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的教研支持方式
随着我区幼教改革和幼儿园贯彻落实《纲要》工作的不断深入,新旧观念的矛盾冲突、教师“说”与“做”的不一致、课题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两层皮”等问题使我们产生了新的疑惑:教师的教育观念到底转变了没有?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到底难在哪里?如何通过教研工作帮助教师实现由外在理念向内在行为的转化,进而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服务?经过近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并不仅仅依赖于各种类型的培训,而更需要教师自身的主动学习与研究。
近年来,大多数幼儿园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教研工作,并且越来越重视教研工作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所具有的作用。然而.通过对我区幼儿园教研工作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缺乏对教师自身需求、原有经验与学习特点的关注,造成教研工作的短期效应;
第二.缺乏对教研过程的研究,造成教研工作模式化、程序化,实效性差;
第三.缺乏对有效的教研方式的研究.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的发展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加强了对教师、教研过程及有效教研方式的研究,并逐渐提出了“教研支持方式”这一概念。所谓教研支持方式,是指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促进教师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专业化发展为根本目的,由教研管理者(包括教研员和幼儿园业务管理者)依据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需要,通过了解教师的原有经验和学习特点.把握教研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和环节。选择有效的教研方式,来支持教师开展主动学习与研究、实现教育与研究同步所采取的多种方法和策略的总称。它强调“三个注重”:首先,注重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强调教研工作应研究教师自身的原有经验和学习特点,调动教师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内在动力。其次,注重教研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支持性作用,强调教研工作应研究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帮助教师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实现教育与研究的同步。再次。注重教研方式的有效性,强调教研工作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工作.提高幼儿园的日常保教质量,应研究教研管理者在教研工作中的角色、所采取的教研途径及组织形式的适宜性。总之,它体现的是一个教研管理者以多种角色、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与教师展开积极互动与对话的动态操作过程。
为更好地支持教师的主动学习与发展。我们从教研支持方式的三个特点人手。在研究教师、研究教研过程、研究有效的教研方式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研究教师的原有经验和学习特点,帮助教师转变学习方式
1.教师的原有经验对教师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的原有经验,即那些伴随着教师的受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而形成的、已经存在于教师头脑中的对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等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一般来说.教师的学习是在自己原有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经验的过程。但是必须看到。它对于教师的学习与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当教师的原有经验符合新理念所倡导的方向或与新理念趋同时。它就会成为促进教师建构新经验的桥梁,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当教师的原有经验不太符合新理念所倡导的方向,尤其是其中那些曾被认可过但现在却与新理念不太相符的固有观念。将会成为阻碍教师接受新理念的桎梏,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在教研工作中,我们必须要了解教师的原有经验,判断出其中哪些成分符合新理念,哪些成分不符合,进而为寻找出适宜的支持策略提供依据。教师的原有经验通常会以两种方式表现出来:一种是教师的言语。这种方式表现出来的往往是教师自己能意识到的经验;另一种是教师的行为,这种方式表现出来的除了为他们自己所意识到的经验之外.还有一些不为他们意识到的经验,而后者反映出来的则往往是教师的固有观念。我们通过开放式座谈、研讨、主题沙龙或日常与教师的交流等方式来了解教师的原有经验,并对其中的积极成分或消极成分做出判断,或者通过现场观摩、录像分析或日常的下班观察等方式来了解,并透过教师的表面行为,结合教师的言语去分析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积极成分或固有观念,从而找到阻碍教师发展的症结所在,然后再去思考如何帮助教师转变固有观念。
2.基于教师的原有经验和学习特点转变教师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学习是主体自主的学习和建构性的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行动学习和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是基于经验的研究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实践表明.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单靠教师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这需要我们的帮助与支持。其中,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基于教师的原有经验和学习特点,转变教研过程中教师的学习状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促进教师的主动学习。
