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
来源: www.zjzaojiao.com 作者: JUDY 感谢 JUDY 上传 有0人参与
摘要:本研究所指的混龄区域活动是指让3—7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自愿选择而在一起活动的区域活动形式。区域活动的模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国内幼儿园混龄编班相对较少。再加上开展混龄区域活动对幼儿的主动参与、教师在开展活动前的预设、准备工作及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混龄区域活动在我国尚未普及,可以说付诸实践的较少。但当今混龄区域活动正因其活动的开放性、社会性、动态性、隐蔽性、个别性受到世界幼教同行的瞩目与关注。我们根据本园实际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及异龄交往等理论的支持下,我园在此领域展开了为期两年的试点研究,对混龄区域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及评价做了全面深入的探索。从而为广大幼儿园实施混龄区域活动提供操作范型。同时通过混龄区域活动模式的实践,不仅促进了幼儿语言、交往、责任感等社会性的发展,促使幼儿更快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并且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观点。实践后,我们对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幼教实践提供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混龄区域 活动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一)、从国内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存在的弊端出发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随着《纲要》的颁布实施、主题式教育活动的推广及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国内外已经倍受幼教专家及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关注。在国内,我们广泛的把区域理解为是教师和幼儿根据需要在活动室或户外,划分出相对不同活动类型的活动空间,并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兴趣、个性等各方面发展需要的、具有小组性质的活动形式。其中,区域活动的产生方式可以是预成的,也可以是幼儿和教师乃至家长共同生成的。区域活动的内容大概由传统区域和创新区域相结合而构成。传统区域包括美术区、益智区、图书区、音乐表演区、建构区等。创新区域一般是根据幼儿园的特色教育及班级幼儿的兴趣所形成的,例如:英语区、木工区、烹饪区等。在设置过程中,区域活动与幼儿创造性游戏相结合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我们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现存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区域活动模式的弊端在于:1、区域活动模式单一。虽然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设置各具特色,但是区域活动的模式比较单一。往往是在一个主要的集体活动结束后,安排区域活动时间。或者是在集体活动中按照需要穿插区域活动内容。2、区域活动参与对象单一。目前,国内的幼儿园以同龄编班为主,这就导致在区域活动时参与活动的对象均是同一年龄段的孩子。3、在活动中幼儿交往对象单一。在现有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一般是自己班级的孩子按照兴趣自由进行选择。因此,幼儿交往的对象仅限于自己班的同学,没有和异龄孩子交往的机会。
(二)、从目前幼儿社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出发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前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几种重要原因。
1、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独身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儿童的个人主义的蔓延。”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如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弱等,严重危害了独生子女的健康发展。如何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克服成长中的不良方面、促进独生子女健康成长,是当今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重要任务。
2、我们对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进行社会化各方面内容的相关测查,结果不容乐观。其中,35.7%的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缺乏自信心,65.4%的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缺乏责任感,36.8%的幼儿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语言运用能力差,而40.8%的幼儿则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与技巧。
3、现在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观念上有所偏颇,往往在生活上百般照顾,在智力上投资较多,而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则不够重视。父母的爱又往往是单向的爱、片面的爱,使幼儿容易形成“自我中心”和自私心理。这种自私心理阻碍了谦让、共享、帮助、合作等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4、在幼儿园同龄编班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大多数评价和幼儿的自我评价都是以同龄集体的平均水平为标准的。发展速度快的孩子经常受到表扬、宠爱,容易自满、滋长傲气;能力中、下水平的幼儿体验成功的欢乐和自我满足的机会不多。在生活中很容易产生不求上进、自卑的心理。那么,在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不容改变的情况下,在独生子女生社会性发展欠缺的情况下,如果幼儿园能为儿童创设一个丰富的且富有新刺激的学习环境、人际交往环境,将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
(三)、从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模式的优点出发
1、开放性
首先指物质环境的开放性。活动材料的设置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需要。其次指人际环境的开放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一起活动,他们之间既有同龄之间的互惠关系,又有异龄之间的互补关系,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了富有变化的环境基础。再次指教育的开放性。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活动区域,或以兴趣相同为一组、或以能力差异不大为一组,教师对幼儿实施开放式个别化的教育。
2、动态性
即儿童角色的动态性。一个儿童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从一开始的小弟弟、小妹妹,到小哥哥、小姐姐,再到大哥哥、大姐姐。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学习强者,发展到强者。这种角色的变化也使其身份发生变化。而不同的身份促使其不断地适应与接受新的角色。如果幼儿在团体中是大哥哥、大姐姐,那么与其是小弟弟、小妹妹的身份所要求的角色是大不相同的,其在社会性的品质方面表现也不尽相同。这就是混龄区域活动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给幼儿自然创设与增添的新的角色与身份,而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动态的角色变化既与现实社会关系相似,又适合于幼儿的承受能力,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环境类似,因而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作用独特。
3、潜在性
即儿童教育的潜在性。幼儿喜欢模仿年龄、能力与地位比自己高的同伴。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年龄小的幼儿有机会想大龄幼儿学习,得到大龄幼儿的帮助,减少竞争压力,增多合作的机会。而大龄幼儿也可以帮助年龄小的幼儿,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的体验。因而,在混龄区域活动中要充分运用“儿童教育儿童”的方法,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
4、社会性
即教育环境的社会性。混龄区域活动中有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这不仅扩大了幼儿的接触面,使其学习如何与不同年龄幼儿交往,而且这种类似与家庭结构的活动方式,使其成为一个社会的雏形,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角色经验,促使幼儿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混龄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是全面的,既包括幼儿认知方面,也包括幼儿健康、情感与社会性方面。但尤其是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作用最为突出。
