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关于外语学习的最佳起始年龄问题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 摘要 ] 外语学习的起始年龄问题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根据朴素经验和有关大脑侧化研究理论提出的“学习外语越早越好”的观点已受到广泛挑战。外语学习不同于母语习得,能否开设外语课程取决于办学者的条件,不能盲目跟风。

[ 关键词 ] 外语学习;起始年龄;关键期

有一种看法,认为外语学习越早越好。这一观点来自朴素经验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朴素的经验是没有掌握语言教学理论的人们“想当然”的看法,他们认为,小孩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常常不用别人教就会母语,因而认为儿童学习外语也是如此。他们不了解儿童学习母语是生理、心理、生活发展的伴随性活动,是生长性现象,乃至含有先天因素;而外语学习,尤其是外语课堂学习,一般都与儿童生理、心理、生活的发展相脱离,是人为的主观行为。显然,两者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一般说来,认为外语学习越早越好的理论依据来自三方面:

一是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假说。 1967 年 , E . Lenneberg 完整地提出这个假说。其根据是他的三个观察结论。第一,在幼儿言语出现之前,左、右脑损伤导致失语症的比率分别为 85 %和 45 %,成人右脑损伤而导致失语症者仅占 3 %;年龄越大,摘除右脑对语言功能的影响越小,摘除左脑则影响越大。因此,他认为至少就右脑而言,学习语言只能在 2-10 岁。第二,弱智儿童的语言能力在 14 岁前也能有所发展,而到了 14 岁便停止了。第三,儿童开始学习语言时,大脑成熟度达到 60 %, 4 岁时成熟度达到 90 %,而待大脑成熟达到 100 %,左脑损伤会导致不可恢复的失语症,说明此时左、右脑的语言功能已不可逆转。根据这三个观察结论, E . Lenneberg 认为语言学习有一个关键期,其起始时间约在 2 岁,终止在 10-13 岁。关键期一经结束,一个人就丧失了仅靠模仿接触和通过潜意识习得语言,即自动学会一种语言的能力。据此演绎,外语学习自然越早越好。

二是白板理论。 20 世纪 60 年代, W . Penfield 根据观察的结果,认为人出生之后有很大一部分大脑皮层的功能未定,有如一块白板,直到 10-12 岁以后才会固定其功能。这意味着有一部分大脑皮层在 10-12 岁以前是可以轻易写画的白板。如果学习语言,将可以轻易地在白板上形成固定的语言功能。所以应该利用早期的机会学习多种语言。由于这时候学习有如在白板上写画,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也可不经翻译,因而不存在母语或其他语言干扰的问题。如果此时不学,到 10 — 12 岁以后,白板上已经被刻画了许多别的东西,同时语言中心的总功能已固定于左脑,右脑学语能力衰退,学习外语就会困难。所以早学外语是一种好的选择。

三是输入理论。这种理论主要由 S . Krashen 提出。他认为学会语言主要靠可理解的输入,主要是潜意识的习得过程。输入不仅要多一点,还要是学生可理解的;可理解的程度高,输入的语言材料才能被多吸人。所谓“可理解输入”,实际上是适应学生水平的“照顾式语言”。照顾式语言来自按照“当时当地”原则运用的“保姆式语言”。 S . Krashen 等人研究发现,儿童学习第二语言时能吸人含有自己不能理解其结构的保姆式语言,而成人则不能。为什么 ? 他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成人 (10 — 12 岁以后 ) 比儿童具有更强的情感过滤 (affeetive filtering) 。情感过滤存在于语言习得机制之外,但它影响学习者能否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以及输入后能否更多地吸人。比如,在学习动力上,儿童是为了解决生活—生存的具体问题而要求学会语言,故情感过滤低;成人则否。在学习的信心方面,儿童基本不存在不相信自己学不了语言的问题;成人则否。在焦虑方面,儿童不存在怕学不好、丢丑等等焦虑,即使有,也极短暂;成人则否。这样,根据输入理论,学习语言的时间自然迟不如早。

上述关键期理论和白板理论的共同基础是大脑侧化,即儿童自 2 岁左右大脑两半球从不分工到侧化分工,逐渐地把语言、逻辑等功能固定于左脑,把形象思维等功能固定于右脑。早学外语可以“两脑并用”,迟学外语不仅不能两脑并用,而且还有母语干扰。

但是,生理实验证实几周的婴儿对语言信号的刺激已具有左脑优势, 29 周的胎儿也有类似特点。并且,据 S . Krashenl973 年的临床观察实例,侧化可能终止于 5 岁;他改变自己早先的结论说:“虽然关键期的结束可能是由某些生理变化引起的,但要说大脑优势发展是原因,似乎是不可能的。”

