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教师的期待与教研员的责任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园本教研 :教师的期待与教研员的责任
用这样的标题行文,是基于如下思想:教研员是为教师服务的,首先需要了解教师的想法与期望;其次需要研究教师为什么会有这些思想。然后作为教研员应该以什么态度与能力来满足教师的需要。 曾经从网上看到安徽省某位教师对教研员提出了“十盼”的要求和“十怕”的担心,这个提醒很有价值,兹录于下和教研员们共勉: 一盼教研员成为好教员,送教上门;二盼教研员成为身边看得见的研究员,引导大家走科研之路;三盼教研员成为传播教改动态的信息员;四盼教研员成为教师发展的服务员;五盼教研员成为教师校际交流的联络员:六盼教研员成为教师校本研究的辅导员;七盼教研员成为倾听大家声音的录音员:八盼教研员成为学校教科研规划的设计员;九盼教研员成为教师专业展示的编导员;十盼教研员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见证员。 一怕教研员成了居高临下的准官员;二怕教研员成了指手画脚的仲裁员;三怕教研员成了教参和教辅的推销员;四怕教研员成了学生课外的补习员:五怕教研员成了浑浑噩噩的烟酒员:六怕教研员成了游山玩水的旅游员;七怕教研员成了随从领导下访的陪同员;八怕教研员成了只收集资料的统计员;九怕教研员成了只作几场报告的宣读员;十怕教研员成了无所事事的闲杂员。 出自基层学校教师的这类希望还有不少,如希望帮助学校培养“自己的力量”,希望“城市”教研员常下乡看看等。应该说,基层教师的这些心声十分恳切、十分感人。 面对这些呼声,作为教研员,我们不能没有回应,我们必须自觉努力求得素养的相应发展与提高,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我们应该知道,在教师提出这些希望的背后,是新课程实施带来的新问题。课程体系与理念的重大变化,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研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广大教师对教研员有着很高的心理期待,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要把提高教研员的素养作为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此,我们试图从自身修养、工作策略和队伍建设层面上,提出教研员素养提升的三点基本建议: 要厚德博学。 教研员的角色主要是“伯乐”,是为教师的业务发展提供指导与服务,并发现他们的教学经验,为这些经验的展示、辐射与提升创设机会和平台,使之成为区域的共享资源。这就需要教研员具有“为他人做嫁衣”的品德与责任心,需要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需要对教师教学经验的推广价值有敏锐的判断力和提升力,能够通过加强修养来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来影响更多的教师。因此,厚德博学是一个教研员的修养目标,也是应有的自我要求。 要求同存异。 这是一个学科或一门课程的教学发展与提高的必要条件。“求同”是指要有一个共同发展的大方向,体现在有效的结果上,是一个共同性的目标。“存异”是指在具体实施方式层面,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就需要教研员对各种教学风格和流派持有一视同仁的心态与行为准则,而且要设法营造这样的一种学术氛围:在其组织的教学展示、教学研讨活动中,要兼顾不同教学风格、不同教学流派交流与争鸣的平等性、公正性,不断丰富学科教学的经验。 要和谐发展。 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正视客观存在的差异,并将这些差异看作是一种资源来开发,促进整个教师队伍在不同的基础上都有发展。追求和谐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为不同基础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帮助不同基础的教师确定符合其个性的发展途径,为不同基础的教师创设互相学习或结对互助的发展机制,总结不同基础教师的发展经验,在实现经验共享的过程中达到全体教师的和谐发展。 但是,要真正实现有效教研,教研员还必须与教师建立如同亲密朋友一样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落实在对教师的指导工作中。有人曾谈到这样几条经验: “现身说法”。 教研员绝大多数是来自一线的骨干教师,因此可以用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启发教师反思。有位教研员曾说起他在农村学校当教师时的故事:上课有时会离开教室,让学生小组学习,但教学效果仍然很不错。其中的奥秘很能引起我们思考。 “点石成金”。 帮助教师从他的个人化教学行为、教学经验中提炼出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并使内隐的个人理论显性化。 “引导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校长这样,教研员也应该这样,从解决当前教师的困惑、需要出发,帮助制订行动研究计划。 “严守教研伦理”。 教研员来自基层学校。“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在交流中要注意尊重教师,特别是比自己年轻的教师,防止“话语霸权”。 这些经验是很有道理的。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人提出需要加强三个“力”,即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教研员对课程的指导力。由此可见,教研员的指导力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课程改革的有效推动力量。 此外,信息时代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教研员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来扩大优质学习资源的共享面。提高教师教研的参与度,增强教研员与教师的互动交流。 可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员,需要相应的课程理论与政策素养、学科课程专业素养、教学研究指导素养、信息技术运用素养等。提高教研员素养是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的根本,是进一步增强教研室工作生机与活力的基础。为此,不少教育行政机构对教研室的建设也已经提出了新的目标: (1) 教研员能站在研究的前沿,把握工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2) 要形成开放的教研员流动机制,让教研室充满活力。 (3) 要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让广大教师及时得到优质服务。 (4) 要增强教研室的团队力量,加强与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 (5) 要提高管理与规划的能力,让工作更有成就和价值。 总之,教研员的队伍建设和素养提升问题,已经摆到一个新的历史背景和平台上。面对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要以新的目标和要求来自我加压,与时俱进,以不辜负这一岗位的职责。这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 编辑:boluo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园本
- 关于园本教学研修的思考与尝试 2013/02/21
- 反思·自评·改进——记一次园本教研活动 2013/02/04
-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施步骤及方式 2013/02/03
- 浅谈对幼儿园园本教研的认识 2013/07/16
- 幼儿园实现园本教研的方式与途径 2013/01/16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