综上所述,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交往对象它为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一起活动创造了机会,可以大大地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而且“以大带小”的这种活动形式既能让幼儿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以儿童教儿童,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既满足了“大”孩子那种想当小老师、大哥哥大姐姐的需要,增强自信,又满足了“小”孩子对大哥哥大姐姐的崇拜而产生的好模仿、想和大哥哥大姐姐玩的心理需要。异龄的孩子在种种亲和、协调、合作的关系中体会不同的角色,从而弥补独生子女在家庭缺乏异龄儿童环境的交往缺失。同时孩子们通过与不同年龄同伴的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可以学到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差的现状。
纵观国内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开展混龄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开展了《构建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在研究中,我们将重点放在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模式的研究,包括混龄区域活动目标的研究、混龄区域活动内容的研究、混龄区域活动方式方法的研究以及混龄区域活动评价的研究。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本课题中的“混龄区域活动”,是指让3—7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自愿选择而在一起活动的区域活动形式。 “模式”是指根据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目标,在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原则的指引下,对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评价等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而设计形成的、相对稳定又概括的范型。
三、研究的理论综述
我们认为,构建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主要从混龄区域活动目标的构建、混龄区域活动内容的构建、混龄区域活动方式方法的构建和混龄区域活动评价的构建等四个方面来完成。因此,我们运用英国著名教育家埃利斯异龄交往理论、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环境陶冶理论等作为此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异龄交往理论
英国教育家埃利斯(Ellis et al, 1981)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与同伴的互动增长,与成人的互动减少。而儿童与近似年龄或大于自己2岁年龄的同伴的互动超过同龄儿童的交往。他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对436名1-12岁儿童在家里的活动和在街道活动进行了观察,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儿童与成人、同龄人和其他年龄相差1岁以上的儿童之间的交往活动,结果发现:从婴儿期到幼儿期,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持续减少,而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则持续增加。他们的研究发现:在儿童交往的同伴中,他们与年龄有差异的儿童交往比同龄人交往更加频繁。(见表1)
表1:儿童与不同年龄儿童的交往
为此,我们将本园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年龄选择在3—6岁。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作为一种认知发展的观点,被我国幼教工作者在理论层面上欣赏和认同年数已久。特别是近年来,“在不同水平上发展”的教育原则使“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实践的层面也显得格外活跃。但是我们发现,在许多情况下是老师在揣测全班孩子的平均最近发展区,幼儿的发展并未显现这一理论应有的效应。即使在打破了单一区域活动模式后,师幼互动的重点转向了通过适时介入来应答孩子的发展需要,个别化促进的最佳时机就在于每一个幼儿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内,但毕竟要求教师真正把握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也并非易事。
但是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在仔细观察之后我们发现,异龄之间发生的认知冲突,异龄之间引起的示范和模仿,远比老师的设计来得自然和贴切,也有别于同龄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年长孩子虽然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教年幼孩子一些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经常在向年幼孩子展示自己,也经常在纠正年幼孩子的行为,年幼孩子虽然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请教年长孩子,但他们却经常在模仿年长孩子,甚至由于疑惑而提问年长孩子。不经意间的“教和学”,使异龄之间在相互挑战,当年长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年幼孩子解释或表现的时候,当年幼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年长孩子询问或模仿的时候,他们都既超越了自己的原有水平,又反映出他们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这就是异龄之间的社会建构。由此,每个孩子的经验和能力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实。
(三)、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在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中提出“发展着的人不能被看作是环境在其之上任意施加影响的一块白板,而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并时刻重新构建其所在环境的动态实体。”根据这一观点我们认为,同一种环境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其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因为作用于这一环境的个体差异很大,生生互动的组合也是多样的,尤其是不同年龄的组合,在作用于环境的态度和探索方法上是千差万别的,面对同一环境的同龄互动、大小互动、中大互动、中小互动,致使环境对每个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我们看到,当一个幼儿自己在探索一种材料时,和他与同龄伙伴一起探索这个材料时,以及他与比他年长或比他年幼的伙伴一起探索时,他对这一材料的态度和行为有很大差异,显然,他从中获得的经验和得到的发展也将是多样化的。从多种异龄互动的情况来看,教师创设的环境确实在被不同组合的孩子们不断地构建出新的意义。
可见异龄之间形成了一个非常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每个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在其间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的空间。
课题组以上述理论依据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并以XX 幼托园小一班、中一班、中三班、大一班12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在2004年2月至2005年6月期间对本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四、研究成果与分析
(一)、混龄区域活动目标的建构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混龄区域活动目标,能有效保证混龄区域活动的质量。课题组在制定混龄区域活动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埃利斯的幼儿交往理论及布朗芬布伦纳的异龄教育生态环境理论,从总体目标、各年龄段目标和各区域活动分类目标三个纬度来构建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模式的目标。
首先我们充分认识混龄区域活动的性质与特点,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混龄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是全面的,既包括幼儿认知方面,也包括幼儿健康、情感与社会性方面。但尤其是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作用最为突出。让幼儿在与异龄孩子的交往、合作、分享中愉快的在各种操作活动中探索学习,反复感知体验,学习掌握粗浅的知识、技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并使幼儿在各类表现与创造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感受和理解;其次我们还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来确定区域活动的目标,该目标充分体现整体性、层次性、发展性及主动性等特点。第三,在建构混龄区域活动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幼儿的情绪、交往、合作、评价、整理、规则意识六个方面着手。分别对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应达成的目标进行建构。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发展情况适当调整,逐步修订,编制出比较科学的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目标。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总目标:
