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家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张雪门( 1891~1973), 浙江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早在三十年代, 他就与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他一生潜心研究学前教育, 特别是幼稚园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写出了进200万字的著作, 大大丰富了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宝库。在他的著作中, 有关幼稚园课程方面的理论与思想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些著作主要包括:《幼稚园的研究》《幼稚园课程编制》《课程组织法》《幼稚园教育概论》《幼稚园教材研究》《幼稚教育新论》《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增订幼稚于思念行为课程》等。这些著作被收入戴自俺主编、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下卷)。虽然这些著作的许多内容是重复的, 但是, 从中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张雪门先生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思想。这些思想涉及课程的本质、幼稚园课程的内容与来源、幼稚园课程的编制与组织的等方面, 而他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则集中地体现在他的“行为课程”的理论与思想。
(一) 课程的本质是经验与行为
研究课程, 不能不探讨课程的本质问题。课程的本质, 集中地反映课程的基本特性。那么课程是什么呢?从他是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张雪门关于课程本质的理解在不同的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经经历了从“经验”到“行为”的转变。
在早些年份的著作《幼稚园的课程》中张雪门认为,“课程是经验; 是人类的经验, 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 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呢?“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上卷24页)
由上可见,课程就是经验。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张雪门先生并不把所有的自然经验都看作课程。因为自然经验太、零碎太紊乱,自然经验的获得太不经济,自然经验仅有适合简单环境的常识, 不足以供高深专业的需求。在他看来, 课程是有选择的经验, 是有价值的经验,“是适应生长基本价值的选品,岁时代而变迁”。张雪门先生批判了当时学校把课程仅仅看作是“知识 ”乃至“书本”的倾向, 认为要改造民族, 首先要打破有关课程的谬见,恢复课程的本来面目。课程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课程原是人类生活有价值的经验。只为这些经验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绝大的帮助, 所以人类要想满足自己的需要、适合社会的生活, 便不得不想学得这些经验。”(上卷,178) 而“其实课程的范围很大, 技能、知识、兴趣、道德、体力、风俗、理礼节种种的经验, 都包括在课程里。”(上卷,339)“课程非但是人类生活的经验, 尤其是有价值的经验的选品。”(上卷,339)这些经验不是一经过选定就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需要有变迁, 适应时代的经验于是也有变迁, 而课程的内容更不得不随之而变。“所谓变更课程的内容者, 不过适应当代的需要,以合于生长的原则罢了。”(上卷,340)
课程是一个变化的范畴和概念,人们对于课程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张雪门先生也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 他把课程主要理解为经验, 经过选择的有价值的经验和材料, 这种经验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到60年代, 他对课程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在《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中, 张雪门提出了“行为课程”的概念,并系统论述了他关于行为课程的思想。何为行为课程?“生活就是教育; 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 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包括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 也和一般的课程一样, 然而这份课程, 完全根据于生活: 它从生活而来, 从生活而开展, 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下卷1088)幼稚园课程应强调直接经验。行为课程“首先应注意的是实际行为,凡扫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养鸡、养蚕、种玉蜀黍和各种小花, 能够实际行动的, 都应让他们实际去行动。从行动中所得的认识, 才是真实的知识; 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 才是真实的问题; 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 才是真实的制拖驮环境的能力。游戏、故事、唱歌等教材虽然也可以表演,然而代表不了实际行为。”
