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的时间与幼儿园生活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催促幼儿的现象在我们的幼儿园里屡见不鲜,需要引起重视与反思。“催促”现象实质上体现了成人社会中的时钟时间对幼儿时间的入侵。成人社会中的时钟时间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具有抽象、可度量、均质的特点。从纵向社会发展、横向文化比较的角度看,幼儿的生活复演了人类文明的开端,具有具体、不可度量、非均质的特点。根据幼儿的时间特性组织幼儿园生活是一条必要的原则,然而简单地将作息时间表撤离幼儿园一日生活并不能保证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从一定意义上讲,研究、探索符合幼儿时间特性的幼儿园课程是关键。       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不要催促幼儿”是重要的一条。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幼儿园里,催促幼儿的现象屡见不鲜,并且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反思。笔者在一个市级示范幼儿园大班做观察,从上午8点到10点两个小时内,教师有24次提醒幼儿抓紧时间——“时间来不及了!”“还有一分钟!”“快快快!”“抓紧时间!”在另一个省级示范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同样见到幼儿和教师神色匆匆。玩“手掌贴画”——入园晨练后,穿上套衫,先花5分钟来听老师的教学活动引入,再在15分钟里作画,然后再用10分钟集体点评,最后收拾套衫、颜料,玩角色游戏,等等。马拉古齐说,教师们必须进入幼儿的时间架构中。而我们看到的却恰恰相反:是幼儿进入教师们的时间架构中。对此我们应当深思。       一、时钟时间是成人社会的发明,具有抽象、可度量、均质的特点       在幼儿园生活中,之所以会出现教师对幼儿的催促,可以从那张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表上找到答案。从形式上讲,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就是对时钟上若干时间的分割与分配,它与任何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的作息时间表并无二致。       从文化演进的角度看,时钟时间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分工与文明的发展出现的。时钟时间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分工、组织形态,作为一种计时工具,它不仅协调人们的生活,甚至渗入人们的血液,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滴答——滴答——滴答……”时钟无处不在,人们的精神中深深印刻下了这种度量方式,渐渐地,时钟从便利人们生活的辅助性工具,转变为具有“生而有之”特性的自足之物。作为一种文明的有机产物,此时,在文化的惯性下,它超越了我们的力量,外在于我们的生活。这极端的表现为:不是人的活动引发了必要的时间组织,而是冷漠的片断的时间限定了活动。时钟的均质、稳定、冷漠,在人们流动不拘的生活中渐渐成为一种象征着公平、金钱的“神”而轻易俘获了世间的心灵。难怪Mumford L.说:“是时钟而非蒸汽机车成为近代产业时代的关键机械。”近代科学似乎进一步稳固了时间的均质、稳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性。       在分析钟表时间的时候,我们主要从成人社会的角度展开,需要指出的是,钟表时间的抽象、可度量、均质特点并不是一切成人的时间特性,它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使然,伴随着现代物理学的新进展和后工业时代的出现,钟表时间的“迷信”必然要迎接未来的挑战。我们在文中主要立足于现时代,试图分析成人社会主流的钟表时间特性与幼儿时间之间的异质性。       二、幼儿的时间具有具体、不可度量的特性       蒙台梭利从幼儿身上看到了重建人类文明的可能性,这是不无道理的。成人世界中稳定、冷漠、均质的时钟时间,在幼儿的眼里未必是那么的稳定、冷漠、不可质疑。在马修斯《哲学与幼童》一书中,孩子问道:“如果我八点钟睡觉,明天早上七点钟起身,我怎么断定时钟的短针只走了一圈呢?我是不是要整晚不睡,一直看着它?要是我望了望别处,哪怕是一会儿,短针也可能走了两圈。”孩子的提问,说明了钟表时间的公正性、均质性对孩子而言并不是那么的不言而喻,幼儿也并不像大多数成人一样,时刻准备着做钟表时间的奴仆。       幼儿的时间和成人世界钟表时间之间的差异,可以进行简单的类比。幼儿的经验和活动能力,决定了他们活动的相对偶然性和混沌的特点。幼儿的时间恰恰是事件性的,而不是专业事务性的。孩子们的经验能力,决定了他们对目的和结果的预见能力和掌控能力相对薄弱。相对来说,在他们看来做一件事情,时间不重要,远处的结果不可预知,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在做、在体验、在施予一个动作的瞬间受到环境的即时反馈。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幼儿一点也不稀罕成人仗着“高级的方法”指手画脚,为什么他们那么反感成人手把手地教,更无法容忍成人越俎代庖。成人的视野在远处的那个结果,而幼儿并没有看到那么远。现实中成人与幼儿的冲突,很多是由于我们对上述这一点差异没有意识到。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幼儿的时间具有具体、不可度量的特性。幼儿更多地沉浸在生活当下,在活动中体验绵延,很少受到成人世界钟表时间的催促,而成人世界中的钟表时间已然成为一个裁决者,指挥着成人的行动,也间接左右着成人为幼儿提供的教育的时间特性。       