1、通过混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交往、合作、评价、分享等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2、让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学会理解、关心他人,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
3、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良好的适应能力。
4、提高幼儿参与活动及游戏的能力。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
小班:
1、情绪:愿意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情绪稳定,不哭闹。
2、交往:愿意和哥哥姐姐一起结伴活动。能对哥哥姐姐的指示作出反应。
3、合作:学习分享、轮流、等待。能够和他人一起活动。
4、评价:愿意参与自我评价活动。
5、整理:能在老师及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将玩具放到指定位置。
6、规则意识:能在老师及哥哥姐姐的提醒下学习遵守活动规则。
中班:
1、情绪:乐意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情绪愉快。
2、交往:能主动结伴参与活动。能在老师的提醒下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
3、合作:学习结伴、商量、谦让,分享整体合作中的成果。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4、评价: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自我评价。
5、整理:能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整理好,放到指定的位置。
6、规则意识:能遵守活动规则,学习提醒他人遵守活动规则。
大班:
1、情绪: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感受活动的快乐。
2、交往:能主动带领比自己小的孩子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尊重他人的需要、意见、感受,并作出合适的反应。
3、合作:会与他人沟通、会谦让、商量。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主张,友好、愉快的进行合作。
4、评价:能独立、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
5、整理:能主动整理玩具,并将玩具分类放好。能提醒弟弟妹妹整理玩具。
6、规则意识:能主动遵守活动规则。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制定活动规则并提醒他人遵守活动规则。
各混龄区域活动分类目标:
社会性混龄区域活动幼儿发展目标:
小班:
1、喜欢和哥哥姐姐、同伴一起游戏,学习分享、等待和轮流。
2、逐渐接受老师、哥哥姐姐的建议和指示,知道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3、在成人的启发下关注他人的情绪表现并作出简单反映。
4、乐意招呼熟悉的人,学习有礼貌地求助和感谢他人的帮助。
中班:
1、学习与不同年龄的孩子结伴、轮流、请求、商量、谦让、表达主张,分享群体合作的欢乐和成果。
2、觉察他人的快乐、悲伤、生气等情绪表现,并尝试作出适宜的反应。
3、学习简单评价自己及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能做的事表现出自信。
4、初步辨别是非,自觉遵守集体生活中的规则。
5、了解游戏中的工作内容,了解它们的工作人员职业特点,学习表现。尊重别人的劳动。
大班:
1、了解游戏中的工作内容,表现它们的工作人员职业特点,学爱惜劳动成果和材料。
2、乐意和不同年龄的幼儿交流、合作、沟通,关爱弟弟妹妹。
3、学习尊重别人的需要、感受、意见,作出合适的反应,有同情心。
4、在活动中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
5、理解、制订、遵守规则并学习提醒弟弟妹妹。
6、在活动中自信、有责任感地与弟弟妹妹一起游戏。
语言混龄区域活动幼儿发展目标:
小班:
1、培养幼儿对图书感兴趣,能够以基本正确的方式拿着书进行阅读,通过封面区分不同的图书,用手指认书本上的物体,并注意画面的变化,说说正在发生的事,对书中的角色做一些简单的评论。
2、培养幼儿乐意听同伴说话(包括广播),在与不同年龄幼儿的交往过程中,培养听懂别人的说话,能理解话的含义。
3、喜欢和自己班及其他班级幼儿交谈,用比较简短的语言,把阅读到的短故事或观看到的动画卡通,表达出来,愿意在大家面前讲述自己感兴趣的片段。
4、能在中大班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学习拼4—6块的小拼版,说说拼版上的图案,通过学习下语言棋,说说棋面上表现的事物,训练能完整地表述一件事。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积极地运用语言。
中班:
1、学习翻阅图书的一般规则,分辨书的封面和封底,能够从前往后一页一页的翻阅,知道文字从左到右,从上而下的阅读,把握故事发生发展的顺序,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故事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来表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学习能耐心倾听别人说话,别人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不打断别人的说话,理解广播讲的内容。
3、用语言表达自己理解的意思,积极地与人交谈,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事物。
4、喜欢玩六到十块的小拼板,并能根据画面上的内容学讲完整的话,有兴趣地下语言棋。用语言表达下棋的过程。
大班:
1、能知道一本书的组成部分及其不同的功用,能够认读一些书的书名,熟悉一些不同文体,能够说故事给自己听,根据故事的插图或部分情节来预期故事发展的结局。
2、学习别人说话时,能认真、有礼貌地倾听,并能在一段时间内专注地倾听别人的说话,理解一大段较复杂话的含义。
3、会主动招呼弟弟妹妹,用适度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思及看法,勇于与同伴争辩。
4、学习拼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小拼板,能根据所拼的内容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喜欢玩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游戏,对认字有兴趣。
艺术混龄区域活动幼儿发展目标:
小班:
1、愿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和装饰出简单的作品。
2、在教师的指导下,愿意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操作,能用沙画工具勾画简单的作品,感受作画的快乐。
3、愿意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材料和工具进行操作,学习用画、贴、撕等技能,表现物体的粗略特征。
4、喜欢并会使用用音乐区的不同材料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中班:
1、能自主选择颜色和材料进行操作。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并有自我评价的能力。
2、能自主的选择所提供的沙画工具进行操作,表现物体的基本轮廓,学习与他人合作和评价作品。
3、学会画、折、搭、剪、贴、撕、揉、捏等技能,自由大胆地表现物体的粗略特征。
4、能用音乐区的各种材料跟着音乐进行自发的演奏,并能初步与人合作进行演奏。
大班:
1、能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合适的颜色、材料进行操作。能主动帮助他人完成作品,并能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2、能利用各种教师提供的工具来作画,学习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征。能帮助他人完成作品,学会欣赏和评价作品。
3、喜欢使用各种材料、工具、方法等进行拼装、拆卸、制作。喜欢想像,创造活动,有独立的制作能力。
4、能跟着音乐旋律的节奏进行一人和多人的合作演奏,并能主动帮助他人一起进行演奏。
科学混龄区域活动幼儿发展目标:
小班:
1、能在中大班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学习认识及几种棋如:飞行棋、象棋、围棋、跳棋等,产生下棋的欲望。
2、通过观看哥哥姐姐操作实验,感受实验的乐趣。并在哥哥姐姐的帮助下进行简单实验的操作。
3、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对丰富的操作材料感兴趣,喜欢操作、乐意探索。对数、
量、形产生初步的兴趣。
4、在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学习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习喂养小动物,产生爱护动植
物的情感。喜欢和哥哥姐姐一起了解宇宙的知识,产生好奇心。
中班:
1、能在中大班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学习认识及几种棋如:飞行棋、象棋、围棋、跳棋等,学习下几种比较简单的棋如:飞行棋、弹珠跳棋,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2、在大班幼儿的帮助下学习自己动手完成实验,体会实验带来的快乐。
3、能向大班幼儿学习操作的方法,能相互合作,愿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和同伴分享
探索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概念。
4、在大班幼儿的帮助下学习记录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喜欢探索,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
大班:
1、能认识各中棋类,对下棋感兴趣。初步学会下军棋、象棋、围棋,并叫弟弟妹妹学比较简单的棋如飞行棋、跳棋等;学习自己制作棋盘下棋。
2、通过实验操作感知实验的原理,并能主动帮助弟弟妹妹进行实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激发探索的兴趣。
3、愿意帮助比自己小的同伴进行数的探索。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
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进一步激发对数的兴趣。
4、喜欢亲近大自然,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想象。能运用自己的经验愿意帮助小的孩