为此.在教研工作中我们尝试了三个方面的做法:一是变以教师“听”为主的被动式学习,为教师在自身实践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中的操作和体验来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动式学习:二是变以“直接告诉”的方式向教师提供标准答案的低层次学习,为针对教师的问题与困惑,以典型事例调动教师的主动思考,以不断地提问与质疑激发教师的认知冲突,进而促成其重组原有经验并建构新经验的高层次学习;三是变教师仅仅在教研活动中进行的任务式学习。为通过引导教师将日常实践作为自己学习与研究的过程,并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印证和运用理论,从而使学习成为教师自身需要的日常式学习。
二、研究教研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和环节,帮助教师将教育与研究同步
1.教研过程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通过行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以往,大家习惯于认为开展教研工作的过程就是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然而.只抓教研活动的教研工作很容易导致研究与日常实践相脱节的“两层皮”现象,这就很难保障幼儿园日常保教质量的提高。鉴于此,我们认为,教研过程不仅仅是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只是开展教研工作的一条途径,而不是教研过程的全部。由于教师每天面临的都是一个个生动活泼、充满生命力的幼儿,这就决定了教育实践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要创造就需要研究。因此,教师开展教育实践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进行行动研究的过程,而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教师的主体参与和主动学习。总而言之,教研过程应是基于教师的主动学习.帮助教师在每天的教育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即通过教研帮助教师将教育与学习和研究同步。所以,教研过程应该渗透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教研过程中包含着一系列的关键要素、环节和策略
在实践中,我们与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共同总结出教研过程中七个方面的关键要素,即宽松的研究氛围、明确的研究目的、具体的研究问题、真实的问题情境、有效的组织形式、及时的自我反思、理性的经验提升,并进一步明确了教研管理者需要抓住的七个关键环节和具体策略。
第一,深入班级实践,在与教师的日常互动中明确关键问题。经常性地深入班级,观察教师在常态下的表现,倾听教师的心声和需要,了解教师的原有经验、实际需要和困惑问题;帮助教师挖掘好的想法和做法,分析和梳理教师在专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诸多问题中筛选出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与教师共同设计出初步的研究方案。
第二,营造宽松环境,在开放、平等的氛围中进行集体论证。通过多种方式在全园范围内营造一种开放、平等、宽松的研究氛围;组织教师对研究方案进行集体论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切身感受和可行性建议;结合集体意见和建议修改和完善研究方案。
第三,倡导个人的研究性实践,帮助教师以不同切入点开展个人的行动研究。帮助教师从本班实际出发寻找研究的切人点,确定和不断调整个人的研究方案;调动教师的原有经验,抓住其原有经验与新理念之间的认知冲突,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激发教师对关键问题的思考和内在研究动机;为教师提供深入思考和实践的时间与空间,鼓励他们在行动中大胆尝试各种不同的解决办法,并用新理念反思自身教育行为,不断积累新的经验;引导教师在实践中运用自身的新经验,不断地体验其中的价值,逐渐实现由新理念向自身观念的内化。
第四,组织分享交流,结合实践进行集体反思与互助。在教师的个人实践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鼓励教师通过自荐活动和集体反思,交流困惑并分享各自的感受与收获;汇总大家的感受与体会.进行梳理和提升,明确达成共识的地方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鼓励教师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学习、相互建议,通过自由结组开展合作研究。
第五,倡导反复实践,支持教师深入探索更加适宜的教学策略。引导教师将集体会诊和研讨过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验证和完善;挖掘教育实践中有价值的点,帮助教师梳理思路.分析自己的不同行为会对幼儿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而反思幼儿的表现、自己的教育行为以及教育目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教师不断调整教育行为.以求找到更加贴近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策略。
第六,注重集体会诊,找出实践中困惑的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在日常下班过程中收集教师的新困惑、新问题和新想法;在教师个人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组织集体会诊,围绕教师在实践中的新困惑、新问题和新想法进行集体反思,共同诊断问题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原因,形成学习与研究共同体;汇总集体诊断和讨论的意见和建议,找出大家共同面临的困惑问题,鼓励教师开展合作研究,共同寻找对策。
