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教学相长:重视培养孩子好问的习惯

来源: 06abc.com 作者: bobo 感谢 bobo 上传 0人参与

     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创造发明与发现都源自于对周围事物、现象的质疑。如:有了“水蒸汽为什么能推动茶壶盖”的问题,瓦特最终发明了蒸汽机;有了“煤是否也能在水里燃烧”的问题,梅尔道克发现了煤气;有了“苹果为什么总是往下掉”的问题,牛顿发现了地球的万有能力;等等。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问题、质疑,哪来的创新与创造。因此我们应重视对孩子好问习惯的培养。

     孩子从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就充满着对认识世界的满腔热情,表现为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怎么会这样?为什么那样?)可以说这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可许多调查却表明:孩子逐渐长大后,能够勤学好思、大胆提问质疑的却不多。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得不反思教育:孩子好提问,我们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了吗?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积极提问的环境了吗?我们意识到孩子提不出问题是有什么困难吗?教育重结果轻过程,造成孩子的思维依赖于老师的暗示,喜欢作出简单的判断,习惯于回答选择性封闭式的问题。思维活动逐渐缺乏主动性,懒于思考。还因为我们常设计“精密”的教学活动,孩子操作老师提供的材料,回答老师预设的问题,没有更多可以自由探索的空间,还以为孩子的反应不出老师所料达成了预想的结果就是成功。孩子们渐渐地也在追求与老师完全一致的答案,就没有了自己的问题。我们反思这一切,迫切需要改变这一切来重新培养孩子好问的习惯。

       一、尊重孩子提问的权利 
      这一点,美国的教师做得很好,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话,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对孩子的问题总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们班级孩子多,有些举手发言,不打断别人说话的规则还是应该遵守,但也应该尊重孩子提问的权利。
      1、允许幼儿提简单的问题。
      孩子提简单的问题,往往被大人们认为没有思维价值,冷淡处理之。其实,问题的简单与深入,与幼儿观察事物的细致程度与积累的认识经验丰富与否等有关。孩子在简单问题的思考中能发现更多深层次问题。我们首先应该不厌其烦地听取孩子的简单问题,给他们一个积极宽松的提问环境。有了适宜的环境,良好习惯养成才有可能。当孩子提出诸如你在干什么、这是什么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发现孩子想了解的不仅仅是这些。教师如能巧妙地回答,就能引导幼儿提出逐步深入的问题。有一次,老师在廊上贴一条横幅标语(热烈欢迎专家来园参观指导)。看到老师与平时不同的“忙碌”,孩子们都问:×老师你干什么?老师没有简单的说我在贴字,而是热情地告诉孩子们: 
    “我在贴一条热烈欢迎专家来园参观指导的标语”,说时还给幼儿指点着字。孩子的提问得到了老师的鼓舞,问题一下子就多了:谁要来我们幼儿园?他从哪里来?什么时候来?指导是干什么呀?干吗要贴出来呀?……深入的问题来了。允许孩子提简单的问题,但不能简单地对待,老师要能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发挥幼儿提问的价值。
               