子进行探索。通过种植、喂养等活动爱护动植物,愿意用多种方式如看碟片、上网、看
书查找等探寻自然的秘密,能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健康混龄区域活动幼儿发展目标:
小班:
1、能掌握最基本的走、跑、跳等动作,培养幼儿对健康混龄区域活动的兴趣。
2、能在哥哥姐姐的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中班:
1、能较熟练的掌握基本动作,对健康混龄区域活动感兴趣。
2、在健康混龄区域活动中,初步形成幼儿的合作意识。
3、能在老师的提醒下,带领弟弟妹妹一起活动,萌发产生认同感、亲切感、有关心、帮助他人的愿望。
大班:
1、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基本动作。
2、能主动带领弟弟妹妹一起参与活动。
3、在积极参与、交流活动过程中,逐步体现自我,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
(二)、混龄区域活动内容的建构
认识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来完成。因此,活动混龄区域活动内容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环境、更好促进幼儿社会性及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混龄区域活动内容的设置要体现这一总目标,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混龄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混龄区域活动的种类。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种混龄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另外在本园活动空间都相对有限的条件下,区域设置的“质”比“量”更重要。所以创设混龄活动区域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混龄区域活动的划分放置要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间,使得每个区域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便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便于幼儿间相互交流,促进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一般情况下,每班设置4-8个区域较为适宜。
2、混龄区域活动的材料要紧扣目标。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幼儿思维、创造性及操作能力的发展。
3、同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制订的活动目标及材料的投放各不相同。各年龄段幼儿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同一种活动区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应创设适应各年龄段幼儿操作和活动的相关内容。
1、混龄区域活动的划分放置要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间,使得每个区域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便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便于幼儿间相互交流,促进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一般情况下,每班设置4-8个区域较为适宜。
2、混龄区域活动的材料要紧扣目标。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幼儿思维、创造性及操作能力的发展。
3、同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制订的活动目标及材料的投放各不相同。各年龄段幼儿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同一种活动区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应创设适应各年龄段幼儿操作和活动的相关内容。
综上所述,本次混龄区域活动内容创设以语言、艺术、社会、科学、健康五大领域内容为框架,根据上述三个层次的目标、幼儿年龄特点及教师专业特长为依据进行构建。(见表2)
表2 混龄区域活动内容分类表
内容
类别 |
具体活动 |
活动方 |
每组人数 |
分组性质 |
社会性混龄区域活动 |
快乐家庭、快乐医院
快乐厨房、快乐银行
快乐超市、快乐茶馆 |
混龄活动 |
6人 |
年龄特点
兴趣基点 |
语言混龄区域活动 |
我会看、我愿听
我敢说、我会玩 |
混龄活动 |
8人
|
兴趣基点
学习需求
内在需求 |
科学混龄区域活动 |
实验的秘密、自然的秘密
棋类的秘密、数的秘密 |
混龄活动 |
8人 |
兴趣基点
经验基础
性别特征 |
艺术混龄区域活动 |
巧手坊、音乐坊
表演坊、绘画坊 |
混龄活动 |
8人 |
兴趣基点
年龄特点 |
健康混龄区域活动 |
快乐轮滑、快乐足球
感觉统合、快乐嬉水
快乐沙滩、走梅花桩
竹竿舞 |
混龄活动 |
10人 |
兴趣基点
性别特征 |
主题式混龄区域活动 |
教师预设
幼儿生成 |
混龄活动 |
不限 |
兴趣基点 |
(三)、混龄区域方式方法的建构
1、混龄区域活动的对象、时间及活动进程。
根据英国教育家埃利斯的异龄交往理论,我园所进行的混龄区域活动参与对象包括一个小班、两个中班、一个大班。混龄区域活动开展的时间为星期二和星期四的早上9:45-10:30分。活动内容安排为每月开展两次主题式混龄区域活动,其余六次为分区域混龄活动(指社会、艺术、科学、语言混龄区域活动)。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挂好进区牌走进他们喜爱的区域和自己喜欢的同伴一起活动。我们用音乐来提示孩子们区域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我们将孩子们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将活动进程分为四个时期:即认识期——熟悉期———磨合期——灵活期。在认识期里,当音乐响起,孩子们都喜欢留在自己的教室里,而不愿意到其他教室里去参加活动。针对这一点,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改善。首先,我们请各班的老师带领自己班的孩子去参观其他班级的区域环境,并且请其他班的教师选择一些比较有创意的区域介绍给来参观的孩子,以此激发孩子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其次,以“大带小”的活动形式参与。即请每个大班小朋友去邀请两个比自己小的伙伴,带领他们参与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后,孩子的活动进入磨合期。这个磨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孩子和不同班级环境的磨合、二是孩子和不同班级老师的磨合、三是孩子和不同班级幼儿的磨合。当孩子经过磨合期后,他们就可以灵活大胆的对自己喜欢的区域及玩伴进行选择。从而,真正发挥混龄区域活动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下面来看几个具体的案例:
案例一:在大一班《棋类的秘密》这一活动区域。老师准备了各种各样不同难度的棋供孩子们选择。有象棋、围棋、飞行棋、军棋、中国拼图等等。每次这个区总会吸引很多幼儿来光临,在指导中教师发现大中班的幼儿特别喜欢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棋类游戏,XX和XX两个小朋友真是象棋高手,两个人对峙很久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XX还会为一点点小的失误懊恼半天,眼看要成沙场败将的他,赶忙叫来救兵——另一个大班幼儿,在他的帮助和指点下,XX顿时茅塞顿开,思路豁然开朗,竟也转败为胜。
案例二:在中一班《我会玩》这一活动区域。XX小朋友平时不太愿意讲话,但是一到拼图游戏的时候就显的特别兴奋,擅长拼图的他,边拼边告诉身边的老师和同伴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名胜古迹。特别是当他拼到他去过的“北京”的时候,语言突然变的那么的丰富和激昂,整个人都自信健谈了,他会主动跟你谈长城、谈故宫、谈天安门广场,老师顿时发现给他一个舞台他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可见特定环境才更能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2、混龄区域活动教育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区,自己决定操作的时间、速度、次数。 除此之外,幼儿还可以自由选择合作的对象,以便更投入的参与混龄区域活动。
2)、探索性原则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尽量不对幼儿的活动做直接的指导,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去思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积累各种经验。
3)、多样性原则
3)、多样性原则
首先是混龄区域活动活动空间的设置要多样化,要根据问题情境与幼儿的特点设置封闭的、半封闭的或开放的活空间,以满足喜欢独处、喜欢交往等不同个性的幼儿的需求;其次是混龄区域活动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样的,要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不同的兴趣需要和表征特点;最后是混龄区域活动教育中教师的援助方式也要灵活多样,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适当的指导。
4)、层进性原则
混龄区域活动教育的要求既有层次性又有递进性,层次性是指每个混龄区域活动的教育要求都是有不同的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情境,充满自信地开展活动。递进性是指问题情境中蕴含的教育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幼儿通过对问题情境开展探索活动。
5)、情境性原则
5)、情境性原则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暗示作用,使幼儿能够判断问题情境中蕴含的要求,从而可以独立、自主地选择问题情境开展探索活动。
6)、互动性原则
6)、互动性原则