三、幼儿园生活中的催促现象意味着成人生活对幼儿生活的无意识入侵       我们在受到现代文明的滋养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文化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东西,给我们以枷锁。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可以说,正是由于成人钟表时间的深层心理,使我们一面爱着幼儿,一面又无意识地将成人社会中特有的内容、形式强加到幼儿的生活中来。       时间的均质、可度量的特性消弭了成人心理世界中的丰富性、异质性。同样,钟表时间消弭了成人生活与幼儿生活的差异。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一日作息时间表,虽被张贴在不起眼的角落,却发挥着巨大的组织力量。作息时间表从哪里来?正如上述分析的钟表时间是特定社会组织形态的产物,作息时间表实际上也是社会劳工协作的必要工具。       对于工厂、企业、火车站、超市等现代社会机构而言,作息时间表是它们运作的必要条件。在社会组织机构中,作息时间表是一个有利的组织工具;在幼儿园生活中,却扮演了死板的“管家”角色,将幼儿生拉硬拽地镶嵌到片断的、机械的时间段落里。为什么这一套行不通呢?恐怕我们还是要先放下自己“好心”的设计,看看幼儿的世界,了解幼儿的生活,再反思我们做了什么,我们为什么那么做。       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对当时学制和课程设置提出批评:“人们的思维是这样的,先考虑有多少内容要教给孩子,再考虑有几个年级,然后,按从简到繁的层级把内容拨到每一个年级上去,这样就构成了学校的课程设置。”其实他所批评的思维方式正是我们在幼儿园生活中运用的思维方式:我们想象着把一日生活中的连续时间打断,在时间片断中填充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与杜威所批评的不同年级之间毫无联系一样,我们的一日生活之间,各自占地为营、毫无瓜葛。或许,我们成人在安排的时候并不是要机械地组织、安排,恰恰相反,我们考虑到了内容的关联、形式的替换,但是,那是成人系统视野下的关联,是逻辑上的关联。这样的思维没有从幼儿经验发生的内部来看待问题,“时间自身作为学习内容的相关变量只是从累加的角度予以对待:时间越长,积累的学习越多。时间不被视为发展内在于任何情境之中的创造性潜能的必要的积极成分”。我们在考虑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并没有触及幼儿生活,而只是在线性、量化的外层计划;我们的成果就是在外层给幼儿的生活之树涂上一层光彩而不利于健康的油漆。       四、如何结合幼儿的时间特性组织幼儿园生活       当前幼儿园生活中一日活动的组织对幼儿的生活时间特性考虑不够,具有以成人生活中的时钟时间消解幼儿生活时间的倾向。导致这种倾向的根源在于:人们先验地认为当下历史文化背景下,经过高度协调、组织的时钟时间就是唯一的时间,忽视了时钟时间与幼儿时间的异质性。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将班级角落里的一日作息时间表撕去,对于改变成人时钟时间的渗入只是具有消极的意义——即解除一种束缚;事实上,“结合幼儿的时间特性组织幼儿园生活”这个问题,需要更为复杂、曲折的思维路径。       在幼儿园生活中,时钟时间是必要的组织因素。首先,日常生活的一定规律性对于个体的身体健康有好处,因此,人园、餐点、午休、户外活动等时间的相对稳定安排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其次,幼儿有必要逐渐形成一定的时间意识,因为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天堑鸿沟。另一方面,我们应当观察幼儿的生活,在对他们的观察中把握好节奏,最大限度地隐去时钟时间对幼儿的不合理限制。          最为重要的是,教育者应该在积极的意义上,从幼儿的活动有效组织、导引的角度人手,合理组织幼儿的活动与经验。教育的意义在于对幼儿自发活动的有效组织和提升。如何在幼儿的自发性活动的基础上,遵从幼儿的节律,使得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这个问题的关键。为此,笔者尝试做出一个设想——在未来的幼儿园生活中,基本的作息,如入园、餐点、午睡等生活基本环节仍是必要的;在其余时间,幼儿的活动是以个人的持续活动为主,不再有固定的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但是,教师可以根据时机召集小组或全班的幼儿“会面”,这个“会面”类似于边远农村的定期赶集,人们从四面八方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在集市上交流、分享;在一定时间内,幼儿应该有一个共同目标的意识,这种目标不是具体的指标,它提供一种心理暗示,即自己和同伴一样在活动,并且在即将到来的某一天,大家的活动结果会得到各自的表达,受到他人的重视与尊重。无论是基本活动环节,还是小组或集体的“会面”环节,亦或是个人的活动,在时间安排上,既有一定的时间意识,又体现了灵活的、弹性的人文关怀,使时间为幼儿所用,而不是相反。       综上所述,幼儿园生活中的“催促”现象,表现了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在幼儿的生活组织方面暗含的成人中心意识,忽视了幼儿生活的特性,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在课程领域做出积极的研究。无论如何,幼儿会给我们答案的方向,正如马拉古齐所说,“我们为幼儿所做、所想的一切只能从幼儿身上找到答案”。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大班观察案例:菜场真热闹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