第七,寻求专业引领,通过与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不断提升认识。在遇到集体会诊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时,邀请专业研究人员来园与教师研讨;鼓励教师向专业研究人员大胆说出想法与困惑,请求其结合实践帮助诊断和分析,提出指导性建议;针对专业研究人员的诊断和建议。思考他们是从哪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的,他们为什么要提这样的建议等等。以期从更高的角度和更深的层面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带领教师到实践中进行新的验证和尝试,不断地改进教育实践,不断地贴近《纲要》的要求。
三、研究有效的教研方式,切实达到教研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目的
所谓有效的教研方式,是指能够根据教师的发展需要,选择最有助于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最能达到特定教研目的的途径、形式和方法。这种教研方式不再仅仅停留于教研活动的形式上,而是重在强调将教学研究与日常教育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教研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这要求教研管理者减少“急功近利”的心理,树立“教研应支持教师解决问题并获得主动发展”的观念,围绕“如何更好地提供支持”去思考和调整自己在与教师互动中的角色和策略。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来加强研究与日常工作的结合,帮助教师实现教育与研究同步。
途径一: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达到不同的教研目的
我们针对不同的教研目的开展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如案例分析式、参与式培训、操作体验式、主题沙龙式、录像剪辑对比式、两难问题辩论式、问题跟进式、作品分析式等等。以下仅对后四种形式的目的、策略加以分析。
* 录像剪辑对比式教研活动
目的:借助多媒体设备。利用其影像可选、可再现及可剪辑的特性,通过对比分析解决教师在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例如:棉花胡同幼儿园的业务管理者发现本园教师对“如何在集体活动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并给以有效的支持和引导”这一问题存在困惑,并发现教师困惑的症结在于不会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表现,于是在准确把握和仔细分析了教师的问题之后,有目的地设计了一次教研活动。她先将一次科学教育活动录像中的几名幼儿的表现分别剪辑到一起,在研讨中,又通过几个相互关联的关键性问题引发教师对比分析剪辑前录像和剪辑后录像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观察结果,深入探讨幼儿在学习方式、性格特点、原有经验等多方面的差异及相适宜的支持策略,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策略:①活动之前深入了解和具体分析教师所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师的症结所在。并对录像、照片或其他相关材料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思考如何利用多媒体的特性发挥特殊的作用;②理出可以引发教师反思的线索,明确活动的设计思路;③精心设计要提出的问题和提问的方式。调动教师的原有经验,引发教师的认知冲突。
* 两难问题辩论式教研活动
目的:针对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两难问题和困惑。通过辩论的方式促使教师寻找论据主动丰富理论知识。澄清对问题的认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促使他们在思想的交锋中运用自己的原有经验和理性思考来梳理思路,找到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进而获得主动学习与思考的主体性体验。
例如:洁民幼儿园业务管理者发现本园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存在着善于动手操作但缺乏理性思考的问题。结合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两难问题,她策划了一次教研辩论活动。辩论前,教师们根据自己所选择的论点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材料,积累了充足的论据。辩论中,教师们灵活地运用着自己所积累的知识激烈地反驳着对方的观点。辩论后,管理者又结合教师实践中的一则实例引发教师再次运用自己学到的理论来理性地分析实践中的现象,帮助教师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而使教师获得了主动学习的体验和快乐。
策略:①在日常工作中善于观察和分析教师的特点,及时发现教师困惑的两难问题;②找准出现两难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实质及其背后所反映出的教师发展中的深层问题;③在教师自主选择论点的前提下组织辩论活动,及时把握辩论的方向;④引导教师用理论分析实践中的现象及问题,避免空对空。
* 问题跟进式教研活动
目的:针对教师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搭台阶的方式,设计出一个个连续且不断深入的问题,使教师在问题的导引下不断地接近内隐于自己头脑深处的固有观念,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地树立正确的观念,不断地做出新的尝试,进而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建构新经验,靠近新理念。