混龄区域活动活动教育中师生是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的,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向幼儿提出教育要求,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情况又促使教师调整教育要求,改变问题情境和指导方式。在混龄区域活动教育中,还要十分强调不同年龄幼儿间的互动。
3、混龄区域活动的教育程序
混龄区域活动教育程序包含教师的活动和幼儿的活动两个方面。教师活动的流程是:确定目标,创设情境,观察、援助、捕捉教育契机,交流讨论四个环节。幼儿的活动包括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和交流讨论三个环节。教师的观察、援助、捕捉教育契机与幼儿的操作探索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交互作用。在交流讨论环节中师生的活动是融合在一起的。
首先我们来看教师活动的流程
1)、确定目标
传统的区域活动因为参与幼儿的年龄是一致的。因此,在区域目标的确定上分层次的目标较少,多数情况是一种高度的目标来衡量幼儿的活动。但是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由于参与活动的幼儿其年龄段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区域活动目标的时候,根据幼儿的年龄段、发展水平等多个纬度进行构建。从而使教育目标和幼儿个体发展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顺应不同年龄段幼儿个体发展的总趋势和个别差异。这样可以使教师依据各年龄段幼儿的个体差异、发展目标与活动目标之间的差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活动的指导。
2)、创设情境
这里所指的创设情境主要是指根据混龄区域活动的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活动情境、交往情境和合作情境。创设情境是大多数学前教育活动都有的环节,那么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由于参与对象年龄段的不同,决定了我们的情境创设要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活动情境,从而使幼儿可以独立、自主地选择问题情境开展探索、交往、合作等活动,建构生活、游戏、社会性等能力。让参与活动的幼儿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3)、观察、援助、捕捉教育契机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做到观察、援助、捕捉教育契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A、改变活动观。通过研究和学习,教师真正认识到在自主的混龄区域活动中儿童可以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需求,在没有任何控制关系的背景中儿童才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意愿,从而达到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同时,在儿童自主的活动中,其个性的发展才是最充分、最和谐的。B、提高混龄区域活动指导的能力。在儿童自主活动中,教师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随便干预儿童的活动进程,刻意安排活动,对儿童提出苛刻的要求等现象,而是重视良好活动环境的创设,注重在活动过程中予以适时与适当的帮助指导,并适时适度地介入儿童的活动,与儿童分享活动的快乐。C、转变师生关系。在混龄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共同营造一种友好的、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良好气氛,使区域活动在教师与儿童合作和共同作出创造性努力的条件下进行。教师不仅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而且还是儿童活动的伙伴。
4)、交流讨论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我们重视活动结束后的交流讨论,以交流讨论推动区域活动的深化。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强调大龄幼儿的榜样作用。先请大龄儿童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比如今天玩什么、和谁一起玩、怎么玩等等让幼儿在交流讨论中中把自己的经验感受与同伴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小龄幼儿也渐渐地会在大家面前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讨论。而教师的讲评则以表扬、鼓励为主,推广幼儿的成功经验,再把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告诉大家,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和规则,使幼儿在愉快、自信的感觉中结束,并激发幼儿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愿望。
其次来看幼儿活动的流程。
1)、自主选择
这是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始部分。这部分的关键在于:教师应通过提供儿童自主活动的环境条件,鼓励儿童自己选择决定玩什么,在哪儿玩、和谁一起玩,激发儿童的活动热情和投入活动的主体意识。对于儿童自由选择活动的过程,教师指导的主要策略是观察、帮助和共享,即A、鼓励幼儿自由选择。鼓励的方法通常有语言的启发暗示,也可以是教师的体态表现。B、提供儿童自由选择的条件。包括为儿童提供其感兴趣的、适合其年龄特点的、能促进儿童发展的玩具材料;重视儿童相关知识经验的积累。C帮助儿童解决自由选择中的困难和矛盾,以保证游戏顺利开展。
2)、操作探索
这是自主式活动模式的主体部分。这部分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引导儿童自主开展混龄区域活动,使活动成为儿童充分表现、自由交往、协作创新的愉快的教育过程;使儿童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情绪情感得以激发,自我价值得以体现,社会交往技能得以培养,身心得以全面和谐发展。同时,教师要善于为儿童自主展开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以推进活动的进程;要绝对避免过多地干预儿童进行混龄区域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是:A、观察了解。即加强对儿童活动行为的观察,为对儿童活动进行正确的指导提供依据。B、提供适时的帮助指导。一方面教师可以作为儿童活动的伙伴对儿童进行隐性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直接点拨,给儿童以建议和帮助的显性指导。如在健康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发现玩水池的孩子在一一用手捡拾水底的小铁片时,便提供他一块磁铁,并启发他说:“请你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么样?”这样,在自然状态下,以不干扰儿童的活动为前提,适当地插入科学教育,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然掌握了磁铁的有关原理。
3)、交流讨论
这是混龄区域活动的结束部分。这部分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引导儿童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儿童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其指导策略是:A、自发交流中,共享活动中的不同体验。教师要鼓励儿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以增添活动的兴趣,为儿童提供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并使儿童之间有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平行学习的机会。B、自发交流中,共同探讨活动中的问题,提高儿童游戏的质量。儿童在活动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教师及时地引导儿童评论、讨论,是发展儿童大胆表达表现、共同探索的有利时机。为此,教师切忌把儿童对活动的自发讨论变成教师对儿童游活动成果与行为好坏的价值判断。
4、混龄区域活动的教育策略
1)、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
心理自由的环境是指创设一种使幼儿可以不受教师支配,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速度、活动时间的氛围;心理安全的环境是指建立一种没有批评、指责,种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赞扬的环境。幼儿只有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展个性,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以探索为中心投放活动材料
2)、以探索为中心投放活动材料
要使混龄区域活动成为一种幼儿自主性的探索活动,各活动区中投放的材料必须蕴含要求幼儿探索解决的问题。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混龄区域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多用性和开发性的活动材料,同时还要考虑幼儿参差的年龄层次。特别是对材料的投放,重视幼儿的年龄层次的特点,有明显的难易差别。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投放材料。在投放材料时注意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案例三:在科学混龄区域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利用分类、排序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不同年龄和不同能力的幼儿我们提供的材料各不相同,年龄小的幼儿我们只为他提供单种花色的扑克牌,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年龄大,能力强的幼儿我们提供的扑克牌花色和数字大小都不相同,两组幼儿的操作水平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层次性。由于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的差异投放的材料,使大龄幼儿和小龄幼儿都得到了发展。
