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适合于2~3岁儿童的玩具及游戏材料探索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 摘要 ] 适合于 2 — 3 岁儿童的玩具及 游戏材料 问题一直是幼儿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关键词 ] 2 ~ 3 岁;玩具;游戏材料;价值

一、问题提出

众所周知,国外十分注重把握 0 ~ 3 岁这一个体超速发展的关键期,也十分注重对儿童实施早期教育并使儿童能活泼、健康地发展。但关于如何为 2 — 3 岁儿童提供玩具及游戏材料的研究尚未得到重视。在我国由于对 0 ~ 3 岁婴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较少,婴幼儿教师在这方面的工作处于一种盲目状态。因此,帮助婴幼儿教师学会依据 2 ~ 3 岁儿童的年龄特点,正确地选择适宜的、丰富的玩具及游戏材料,适时、适度地予以提供,促进幼小心灵的发育,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幼儿园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模式的需要。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认为有两方面价值:一是理论价值。可以使学前教育的有关理论更加具体,更有实效,满足幼儿园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模式的需要。二是实践价值。第一,帮助和引导教师学会选择玩具,配备游戏材料,挖掘现有玩具及游戏材料的多种教育功能,特别是把握如何为 2 — 3 岁儿童循序渐进地、科学地提供玩具及游戏材料,使儿童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与进步,促进每个婴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第二,促使教师教育观念向教育行为转化,提高其施教能力;促使教师深入了解婴幼儿的发展需要,提高其研究和反思的能力;促使教师通过对玩具及游戏材料的研究获得相关的技能,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认识上的升华

( 一 ) 对“科学提供玩具及游戏材料”含义的认识和理解

要科学提供玩具及游戏材料,必须在尊重儿童年龄特点和客观发展规律及个性特点的前提下,以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为主要依据,以观察、了解到的本班婴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以满足婴幼儿的需要、兴趣为切入点。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要有选择,适时、适度、适量,并将工作重点落实在具体的科研实践中,以避免理论与实践相互隔离的现象。

( 二 ) 科学提供玩具及游戏材料的基本原则与指导策略及方法

基本原则:尊重儿童年龄特点的原则;目标性原则;需要性原则;兴趣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操作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教师与婴幼儿互动的策略及方法:主动观察法;适时等待法;巧妙示范法;恰当参与法;解决困难法;改变不足法;打破常规法;一物多玩法;同伴学习法;积极肯定法;有效鼓励法;激发想像法。

( 三 ) 婴幼儿对玩具及游戏材料探究的时间不同,有规律可循

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玩具及游戏材料的“特殊性探究”的时间是不同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能否了解和把握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规律,是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表现。掌握了这个规律有利于教师面向全体,照顾更多的婴幼儿。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对孩子们游戏进行指导的时机。教师可以针对孩子与玩具及材料的相互作用以及可承受的克服困难的最长和最短的不同时间,科学地分配自己与不同孩子互动的时间,科学地实施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而减少对孩子自主游戏和有益探索的不必要干扰。

( 四 ) 各种玩具及游戏材料的教育作用各有侧重,玩具材料的提供顺序应与婴幼儿的心理需求相适应

“幼儿游戏往往依赖于具体的游戏材料或玩具来进行。幼儿年龄越小,对游戏材料的逼真性程度要求越高”。“虽然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幼儿的游戏材料,但是玩具是现代社会儿童游戏时所经常使用的游戏材料。因此,有无玩具或游戏材料也经常成为人们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的一个指标。” (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 ) 然而,有了玩具及材料只是给幼儿的游戏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必要条件,并不能完全说明幼儿肯定就能够获得最佳、最理想的发展,因为这里还有教师或其他成人等在幼儿游戏时的支持、启发、引导等作用,对玩具和材料的提供也需要控制。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各类玩具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内在的规律性。如:电动玩具由于操作简单、造型漂亮、声像并茂,具有吸引婴幼儿注意力、缓解婴幼儿情绪等作用,很适合吸引刚人园的婴幼儿;建筑类玩具由于它本身变化多样、玩法随意、适宜年龄广泛,有利于儿童创造性的发挥,适合长期提供;运动游戏类玩具本身娱乐性比较强,适于发展孩子的大肌肉动作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勇敢、坚强等良好性格的培养,是儿童身体健康成长的必需,适合长期提供;益智类玩具对开发儿童的智力、帮助儿童学习各种概念、解决各种问题、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依据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层次地提供;各种角色游戏类、表演类玩具能有利于培养同情心、满足儿童模仿和表演的欲望、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依据儿童的兴趣需要适时提供;美劳游戏类玩具主要发展儿童的视觉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

因此。教师应针对儿童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玩具及游戏材料,以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 五 ) 教师必须遵循的要求

1 .教师要善于打破固有观念,挖掘各种玩具的教育功能,相信孩子们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过去认为有些玩具是 4 ~ 5 岁孩子们才能玩的,实际上 2 岁多的孩子一样也很喜欢且能玩得很好。因此,教师一定要敢于放手,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发展。某些玩具不一定只适合某一个年龄段,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教育功能,使这些玩具及游戏材料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发挥不同的教育作用。另外,教师要善于深入发掘玩具的教育作用,使其功效充分地发挥出来。

2 .教师在为孩子们提供玩具及游戏材料时,不可忽略某些细小的环节。例:小乌龟玩具,虽然它表面看上去色彩鲜艳、形状可爱,但开始提供时孩子们却不予理睬。寻找其原因后我们发现:玩具及游戏材料的配备上存在着某些不足——原来的绳子太短了。当我们延长了绳子的长度之后,孩子们立刻就由基本不予理睬到非常喜欢了。由此可见,为孩子提供玩具及操作材料时决不能有任何忽略。

