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一、幼儿园 数学教学活动 的特点

1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进行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特点是在活动之前要经过缜密的筹划,而不能偶发和随机的。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依据教育的目标、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以及幼儿的兴趣、需要,制订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制订好完整的教学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或更改计划中的某一环节,但就整个计划来讲,是教师事先制订好的。

数学活动实例

活动名称

双条件家族

活动目标

1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注意周围环境中事物的形状和数量。

2 .学会概括图形的某两个特征并按物体的这两个特征分类。

活动准备

1 .教室中的物品。

2 .交通工具图片。

3 .幼儿练习卡。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交通工具图片,问幼儿这些图片可以怎样分 ? 每一种分法分出来的交通工具都可以成为一个家族,如 2 个轮子的家族、 4 个轮子的家族、动物交通工具家族等。

2 .举例说明两个条件的意思,如轮子和颜色、车门和轮子等都算是两个条件,让幼儿理解按两个特征分类的意思。

3 .请幼儿找一找,教室里既是红色又是圆形的东西 ( 如插片、苹果、图形卡片等 ) 。

4 .请幼儿看幼儿练习卡,想一想这些卡可以怎样分 ( 如分成动物家族、 4 只脚家族、 2 只脚家族等 ) 。

5 .请幼儿找一找哪些既是 2 只脚又是动物的卡片,并将符合条件的卡片圈起来。

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数学教学活动计划,是让幼儿感知逻辑关系,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一个教育活动。分类就是把相同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分类可以是单一标准,也可以是多重标准。在师生的互动中,在摆弄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使幼儿充分感知、体验、探索;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幼儿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物体,关注物体的形状和数量;在活动中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 .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游戏性的特点

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做的只是与他们兴趣相投的事情。虽然数学教学活动的计划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事先制订的,但在计划制订过程中,往往会对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不够。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将制订的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自己需要的教育内容,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教师平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发现积累幼儿的需要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把幼儿熟悉的、喜闻乐见的一些游戏活动,依据数学教育的目标、要求,改变其规则;通过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游戏化的情节等,调动幼儿的情感力量,激发和强化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探索,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例如,让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创设了“小鸡找家”的游戏活动。在活动现场,教师用积木搭了 3 只小鸡的家,上面分别贴有不同几何图形作为家的标记,教师扮演鸡妈妈,其中一名幼儿扮演狐狸,其余的幼儿带有图形卡片扮演小鸡。鸡妈妈带着小鸡在草地上边玩边唱儿歌:

小小鸡,叽叽叽,

尖嘴巴,圆身体。

身上穿着绒毛衣,

爱吃小虫爱吃米。

儿歌唱完后,扮演狐狸的幼儿大声喊:“狐狸来了”。随即,狐狸就开始追捉小鸡。鸡妈妈要求小鸡按自己带的图形卡片分别找家,身上带着什么图形卡片,就找什么图形标志的家,并赶快钻进家里去。如果小鸡躲进家里,狐狸就不能捉了。

游戏结束时,检查一下有没有找错家的小鸡。数一数有几只小鸡找错了家,然后把他们送回家,再数一数狐狸捉到了几只小鸡。

幼儿交换卡片,重复游戏过程。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更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幼儿不仅感知着图形之间的不同,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愿望。

3 .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操作性的特点

幼儿的数学学习是在操作活动中进行的,幼儿只有亲自通过操作、摆弄材料进行探索和体验才能将其掌握。操作活动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应该说,无论是集体活动形式,还是小组活动形式,幼儿的操作活动是数学教育活动的基本部分。因为,幼儿动手操作活动材料,与材料发生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师应尽量提供材料,并注意以下问题:

(1) 尽量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多变化的材料,供幼儿经常、自由地选择和运用,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2) 所提供的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便于幼儿操作。

(3) 提供数量、形状、时间、空间方位等多项内容的材料,材料要体现数概念的属性特征。

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并进行个别指导;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摆弄、拆拼材料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体验、探索。