3)、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不急于直接指导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要给幼儿充裕的操作探索的时间,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在混龄区域活动教育中,教师的指导应坚持“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原则。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另外教师能根据观察结果适当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和需要。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各类混龄区域的活动,充分发挥区域的实效性,让各区域都“活”起来。除此之外,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混龄区域活动,去布置活动的场所,并且逐渐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使他们在区域中,通过混龄同伴之间的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高。在活动中鼓励孩子。以物代物进行游戏,拓展游戏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使幼儿的已有经验在游戏过程中得到丰富的扩展和提高。同时,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
4)、注重活动的过程
4)、注重活动的过程
在混龄区域活动教育中的评价应该注重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做出的努力,即幼儿在自信心、坚持性、独立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表现,将重点转移到幼儿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摆脱了结果的束缚,教师对孩子的引导依据不再是年龄,而是个体的实际水平,老师对孩子的观察分析,不再是你这个年龄应该怎么样,而是你实际上怎么样。由此,孩子获得的发展是实实在在的。
5)、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的同时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充分发挥混龄区域活动的优势
在开展混龄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例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主题式的合作绘画。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混龄区域活动“大带小”的优势,让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同时,还可以增添建构区域活动。在建构区域活动中,幼儿间必须通过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健康混龄区域活动,就可以给幼儿更多的合作机会。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有时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从而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策略。
5、最后我们来关注孩子在各个混龄区域活动中的表现
5、最后我们来关注孩子在各个混龄区域活动中的表现
在混龄区域中孩子们参与的热情都很高。音乐区会播放各种中外名曲,幼儿能在轻松愉悦的音乐熏陶中得到身心全面的享受。在快乐厨房,你可以看到许多小朋友系起小围裙,有切菜的,有包饺子的,有揉面团的,有拌沙拉的,每人各司其职忙的不亦乐乎。在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中既增强热爱劳动的兴趣又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将学习生活化。在足球区我们的老师率领一批大小不一的小球员在操场上奋勇拼搏,有帅气的小男孩,也有看似柔弱的小女孩,小小球队团结意识更强,围观的小球迷的加油声可响了!在我们的科学探索区,老师每个星期都会想出各式各样的科学探索活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实验,并鼓励他们做好实验记录,特别受大班孩子的欢迎。我们各区域的老师都以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和记录者的身份关注幼儿的发展,用文字记载了幼儿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在户外混龄的早操活动中,小年龄的幼儿往往持续性差,目的性不强,做操水平低。而我们采用以大带小、借助音乐手段等多种方法组织的早操活动,就能很好地调动和激发他们与大龄的伙伴共同参与活动的兴趣。
案例四:“快乐动动操”开始时,配上曲调活泼的幼儿歌曲,让4个班级的幼儿四散自由地围在教师身边,或与伙伴一起表演,或展示自我优美的舞姿。而当曲调一旦转换为跳跃、动感强、充满激情的乐曲时,整个场面都在发生变动。三位领操教师用带有号召性的言语,向幼儿宣传自己,祈盼有更多的幼儿参加到自己跳操的行列中来。这时幼儿的自由度增强了,活动范围变大了,他们在自由地选择教师、选择伙伴并与哥哥姐姐组合着跳动起来。而三位教师的不同方位跑点,更让活动达到高潮,也更使幼儿获得积极向上的情绪与体验,促进了个体机能的活动能力,加快了代谢过程,提高了锻炼能力。
(四)、混龄区域活动评价的建构
在混龄区域活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将终结性的评价变为过程性的评价,将统一、定期、标准化的评价变为个人化、发展性的评价,促使教师将视角从关注结果转为关注每一个孩子是怎样发展的,从而真正地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力,促进其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发展。体会到有效的观察为混龄区域活动评价提供依据。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新的平台、幼儿、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使评价、发展、教育真正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下面,我们主要从评价的内容及评价的方式两方面来阐述混龄区域活动的评价过程。
1、评价的内容
混龄区域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幼儿,是根据混龄区域活动的目标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做出价值判断。主要从幼儿的情绪、交往、合作、整理、爱护材料和攻击性行为对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量化并制定了幼儿混龄区域活动评价表。(见表3)
表3 混龄区域活动幼儿发展评价方案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三级
指标 |
评价标准 | |||
I级(5分) |
II级(4分) |
III级(3分) |
IV级(2分) | |||
混
龄
区
域
活
动 |
社会
混龄
区域
活动 |
情绪 |
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感受活动的快乐。 |
乐意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情绪愉快。 |
愿意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情绪稳定,不哭闹。 |
不愿意参加混龄区域活动。 |
交往 |
能主动带领比自己小的孩子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尊重他人的需要、意见、感受,并作出合适的反应。 |
能主动结伴参与活动。能在老师的提醒下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 |
愿意和哥哥姐姐一起结伴活动。能对哥哥姐姐的指示作出反应。
|
不愿意和他人一起合作参与混龄区域活动 | ||
合作 |
会与他人沟通、商量。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主张,友好、愉快的进行合作。 |
学习结伴、商量,分享整体合作中的成果。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
学习分享、轮流、等待。能够和他人一起活动。
|
不愿意和他人一起合作,喜欢单独参与混龄区域活动。 | ||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三级
指标 |
评价标准 | |||
I级(5分) |
II级(4分) |
III级(3分) |
IV级(2分) | |||
混
龄
区
域
活
动 |
社会
混龄
区域
活动
|
整理 |
能主动整理玩具,并将玩具分类放好。能提醒学弟整理玩具。 |
能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整理好,放到指定的位置。 |
能在老师及学长的帮助下将玩具放到指定位置。 |
在活动结束后,不愿意参加整理。 |
规则
意识 |
能主动遵守活动规则。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制定活动规则并提醒他人遵守活动规则。 |
能遵守活动规则,学习提醒他人遵守活动规则。
|
能在老师及哥哥姐姐的提醒下学习遵守活动规则。
|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不能遵守活动规则。 | ||
语言
混龄
区域
活动 |
语言
表达
能力 |
会主动招呼弟弟妹妹,用适度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思及看法,勇于与同伴争辩。
|
用语言表达自己理解的意思,积极地与人交谈,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事物。 |
喜欢他人交谈,用比较简短的语言,把阅读到的短故事或观看到的动画卡通,表达出来。 |
说话习惯不好,不能连贯的讲述自己的感受。 | |
语言
理解
能力 |
注意倾听他人说话,理解他人的话,能正确领会幼儿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寓意。 |
注意倾听他人说话,理解他人的话,初步领会幼儿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寓意。 |
能听懂他人说话,理解上有偏差,难以理解幼儿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寓意。 |
