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探索家庭、社区为基础的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十五”初期,天津市教委学前教育处向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申报了“探索家庭、社区为基础的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课题,并批准立项。五年来,在深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现已结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天津市开展社区早期教育状况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各级政府在国家颁发的一系列有关早期教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政策的指导下,加强了对早期教育的领导,基本满足了城市人民群众对早期教育的需求,进一步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家庭的生活质量。但早期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早期教育作为提高全民人口素质的重要一环,多年来并没有把0~3岁婴幼儿养育的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尤其缺少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二是由于国有企业改制,相当一部分工厂、企业、机关的幼儿园已被撤消,本不能充分满足3~6岁儿童入园的社会需求的幼教机构,更显不足。因此探索与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2.联合国与教育部的合作项目研究为课题提供了研究的契机     2001年,我市开始实施教育部--联合国儿基会2001~2005周期“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项目,该项目旨在社区内全方位开展0~6岁儿童早期教育,并覆盖到所有家庭。项目实施产生了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为使项目能够深入开展,保障我市0~6岁儿童都能接受早期教育,很多学前教育机构都敞开大门,向社区散居儿童和家长开放,但是发展社区早期教育仅仅是一个初步探索阶段。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建立以家庭、社区为依托,多种正规与非正规形式相结合的、满足家长不同需要的社区早 期教育服务体系;为3岁以下婴幼儿的家长和看护人员提供科学养育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养育水平;使3~6岁幼儿有机会接受早期教育,尤其是对处境不利的幼儿,要提供多种的教育途径和方式,使他们受到平等的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活动     (一)准备阶段(2002年1~8月):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确定课题试验点。(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试验区县方案。(3)召开市、区课题启动会。     (二)试验阶段(2002年9月~2004年12月)     1.建立网络,健全机制:以课题为抓手,以整合各区县各职能机构的力量为基点,形成从政府机构直至社区、家庭的早期教育管理网络。初步形成政府领导、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社区内各早教中心与家长共同参与的社区早期教育管理机制。     2.建立试验机制:课题试验工作的推进是我市在“十五”期间,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为此,要求课题试验区县在本区县以街道(乡镇)为区域,建立两个试验点,由辖区内的学前教育机构(示范幼儿园或乡镇中心幼儿园)负责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组建队伍,开展培训:为提高课题试验工作的质量,我们认识到指导人员的素质是关键。为了尽快形成一支社区早期教育工作者队伍,更好地指导、服务于孩子和家长,我们对课题试验区县的两个试验点的教师和社区早期教育负责人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3岁以下婴幼儿身心发展监测指标》、《3~6岁幼儿身心发展监测指标》、《0~6岁儿童保健营养监测指标》。     4.拓宽渠道,加大宣传:课题试验区县借助有线电视台、社区宣传栏、节假日开放活动、社区资源中心宣传资料等多种渠道,加大了区域宣传力度。试验点设立了专家讲台、专家寄语、教师手记、家长育儿心得、家长反馈栏等栏目,动态报道有关指导信息活动。     5.建立模式,满足需求:一是建立以幼儿园为基地的早期教育活动中心。例如,西青区张家窝华夏育星幼儿园利用现有资源每月向社区家庭开放一次,同时每学期开办两次家长学校,向家长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并为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二是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资源中心。例如,蓟县对居住地距离幼儿园较远,村里人口较多的地区,争取各村委会的支持,利用村支部、学校及家庭闲置房舍,建立了社区早期教育中心和亲子活动站。周六、日由幼儿园教师准备好玩具、材料,有计划的组织各种游戏和活动。周一至周五,由村妇联干部、骨干家长组成志愿者队伍,负责中心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家长和儿童在中心开展各类活动。三是建立以邻里为背景的家庭联合活动站。例如,蓟县对于居住分散、人口稀少的村落,利用邻近居住的3~5户家庭建立活动站。活动周期一般是1~2周。教师多数由幼儿园教师兼任,或由部分乡镇配备专职教师,周一至周五巡回各村指导家庭活动站开展活动。四是以卫生部门为基地建立早期教育资源中心。例如,西青区儿保所于2002年成立了早期教育资源中心,中心里有母婴教室、准妈妈课堂等,承担0~3岁婴幼儿养育方面的指导和孕妇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等知识方面的教育。五是建立流动玩具图书馆。例如,红桥区双环街地处城乡结合部,大面积的商住房开发,使得人口聚增,但归属问题不明,社区机构的建立相对滞后。如何开展好社区教育成为街道和教育部门共同面临的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双环街和教育部门共同研讨制定方案,并于2003年12月15日在双环邨街社区活动站创办了我市首个“流动玩具图书馆”,为双环村街八个居委会的近四十余个家庭提供了服务。六是为残障儿童提供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轻度残疾儿童到早期教育机构随班就读,其余残疾儿童到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接受康复训练。     6.建立形式多样的社区早期教育活动基地:其形式有游戏活动站、亲自俱乐部、流动玩具 图书馆、假日班。活动内容包括:家长或养育者定期到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接受儿童养育知识和技能的指导;为家长和养育者提供早期教育信息和咨询服务;在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成立幼儿图书馆,定期向社区儿童家长借阅图书;为所在社区的儿童家庭提供入户指导;建立亲子俱乐部或游戏小组;举办家长学校讲座提高家长和养育者科学育儿知识水平和技能。       (三)总结阶段(2005年1月~2005年5月):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课题试验区县搜集整理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特点,全面、系统、可操作的0~6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方案与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开放、观摩、交流课题试验点经验;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三、收获与效果     1.建立了以社区早期教育机构为依托的,多部门参与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网络,提高了家长保育和教育的技能,同时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包括0~3岁婴幼儿家长或抚养人得到了科学养育的指导和帮助;残疾儿童受到早期干预。     2.探索出以家庭、社区为基础早期儿童照料与发展基本工作流程: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应进行一次0~6岁婴幼儿普查,了解本社区散居儿童情况与需求,为社区儿童建立管理档案;将宣传材料、教育信息及时发送居委会,同时以社区医院儿保科作为辅助站点,将为家长提供的宣传与服务及时传递到家庭;为社区内0~6岁儿童与家长提供菜单式的保教服务与家教指导;为活动儿童建立成长档案。       四、问题与不足     1.社区中还没有专职教育工作者,除志愿者以外,其他成员对早期教育认识还不充分。今后要充分利用不同形式、不同渠道的宣传媒体,开展广泛的宣传和动员,需进一步提高家长和看护人以及社区成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参与程度、实现社会成员对早期教育共建和共享的愿望和权利。     2.挖掘、利用社会资源还不充分。社区里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但还需要我们整合各类资源,协调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正规与非正规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形式,为本社区的适龄婴幼儿及家长提供多种服务。     3.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统筹领导,正式建立相关部门为一体的区早期教育领导小组。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种力量给予早期教育机构指导、协调、服务。     4.对0~3岁婴幼儿教育还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的研究。今后要努力开发对0~3岁早期教 育的内容方法,积累资料。     5.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设备的添置、维修需要财力的支持。     6.在培训方法上需要研究更适合社区工作者和家长以及看护人员能接受的方法;需要为特殊儿童家长开发相关的资料。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走近德国的“善良教育”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