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集体舞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时空推理能力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 摘要 ] 本研究从集体舞学习入手,以幼儿的身体活动为基础,在保证幼儿获得审美快乐和人际交流的前提下,尝试引导幼儿进行时空推理,希望以此来引发幼儿智能乃至整个心理机能的发展。

[ 关键词 ] 集体舞;时空推理;情趣激发;觉察反思;类比迁移

著名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说:“舞蹈作为时空艺术居于—种中间位置。一方面。在身体的空间的可视的形态里表现;而另一方面,其形态按时间变化运动。”因此,舞蹈是一种综合的时空艺术。如果经常进行有意识的舞蹈学习方法得当,便可以提高人的时空感知与推理能力。乐句整齐、节奏鲜明、队形变化多样的幼儿园集体舞学习是培养幼儿时空推理能力的良好途径之一。

一、时空推理的概念界定

这里所说的“时空推理”主要是指幼儿对集体舞过程中所蕴涵的时间和空间组合的一种内在规律的把握。这种能力在内容构成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在某个具体时间上对与之相应的空间位置的一种把握 ( 如,不同的乐句幼儿在集体舞队形中所站的空间位置不同 ) ;另一方面是指在某个空间位置上:对时间的把握 ( 如,若要行进到预设的空间位置,需要哼唱几个乐句 ) 。而从能力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它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幼儿运用动作思维,把自己同化为物质运动本身,从而对时空的内在关系和规律性联系进行反映和把握;二是幼儿运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对时空的内在关系的规律性联系进行反映和把握;三是幼儿运用抽象思维,通过符号运算对时空的内在关系和规律性联系进行反映和把握。

二、 集体舞活动 中培养幼儿时空推理能力的基本流程

培养幼儿时空推理能力的集体舞教学系统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系列的复杂系统。它主要包括:集体舞材料的选择、集体舞教学的方案设计、集体舞教学的基本方法等。

( 一 ) 集体舞材料的选择

集体舞的要素包括动作、队形和音乐。因此,在为幼儿选择集体舞活动的材料时,也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1 .动作

集体舞是需要有队形变化的,如何设计承担队形变化任务的移动动作 ( 移动动作是指在移动身体位置的过程中做出的动作 ) 非常重要。移动动作本身对身体平衡、重心保持的要求就比较高,再加之幼儿在变换队形的过程中既要随音乐合拍做动作又要注意自己的行走路线是否正确,所以,幼儿较难掌握这类动作。针对这一现象,集体舞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降低移动动作的难度,动作变换一般在段落之间或乐句之间进行,并允许幼儿在做小跑步、小碎步等动作时降低腾空的高度,缩短腾空的过程,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体验、表现和交流情感,分辨行进路线,以及保持节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方面。

2 .队形

集体舞活动中培养幼儿时空推理能力的前提条件是整齐而有秩序的舞蹈队形,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寻找其中的规律进行正确的推理。另外,变化集体舞队形可以激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同时也增加了幼儿跳舞的热情,但由于幼儿的时空知觉能力尚处于萌发阶段,发展还不成熟,所以不宜频繁变化队形,且队形的变化应在保证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学习圆圈舞蹈队形时,教师可先进行“单圈”舞蹈的教学,待幼儿熟练掌握后再进行“双圈”舞蹈的教学。“双圈”舞蹈也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一开始可以是内外圈向同方向平行行进,接着可以是内圈和外圈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平行行进,再接着可以是内外圈向同方向交叉行进,最后可以是内圈和外圈各自向相反的方向交叉行进。

3 .音乐

人的生命运动本身就是有规则、有秩序、有节奏的。因此,节奏清晰、结构工整的音乐,更能激发幼儿进行集体舞活动的欲望,也更容易让幼儿把握音乐的时间规律。

( 二 ) 集体舞教学的方案设计

“集体舞教学的方案设计”即指围绕一个集体舞教学所作的一系列方案设计。通常,帮助幼儿掌握集体舞中的时空关系的教学可以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 .在游戏情境中,熟练掌握舞蹈

