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中幼儿提问特征及教师回应对策研究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国内外的许多理论研究都证明,提问对儿童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提问是认知发展要求的体现。儿童的提问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好奇心”那么简单,它更是儿童的认知结构面临变化的提示。其次,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体现人的思维问题解决过程蕴涵着六种基本的元认知成分,构成了一个问曩解决的环路。幼儿在科学教育中主动提出疑问,正是他们元认知发展的萌芽。最后.提问还是幼儿用来引起成人注意、满足情感需要的途径。即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也会存在许多旨在获得教师关注的提问。

正确地理解幼儿的提问,可以剖析出提问背后所蕴涵的儿童认知发展机制,以及相应的语言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因此,研究幼儿提问的特点是一个富有挑战同时也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只有弄清幼儿的形式和实质,才能因势利导地、有针对性地作出回应,以便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出尊重幼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研究幼儿的提问,我们还能把握幼儿情绪、情感以及社会性发展的动态,更好地关心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科学教育中幼 JL 提问的形式、内容、特征以及教师如何进行积极地回应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以促进幼儿积极有效地建构自身的知识系统,帮助教师开发出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探究性教学方案,同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方法上的指导与有益的借鉴。本研究随机选取某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各 20 名,共计 60 人,男女各半,采用行为观察这一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行为的不同维度的观察记录,如频率 ( 在特定的时间段里行为发生的次数 ) 、持续时间 ( 行为进行了多久 ) 、潜伏期 ( 幼儿某一行为开始表现出来之前酝酿了多久 ) 、形式 ( 行为的外部特征,如言语的或非言语的 ) 、强度 ( 行为表现的状态是否强烈 ) 或缘由 ( 行为发生的原因 ) 等,分析并解释了环境或情境对行为的影响.推论出刺激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科学教育中幼儿提问特征的分析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提问呈现如下特征:

首先,幼儿提问十分频繁,在提问的频率上没有年龄方面的差异。通过时间抽样的方法发现,小中大班幼儿在 10 分钟的幼儿科学活动 ( 含正规活动和非正规活动 ) 中平均每人提问频率 ( 次门 0 分钟 ) 为 0 . 38 、 1 . 15 和 0 . 90 个问题。这就意味着在小班 10 分钟的幼儿科学活动中,提出了 7 ~ 9 个问题,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说是以幼儿的问题来推动的。

其次,在幼儿所提的问题中,内容涉及科学事实方面的问题占了总量的 55 . 4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涉及学习策略、探究技能方面的问题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幼儿科学教育往往以科学事实为载体来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科学教育中有关生物、自然现象的科学事实往往是幼儿学习的起点。例如小班幼儿会问“鸡蛋里面究竟是小鸡还是蛋白、蛋黄”,中班幼儿会问“为什么企鹅生活在南极”,大班幼儿则会问“飞机上的黑匣子究竟是什么材料做的”等,这类问题恰恰是激发科学兴趣的最佳切入口。另外,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其探究活动中他们还会发现必须具备一定的探究技能,于是技能类的问题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例如中班幼儿在玩打气筒游戏时,就会问“为什么我的打气筒打不出气”等涉及操作技能方面的问题。而且大班幼儿还开始提出一些有关学习策略方面的问题,这预示着他们元认知能力已经开始萌芽了。大班幼儿在非正规活动中,会提出诸如“应该先做什么游戏”的问题,因为这些幼儿已经意识到,学习顺序会影响学习效率。

第三,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常用的提问方式有三种:第一种为直接向教师提问;第二种是与其他幼儿交流,教师发现后再与教师沟通,该方法是一种间接提问:第三种方式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会自言自语地向自己提问,然后尝试去解决。各年龄阶段的幼儿都主要采用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的使用比例明显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自言自语的提问方式则呈下降趋势。

第四,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提问有时似乎只是为了满足情感需求,这在小班幼儿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幼儿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幼儿的需求也是全方位的,获得教师的关注、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是幼儿提问的目的之一。小班幼儿常常会问一些“你看我对吗”这样的问题,表面上看,幼儿在寻求答案,其实他们真正想要获得的是成人的赞许。这些现象在中班幼儿身上也能发现,但是大班幼儿中则不多见。

第五,幼儿提问的方式与其社会性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虽然,大多数幼儿提问时都采用向教师直接提问的方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间的提问与讨论逐渐增多。表现为大班幼儿中有 31 %的问题是先在同伴之间进行的,然后再与教师交流,这与幼儿交往的发展水平是相一致的。此外,向自己提问的方式则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这与幼儿思维活动的逐渐内化相一致。

第六,幼儿科学教育的活动类型对幼儿提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提问频率大大高于正规活动,且提问更多地指向探究技能,与同伴间的交流也显著增加。

最后,经过研究发现,在大中小三个年龄段中,无论是提问内容、频率和方式上都不存在性别差异,这可能与幼儿的性别意识发展水平相关。

二、教师应对幼儿提问的策略分析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对幼儿提问的应对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灵活的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序与模式。教师首先改变自己原有的教育观念,从直接回答幼儿的提问,转向在正确解读幼儿提问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相应的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自己探究与解决问题。通过分析教师对幼儿提问的回应记录,我们发现教师对幼儿的提问通常采取的策略可分为如下 8 类:直接给出答案、启发暗示、鼓励、反问、类比、肢体动作、提出建议、忽略幼儿的问题。根据观察我们发现,只要运用恰当,无论哪种策略都能很好地解决幼儿当时的问题。

首先,对于一些基本事实的认定,教师可以直接给出答案,但是教师要尽量避免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幼儿。例如有的小朋友会问:“鸟嘴巴的形状是不是与它吃什么有关 ? ”这种问题表明幼儿已经对该问题进行了思考,他的问题只是想确认自己思考后的结果,对于这种事实性的问题可以直接用“是”或“否”进行回答。对于诸如“什么交通工具最安全”之类的问题,教师就不应给出直接答案,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来解决此类问题。

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对幼儿的提问更多地采用暗示、鼓励、反问、建议或类比等具有启发性的策略,培养幼儿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营造一个利于探究的教学环境。例如在“鸟类”的单元教学中,幼儿发现了鸟嘴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后,还发现了鸟腿长度不一样,教师便用了鸟嘴的例子来进行类比,启发幼儿的思维,从而发现鸟腿的长度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策略应该因人而异,尤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从研究中我们发现,诸如反问、类比等方法较适合大班和中班的幼儿,小班幼儿不宜采用。

最后,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尤其是非正规的科学活动,教师不可能回答所有的问题,因此“忽略”也应该是教师掌握的策略之一。对于一些雷同的问题教师可以一起应对,但对一些偏离主题或犯了明显逻辑错误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忽略策略。但是忽略不是忽视,不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是有选择地将那些可以作为教学生长点的问题强调出来。这是一项要求较高的教学策略,其使用情况与教师的素质有很大的相关。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对幼儿提问的应对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灵活的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序与模式。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境、幼儿年龄等特征来选择相应的应对策略。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马克·吐温名著诵读MP3:汤姆索耶历险记13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