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主题活动背景下音乐活动的尴尬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实施主题课程以来,我们常常觉得教材中有关艺术,尤其是音乐活动的内容减少了、淡化了。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还常常遭遇以下尴尬。
尴尬一: 主题活动 背景下的音乐活动素材很难寻觅 主题活动背景下的音乐活动应以幼儿生活经验为素材,以音乐为教育媒介。音乐活动内容可以从教材中选择,形式则可由教师自行设计。所以面对同一教材,教师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实施。我的操作思路是: 1 .多视角解读教材 如,中班教材中有“交通工具”的主题,它对幼儿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和交通规则都有一定的要求。这是一个以说教为主的活动内容,原有的活动素材大多为绘画、儿歌、故事等。在活动前期我依照教材让幼儿通过绘画、实物收集、经验交流等形式来认识交通工具,了解交通规则,但仍显乏味和单调。于是,我又尝试选择了一种对幼儿来说新颖、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说唱。 说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节奏、歌唱和说白的统一。如果幼儿没有积累对说唱主题——交通规则丰富的前期经验,是很难驾驭的。所以,在活动设计时,我注意将教材上的儿歌、图片资料等相关内容有选择地加以重组,并运用到该活动中去。如此,整个音乐活动既包含了前期丰富的主题经验,又蕴含了对音乐技能的挑战,最终实现了跨领域的自然整合。 2 .寻找快乐的音乐 面对幼儿,我们也许更应该强调音乐的娱乐功能,而非片面地强调教育功能和技能培养。也就是说,我们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喜闻乐见的音乐。如,热门的卡通歌曲、流行歌曲和广告歌曲等。我班在开展“有趣的刷子”的主题活动时,就曾运用和改编范晓萱的《刷牙歌》和花儿乐队的《嘻刷刷》。有力的节奏、简单的旋律,为幼儿表现音乐注入了活力。 尴尬二:主题活动背景下的音乐活动很难展开 在许多主题活动背景下的音乐活动中,我们常可以听见幼儿的欢歌笑语,却难以看见对幼儿拓展、提升经验方面的挑战。我认为,任何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都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幼儿获得情绪上的宣泄,而应使其关键经验得以提炼,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活动中挖掘潜在的教育元素。但是我们常常会害怕“教”,仿佛“教”就必定死板,“活”就必定盲目。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没有一定的艺术技能是无法表现音乐之美的。我的经验是:教师完全可以教、可以示范,但要注意遵循一定的原则——重学不重教,重过程不重结果,重个性表达不重群体模仿。 1 .多渠道感知 在主题活动“有趣的刷子”中,幼儿最初只停留在跟着音乐简单地模仿使用刷子的动作上。这些模仿动作机械、毫无美感,对他们来说既缺乏挑战也没有趣味。于是,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刷子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动态,欣赏除尘宝的电视广告,并买来实物让幼儿触摸感受。我还拍摄汽车车刷刷洗车窗的情景供幼儿观察。通过这些活动,幼儿用听觉、视觉、触觉综合感受。他们根据刷子的不同特性,产生了许多独特的想法,想出了不少个性化的肢体动作。可见,多渠道感知比教师枯燥地教授和反复训练更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2 .追求动作的优美 为使幼儿体会舞蹈与律动的不同,感受并表现动作的优美与协调,在音乐活动中,我常常根据需要截取优美的舞蹈录像片段或自己表演舞蹈给幼儿欣赏。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要求幼儿去模仿、掌握这些高难度的动作,而是希望借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美的元素,并把它们融入自己的表演之中。 编辑: cicy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摆脱
- 摆脱焦虑的五种快乐运动 2012/11/05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