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前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幼教工作者对教育研究的热情空前高涨,人们逐渐以一种科学研究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使学前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总结近几年北京市开展教育研究的总体情况,不难发现有这样几方面的趋势。
对教育研究的认识逐渐提高。由过去认为“搞教育研究是专家的任务”到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工作,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这种认识上的变化是实践者经历过研究、体验到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之后得到的。它揭开了教育研究的、秘面纱”,使研究者真正体验到了研究过程的艰辛与快乐,看到了研究的成效以及研究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大家开展教育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研究领域的拓宽。在研究儿童教育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休会到,儿童的发展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我们决不能关起门来搞研究,只关注儿童在园的发展,必须走进儿童的生活,走向社会、走向儿童家庭。近几年的研究选题,涉及了儿童发展的各方面问题,如幼儿园课程研究、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儿童主体性、儿童社会性发展、家园共育、社区儿童教育、单亲儿童教育等等。研究领域的拓宽带来了儿童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能。 研究视角的转变。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研究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注重研究教师的“教’逐渐转向注重研究儿童的“学”,反映了教育者对儿童发展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教育研究要真正解决儿童发展的问题,必须从研究儿童发展规律入手,才能取得研究的实效。 研究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研究意识的不断增强,研究者(广大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日渐提高。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使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不断提高。 教育研究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质量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这些都值得很好地总结。但是在教育研究发展十分迅速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关注,例如,教育研究的目的何在?功能何在?这个根本问题似乎被不少人所忽略,于是,教育研究的各个环节出现了偏差,导致教育研究的成果最终没能很好地为教育实践服务。下面我们想谈谈当前 学前教育研究 中存在的问题及我们的一些思考。 一、当前学前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选题不当。 选题是整个教育研究工作首要的、关键的一步。如果选题不是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其价值就不大,将来就不可能为教育实践所接受。日前,有些选题不是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是出于个人的兴趣;更多的选题想当然地以为是所谓“热点”、“空白”问题,其结果自然引不起实践者的兴趣和回应。 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多方面的,有些是不会确定选题而造成选题不切合实际,例如,一个幼儿园要研究“幼儿园素质教育”,显然太大太空。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缺少研究,想当然地提出问题,使得研究的问题毫无意义。其实,选题的确定是需要充分研究和论证的。当然,有的研究虽非“热点”却比较“前瞻”,应另当别论。 (二)研究力量组合上存在问题。 专业研究人员与实践者之间存在距离,研究力量分散,使研究成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目前的课题组多由专业研究人员与实践者共同组成,结构比较合理。但两者之间如何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却值得研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研究人员缺乏对实践和实践者的了解,而由于特定历史条件限制,实践者专业化水平不够,造成专业研究人员不能把研究意图和相关理论有效传达给实践者,实践者感到迷茫,无从下手。此外,研究力量组合上还存在着研究力量分散的问题,个体承担的研究比较多,形成合力的研究比较少。一个好的研究成果一定是集体攻关、集思广益、集体创造、集体智慧的结晶。学前教育研究的力量比较分散,形成研究重叠、选题不平衡,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每项课题研究的力度,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质量。 (三)研究方法不能很好地为研究目标服务。 虽然教育研究方法论中提供了不少的方法,但在教育研究实践中如何使用这些方法,仍是摆在教育研究工作者面前的问题。研究目标的层层分解,研究目标向工作目标的转化,具体教育方法的速遴等,都需要认真的研究和作可行性论证。现在的问题是,许多研究者恰恰忽略了这一环节,而直接进入了研究的下一阶段。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在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后,却发现离研究目标还差得很远,使研究达不到理想的结果。怎样快捷地达到研究目标,这是每个研究者都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由此看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提高研究水平的重要环节。 (四)研究质量缺乏权威评估。 由于目前“学术泡沫”和学术腐败广泛存在,教育研究的成果也良莠并存。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教育研究的质量缺乏权威评估。目前既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也缺乏权威的评估组织。这就使得许多人急功近利,不求对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实实在在做贡献,只求捞取所谓的个人成果和个人利益,教育研究领域也出现了“豆腐渣工程”。这些所谓的“研究成果”推广到教育实践领域,不仅混淆了视听,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实践的发展。 (五)研究成果转化不力。 现在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也不乏一些好的研究成果,可它们要么被束之高阁,要么转化不力。翻开历史的记录,我们不难发现,有些问题前人已有非常深人的探讨,但今天仍有人把它们当成新的问题提出,甚至认为自己是在填补空白。由于缺少对成果的推广和运用,也有不少好的研究成果鲜为人知,投入大量资金和智慧的研究,最后的回报可能仅仅是一张奖状。总之,许多好的成果在教育实践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意味着教育研究资源的浪费。所以说,教育研究要真正为教育实践服务,必须要实现成果的有效转化。 二、我们的思考 北京的学前教育发展必须以教育研究为动力,这是大家的共识。但要真正实现以研究促发展,需要我们抓住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一) 提高专业研究者的整体能力。 作为专业研究者,我们首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先进的科研方法,同时还要洞察学前教育的前沿动态,对教育现状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和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从选题的确定到研究方法的论证再到研究成果的总结这一研究全程的质量。不断学习,应该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目标。 我们还应具备组织协调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优势互补、群体攻关,是现代教育研究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研究组织的特征。