3 .教师要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操作性强的、富于变化的、具有两种以上功能的玩具及游戏材料。我们在实验中惊喜地发现:孩子们非常青睐操作性强的玩具及游戏材料。如:踏踏米拼图,孩子们可以把它当拼图玩,可以把它当地垫坐,可以当建筑材料的辅助材料等等,孩子们始终对其兴趣盎然。由此可见,操作性强、富于变化、功能多的玩具及游戏材料是孩子们的最爱。

4 .教师每周应为儿童提供的玩具及材料的种类至少在四类以上。首先要保证运动游戏类、建筑游戏类、益智游戏类、角色游戏类玩具及材料。因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四类玩具是孩子们关注程度比较高的。其次是美劳类游戏和表演类游戏材料。另外,教师还应注意灵活把握时机,及时调整提供的玩具及材料,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促进每个婴幼儿富于个性地发展。

( 六 ) 教师应重视儿童独立性的发展,促进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

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 2 ~ 3 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我们注重引导教师转变成人心中那种“孩子还小”的认识,尊重孩子的差异,注重教育的内容 ( 选择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其自己做,满足孩子“自己来”的独立愿望 ) 和教育的技巧 ( 有趣的游戏方式 ) ,以避免产生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对立,避免孩子养成执拗或懒惰、依赖、没有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

三、实践上的探索

( 一 ) 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四个主要途径

一是学习理论;二是研究、挖掘自己和其他教师的经验;三是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检验获得的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对实践的自觉意识;四是聘请业内专家亲临幼儿园指导。

( 二 ) 探索 2 ~ 3 岁儿童选择玩具及游戏材料的特点

通过对北京市 11 所幼儿园以及对本园家长为 2 ~ 3 岁儿童提供玩具及游戏材料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 2 ~ 3 岁儿童选择玩具及游戏材料的特点是:最喜欢的玩具种类是运动游戏类、建筑游戏类。比如,孩子普遍对滑梯、转椅、塑料“木马”、皮球、小猪车等运动性游戏玩具极其关注,达到非常喜欢的程度。另外,孩子对各种类型的积木普遍非常喜欢;对益智游戏类、角色游戏类玩具比较喜欢。而孩子对美劳玩具材料的关注程度只是一般或不关注。特别是美劳玩具材料中的橡皮泥、油画棒,孩子根本不予关注,成为各个幼儿园为孩子提供的所有玩具材料中孩子最不感兴趣的玩具及材料。另外孩子们对玩法单一的镶嵌玩具和只有一种功能的电动玩具也基本不予关注。

由此可见,美术劳动类游戏材料是不易在孩子入团初期为幼儿提供的,而运动类、益智类、建筑类及角色类等四大类游戏材料则应是必备的。

( 三 ) 通过观察 2 ~ 3 岁儿童利用玩具游戏的表现与特点,教师学会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儿童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通过对幼儿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和所使用的材料等外部行为的观察,可以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教师只有掌握儿童学习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并在与儿童的交往和教育过程中研究儿童的发展,才能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的发展,有效地调整和实施相应的教育行为。比如有个幼儿是个性格比较内向、做事较有耐心的孩子,他在玩拼帆船的图形时遇到困难。教师没有马上给予帮助,而是等到幼儿所面临的难度是孩子通过努力也难以解决时,为了避免孩子失去对拼图的兴趣和焦虑不安,教师才及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指导,并且不是采取简单的、直接告诉孩子答案的方式,而是通过语言指导提示、适当参与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直至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儿童玩拼图的具体情况,根据孩子游戏的表现与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了相应的指导策略,主动、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实现了教师有效支持、指导儿童活动的目的。

( 四 ) 以调研为基础,实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为了了解家长为孩子提供玩具及游戏材料的现状,以便逐步寻找家园共同配合为 2 ~ 3 岁儿童科学提供玩具及游戏材料的有效做法,在开学初,我们对实验班的婴幼儿家长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

1 .家长为孩子提供的玩具与婴幼儿所喜欢的玩具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家长提供的玩具多以车、积木、拼图、绒毛玩具、滑板车、球等为主。其提供的玩具比例分别是:益智游戏类玩具占 30 %;建筑游戏类玩具占 27 %:运动游戏类玩具占 20 %;角色游戏类玩具占 13 %;美劳游戏类玩具占 8 %;表演游戏类玩具占 2 %。

2 .家长在为孩子提供玩具时,希望能够满足孩子的要求,但往往只是基于成人的经验,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需要。

3 .孩子较长时间玩一种玩具,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兴趣和情绪。

4 .孩子收拾玩具的情况是:自己收好玩具的占 15 %;在家长指导下收好的占 62 %;扔下玩具就干别的事情,后由家长收好的占 23 %。说明家长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玩完玩具要收好,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因为 2 ~ 3 岁婴幼儿是养成良好秩序的关键期。如果能在儿童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5 .从孩子最喜欢的玩具调查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孩子经常玩和比较喜欢玩的玩具及游戏材料是建筑类玩具 ( 占六大类玩具中的 50 % ) ,这与家长为孩子所提供的玩具及游戏材料种类所占的比例 ( 建筑游戏材料占 27 % ) 之间的差距是非常悬殊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就儿童的玩具选择方面对家长进行系统的指导,这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为家长举办教育讲座,召开相应的研讨会、座谈会,共同探讨家园教育的有机结合,受到家长的欢迎。此外,我们依据本课题的研究重点进行探索并整理出了一套《为 2 ~ 3 岁儿童科学提供玩具及材料指南》。

( 本课题组成员:韩平花、马丽萍、王红艳、吴静、高春英。 )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漫谈幼儿园教师的知识储备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