属性, 如主动性, 而且还能从宏观层面 ( 如社会领域与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 社会领域与社会发 展之间的关系) 来展示其外部属性, 如综合性。       思考与启示       1.如何认识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的涵义       社会领域教育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界定它的涵义时, 往往把它认为是以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为目标, 以增进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儿童的社会情感、引导儿童的社会行为为内容的教育。由此可见, 我们只是从社会领域的内部、单一学科的角度来认识它, 而没有能从社会领域的外部、多种学科的视野来思考它; 我们局限于社会领域教育的近期效果, 而没有能延伸社会领域教育的长期效应。所以, 我们要打破社会领域教育概念的原有框架, 借鉴美国的经验,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多维视角出发, 全面探讨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的涵义, 深刻分析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的实质。       2.如何确立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的目的       我国学者倾向于把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的目的概括为5个方面:(1) 使儿童有自信心,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2)使儿童有同情心,乐意与人交往, 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3) 使儿童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 使儿童有初步的责任感,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不怕困难;(5) 使儿童能热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 热爱集体、家乡和祖国。由此可知, 这些论述较多地涉及到儿童的常规教育和道德教育,而较少涉及到儿童的个性教育和全球教育; 较多涉及到儿童的社会技能和社会情感, 而较少涉及到儿童的社会知识和价值观。为了把儿童培养成为21世纪地球村的合格公民, 我们可参照美国的做法, 重新定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的目的, 不仅要使儿童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同伴、集体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而且还要使儿童能够合理地评价国家、地区、世界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3.如何理解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的特征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儿童社会领域教育具有随机性、长期性、复杂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从中可见,这些表述比较空洞泛化, 没有反映出社会领域教育的独特之处。我们可效仿美国的做法, 把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置于一个动态系统之中, 审视思考教师、儿童、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剖析概括儿童社会领域教育所蕴藏的各种主要特征, 以构建我国儿童社 会领域教育的完整体系。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小调皮在幼儿园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