不能听懂他人的话,不理解幼儿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寓意。 | ||
艺术
混龄
区域
活动 |
美工
技能 |
能利用各种教师提供的工具来作画,学习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征。能帮助他人完成作品,学会欣赏和评价作品。 |
能自主的选择所提供的工具进行操作,表现物体的基本轮廓,学习与他人合作和评价作品。 |
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提供的材料进行操作。能用工具勾画简单的作品,感受作画的快乐。 |
不能运用美工材料进行操作。 | |
音乐
素质 |
能跟着音乐旋律的节奏进行一人和多人的合作演奏,并能主动帮助他人一起进行演奏。 |
能用音乐区的各种材料跟进行自发的演奏,并能初步与人合作进行演奏。 |
喜欢并会使用音乐区的不同材料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
胆子小,音乐表现力差。 |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三级
指标 |
评价标准 | |||
I级(5分) |
II级(4分) |
III级(3分) |
IV级(2分) | |||
混
龄
区
域
活
动 |
科学
混龄
区域
活动 |
观察
能力 |
会有序地、对比地进行观察,能发现两个物品以上的异同,注意观察事物与现象间的联系,能根据简单要求进行观察。 |
会有序地、对比地进行观察,能发现异同,表面观察能按照简单要求进行。 |
观察的目的性较差,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
不能有目的,有方法的观察。 |
概括
能力 |
能从多角度分类并形成分类概念,会根据常见事物的关系进行初步的判断推理。 |
能从多角度分类并形成分类概念,会初步的判断推理。 |
分类的角度较少,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
不能有目的、有方法地观察。 | ||
健康混龄
区域
活动 |
基本
动作 |
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基本动作。
|
能较熟练的掌握基本动作,对健康混龄区域活动感兴趣。 |
能掌握基本的走、跑、跳等动作,培养幼儿对健康混龄区域活动的兴趣。 |
姿势不正确,协调性、灵活性差。 | |
参加
活动
兴趣 |
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健康混龄区域活动。 |
能够参加健康混龄区域活动,积极性、主动性一般。 |
对健康混龄区域活动兴趣不大。 |
被动参加健康混龄区域活动。 |
2、评价方式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对于小班的幼儿,我们将以教师评价为主,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我们将以幼儿自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方式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评价。幼儿根据自己设计的评价图表对自己参与的活动进行评价,也可幼儿之间相互评价。
3、在进行混龄区域活动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让教师成为主持人,为幼儿构建交流平台。
教师应该转换角色,放弃原先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者的位置,应使自己处在与幼儿平等的关系上,拉近自己与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安排并告知幼儿活动的程序,还应在活动中穿针引线,适时调动现场气氛,做出适当引导,充分调动孩子的激情,使评价的活动更加生动热闹,在教师走到孩子中间的同时成为活动真正的主角,并把幼儿推向前台,为他们充分表现自我创造舞台。与教师和幼儿的关系相比,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更为平等,相处得更为自然,他们在相互交流时可以更容易排除羞怯心理,大胆地表现自己,更加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在相互的取长补短中共同进步。
2)、有效的观察和记录为混龄区域评价提供依据。
对幼儿的评价,依赖于教师对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观察。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观察可以为区域评价收集资料。长期的观察,可以反映幼儿行为的一贯性,避免事件的偶发性,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其次,在混龄区域活动的观察过程中,记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通过观察不同年龄班的幼儿的区域活动情况,记录下幼儿有典型性的行为,积累不同层次的作品,为区域评价提供重要依据。根据混龄区域活动幼儿发展评价方案,记录幼儿的真实表现并进行量化,通过这样的记录和分析,一方面可以看到在不同阶段中幼儿的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为教师的研究提供正确的数据使研究根据说服力。
除此之外,在收集幼儿作品的过程中,不忘记录幼儿在活动中诸如克服困难,或是在完成作品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语言,这会给观察行为留下最真实的记录,为区域评价和教师的反思打下了基础。
3)、多角度、多维度的混龄区域评价促进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旧的区域活动评价观只关注认知结果,忽视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纲要》中的教育内容更多的考虑到“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强调幼儿的感受和体验。我们依据《纲要》精神,在对幼儿的混龄区域活动进行评价时注意多维度、多角度,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和富有个性的发展。
A、多角度混龄区域活动评价可以发现幼儿优势,以强带弱促发展。
在混龄区域活动评价中,如果按照旧有的评价体系去评价幼儿,可能会抹杀幼儿在某些方面的自信心,幼儿的某些艺术天赋可能会被扼杀。每一个幼儿具有的独特能力的组合存在着质的不同,难以从量上加以排序、分类。采用多角度的评价方法,让教师更了解幼儿,也让幼儿认识自己更加充分。
案例五:大班的男孩子XX是一个很特别的幼儿。因为家庭的原因,造成了他自我封闭、缺乏自信。在混龄区域活动中,通过观察发现,他对颜色和绘画感兴趣。并且在弟弟妹妹的面前,他显得的有自信。他画中有鲜亮的颜色,而且冷暖对比,间隔色的应用让人惊叹不已。但是,在他的画中缺乏想象力,过于刻板,多属临摹。通过观察、评价,我们不难发现,绘画是他的强项,但是交往却是他的不足。那么,教师的教育重点就应放在通过绘画来促进他交往技能的发展。在混龄区域活动结束前的评价交流活动中,我们实施了几项措施:一是鼓励他向同伴及弟弟妹妹介绍自己的作品;二是引导幼儿向他学习冷暖色的应用;三是请家长和XX一起把自己的绘画作品编故事,再讲给同伴及弟弟妹妹听听。渐渐的,XX的脸上有了笑容,也愿意用简单的句子与教师、同伴交往了。
通过多角度的评价,发现幼儿的长处,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以强项带动弱项,不仅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建立健全的人格。
B、多维度的混龄区域活动评价,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
在活动过程中,情感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一种神奇的润滑剂,使幼儿的活动过程顺畅,让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反之则会阻碍幼儿的活动。所以在混龄区域活动的评价过程,应重视幼儿情感的发展。
案例六:幼儿喜欢听到别人的赞赏,如果听到负面的反馈信息,幼儿有可能会放弃该项活动。在小班美工区的“搓元宵”活动中,同桌幼儿都在说XX搓的元宵不好吃。(同伴的评价是负面反馈),XX立刻说:“你们坏死了!我不喜欢你们!”(XX有抵触情绪)老师走过去,抱起娃娃对他说:“娃娃说XX搓元宵的动作像跳舞,她可喜欢你了!”(老师评价他的动作)XX立刻喜形于色,老师接着说:“要是你把元宵再搓圆一点,娃娃就更喜欢你了!”(再评价他的技能)XX立刻说:“好,我要搓圆圆的元宵给娃娃吃!”(XX接受了老师的帮助)
4)、发挥幼儿参与混龄区域活动评价的正效应。
在以往的区域评价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评价者。教师就如同一个主考官,对幼儿进行分析,最后分出孰是孰非。而幼儿只是被评价者。幼儿是混龄区域活动的主体,要想让幼儿发挥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要给幼儿一个管理和评价自己的学习的机会。每一个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巨大的学习潜能。他们有能力评价自己的优与劣,也有能力去分配自己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精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去促进幼儿的发展。
另外,让幼儿大胆地将区域活动中的作品展示出来,自己向同伴介绍这个作品的优点,这也是让幼儿自己评价的过程。幼儿的评价其实也是一个反思的活动。幼儿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客观的评价,那么在学习活动中,就会有一个正效应。
5)、教师具有新的混龄区域活动评价理念和策略可以与幼儿共同成长。
在以往的经验中,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纲要》的指导下,教师不仅仅要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幼儿,还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反思自己所进行的混龄区域评价活动是否适合幼儿的成长?是否促进幼儿的发展?会反思的教师才会发现问题,才会不断学习,以适应幼儿的发展,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研究效果
(一)、促进幼儿儿童心理理论水平的发展。