      2、给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在一些教学活动中,还是存在孩子围着老师转的现象,没给孩子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特别是时间。老师提供孩子操作材料让幼儿活动,希望幼儿能够提出老师预设的问题,以便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活动。这时孩子的玩受老师控制多,孩子一时半会儿不能提出老师需要的问题,老师就急于引导个别孩子能够提出,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绝大部分孩子往往根本没有同样的感受与问题需要,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在一次探索声音的活动中,老师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孩子操作使材料发出声音,孩子们敲的打的扔的各种各样的办法都有。当再次操作要求发现敲打时手有什么感受(目的是发现有振动)的时候,他们还是一个劲地敲呀打呀,全然不顾手的感受。有的不断尝试敲打各种物体,对不同物体有不同声音产生了兴趣;有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敲打,对美的声音有自己的喜好。老师如果能发现这些,相信孩子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探索的积极性也更高,最终也能发现是振动产生了声音。
      因为我们往往不能等待孩子的问题提出,而使探索活动不欢而散。如果我们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就能发现孩子的探索很有意思。在一个“有趣的磁铁”活动中,老师引导孩子发现磁铁能吸哪些,不能吸哪些。一个孩子不去尝试,而对一把钳子也能吸住一枚回形针极感兴趣,忙着展示给大家看。老师发现后,请这位不善表达的孩子在大家面前展示了这个发现,提出了他的问题,唰唰唰许多小手举起来了。有的问:怎么钳子能吸东西了;有的表示怀疑地问:是不是勾住了;有的则大胆猜测说:是磁铁的粘性传到钳子上了。孩子们都对这个现象产生了问题,只是有的说了,有的没有说而已。孩子在寻求问题答案中进一步探索。老师在这里起到了支持幼儿提问行为的作用,给了幼儿产生不同问题的空间,他们的思维活跃了。如果老师只允许孩子发现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什么。以上情况就不会出现,精彩的问题就没有机会得到探索。

     二、关注孩子的问题表现
     孩子提不出自己的问题,只能被动接受老师的指导,形成不了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渐渐地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就弱。孩子缺乏独立思考,老师就更有可能想当然地采用传授、灌输式的教学。这是我们老师所不愿看到的,然而却会在自己不经意忽视孩子的问题表现中发生着。其实孩子的问题往往有其独特的表现,需要我们去发现。

     1、在孩子的操作过程中,发现孩子的问题。
     我们能够相信孩子有一百种语言,那么在培养幼儿善于思考问题习惯的时候,就不该只有一个用语言表达问题的标准。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弱些,但并不表示他就没有自己的问题思考。孩子的思维是直觉行动、直观形象的,他们对事物产生的问题往往多藏在操作活动中,而我们习惯于组织操作后的交流,好象只有在交流中孩子提出了问题才真正进行了探索活动,所以常出现操作时孩子热情高涨,交流时孩子懒懒洋洋,这种现象在年龄越小的孩子中越明显。
                
    在一个沙的探索活动中,老师提供了足够的沙,引导幼儿发现沙的特点。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却在说说自己的发现时,许多都说不出来。于是老师再次引导幼儿玩,进一步细致的观察,发现有的孩子反复用手指摁、划,出现了一个个小洞洞、一条条道道,他们是对沙怎么能画画产生了问题呢;有的把沙掏起来,让沙从手指缝里顺利地流出,一次又一次,发现沙怎么象水一样会流的;有的盯着沙仔细地看,沙有各种色彩,可远远看却是黑乎乎的;有的把沙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疑问怎么会不掉下来的?与他们一一交流,在操作中发现孩子的思维很活跃,他们的关注点很多,仔细观察他们的活动表现,帮助其进一步探索,就能使孩子获得探索成功,成功让孩子对问题思考更感兴趣,形成喜欢思考的习惯。 

    
       2、做孩子的知音,与孩子想到一块儿去。
      当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依依呀呀的表达被大人所领会时,会因兴奋而更多表达,所以当孩子有自己的问题,但不能准确表达的时候,老师要耐心倾听,再根据观察了解,帮助孩子准确提出问题。这样孩子提问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提问是孩子积极思维的外部表现,我们要鼓励孩子多提问,有爱提问的好习惯。但任何一种习惯要形成都离不开一贯地坚持与练习,养成好提问的习惯也一样需要练习。孩子细致观察的能力还较弱,他们对周围变化、新鲜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不变的环境对孩子提问习惯培养不利。我们可以通过变化区角活动的材料,带幼儿外出参观,使幼儿每天都接触新事物,有提出问题的练习机会,一个孩子有问题就可展示给许多孩子,引发更多孩子的问题,让提问与讨论解决问题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就不成问题了。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论幼儿钢琴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