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问题情景 激发群体互动
“欲擒故纵”引导教师关注关键问题
我园大班年级组教师在开展“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时就幼儿关于“万里长城”的关键经验问题展开了研讨。很多教师都认为应该把长城“长”的特点作为幼儿首要的关键经验,理由是:“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教研组长发现大家的观点只停留在对教材的浅显分析上,没有从幼儿的角度展开思考。怎样让教师关注幼儿发展的需要呢?教研组长并没有直接亮出自己的观点,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抛出问题,认为应该把长城的用途作为幼儿的关键经验。组长的观点与教师的观点相对立,为了质疑组长的观点,教研现场讨论高潮又起……
大家纷纷质疑组长没有顾及幼儿的接受能力。此时,组长反问大家:“那么大家刚才确立以长城‘长’作为幼儿的关键经验,是否也没有从幼儿的角度思考呢?”峰回路转,组长又把讨论拉回到前面的话题中,教师们恍然大悟。
显然,教研组长在此采用了“欲擒故纵”的办法让教师们认识到,应该从幼儿的经验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去分析教材。“如果我们的课程仅仅从成人的需求角度出发,那就有可能偏离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就难以构建真正的适宜幼儿发展的课程”。
“无事生非”引导教师关注问题本质 我园“青年研习小组”曾就如何观察和把握“幼儿注意力分散行为”进行了一次研讨。青年教师们列举了很多幼儿注意力分散的行为表现,但显然大家关注的大多是幼儿的显性行为。这时,组长抛出了一个问题:“我扮演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吗?”教师们一致认为“组长是现场唯一一个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因为她没有任何小动作”。组长却不依不饶地继续追问“没有小动作就是注意力集中,你是否同意这个判断标准?”
这个看似“无事生非”的问题引导大家对“注意力行为”展开了分析,显然将整个研讨话题引向了深入。组长的追问让青年教师们开始关注和质疑问题的本质,已有经验与新现象、新问题间形成了新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教师反思并形成更深层次的看法。
可见,追问不是“无事生非”,而是为了将一些因熟视无睹而被忽略的问题突显出来,以揭示问题的本质,引发教师对问题本质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营造了教研活动积极活跃的气氛,提升了教研活动的品质。 “推波助澜”推进教研更趋深入。
中班年级组在观摩了“妈妈包里的秘密”的活动后开展了现场评课活动。教师们有欣赏与肯定,也有咨询和质疑,最后将研讨的话题集中在“如何制订活动目标”上,是以认知为重还是以情感为主,争论双方据理力争,但都不能说服对方。教研组长清晰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但如何乘势推进研讨进一步深入呢?教研组长采用的方法是“不断变换角色,为争论双方加油助威推波助澜”,将研讨活动导向深入。
教师受专业能力和研讨水平的限制,一旦遭遇两难问题就会出现研讨和辨析不深,阐述和思考不力等现象。对此,教研组长应见机行事,根据问题推波助澜揭示矛盾,在关键时刻又能灵活地充当双方的辩护者,引导双方据理力争,依循矛盾脉络由浅入深地激励教师积极思维,提升经验。
问题情景引发了教研现场生动积极的碰撞对话和审视问题的深刻性,问题情景给教研文化带来了一丝春意和万般生机,所有这一切都改变着教师的自主意识和专业能力。
手工材料
关键词:互动
- 互动产生效益 2013/02/21
- 互动教学——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有效策略 2013/01/30
- 数学活动区教师—儿童互动分析 2013/01/22
- 浅谈情感交流与师幼互动 2013/01/03
- 幼儿园的班级家园互动栏 2013/01/0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