J . Levy 研究也表明,在用右手的成人 ( 由左脑指挥 ) 中,仅 35 %的人右脑损伤后不会引起失语症或完全康复;在左撇子中 ( 由右脑指挥 ) ,这一数字却高达 65 %。这说明左脑不存在处理语言的优势。其后, J . Hamers , W . E , W . E . Lambert 等人也得出类似实验结果。 H . W . Seliger 认为,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用右脑处理语言或者能在出现左脑损伤时用右脑执行语言功能。所以大脑侧化的普遍性值得怀疑,侧化是否影响语言的学习,也不确定。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以来,对于关键期的生理基础的解释,已由左右脑的侧化转向了脑的前后、上下差异。因此,关键期和白板理论以及利用右脑学习语言等等理论都还只能看作是一种假说,不能据以肯定学习外语越早越好。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7--11 岁的儿童是“具体的”思维者,他们主要从具体事物的经历中直接地获取抽象概念,语言仅是表达意义的工具,通过无意识地、自动地学会语言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 11 岁以后的少年是“正规操作”思维者,他们无需具体事物的经历就可进行抽象思维,其思维特点有三:其一,依据一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一般规律进行思维;其二,不必经历具体事物便可获得抽象思维;其三,能从思维中退出,具有“关于思想的思想”。因此,他们在学习语言时,能够创立或理解一种语言理论、一种语法,主要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而了解语言,然后在使用语言时再运用这些规则。

这说明,少年和成人的认知体系更加成熟,具有抽象、分类和概括能力,比儿童更易学习以课堂学习为主要学习过程的外语,至少学习初期的进展快于儿童。

国外学者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不同年龄的学生做了许多实验,其结果互相矛盾,并不能支持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关于始学年龄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的研究简单归纳如下:

( 一 ) 对语言的影响

1 . Susan Oyama 以及 Seliger , Krashen 和 Ladefoged 三人分别作了两个实验,对象是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和以色列移民,结果表明,移入年龄越早和移入时间越长,母语口音影响越小 ( 作为二语的英语口音越纯正 ) 。

2 . 0lson 和 Samuels 的实验是让 9 . 5---10 . 5 岁的一组小学生、 14--15 岁的一组初中生、 18--26 岁的一组大学生学习相同的德语音素,最后结果却表明,初中组和大学组的发音优于小学组。

( 二 ) 对听力的影响

1 . Susan Oyama 对意大利移居美国的移民做了听力实验,结果表明,移人的年龄越小,英语听力越好,这种影响很明显。

2 . Asher 和 Price 进行俄语听力实验,对象是 8 、 10 、 14 岁的孩子和 18--21 岁的大学生,结果却表明,年龄越大,学习听力的速度越快。

( 三 ) 对语法的影响

1 . Patkowski 通过英语本族人对移民的口头采访,实证地评价了移民学习作为二语的英语的语法水平。结果表明,青春前期移人者语法水平高于青春后期移入者。

2 . Fathman 测验移居美国 1--3 年的一组 6--15 岁孩子的英语语法能力,结果却表明, 11--15 岁的孩子得分高于 6---10 岁的孩子,不过这种差异会随着移居时间的加长而逐渐缩小。

( 四 ) 对学习速度的影响

Snow 等人对 51 名英语本族人学习荷兰语过程中各种语言技能的形成过程作了研究,对象为不同年龄的五个小组:

315 岁、 6--7 岁、 8--10 岁、 12--15 岁、成年人。结果表明,从全程看, 6---10 岁的孩子最快,成人先快后慢, 12~15 岁组与成人组相仿,始学快,以后逐渐落后于 6---10 岁组;学得快的人不是 3--5 岁组。

从以上转述的实验研究结果看,我们并不能肯定,外语学习越早越好。

世界范围内在学校开设外语课,最早在小学。小学开设外语的理论根据是儿童在语言学习方面有特殊天赋。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在争论小学应否开设外语课之际, Penfield 坚持认为儿童有语言学习的特殊能力,他宣称:“连续地学习一门第二语言的最佳起始年龄在 4---8 岁之间,可以期待学生在 8--10 岁时获得较好的语言行为。在这个期间大脑具有学习话语所需要的最大的可塑性和专门能力。”但到了 70 年代末,尤其是 80 年代以后,这种看法受到挑战。比如,语言教学法大师 H . H . Stern 就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情感以及教学的人文因素等等对语言教学的影响远远大于年龄。我们从生理角度和学习语言的实际经验来看,儿童如果处在目的语言环境里,也确实能够自然地习得两种语言或一种第二语言;若处在以课堂学习为主的学习环境里,正如实验所显示的结果,小学始学较之中学始学乃至大学始学,并无绝对优势。

小学是否开设外语课应从本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来考虑,既考虑需要,也要注意可能。从我国面向 21 世纪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国情出发,鉴于中学外语学习投入时间已达到饱和,在小学开设外语是必要的,势在必行。但不可把这种必要与必行的基础建立在“学外语越早越好”的似是而非的理论之上,以致在幼儿园也企求普遍开设外语。在小学开设外语也不宜从一二年级始学,因为一二年级正在学习汉语拼音。此外,对于小学开设外语课必须做出目标要求,并与中学相衔接,这样才可能产生实际效果。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即使从小学三年级或五年级开设外语课,也不可一刀切,而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有条件或能创造必需的条件的可以开设。同样,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如果有足够的习得条件,也可以开设,只是不可凭着“学习外语越早越好”的所谓理论,不顾具体条件一哄而起。

这样,不仅造成人力和物力浪费,而且会贻害后代。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好听的儿歌(文本):爱惜粮食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