4 .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

幼儿在与物的接触和人的交往中,获得了一些关于数学的感性经验,同时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经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但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片段的,有时甚至是表面的数学经验,并不能使幼儿感受到有关数概念的本质属性。要使幼儿建构一些初步的数概念,并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要给予指导,启发幼儿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帮助幼儿归纳、整理零散和无系统的感性经验,将物体的数量、形状特征、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鲜明地凸现出来,使幼儿注意到物体的这些特征,感受到蕴含于物体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有助于幼儿形成初步的数概念。而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正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无论是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都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进行直接指导,帮助他们获得一些粗浅的、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集体活动、小组活动的形式还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影响,他们可以进行交流、对话,可以从同伴中获取相关的经验。

另外,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也比较适应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存在的班级人数较多,各方面条件还不理想的现状。

 

阅读材料

说起数数,我们班的孩子能一口气数到 100 ,而面对满满一箱子的柿子,孩子们似乎乱了章法,由于他们太急于得到结果了,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蹲下就各自数开了。他们拣最大的往自己跟前拿,一边拿一边大声地数: 1 个, 2 个, 3 个……数着数着互相之间就有了干扰:丁文数到 7 的时候,李宇一个劲儿说 9 ,丁文生气地说: “你小点儿声,我都数不了了。”王营着急地叫张泽:“等会儿,这几个我都数过了,你怎么还数呀 ? ”张泽说:“我不知道,咱俩的都混一块了。”我见时机已到,是引导孩子们想办法解决互相干扰问题的时候了。于是我大声问孩子们:“怎么样,数清楚了吗 ? 柿子到底有多少啊 ? ”

“没有。”显然孩子们的情绪受到了影响。

“为什么呢 ? ”我接着问。

“因为他老给我捣乱,我老数不对。”

“因为人太多了,挤在一块儿都混了。”

“他们声儿太大了,吵得慌。”

“那怎么才能数清呢 ? 大家都想一想,谁有好办法把柿子数清楚 ? ”听我这么一问,孩子们渐渐地安静了,认真地思考起来。

刘林第一个说:“老师,我想还是一个人数吧,这样不吵。”孩子们也都一致同意由一个人数。于是老师请刘林自己来数,可是他刚数到一半就数不下去了,大家发现他把数过的和没数过的混到一起了。

这时张泽提议两个人来数,一人数一半。得到大家的同意后,他邀请李宇一起数,两个人商量着:“你从这边数,我在那边数,咱俩离得远一点儿。”说完两个人一人把着一头数了起来,张泽把柿子排成长长的一溜儿,李宇把柿子摆成三角形,这下界限非常明显,很容易区分,虽然最终没有数出总数,但是他们的方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一直坐在后排没有说话的毛惠芳,非常自信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有办法把柿子数清楚。”说完她就蹲下来,但是她并没有着急数,而是将所有的柿子都翻成把儿冲上。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着毛惠芳数一个,就把一个柿子翻过来放在一边,直到数完最后一个,她站起来笑笑说:“我数完了,一共有 35 个柿子。”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为她鼓起掌来。我不失时机地鼓励更多的孩子们:“谁还有好的方法把柿子数清楚 ? ”

“我会 2 个、 2 个地数。”

“我会 5 个、 5 个地数。”

“我还会 10 个、 10 个地数呐,肯定特别快。”

孩子们的智慧之门一下子被开启了,他们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尝试着自己数柿子的方法,他们彼此交流、互相借鉴经验,最后终于数清一共摘了 50 个柿子。

在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 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教育融于幼儿生活之中,便于幼儿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及乐趣,在不断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中,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建构数学经验,获得主动发展。因此,我们就要从观察、了解幼儿入手,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在生活和游戏中为幼儿创设问题情景,使幼儿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用途;不断引导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数学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在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

( 曙光幼儿园 王晓红 )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四个部分,有时还包括活动建议和活动延伸等部分。

1 .活动名称

活动名称指数学教学活动的名称。一般来讲,活劫名称有两种确定方法:第一种是按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容要求,用数学术语定名称,例如“认识 6 的实际意义”“认识整点、半点”“比较轻重”等;第二种是按活动内容或选用的材料,用生活语言定名称,例如“送小动物回家” ( 其目标是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感知和区分正方形、圆形、长方形、椭圆形以及了解它们的特征等 ) 、“给数字找朋友” ( 其目标是让幼儿学习按数字匹配实物,让幼儿能不受物体的大小、颜色、摆放形式等的影响,正确感知、把握物体的数量 ) 、“数字花” ( 其目的是让幼儿体验 5 的实际意义, 5 都能表示什么 ) 等。

