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从材料上做“文章” 在细微处显效果

来源: 06abc.com 作者: 常州阳光幼儿园 感谢 常州阳光幼儿园 上传 0人参与

由于我园的科研特色是“美术手段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所以,整合科学教育和美术活动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大班科艺活动《垒冰块》经过三次“磨”课和提升,终于形成了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较好地将科学探索和艺术创作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垒冰块》活动的预想是让幼儿用盐将冰块冻结在一起,并利用这一发现进行冰块造型。之前,我们在围绕“美术手段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这个课题设计活动时,常常以科学活动为主,美术手段为副。其结果,教育活动成了科技+美术——是拼盘而不是融合。
这个活动是在6月上旬进行的,当时的昆山,天气已经很热。所以,设计这个活动时应考虑到活动材料“冰”具有融化的特点。幼儿在运用材料——冰造型时,如果根据先前的经验,一味地垒,肯定是不能成功的,因为,冰块的表面融化后变成水很滑,垒不出造型来。这就自然而然地将问题摆在幼儿面前。
既然有了问题就必须解决。于是我们设想通过幼儿两两合作,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看看能否将冰“粘”起来,在尝试、探索中启发幼儿发现垒冰块的方法。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里,渗透了盐可以冻结冰块的科学现象,成为支持幼儿完成美术作品的科学手段。
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能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初步感知盐能冻结冰块的现象。
2.能运用生活经验,通过两两合作的方式进行冰块造型。
虽然说三次“磨”课的活动在教学思路和流程上大同小异,但是,每一次我们都在投放材料的形式、内容、数量、规格方面有所调整,使整个活动一次比一次更加贴近幼儿尝试、探索的心理需求,为孩子创造出了充分的探究空间。
第一次“磨”课
冰块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主要材料,为此,我们准备了方形的小冰块,而辅助材料只准备了盐一种。教师出示了一张楼梯形状的图例,请幼儿尝试用冰块进行搭建。在顺理成章的不成功之后,在不告诉幼儿是盐的情况下,教师请幼儿尝试用盐冻结冰块。当幼儿试验成功后,教师解释原因并投放更多的冰块,鼓励幼儿进行艺术造型。
第一次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中冰块一直在融化,桌面上有很多的水并沿着桌布往下流。流动的水分散了孩子们探索的注意力。
△冰块的形状单一,局限了幼儿的艺术创造,影响了作品效果。
△教学活动后半部分——造型还没有开始,前半部分——探索时使用的冰块已融化得差不多了。
△虽然幼儿是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成功地用盐将冰块冻结了,但是,教师设计的第一次操作是一定会“失败”的,不在两块冰的表面上放盐,冰块一定冻结不起来;而教师提供的解决办法,把盐放在两块冰的表面,是一定可以成功的。在这里,教师提供的试验材料是单一的、没有悬念的、无可选择的,因而,也是没有探索空间的。这两个“一定”使整个活动顺利成章地朝着预定“方向”走去,但缺少的是幼儿尝试、探索的活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看似在探索,实际上却只是受操作材料“摆布”。这个活动明显地没有给予幼儿“探索”的机会,只是教师变着法子“告诉”幼儿怎么将冰块冻结起来而已。
△这个活动又是典型的前半段科学,后半段美术。两大领域虽然在同一活动中呈现,但是泾渭分明,没有融为一体。
第二次“磨课”
总结第一次“磨”时意识到的问题,在第二次教学研究活动的资源准备中,我们增加了托盘、抹布、双面胶、单面胶、固体胶、胶水以及供造型使用的、各种形状的小冰块和专供前期探索时用的大冰块。还制作了幻灯片《美丽的冰雕》收录了冰雕图片10张。
活动过程也有所调整——
 首先以提问“冰块有什么用处?”导出;
 然后观看幻灯片——冰雕,拓展幼儿思维,激发幼儿艺术创造的愿望;
 接着请幼儿试一试用什么材料可以让两块冰冻结在一起。根据幼儿的学习经验,教师一一出示相应的“可以冻结冰块”的材料;在幼儿用所说的材料反复试验后发现它们都不能冻结住冰块时,教师鼓励幼儿用老师提供的盐试试;当幼儿用盐试验后,高兴得叫起来:老师盐把冰块“冻结”住了。
 当幼儿发现只有用盐能才冻结冰块后,教师讲述盐能冻结冰块的道理;
 最后,鼓励幼儿比一比谁可以将冰块叠得最高并有造型的美。
第二次反思
△大冰块能够很好地维持到幼儿完成所有的探索活动,但是由于冰块的面积超过了幼儿的手掌,所以幼儿必须用力抓才能拿住。这一过程里不停的有幼儿因为冷而放手甩下冰块,所以,冰块的大小应调整到便于幼儿抓取,并考虑是否提供手套。
△整个活动的时间较长,环节也显得有一些松散。教师可以精简一些“臃肿”的枝节。例如开始部分的关于冰块用途的谈话。以及幻灯片的张数,并控制幼儿造型的时间。
△关于盐能够使冰块冻结的原理,可以忽略不提,重在感知现象就够了(千万记住,对幼儿,只需要让他们感知各种现象,或者达到表象水平的概念认知就可以了。——编者)。
△教师准备的辅助材料有5种,幼儿在操作的时候难免会发生两种材料混合在一起使用,或者是重复使用的情况,加上教师在操作前的要求提得含糊不清,因此,大大增加了幼儿实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花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虽然要求幼儿两两合作,但是对于如何进行合作,以及如何促进幼儿合作却没有指导到位。(分析得很对。我们经常要求幼儿“好好合作”,但是,合作什么,怎样合作,怎样既合作又分工?却没有指导幼儿。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编者)
△最后“垒高”游戏和一开始创设的“造型”情节相悖。评价也应更多地留给幼儿来表述。
△幼儿的合作是否有必要自始至终?在探索中,幼儿使用的部分材料,如果人手一份会不会更合理?
