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幼儿教科研的误区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笔者就幼儿园教科研问题对 72 所各级各类幼儿园的问卷调查显示, 89 %的幼儿园有国家、省、市一级的立项课题或子课题, 58 %的幼儿园设有教科研室, 72 %的幼儿园有专职人员管理教科研, 70 %的幼儿园认为教科研工作对提升幼儿园的知名度和晋级有重要作用。的确,教育科研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丰富了幼儿教育的理论,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育能力,最根本地促进了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但是,反思目前幼儿园教育科研中存在的种种现象不难发现,不少幼儿园的教科研陷入了误区。
某幼儿园要升省级示范园。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还缺一定级别的科研课题,没有课题就说明幼儿园的科研水平低,省示范园的标准就达不到。于是,园长想方设法花钱请来专家,加入专家的课题组。 某省级示范园经过自身的努力,终于成功独立地申报了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拿到课题立项通知,首先想到的是在幼儿园的大门口挂上一块某某课题的铜牌,以示其教育科研的水平。 小王老师今年工作已满八个年头了,明年就要申报小学高级教师,这两年她努力钻研,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终于写出了几篇论文。她说:终于熬出头了,等明年评上职称,我再也不用为写教科研论文而发愁了,让年轻教师去参加吧。 不知从几时许,幼儿园教科研深深地染上了功利主义的色彩。我们不禁要问,是这个时代赋予人们浮躁的心态,还是我们喜欢急功近利 ? 的确,教科研的成果是对各级各类幼儿园进行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考察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项目之一。而如何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则关系到幼儿园教育科研的方向。 有位幼儿园教师说,我在幼儿园进行了多年的教育科研,但是到今天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研究了什么。尽管自己的研究能力提高了,但是自己的研究一直跟着幼教理论的流行而走,从综合到生成,从整合到瑞吉欧,从分析幼儿到教师反思,一年换一个主题。还有位教师说,早几年写教育科研论文,如果没有数据,那就没有质量,甚至不叫论文;而现在有没有数据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观察和案例分析。 有的幼儿园在近几年的园本课程研究过程中从分科走向综合,从综合走向生成,从生成走向“网络图”。目前似乎每个幼儿园科研的终极目标都是建立自己“有特色”的园本课程,而课程的体现则是别人不曾想出的网络图或是主题。 近几年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从研究依据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到研究的领域;从研究的范式到研究的方法,基本与国际接轨。面对应接不暇的各种理论,面对日新月异的研究方法,幼儿园应该“拿来主义”,全盘吸收,还是改变自己,迎头赶上 ? 是去“同化”,还是去“顺应” ? 该怎样达到“平衡” ? 某幼儿园为了使本园教育科研更上一个台阶,花了很多时间讨论、论证了几个选题,并按照各级各类不同的课题申报表进行填写、申报,终于申请到了某个市级课题。似乎只有课题立项了,才能说明幼儿园在进行教科研。 轰轰烈烈开题,轰轰烈烈结题。重头尾,忽视过程;重视书面材料,忽视操作过程。由于幼儿园教科研力量薄弱,因此应该聘请专家到园指导。如果专家有事不能来,教科研活动就得暂停。 有位幼儿园教师说:“自从幼儿园加强了教科研,我们的案头工作量增加了许多,除了每天的活动计划外,每周要写观察记录、教育随笔、教育活动反思等等,我忙得身心疲惫。” 幼儿园开展教育科研必须有一定的规范、一定的程序、一定的资料积累。但是如果仅仅注重这些,那么幼儿园教科研的真谛究竟是什么 ? 教科研的目的又是什么 ? 反思之一: 幼儿园教育科研的本质是什么 ? 科学研究是指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科学知识的实践过程,崇尚的是探讨前人所未知的知识,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尚未解决的问题。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以教育科学为理论依据,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和解决教育问题为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幼儿园教育科研也不例外。既然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就具有以下的特点:继承性,研究应正确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解决他人未解决的问题或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创新性,通过研究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提出新方法;探索性,任何一个教育研究都是反复探索、反复验证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自觉性,教育科研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是研究者 ( 教师 ) 一种自觉自愿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不能是信手拈来、盲目的活动。比如,目前幼儿园非常重视园本课程的研究,依据对教育科研本质的理解,幼儿园要开展此类研究之前应先思考几个问题:本幼儿园目前的课程状况 ( 课程的理论背景、课程的模式、课程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课程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等等 ) ;幼儿园课程是否与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一致,是否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社区资源,如有必要重新建立或改进园本课程,理论依据是什么,他人是否研究过,有否可借鉴之处等等,进而确定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这样就使研究一开始就有一个正确的开端,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石。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反思幼儿园教育科研的终极目标。之一,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不管是课程问题、管理问题、环境问题,还是教师问题、教育内容问题、教育策略、方法问题,最终都应指向幼儿,以培养与我国 21 世纪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综合性、现代化人才为宗旨,落实在幼儿的发展上。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 》以人为本、以幼儿为主体思想的体现。之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开展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首先,教育科研有助于幼儿教师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中,不是靠记忆几个新名词就能解决的,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去探究、体会,并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过程,既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又真正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其次,研究能引起教师对教育问题的关心和思考,形成问题意识,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提升教师的反思水平,成为“研究型”教师。