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区域活动的发展趋向
区域活动在今天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然而却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就其发展而言,在 “追求过程本身即是结果”的价值实践中,区域活动对幼儿创造精神、平等意识、交往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律习惯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从形式设置、材料投放、活动内容、教师指导等方面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动态、自由、灵活、开放的态势;对课程的其他组成部分的发展而言,并行交错,自然融合,相辅相成。随着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呈现出以下态势。
一、区域活动主题化
表现之一:某一区域活动内容的主题化
某些区域的活动内容,是从益智、建构、美工、角色、操作、语言等区的常规划分中又细化而来,活动内容指向明确,主题突出。例如,拼图大世界,从益智区中分化出来,顾名思义,这个区域中,拼图极大丰富,材料相对集中,有自制的、有购买的;由有简单的、有复杂的;有单幅的、有连续的等等,幼儿可自由选择。再如,家政小屋,是从美工区中分化而来,把缝纫的主题突出出来,孩子们在小屋中可以任意选择喜欢的内容,如缝制小书包、小衣服、小裤子、用各种各样的扣子为小动物添补眼睛和嘴巴,用彩线刺绣等等,孩子们进行着同一主题下的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内容,既便于孩子选择,又有利于教师指导。
表现之二:部分区域的活动内容围绕同一主题
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部分区域可能会做出调整,暂时关闭或改变。例如,梦想剧场的演出,由于场地的原因,建构区暂时关闭,用来搭建舞台;美工区活动内容变为制作各种演出服装,装饰舞台背景;语言区变为排练室等等,一个主题需要多个区域的参与和协调,活动目标明确,幼儿在整个过程中有分工有合作,充分体验了交流与分享的快乐!
表现之三:所有区域活动凸显一个主题
区域活动与主题教学活动相呼应,在各个区域中为幼儿提供与之相关的、不同角度的、更为广泛的学习经验。例如,小班正在进行主题活动“水果”,区域活动中相应的渗透关于水果的内容。如,益智区,用各种水果的实物与图片进行数数、与蔬菜一起进行排序、分类;制作种子标本等。娃娃家,进行水果榨汁、去皮、做沙拉、拼盘等活动;图书区,投放各种关于水果的书籍;美工区,撕、粘、剪、贴、捏、画、制作水果;开设水果店,进行角色游戏等等……区域活动与主题教学活动交相呼应,为幼儿呈现出一个完整而连续的又相互关联的事物的存在形态。主题教学活动增强了区域游戏的目的性,使游戏的题材和内容充满变化,常玩常新。区域活动的开展又使主题教学活动落到实处,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直接体验和直接的技术与信息的交流,对幼儿来说,这些无疑是有益的。
二、区域活动与主题教学活动一体化
主题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虽然二者不能截然分开,但是,在人们的意识中仍是泾渭分明的。以往,主题教学活动通常是在区域活动之后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进行,但是,随着区域活动的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延伸,短时间并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加之主题教学活动经常采用小组的方式进行,因而区域活动与主题教学活动相互转换、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教师凭借教育技巧,在区域活动和主题教学活动之间,选择、判断和挖掘,并适时地使其相互转化。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深深地感到,主题教学活动区域化进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小班幼儿对玩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了顺应孩子的需求,教师设计了主题教学活动──有趣的沙。随着天气转凉,活动不能在户外进行了,又限于沙的特性及场地空间的原因,于是教师巧妙地把活动区域化。活动如下:
活动一 我们把沙坑搬进家
1.和孩子们商量沙区设在教室的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区域的设置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
2.讨论用什么工具搬运沙子。(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猜想并记录)
3.按自己的设想搬运(验证猜想)
4.讨论哪种工具更适宜(总结、交流)
活动二 我们来玩沙(探索、创造活动)
探索沙的多种玩法,在教师指导下制作、选择和使用工具并学习记录,同时记录单作为墙饰,成为幼儿展示和相互学习的平台。
该活动一直持续到学期末,孩子们仍旧兴趣盎然。其实课程本身不能决定一切,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呈现形式、教学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区域活动的价值自然地负载于游戏进行的过程之中!
三、区域活动生活化
“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教育”这是《纲要》明确指出的。李季湄教授也曾说过:“幼儿园的教育要全部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活化越来越明显。首先,它的设置更像家庭,孩子是这个家的主人,有权决定并参与区域的设置,探讨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等等;再有,活动的内容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而改变,预设内容与幼儿生成的活动内容互为补充,并且是教师精心筛选的孩子身边事物的浓缩或延伸。孩子们在区域中尝试、体验、探索、经历着真实的生活,区域活动为生活经验的获得提供了机会,为经验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四、区域活动艺术化
幼儿园教育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环境的教育。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环境,它融合了生活的艺术、学习的艺术、交往的艺术、审美的艺术……孩子们在家政小屋用苇子棍儿编成小帘子,再贴上一幅绘画作品,悬挂起来俨然是一件艺术品;建构区,幼儿搭建的作品,充满想象和创造,美不可言;绘画室,那就更不用说,一个个材质各异,形态各异的瓶子,安然畅游的小鱼,精巧别致的盆栽,名家的绘画、书法作品欣赏等等,扑面而至的艺术氛围让人油然而生绘画的欲望。给孩子的就要是精品的,这需要教师别具匠心,为孩子创造出一个艺术化了的环境,使其受到高品位的熏陶。
五、区域材料价值的最大化
从讲求形式的丰富到注重教育内涵的挖掘,老师们走过了很长的路。区域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材料与幼儿互动达成我们的教育目标的,可以说教师的工夫要下在背后。这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时间。大家都有一种感受,幼儿园的老师时间很紧张,做材料就要加班加点。怎么办?大家不约而同的把着眼点落到区域材料价值的最大化上。例如,有趣的豆子区。主体游戏材料是各种各样的豆子,教师和孩子一起来收集,然后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豆子有哪些玩法,于是豆子游戏的多种玩法应运而生:有榨豆浆;磨豆粉;买卖交易(学习使用“称”以及认识使用钱币);用各种量杯量筒、大大小小的瓶子灌注、倾倒体验守恒;分一分,(学习筛的技能和手眼协调以及耐心做事);抓豆游戏(练习估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豆子粘贴画等等。很有意思的是,当孩子们进行过豆子粘贴画之后,从图书区了解到,现在世界上粮食很紧张,豆子做过粘贴画之后,就不能吃了,是一种很大的浪费。于是他们自制了公告牌,向全园小朋友们建议,不用粮食作粘贴画,改用果壳、锯末、废弃的布、纸等等。并且孩子们自己动手搜集粘贴材料,班里的美劳区材料随之也极大丰富。当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充分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转变观念,把收集材料的过程当作教育活动的开始时,不仅解放了自己,而且区域材料的价值也正在最大化。
由此,看区域活动发展的趋向,犹如一篇散文──“形散而神聚”。其活动内容、游戏形式、结构布局乃至材料投放都极具灵活性、开放性、富有弹性且具有动态感,但无论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着一个“神”而进行,这个“神”就是──为幼儿创设一个具有支持性的、高质量的、幼儿充满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宽松、自主、探索、创造中快乐地生活、个性地发展!
手工材料
关键词:浅析
- 浅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013/02/16
- 浅析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 2013/02/04
- 浅析如何在民间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013/02/02
- 浅析幼儿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 2013/02/02
- 浅析幼儿晚间回忆活动的作用 2013/02/0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