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社会经验对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其中,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的儿童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生活中缺乏兄弟姐妹,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混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人际环境,动态性的角色,孩子通过角色换位,在不断体验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过程,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体验经验,提高了幼儿心理理论水平。实践后,发现孩子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想法、情感,学会理解他人,这一切都较明显地体现了儿童心理理论水平的发展。
(二)、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表4 幼儿社会性发展观察记录对比表
项目
检验 |
交往 |
合作 |
分享 |
自制力 |
责任感 | |
实验班
N=15 |
Χ |
1.4 |
1.867 |
1.467 |
1.8 |
1.667 |
对照班
N=15 |
Χ |
0.87 |
1.6 |
1.267 |
1.4 |
1.467 |
T检验 |
3.998 |
1.740 |
1.3802 |
3.058 |
1.8727 | |
p |
< 0.01 |
< 0.2 |
< 0.2 |
< 0.01 |
< 0.1 |
通过混龄区域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社会性水平的提高。由表4我们可以发现,在合作和分享指标上,混龄组儿童的水平高于同龄组儿童。尤其是在自制力上,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儿童的交往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自然状态下,他们会运用请求、合作、交换、自然加入、邀请等多种方法介入活动,其交往策略水品提高较快。
(三)、增进不同年龄幼儿间的平等交流。
幼儿彼此间的地位平等,虽然他们的年龄大小不一、能力层次都各不相同,但他们共同选择了一个活动区,小班的幼儿可以毫无拘束地自由地与中大班的哥哥姐姐进行交流、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幼儿既轻松,又保持了独立性,这是教师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它不仅对幼儿的区域活动有一定的支持作用,而且还拓展了幼儿学习的途径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学会相互的协调和帮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我们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大班的幼儿能主动将自己正在进行操作的材料分给中小班的幼儿,而且愿意跟他们一同开展游戏。而小中班的幼儿也能主动的从大班幼儿的操作实践中便利的吸取到很多生活经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
(四)、促进儿童活动能力的提高。
通过混龄区域活动,小年龄幼儿的活动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游戏活动中,许多孩子的活动目的增强了;有的孩子超越了其年龄阶段的独立、平行活动的幼儿发展水平,逐步具有了合作活动的能力;创造性运用玩具、材料的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
(五)、混龄区域活动也增进了孩子与幼儿园多名教师的相互交往。
混龄区域活动的每个活动区都安排了不同的教师,幼儿除了每天可以跟自己班级的教师学习本领以外,还能通过混龄区域活动跟其他各班级教师进行交流。使幼儿脱离了单一的交往模式,提高了他们与成人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发现幼儿逐渐摆脱了与陌生人交往的胆怯心理,部分幼儿开始逐渐习惯主动的与成人交往,增强了生活经验和自信心。
六、研究讨论与建议
(一)、以社会化学习为主的学前阶段比较适合开展混龄区域活动。
“学前教育机构是幼儿走出家庭后获得的最初经验。那么,对幼儿来说究竟什么最重要?”美国学者提出的这一问题,引发了幼教界对学前教育目标的进一步思考。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幼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把教育目标的重点从以往注重知识技能和智力发展转移到幼儿的全面发展上来。而学前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经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秩序性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关键期,5岁是幼儿由生理性需要向社会性需要发展的关键期。从而可见学前阶段幼儿的学习应该以社会性学习为主,人格与社会性发展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而混龄区域活动为幼儿的社会学习创设了丰富的人际交往环境,一个儿童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发展到成为“强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他们的心理、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角色的转换中,他们能更好地体验别人的感受,更好的理解别人,控制自己。幼儿在与年长者的交往中增加知识经验和技能学习的机会。在与年幼者的交往中,增强社会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与同龄区域活动相比,混龄区域活动增加了幼儿与多年龄层次幼儿的接触机会,使幼儿获得了丰富的角色体验,使幼儿在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能力的培养上明显优于同龄区域活动形式。
(二)、以个性教育为主构建混龄区域活动模式
萨特利认为:任何年龄的儿童都存在很大发展上的差异,但是不应将这种差异当作组织幼儿活动的准确原则。这一观点的呈现为幼儿混龄区域活动及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确实,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活动其认知结构、发展速度、经验基础、心理特质等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同一目标、统一步调的活动形式已不能适应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为此,依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混龄区域活动中,我们主张以个性教育为主要方式来构建混龄区域活动模式。在混龄区域活动中,以开放性的活动为主,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主动地学习,或以兴趣、或以知识经验、或以需要等为依据在各区域内活动,教师则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和个性特点,根据幼儿的具体发展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使幼儿真正自由的学习,并使“教师教育儿童”、“儿童教育儿童”的方法相结合,通过同龄促进、异龄促进、角色换位等方式,促进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
(三)、以研究性学习为依托,促进混龄区域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成长。
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对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面对不同年龄、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活动对象,教师必须学会观察儿童、学会隐性指导、学会应材施教。做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幼儿主动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在以课题为依托的研究性学习中,以课题组这个学习共同体为载体,通过共同学习、积极尝试、相互交流,促进混龄区域活动指导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素质的健全,向反思型、跟近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四)、以环境互动为载体,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不仅熟悉自己班级的环境,对其他班的环境也比较了解。现在,我园主要采取主题式的活动方式,这一活动方式环境创设的重点就是将墙面环境和区域活动环境有机的结合,使班级环境更加整体。那么,随着主题活动的改变,各班将在原有的混龄区域活动中不断加入新的活动内容。让孩子在与异龄幼儿交往的同时,也不断与新的区域活动内容产生互动,从而真正实现各班教育资源的共享。
七、研究结论
1、《构建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充实了我园“一类主体活动”的园本化课程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同也使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此项课题研究中所构建的有关混龄区域活动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及评价的相关内容,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为其他教师开展混龄区域活动提供了典范。
八、参考文献
[1]、陈国:《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振宇等:《儿童社会化与教育》,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45-177页。
[3]、埃利斯:《学前儿童与异龄儿童交往的研究》,《国际社会快报》,2003年11期。
[4]、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构建
- 构建平等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013/06/29
- 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2013/01/05
- 挖掘企业社区资源,科学构建幼儿园活动课程 2012/12/05
- 构建特色鲜明的幼儿园课程 2012/11/21
- 构建快乐有效的健康教学活动——大班健康“有趣的平衡台”反思感悟 2012/10/19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