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发展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新《纲要》明确强调: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环境,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自由选择、主动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幼儿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切都阐明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让幼儿主动地学习 ,主动地发展。 区域活动 开展正是这一教育理论在实践中最好的体现,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教、幼儿学”消极被动的教学模式,而是通过准备适当的环境和材料引发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对环境材料的操作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但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境互动,更好地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使探索活动不停留在表面,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呢?对此我们做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一、环境创设是幼儿主动发展的前提

幼儿对周围环境有着强烈的好奇与探索的愿望。《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环境,是激发幼儿继续学习和探索的先决条件。

1 、创设开放的活动环境,拓展幼儿活动空间。

要让孩子主动学习,我们首先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的活动环境,使孩子自主尝试,自主探索。

区域活动是要让幼儿自主获得更多的认知经验与生活经验,需要个人独立探索或几人相互协作的研究,因此必须创设既互不干扰又互为方便、开放的活动环境。然而受传统观念及“安全”的影响,我们常常在活动中不让幼儿走东窜西,碰这碰那,把幼儿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其实这不仅是对幼儿活动空间的限制,也是对幼儿头脑的一种禁锢。为此我园在活动室相对狭小的情况下,努力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把活动区分别设置到了盥洗室、午睡室、走廊、操场上。并根据各个活动区的特殊需要,进行周密的安排,以求动静分割,幼儿行走方便。如:把美工区设置在盥洗室内,方便幼儿颜料的调色与洗涤;把科学区设置在午睡室的一边,让幼儿专注的探索;把表演区设置在走廊上,不仅减少声音的干扰,而且过往的家长与同伴的赞赏大大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

各活动区的开放性,也是环境创设的重要内容。首先是活动区域的开放。我园自行设计制作的开架式矮柜,为幼儿开放的活动环境提供可能。避免了不同活动和不同孩子之间的相互干扰,减少了教师对于常规维持上所使用的精力。其次活动时间的开放,实施弹性的教学计划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2 、尊重个性,给幼儿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我们都知道: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有其自己的思维方式,有其自身的兴趣爱好,有其独特的对事物的认识和生活经验,更有其与他人不同的个性闪光点。有时幼儿超乎情理的想象与创造,虽然不合情理,但却表达了孩子的真情实感。因此,只有充分尊重幼儿,才能扩展幼儿的想象空间,使幼儿主动发展。一方面,教师不能以独裁者的姿态出现在幼儿面前,时时处处规定幼儿的做法。由于区域活动中幼儿所选择和从事的常常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而且他们总是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探索。应当说,这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如果教师指手画脚,横加干预,不仅会影响幼儿的活动进程和活动质量,而且还会增加幼儿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幼儿萌生的创造想法与行为表示理解与支持,使幼儿在宽松、自由、民主、愉快的气氛中思索、想象并作出决定。当幼儿犯“错误”时,一定要宽容对待,正确引导,以免打击幼儿尝试动手的积极性;当幼儿表现出积极探索的愿望或有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鼓励幼儿坚持不懈把事做完。

因此在心理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区域,形成双向交流平等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受到心理的安全,使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地表达与表现,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区域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是幼儿学习的物质基础,什么样的材料,就可引发什么样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标。因此,在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可以说是教师的嘴,也是活动成败的关键,对幼儿的主动发展起着较大的指导作用。

首先,必须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使幼儿动手操作,大大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其次,为幼儿提供多样化、层次性的操作材料,以便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在小班科学区的“分类”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各种大小、各种类别的动植物卡片和白纸卡片(供幼儿自制卡片用),并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分类的纸盒。使幼儿可以根据纸盒的提示进行分类(大小、颜色),也可进行创造性的操作(形状、用途、动植物等),还可自己制作卡片,确定分类方法。使同一材料有不同的难度差异,能够适应不同能力层面的幼儿需要和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再次,在材料投放中,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我们既要考虑材料的不同又要考虑到难易度不同,并在活动中及时调整提供材料,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维持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和探索,让幼儿在操作、尝试、探索中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观察、倾听是幼儿主动发展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 “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细致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区域活动是一种相对自由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完整地预计到幼儿的活动计划和随时产生的活动延伸。因而,区域活动中更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倾听。

1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不断生成新的教学内容。

教育是在幼儿的关注点、兴趣点上不断生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幼儿期最主要的学习动机。当幼儿对某种活动缺乏兴趣时,你是无法让其真正投入到活动中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不断发现幼儿的关注点、兴趣点,做个善于观察的人。

区域活动中,我们在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一是观察幼儿在活动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时并不是一帆风顺,幼儿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通过观察你能发现孩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切的了解幼儿现有的知识水平。二是观察幼儿在活动中个性品质的表现。主要包括幼儿在活动中处事的目的性、独立性、探索性及做事的习惯等。如,有的幼儿会拒绝同伴的援助,坚持独立操作;有的幼儿自信心不足喜欢参加难度小的活动,有的幼儿坚持性差,经常更换活动区域等等。三是观察幼儿不寻常的表现。幼儿的创造性无时无刻的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因此就需要教师的慧眼去发现幼儿与众不同的创造,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愿望,帮助幼儿树立信心,不断生成新的教学内容。

2 、在倾听中,走近幼儿,真正读懂孩子的心灵。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往往会自言自语或把自己的新体验、新创造与同伴交流。在倾听中,你能了解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学习方法;材料的适宜情况;幼儿的兴趣热点等。例如,在大班探索区“镜子”的活动中,教师预设的教育目标是让幼儿通过拼搭感受镜子反射产生的神奇效果。然而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拿着镜子在自主着交流着“镜子会反光,哈哈镜也会反光的”“乱说,哈哈镜不平的怎么反光”“我爸爸的手表也会反光的,对只有平的才能反光”“……” 显然幼儿对镜子为什么反光,什么东西会反光产生了兴趣。听着孩子们热烈而兴奋的争论,我们便及时调整了教学目标和活动材料,分别投放了各种形状(圆镜、方镜等)、各种功能(放大镜、望远镜、哈哈镜)的镜子,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索各种镜子的不同用途的过程中了解反射产生的条件,不仅给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而且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了保护。