用第一种形式定活动名称,缺乏生活气息,比较成人化。一般中、大班的活动内容不容易用生活语言表达时,才选用这种形式来定活动名称。用第二种形式定活动名称,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富有生活气息,也更有童趣。因此,它更符合幼儿的特点。

2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指数学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的教育效果。活动目标一般包括幼儿学习的内容要求及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两个方面。一个数学教学活动的活动目标应该是具体且可操作的,现举例说明: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给图形找家 ( 小班 )

(1) 让幼儿感知图形,辨别图形

(2) 使幼儿对图形产生积极的兴趣

 

 

复习 5 的组成 ( 大班 )

(1) 复习 5 的组成,使幼儿知道把 5 分成两份有四种不同的分法

(2) 启发幼儿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 如将 5 分成 1 和 4 , 2 和 3 , 3 和 2 , 4 和 1)

(3)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评议活动,使幼儿能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分类统计游戏——我们的鞋子放哪里 ( 大班 )

(1) 使幼儿学会按物品的特征分类

(2) 使幼儿学会准确地数数,并比较数目的多少

(3) 让幼儿学会看统计表,并初步学习制作统计表

树的一家 ( 中班 )

(1) 使幼儿知道物体的排序是有序的

(2) 使幼儿认识序数的方向性

 

 

比较轻重 ( 大班 )

(1) 让幼儿学会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 2 个物体的轻重,知道物体具有轻重不同的特征

(2) 使幼儿能比较判断出 3 个物体中,哪个最轻 ? 哪个最重 ? 并能试着说出为什么

(3) 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3 .活动准备

(1) 对幼儿已有的经验的了解、准备。这主要是指对幼儿发展水平及活动的了解,做到对幼儿活动水平、能力、需要等心中有数,知道他们还缺什么,创设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可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获得学习经验。

例如,在“数物拼板”的教学活动中,幼儿要完成这一活动,需要具有以下的经验:能正确感知 10 以内事物的数量,并能说出总数;认识 1 ~ 10 的数字,知道每一个数字可以表示相应的物体的数量;会从小到大排列 1 ~ 10 的数字;会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1 ~ 10 的实物卡片。

(2) 数学教学活动中所需活动材料的准备。这主要是指教师向幼儿进行讲解演示时所用的教具以及幼儿摆弄、操作和练习时所用的直观材料。

活动材料的使用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活动材料是解决数学概念抽象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这一突出矛盾的桥梁和中介,它能借助于事物的外部形象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能具体、直观地感知和体验其中的数学关系和空间形式,从而获得一些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活动材料可分为以下三种:

1) 实物的活动材料。玩具和日常用品,如纽扣、小碗、小碟、小汽车等。

2) 形象的直观教具。如各种卡片、图形、头饰等。

3) 教师制作的活动材料。如数字卡片、分类盒等。

4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分三个部分:活动开始、活动进行和活动结束。

(1) 活动开始。这一般是为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活动愿望,生动、有趣地介绍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来讲,方法有所不同。小班可以采用有趣的玩具、游戏活动或者是游戏的口吻等形式;中、大班可以采用智力游戏或带有悬念性的提问、猜谜等形式,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和兴趣。

(2) 活动进行。这是活动的主体。幼儿可分组进行不同的操作活动,也可集体进行统一的操作活动,或者是交替进行。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启发式的提问、讲解演示、个别指导以及孩子们相互间的交流、讨论等,都是活动的重要内容。

(3) 活动结束。这是对活动的小结。

1) 对活动内容的小结。教师可请幼儿讲述自己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幼儿把在活动中对数学经验的感受与体验进行整理、归纳,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可自然而然地结束活动。

2) 对整个活动的小结。教师要真诚地与幼儿一起分享活动的感受,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幼儿对数学教学活动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同时要注意要求幼儿把活动用具和活动材料归类整理,养成良好的习惯。

5 .活动建议和活动延伸

(1) 活动建议。这是就此项活动在进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2) 活动延伸。这是指这一活动与下一个活动之间的联系。为了使幼儿在此活动中获得的数学经验得以巩固、强化,接下去还可以进行其他活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编辑: cicy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英文歌曲FLASH欣赏:Ali baba,s farm(阿里巴巴的农场)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