教师在为幼儿选择好合适的集体舞活动材料后,应尽量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和智慧的舞蹈学习氛围。使幼儿置身于故事化的情境中,赋予教学内容以游戏的“生命”,从而使教学目标这一外部要求内化为幼儿行动的愿望和动机。例如,集体舞《蚂蚁搬豆》活动中,幼儿需要学会在圆圈上走“ S ”型路线,并连续钻进钻出三次。这样的舞蹈队形对幼儿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如若能根据舞蹈材料内容创设游戏情境,寓教于无形,使“走队形”真正成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则可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这里,教师不妨设计一个“蚂蚁搬豆”的游戏情境,并为“蚂蚁找豆”的经历配一首诙谐有趣的小儿歌:小蚂蚁 ! 钻出来,后面看一看——太瘦了 !( 提示幼儿从内圈钻出来,站到外圈幼儿的背后 ) 钻出来,前面瞧一瞧——太小了 !( 提示幼儿再次钻进内圈,站到外圈幼儿的面前 ) 钻出来,后面看一看——长歪了 !( 提示幼儿从内圈钻出来,站到外圈幼儿的背后 ) 绕一圈,好好瞧一瞧——找到了 !( 提示幼儿围绕舞伴转一圈 ) 在儿歌的帮助下幼儿很容易按规定路线正确行走,并迅速找到自己的“小豆子”。因此,创设适合幼儿的舞蹈游戏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幼儿迅速掌握舞蹈。

2 .借助实际动作,寻找正确答案

在幼儿熟练掌握舞蹈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略高于幼儿现有时空推理能力发展水平的活动任务,并引导幼儿借助实际动作,观察思考、寻找规律、解决问题。这一说法不应只停留在观念层次,而应具体到每一个特定的集体舞时空推理问题上来。只有对每一个集体舞时空推理问题本身的层次结构、容易碰到的困难和克服的途径有清晰的把握和了解,教师才能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幼儿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中所处的情境水平,也才能够在幼儿已经解决了一个集体舞时空推理问题之后,为他呈现下一个集体舞的时空推理问题。同时,由于幼儿最初的思维与其动作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动作是思维的起点,是解决问题的概括性手段,因此,在培养幼儿时空推理能力的每一次集体舞活动中都应以动作为切入口,借助实际的动作,在对具体实物的感知运动操作过程中,逐步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3 .借助具体形象,理清推理思路

在幼儿借助实际动作进行正确时空推理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提高要求,变换推理方式,即让幼儿在保持身体不移动的情况下,仅通过操作黑板上或墙壁上的图片来解决相应的时空推理问题。这一教育环节的设置是为更好地促进幼儿动作思维时空推理向形象思维时空推理的转变。例如,集体舞《蚂蚁搬豆》活动中,当全体幼儿都能在实际动作参与的条件下正确完成时空推理任务之后,教师可以让全体幼儿回到座位,并向幼儿展示一块粘有蚂蚁和豆子图片的贴绒黑板,请一个幼儿到黑板前,手拿图片,跟随教师的伴唱,再次进行时空推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依靠平面的、形象的图片再现舞蹈队形,进行推理。

4 .借助线条、符号,展示思维过程

符号式再现表象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幼儿最不容易掌握的。因此,在每一次集体舞时空推理活动中都应根据具体情况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例如:集体舞《蚂蚁搬豆》活动的最后环节,可以让幼儿在一张纸上运用线条和符号,跟随教师的伴唱,“画出”自己的思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适度变化乐曲的长短 ( 减少或增加乐句 ) ,改变运动符号的起始位置,这样可以检验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推理,避免死记答案和碰巧答对的现象。

( 三 ) 集体舞教学的基本方法

1 .情趣激发

一个人情感的激活,美感的产生,是由客观对象相似信息的输入与主观早已储存在大脑中的“相似图式”进行匹配的结果。简而言之,情感、美感、趣味源于客体与主体间以相似关系为前提的互动与共振。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 ( 主体 ) 感情和兴趣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输信息的角度和能力。

我们认为,集体舞活动中教师对信息的传输应考虑以下两点:

第一,要从众多舞蹈材料中彰选出那些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最为相似的东西。“相似”包括“同”与“变异”,因为没有“同”就不能继承,而没有“变异”就不能发展和提高。例如,集体舞《玩球》的创作思路就来源于幼儿平时的体育球类活动。舞蹈中的拍球、滚球、运球等动作都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与幼儿平时进行的体育活动有许多“相同之处”,可以说是对体育球类活动的继承。但是,集体舞《玩球》中需要一个小朋友扮演球,另一个小朋友扮演玩球的人,两人跟随音乐合作完成拍球、滚球、运球的动作,这又是和平时的玩球方法有所不同的,这一“差异”给幼儿玩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情趣。

第二,要善于把舞蹈材料的内容经过教师事先的消化、融通,调制到能够引发幼儿共鸣的水平上,用相似于幼儿思维逻辑的、精练形象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体态、动作、表情以及相似的情境去点醒、激活潜藏在幼儿内心的情感和兴趣。例如,集体舞《小兔捉迷藏》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在教室里放六张小椅子,并把它们围成一个圈。教师先扮演兔小姐找地方把自己藏好,接着再扮演兔先生在小椅子中钻进钻出地仔细寻找,最终在第三个小椅子处找到了兔小姐。整个过程像在演哑剧一样,动作夸张、表情丰富。虽然教师至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但所有幼儿都全神贯注地观看表演,完全理解故事的内容,也能熟练掌握舞蹈中复杂的双圈“ S ”型行进路线。如果仅采用语言描述或画图的方式告诉幼儿队形的具体变化,相信幼儿一定不会感兴趣,最终也难以掌握队形变化。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先转换角色,用类似于幼儿的思维换位思考,制定适合幼儿的具体教学方案。