对于目前专业研究人员和实践者之间存在的距离,要靠专业研究人员去缩小。我们要建立专业研究人员和实践者相结合的科研课题组结构模式,构建“研究共同体”,把实践者作为合作研究者,在真实的情景中和教师一起解决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我们提供的建议或解决方法应是具体的、真实的、有针对性的,而不是抽象的、纯理论的。我们还应带领实践者在实践中学习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在他们所熟悉的范围内领会理论问题,明确具体做法,使理论转化为实践,使观念转化为行为。 (二)整合现有研究力量,合理配置资源 “十五”之初,一批非常好的学前教育研究选题被批准立项,还有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正在进行,这一良好的开端是北京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希望。我们应把现有研究力量整合起来,加强与高校和其他兄弟单位的合作,争取他们的帮助与支持。要树立“精品”意识,发挥团队作用,充分挖掘每个研究者的潜在能力,发挥出群体的整体效应,共同打造北京学前教育研究的“精品”,使研究真正为北京学前教育发展服务。建立合理的人员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如,利用高校理论工作者(在读研究生)指导基层的研究,使双边获益,相得益彰。 (三)通过研究找准选题,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育研究的选题来自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选题的惟一标准是看它的实践性如何。这说起来容易,在实践中却不易操作。每个选题似乎都来自实践,每个选题似乎也都是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在这里,个体的、感觉的东西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也通过研究确立选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查的方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来找准研究的问题。我们对研究问题还有一个明确、具体、细化的过程。这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做法,一定会增强研究的针对性,从而受到实践者的欢迎,产生效益。 结合我们的优势,我们认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宜放在中观问题和微观问题上,放在应用性研究上,应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研究成果的实践性、可操作性。 (四)做好成果转化工作,发挥研究成果的效益,为提高北京学前教育质量服务。 我们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教育实践者,对实践工作者的现状、心理特点及实际问题比较清楚,因此我们具有做好成果转化工作的有利条件。我们应把成果转化工作,作为我们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使之更好地为教育实践者服务,为提高首都学前教育质量服务。如何实现成果转化,值得研究。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要了解实践者的需求。 教育研究要为教育实践服务,必须要清楚实践中的需求。在前一阶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北京市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考虑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补充、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文化层次,更重要、更直接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提高实施有效教育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绝不是听几次报告或看几本书所能解决的,必须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易懂的、真正理解的、深入人心的信念,同时还应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帮助教师实现观念的转化。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与实践者共同参与的培训方式,推广已有的研究成果,实现教育研究成果的资源共享,帮助教师提高水平。教育研究要为教育实践服务,研究者必须深入教育改革一线,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现状,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真诚地为他们服务。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需求、不同水平给予不同指导,既要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泡沫”研究,又要避免整齐划一、机械教条式的盲目效仿,防止追风,更不能随意“刮风”,要倡导脚踏实地的研究作风,使教育研究真正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次,拓展教育研究的服务面,力求使研究成果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过去我们的研究往往着眼于幼儿园机构内部问题的研究,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仅限于正规机构。随着 0 - 6 岁儿童早期教育的普及,社区和家庭儿童早期教育的需求日趋强烈。由于教育研究成果转化的滞后,当前学前教育实践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例如,对儿童早期发展进行纯商业化的炒作;打着开发儿童潜能的幌子,各类“超前教育”把家长们引入了教育的误区;旧的传统观念统治下的家庭教养方式使孩子从小的发展就偏离了方向;一些危害儿童身心发展的粗制滥造的图书、玩具充斥着市场,甚至有泛滥的势头……在这些问题面前,教育研究部门应该站出来,用真正科学研究的“精品”取代伪科学和不科学的次品。由此看出,教育成果的转化是十分重要的。要唱响“科学育儿”的主旋律,我们仅仅面向幼教机构开展研究是不够的,而应拓展研究的服务对象,使研究走向社区、走向儿童家庭。我们不仅要让广大家长懂得什么是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还应让他们能看得见、学得会、买得到,增强他们识别真伪的能力。我们的研究应倡导“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加强研究”。 再有,要建立完备的教育研究成果转化机制。 教育研究成果的转化,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所能完成的,必须依靠研究成果的转化机制。这种机制的第一环节是建立与完善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估机制,对研究成果进行质量鉴定,将鱼目混珠的假冒伪劣成果筛选出去,让真正的精品脱颖而出;第二环节是要建立成果转化的支持系统,对研究成果的转化提供支持与帮助,因为任何研究成果都不是私人专利,是集体智慧和共同创造的结果,要为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创造条件,必须要有制度和政策的保障,还要与其他相关机构联合,共同实现成果的转化,将优秀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的生产力,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第三环节是要对成果转化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检验,进一步确定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使之更加完善。 作为专门的研究机构,我们应该以教育研究为先导、以成果推广为纽带,不断将新的教育成果转化为有形的产品和服务,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儿童、服务于广大教师、服务于广大家长,让更多的儿童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当前
-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2013/02/26
- 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2013/01/02
- 当前农村幼儿园家长团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2/12/05
-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2012/11/30
- 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问题与思考 2012/10/25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