之三,形成研究共同体。通过教育科研仅仅使教师个体成为研究型教师还不够,幼儿园应该成为研究共同体。根据学习型组织的有关理论,现代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工作团体,所以学习的基本单位也应由个体变成团体。幼儿教师的工作带有个体分散的特点,个体的学习方式在目前教育理论知识多元化、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背景下,囿于个人思维,其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十分有限。教育科研能成为一根纽带,使幼儿园成为新型的学习型组织即研究共同体,就像《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所描述的那样“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这样的理想境界应成为每一个正在进行或将要开展教科研工作幼儿园的“美好远景”。 反思之二: 幼儿园教科研应该研究什么 ? 教育科研研究的问题从领域方面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教育理论,丰富教育理论、促进学科发展的研究,这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另一类是直面教育实践,推进教育实践发展的教育研究,这也是基层教育实践工作者要研究的问题。作为幼儿园教师,如果选题不是实践中急需解决的,脱离研究的背景,那价值不大,而且研究也不可能深入。如有的教师研究“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发展趋势”、“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理论”就选错了研究的对象,在实践中不易操作,没有针对性,也提高不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幼儿园教育科研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抓住教育对象,研究幼儿。教育研究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教育对象的了解。如何了解幼儿,如何才能进入幼儿的童心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经久不衰、富有生命力的研究课题。如幼儿是怎样学习的,教师怎样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调整教育策略 ? 幼儿园教育实践背景下的教育问题。幼儿园实践背景下的宏观问题对完善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有着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如基层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 教师自身教育行为。教师应该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即教师是研究主体的同时又是研究的客体。教师研究自身的教育行为与他人研究相比更具有可行性和高效性,对自身的反思与研究,更有利于改善教育行为。 总结成功的教育经验。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教育经验,但有时不注意收集资料、探讨经验中的教育规律并及时反思,使得很好的研究内容流失。 教育理论的实践研究。在学习教育理论和他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积极思考,把理论用于教育实践,或转化移植,或开辟新的应用途径。幼儿园综合教育的研究从八十年代起步发展到今天,就是理论运用于实践研究的成功范例。 反思之三: 幼儿圆应怎样开展教科研 ? 首先,问题是开展幼儿园教科研的线索,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是基层教育机构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教育科学研究的真谛在于教师能从司空见惯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发现了什么,领悟了什么,解决了什么,幼儿又从中发展了什么。作为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只有这样,幼儿园的教育科研才真实、务实,才可能解决现实问题。从问题人手开展研究,要求幼儿园教师深入观察幼儿,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观察和反思是伴随着教育活动开展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是一种积累,而不仅仅是一周一次或两次的书面总结材料。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有共性有个性。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自己来研究,可以先查阅资料,是否有同行已对此类问题进行了研究,是否已经有了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是一定要申请到了某个项目的课题才能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 其次,找到实践者与专业理论工作者之间的结合点。实践者和专业人员如何合作,如何优势互补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两者的专业背景不同,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往往使得研究的效果和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作为幼儿园在聘请专家来园指导之前,应先明确目前的研究中有哪些因素在困扰着自己,有哪些疑团不能解开,在理论上有哪些欠缺。把专家请到真实的情境中来和教师一起解决问题;而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专家,要明确作为研究者主体的责任,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最后,慎重选择研究方法。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在比喻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时说“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正确的研究方法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即要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应的方法,而不是哪种方法新用哪种,哪种方法流行用哪种。要将研究目标层层分解,将研究目标向工作目标转换,对选用的方法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论证。否则,忽视这一环节,直接进入下一步的研究阶段,就会欲速则不达。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走出
- 走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三大误区 2013/02/25
- 走出亲子园的定位误区 2013/01/11
- 走出音乐教学的误区 2012/11/26
- 走出幼儿园园本教研误区 2012/11/17
- 走出办园误区,打造特色幼儿园 2012/11/1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