在教学实践中,倾听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种无形而实实在在的巨大动力,他能使你体验到作为教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能使你对自身的教育行为引发反思,不断调整教育行为,在读懂孩子心灵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适时引导是幼儿主动发展的关键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天地,它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幼儿才能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发展探索精神,培养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教师指导的艺术性在于保持与发展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发性和创造性,教师在尊重和发展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以参谋和支持者的身份,把教育意图转化为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保证区域活动中各目标的达成,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正确处理指导过程中的几个关系。

一是活动过程中 师幼互动 关系。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除必要的、间接的指导外,不要干预过多,更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疱。当然也不是放任自流。在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中,尽量减少活动过程中的打断次数和教师干扰所产生的消极后果。

二是玩与教的关系。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玩”是第一的,幼儿玩的兴趣如何,关系着她们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关系着游戏的成败。区角活动属于幼儿的自主活动,离不开教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应当善于寓教于玩、寓教于乐。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角色应多变的,根据活动的需要以自身恰到好处的角色变换去引导幼儿愉快地、富有创造性地玩好区域活动。

三是观察与指导的关系。

在区域活动中,观察与指导是相辅相成的,有观察的指导是行之有效的,而有价值的指导必须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让观察为指导提供信息,让指导再现观察到的长处,弥补观察到的不足。因此,顺其自然,仔细观察,适时引导是幼儿主动发展的关键。如,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学习兴趣疲软时,通过假设性问题“也许还会有秘密呢,再试试看。”,引导幼儿去继续探索、去发现。当发现幼儿的探索过程出现错误时,我便用“难道是这样的吗?”“你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等等,以激发其继续学习、探索的欲望。这样,当活动结束时,幼儿在自由探索中不仅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不拘一格的表现力。

四、转变观念是幼儿主动发展的根本。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是一个我教你学的“教育者”形象。而区域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在满足幼儿内在兴趣、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去探索某一问题,从而达到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境界。

1 、在教师观念的转换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得以有效的发展。

区域活动增加了教师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机会,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幼儿,走近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给幼儿提供适宜的帮助、支持,鼓励幼儿主动去尝试,去探索。为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把自己当作活动中的一员。幼儿遇到什么问题都能自然地问老师,这样更能使教师真正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及时抓住幼儿在活动中的教育契机,提供适度的帮助。

例如,在一次区域活动时,我来到美工区,孩子们有的在做糖葫芦,有的在包饺子,玩得非常开心。忽然,有一个小朋友大声说:“老师,您快瞧,蔚蔚把好几种彩泥都混揉在一起了。”寻着声音望去,蔚蔚果真把红、黄、緑等不同颜色的泥混揉在了一起。我看了一眼彩泥,又看了一眼蔚蔚,只见她用胆怯的目光,不安地望着我,等待着老师的裁决。望着孩子的目光,我平静地说:“请你们想一想,如果两种颜色放在一起,会变成什么样呢?”一句话,孩子们悬着的心放下了,又开始了新的思考。有很多孩子不解地摇着头,有的看着揉在一起的泥,不知该怎样回答……于是,我请他们亲自试试,把红、緑两种泥放在一起,看看有什么变化,并积极投入到他们的尝试活动中。这时蔚蔚早已忘了刚才的紧张与不愉快,双手飞快的搓着,第一个告诉我,变出来的是棕色,她露出了笑容,高兴极了。在我的引导与鼓励下小朋友变出了许多不同的颜色,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每合成一种新的颜色都显露出难以言表的惊喜。发现变化,探索变化的规律,使孩子们流连忘返。此时,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与幼儿成了共同学习的伙伴,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幼儿一味的顺从和没有主见的传统的教育方法。而是从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尝试意识入手,让幼儿在自主选择、自主探索中不断提高。切实从“教会”幼儿转变到通过投放丰富的材料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操作材料的尝试探索活动中主动地“学会”,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2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帮助幼儿体验成功,得到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由于幼儿能够自主完成活动任务,进行游戏活动,所以幼儿的活动更能从其自身的状况出发,幼儿更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只要幼儿能够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内容,他就能体验成功,哪怕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而且,由于这种体验完全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活动实现的,所以,这种成功的体验对幼儿自身来讲意义则更加重大。例如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的幼儿发现制作水果沙拉一定要有顺序,否则就会白搅拌。她把这种体验告诉了我,我及时引导她把这一发现画出来告诉其他小朋友。当她把自己的发现画出来后,别的小朋友看了还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而且都学会了从一个方向来搅拌。这名幼儿感到特别高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大了。

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每个幼儿与生俱来都有很大的自我学习发展潜力。因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怀有一颗理解之心,宽容之心,喜悦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去引导,从而使幼儿获得满足与快乐。同时也给幼儿留下一个求新、求异,丰富而广阔的天地,促使她们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它对幼儿发展的独特魅力。孩子们喜欢在区域活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自主学习、自由尝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让我们通过区域活动还幼儿一个自由自主尝试的空间,让幼儿在区域活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更为主动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活动区的创设、利用与活动指导》 冯晓霞著

2 、《幼儿自主游戏指导模式及策略》 上海中心教研组

3 、《论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学前教育研究》 2001 年第 1 期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玩教具制作:手指袋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