2 .觉察反思

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这个环节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是有效地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幼儿的“学”的关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反思一直是幼儿教育的薄弱环节,许多老师总是低估幼儿,认为他们还不具有反思能力。其实幼儿有着比成人更好的直觉能力;但经验的贫乏,思维的不成熟,使幼儿反思的总体水平显得比较稚拙。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帮助幼儿逐步发展反思能力。

整个舞蹈推理活动中的反思必须是在幼儿已经熟练掌握舞蹈跳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根据舞蹈推理活动的不同阶段,反思可以分为三部分:前反思、中反思和后反思。前反思是指舞蹈推理活动开始之前的反思。

这一阶段,如若教师注意引导,幼儿会主动调动原有经验,比较新学习的舞蹈和原有舞蹈之间的异同,寻找过去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来帮助自己掌握新学的内容,同时,提醒自己在差异之处做出适当的不同反应。由于幼儿的能力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各个幼儿前反思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幼儿会在心里问自己:“今天的舞蹈和以前的舞蹈有什么不同呢 ? ”还有幼儿会问:“这个舞蹈和上次跳的舞蹈队形变化一样,但音乐不同,是不是今天我要多往后数一个小朋友呢 ? ”

中反思是指舞蹈推理活动过程中的反思。它需要幼儿一边跳舞一边进行理性观察、思考。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注意的分配能力尚不完善,大多数幼儿很难做到在舞蹈的过程中进行理性反思。所以,这一阶段的反思更多的是关于如何监控自己的舞蹈动作,从而保证舞蹈的顺利完成。

后反思是指舞蹈活动结束后的反思。它具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话式反思。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思维尚未成熟,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相形之下,对话可以使幼儿思维清晰,并且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其深入的思考。所以,教师可以不断向幼儿提出反思性的问题,如“你为什么要向后数 ? ”“你向后数了三个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 ? ”“你为什么手指到这个点上的时候要停一下 ? ”等等。另一种是概括式反思。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综合概括水平较低,虽然教师在舞蹈过程中已经引发幼儿进行反思,但此时的反思是“零碎”的。这种零碎的反思还不足以让幼儿形成清晰的推理思路,得出最终的推理结果,并对以后的活动提供成功经验。因此,在舞蹈结束时教师有必要对这种零碎的反思进行系统化整理,从而帮助幼儿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逐渐形成学习活动中的反思习惯,这是幼儿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3 .类比迁移

学习者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中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是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目的。迁移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集体舞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学会迁移呢 ? 首先,教师必须有意识培养幼儿发现类似的能力,即类比能力。因为发现类似是实现经验转移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运用前后联系、比较学习的策略,帮助幼儿去发现与觉察复杂纷纭的现象之间的共同要素与相似联系,从而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具体可以从两个维度上进行类比:一是在发现情境相同的情况下寻找类似的解决方法。例如,在学习集体舞《蚂蚁搬豆》时,幼儿发现《蚂蚁搬豆》的队形变化和音乐结构和以前学过的《小兔捉迷藏》有些相似。两者都是双圈“ S ”型队形变化、音乐都是 AB 段式且每个乐段有四个乐句。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幼儿迁移《小兔捉迷藏》中帮助幼儿解决时空推理难题的方法,以便更快更好地解决《蚂蚁搬豆》中的时空推理问题。二是在掌握解决方法的情况下寻找可适用的其他情境。例如,在刚开始学习集体舞《花仙子》时,幼儿不会走圆圈队形,不是越走越小就是越走越大,这对幼儿找出影响推理结果的真正原因是有干扰作用的。为了使舞蹈的圆圈队形保持大小不变 ( 行走路程相等 ) ,幼儿想到了在地上贴圆点标记的做法,并认为:“以后只要跳圆圈舞蹈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帮助我们,这样我们就可以圆圈走得一样大了”。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幼儿已经能够把同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了。

其次,教师要善于开拓实践空间,给幼儿提供运用机会,广泛促进迁移。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是作为一整体而存在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构建集体舞学习和外界的联系,促进学科和领域间的融合,努力把集体舞活动向课外、生活实践“迁移”。利用集体舞学习中得到的“法”与“能”,到体育、数学以及生活领域中去寻找“效”与“益”。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低龄入学弊大于利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