第三次“磨“课
再一次修改教学设计时,教师的心中更加有了方向,因而更加有信心了。这次“磨“课后决定这样处理教学问题。
 为了能够找到大冰块的较佳大小,教师尝试制作了很多不同规格的冰模。最后使用的是225ml牛奶的包装盒作为冰模,大小非常适合。(这才是教师应该做的事。尤其是科技教育,教学中的未知数特别多,让幼儿尝试、探索,教师是不是也应该先尝试、探索一下,感知一下梨子的滋味?——编者)
 决定精简幻灯片,只留了最具有代表性的4张。
 考虑到操作场地有限,不可能在短短一节课内每个幼儿一样一样材料全部试过,所以,提供人手一份材料的可行性不大,最后,还是决定幼儿合作进行试验,共同发现什么能粘牢冰块这一现象。
 直接进入活动的主题,观看幻灯,并保持画面,营造氛围;
 随后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提供双面胶、单面胶、胶水、固体胶等常见的黏合材料并在这些材料之外增加了盐,但教师不需要对盐进行特殊介绍,只需要引导幼儿对每一种材料都进行尝试,并提示只能单独使用,不能混合;
 要求幼儿及时记录操作结果。通过结果的比较,让幼儿感知盐能粘牢冰块的神奇现象,从而找到连接冰块的方法。在这个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需要幼儿先协商和分工,再合作进行尝试、探索;
 教师特别提示:每一组幼儿都要在众多的可能中通过尝试、探索、比较然后得到正确的答案。
幼儿一开始的设想由于“冰块不能粘在一起”而被迫中断。现在,这一问题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答案,这就为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刚刚获得的经验进行冰块造型创作打下基础。通过不同形态的冰块组合造型,既使是幼儿感知了盐能粘牢冰块,又给了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机会。
整个活动幼儿都是两两合作的,两个人必须学会协商、合作才能在规定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任务。这即使他们学会了合作,又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第三次反思
虽然,这一次的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但还是存在着可以提升的空间。
△对于江南的孩子,冰雕是很少见到的,教师单方面出示的幻灯对孩子来说是完全新鲜的,不熟悉的。如果课前请幼儿和教师一起收集相关图片,不但形式多样了,孩子在收集的过程中也可以积累相应的知识经验,不至于使教学那么突兀。
△在探索活动中,如何要求幼儿将5种材料都操作一遍,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材料中的胶水是幼儿比较少用,也是最容易和盐混合在一起的,我们认为可以取消。
△教师最好给每两个幼儿准备8块大冰块,提醒他们每一种材料试两块,这样,幼儿尝试、探索的结果就更加明显。
△幼儿的记录表,虽然有各种试验结果,但他们得到的只是“我的”结果,对于“大家的”结果感受并不是很深。如果增加一张统计表的话,可以形象的帮助幼儿梳理和归纳试验结果,使得这一结果从“我的”变为“大家的”,这样,更增加了说服力。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教师可以在记录表上编号,准备有相应编号的磁铁,请幼儿在统计表上用磁铁投票。
△最后,造型时教师虽然提醒幼儿抓紧时间,但是,完全沉浸在创作欲望中的孩子是不可能再想到时间的,如果有一个小闹钟,教师设置好时间,以铃声为号,大家一起结束造型、呈现作品。既能有效地增加幼儿的时间观念,又能增加趣味性,还可以免除个别幼儿欲罢不能的现象。(建议教师因人制宜,允许欲罢不能的幼儿到区域中去继续。其实,这暴露了集体教学活动的缺陷。集体教学活动往往一个接着一个,有时间限制,不能照顾幼儿的兴趣、情趣和个性发展。发明班级制教学的夸美纽斯,既给教育带来了高效,又带来了弊端:“制造”出了一批批“统货”。——编者)
△幼儿戴上手套后不再怕冷了,但是,在操作单面胶、双面胶和记录的时候不是很灵活,有的孩子索性取下来了。看来手套应该准备,但是具体带不带取决于孩子自己。
总的反思
通过三次“磨”课,我们努力使这个《垒冰块》活动做到:
教学重点突出,不面面俱到;环节首尾呼应,过度自然;领域融合巧妙,不是拼盘。所有提供的材料,不论是学具还是教具都紧紧围绕目标,顺应孩子尝试、探索的心理需求,使孩子有趣的科学现象支撑孩子的艺术创造。
正是这样的努力,才使得这一活动的质量在每次“磨”课之后都有明显提升。特别是材料投放方面,一点一点的改进,一步一步的调整。
我们的教师始终是努力的,希望进步的,这次“磨”课,让我们懂得了从哪个方向去努力,怎样努力才有效。教师要敢于改变,善于改变。虽然这些改变有的只是一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细节,但是正是在这样的小细节上做文章,却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加精致甚至锦上添花。所以,我们在大环节上要细细推敲,力求简洁,在小细节处要精心设计,追求精致。这样才能确保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可以有更好的效果,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使之真正成为高效的教学活动。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翘嘴巴的小姑娘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