例如,果子市幼儿园的业务管理者发现,本园教师在给幼儿制作和投放了游戏材料后并不关注幼儿是如何进行学习和操作的,而是只关注材料所物化的教育目标,因而不能引发幼儿与材料之间的有效互动。针对这一问题,管理者连续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并在活动中结合录像分析和现场观摩,提出了一系列供教师反思的问题:“幼儿对这个玩具材料感兴趣吗?为什么?”“这个玩具材料是否真的物化了教育目标?还可以物化哪些目标?”“投放了物化了目标的材料,幼儿是否就能真正获得发展?”“作为教师,我们是仅仅关注材料所物化的目标吗?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教师们通过对幼儿行为表现的分析和讨论,发现了其中的关键问题,明确了投放材料不仅要物化教育目标,还更应关注材料是如何引导幼儿朝着目标的方向发展的,以及如何调整材料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策略:①在了解教师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和分解;②根据教师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按由易到难、由外到内、由浅人深的顺序,分阶段、分层次地提出问题,引发教师的反思;③在教研告一段落时应与教师一起梳理所提出的问题,帮助教师明确今后思考问题的思路。
* 作品分析式教研活动
目的:从学习者的角度,用价值中立的眼光去审视和解读幼儿的作品,从幼儿的作品中反观教师的“教”对幼儿的“学”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进而调整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使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幼儿主动“学”服务。
例如:在我们参加幼儿园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就绘画技能“要不要教”及“怎样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焦点在于孩子没有技能的支持会不会影响他们的表达。为此,我们请两位大班的教师把刚刚春游后幼儿的主题画拿出来分析。其中一个班的教师怕他们因为不会画侧面人而影响表达效果,但又怕回来之后教会对幼儿有暗示,所以就特意在春游之前教画侧面人,而另一个班没有教。通过对两班幼儿的画面进行对比分析,教师们发现,两个班孩子的画面截然不同:在教技能的班中,36位小朋友中有34人画的都是侧面人,且画面内容几乎雷同。而另一个没有教技能的班则画面丰富,各具特色,每名幼儿都在表达自己对春游活动的独特感受。很显然,对于前一个班的幼儿来说,教师的“教”对幼儿的“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策略:①找准教师争论的焦点思考和寻找能够说明问题的典型作品;②透过作品解读幼儿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分析幼儿学到的是什么;③从幼儿学到的东西去反思教师的“教”对幼儿的“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分析出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④结合《纲要》明确我们的教育所要追求的核心价值,思考教师应该调整的是什么。
途径二: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将日常工作与教学研究同步
* 由区“科研周”活动转化而来的教研
我区每年一次的“科研周”活动,自2000年开始以来至今已连续进行了五届。其总的指导思想就是宣传和推广科研成果,加强校际和国际交流与学习。为此,我们结合幼儿园的教研工作实际以及教师关注的问题,采用主题论坛(包括教师论坛和园长论坛)和实践观摩与研讨等形式,鼓励幼儿园以开放的心态,开放教室、开放教育过程和研究的过程。通过与实践对话、与同行对话、与理论对话,以求研究不断深化,完善教师的教育行为,并促进幼儿园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 由常规性工作转化而来的教研
月工作检查、学期工作总结、参加市区各项评选活动和接待任务、六一活动、毕业典礼等是幼儿园的常规性工作,幼儿园管理者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它们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机会,把这些常规性的工作变成了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教师、研究管理工作的过程。
例如,在今年我区所举办的“春华杯”半日评优活动中,我区不少幼儿园管理者对这一常规性的工作进行了新的设计和构思,通过教师自荐实践活动、按需参与研讨、现场交流感受、个人反思与集体反思并行等多种形式,将教师的关注点由“展示好的结果、得到好的评价”,转向“解决问题、解除困惑、澄清认识、获得提高”上来,从而把这项常规性工作转化为全园的一次教研大讨论。
* 由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寻求帮助或发出邀请而生成的教研
随着教师们研究意识的增强、心态的日益开放,幼儿园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引出教研话题的方式,即某位教师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或者对某一问题存有困惑,于是向其他教师和管理者寻求帮助或提出邀请,请求他人参与到自己的研究中来,从而形成同伴互助式的合作性教研。
例如,洁民幼儿园开设了一条求助热线。一位教师针对已经增强了游戏性的玩具但幼儿仍不喜欢玩的问题,通过求助热线向其他教师发出邀请,请其他教师来帮助她解决问题和困惑。当大家得知了这位教师的需求之后,便自发地交流和研讨起来。后来,管理者借此机会将这个问题拿到教研活动中作为教研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在研究教师的原有经验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我区的教研方式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不仅途径越来越多了.而且形式越来越灵活多样了,从而使教研过程越来越贴近教师们的实践和实际需要了。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教研管理者们还会创造出更多的、更能满足教师需要和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更加有效的教研方式来。
关键词:促进
- 促进幼儿比较判断能力发展的N个策略(2) 2013/02/04
- 激励性言语对幼儿的促进作用 2013/06/05
- 促进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 2013/01/06
- 促进保教质量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2013/01/05
-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三浴”锻炼 2012/12/28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