从张雪门的上述论述中, 我们可以看到, 他对课程本质的理解从经验转到行为, 只是从重点为经验转向重点为行为,或者说是注重经验到注重直接的经验。他强调让儿童在亲身的行动和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 这样的经验对儿童发展才更有价值。因此可以说, 张雪门先生对幼稚园课程的理解更深入更科学了。
(二) 课程和教材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
课程是经过选择的有价值的经验, 是儿童的直接的实际的行为和活动。课程是是儿童生长需要的材料。而儿童不仅是自然的人, 也是社会的人。因此, 为儿童发展所选择的经验,必须具有社会意义, 同时又必须适合儿童发展的需要, 但首先应从儿童的生活环境中搜集材料。这些材料的来源, “仍不外由于儿童的本身和其所接触到的环境。”即是说, 幼稚园课程来源于学前儿童直接的活动。
那么, 儿童的直接的活动有哪些呢。张雪门认为, 可以构成儿童课程来源的直接的活动有如下四种: 1. 儿童自发活动;2.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升的活动; 3. 儿童与人事界接触而剩生的活动; 4.人类聪明所产生的经验, 而合于儿童的需要者。
教材是课程的支柱, 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实现手段。课程确定以后, 选择和编写教材就成为非常关键的因素。根据这四种活动及其要求,张雪门把幼稚园课程划分为以下具体内容,这些具体内容就形成了幼稚园的教材。 首先,张雪门先生确定了选择幼稚园教材的标准或条件。他认为, 教材的功能在于满足儿童的需要, 自然应在儿童的生活里选材。教材应该从儿童的直接经验中选择有价值的部分, 加以合理的组织。但是仅仅这样, 显然还是不够的。真正适合儿童发展的教材, 应该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 教材必须合于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
儿童必须学习人类积累下来的经验。但是, 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的, 人类积累的经验的价值也是变化。从古代遗传下来的有价值的经验, 不一定符合现实生活的需要, 有的甚至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而儿童是现实生活中的儿童, 他们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发展的。因此,为饿儿童选择的经验, 应该适合现实生活的需要。
2. 教材必须合于社会普遍生活的标准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从城市到农村, 从沿海到内地, 从北到南, 各地差异比较大,所编写的教材,不能把全国各地的所有情况都照顾到,而各地的情况有是时刻在变化的。因此,教材应该符合社会普遍生活的标准, 只能注意最大多数的普遍要求。
3. 教材必须合于儿童目前生长阶段的需要
进幼稚园的儿童, 他们“非动作无以促进生活的健全, 也非动作无以满足好奇的欲望……不是动这样, 便是动那样。动作是整个的,其流转演变, 无痕迹可分, 知识技能……仅为动作的结果而已!所以教材要适合儿童生长现阶段中的需要, 句得看能不能抛开分类的抽象知识, 变成了直接的具体的行动。”
4. 教材必须合于儿童目前的学习能力
教材应适合现代儿童的学习能力, 诸如摇船、荡秋千等, 可以用来联系儿童的平衡感; 用抛球可以发展儿童的投准, 用堆积木、修铁道、盖楼房、种玉米等, 可以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与能力;等等。
上述四种标准不是各自分裂的, 而是互相联系的。选择教材, 应该进行全面的思考。
(三) 幼稚园课程的特点和编制
幼稚园课程是为幼稚园的儿童所设计和准备的, 应能促进儿童健康活泼的发展。因此, 幼稚园课程必须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那么这样的课程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1. 整个的
幼稚园的课程不能像中学和大学的课程一样采用分科组织,而是“一种具体的整个活动。”在幼稚园, 各种科目都变成儿童生活的一面, 不能分而且不必分。“不独这科与那科不分, 有时候甚至一种科目当作儿童自己生活之表现, 科目与人都无法分了”。
2. 直接的
中小学似的课程多偏重于间接经验, 而幼稚园的课程应注重儿童的直接经验。让儿童通过亲身活动来获得经验, 对儿童具有更大的发展价值。
3. 偏重个体发育
中小学时期, 课程虽然也注意儿童的生理与心理需要, 但不像幼稚园时期分量大。幼稚园时期, 儿童正处于6~7岁以下, 其身体的发展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迅速,而且儿童的情绪、兴趣、性情等心理的发展, 都与这个时期有密切关系。所以, 幼稚园课程应更多地重视儿童本体, 而不是较地强调社会制约性,同样不能过多地强调间接经验和知识。
张雪门认为, 编制幼稚园课程时应特别注意三点:
1. 幼稚生对于自然界和人事界没有分明的界限;他们看宇宙间的一切的一切, 都是整个儿的 2. 幼稚生时期, 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 编制课程时, 不能忽视社会的希求, 但更应注意儿童现在的需要和能力。
3. 幼稚园的课程, 应根据儿童自己直接的经验。
因此, 幼稚园的课程,不能是学科式的; 学科式的课程不适合儿童生活的。
根据幼稚园课程的特点, 张雪门构建了幼稚园课程结构和相应的教育目标。认为幼稚园课程由游戏、自然、社会、工作与美术、故事和歌谣(言语与文学)、音乐、常识等方面组成。每一方面都包括许多具体的内容。
游戏活动:感觉游戏、竞争游戏、社会性游戏、猜测游戏、表演游戏、节拍游戏等; 自然活动: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观察自然现象、旅游参观、科学小实验等;
社会活动:有关家庭的认识活动、参观附近的社会场所和设施、了解各种职业的活动、了解其他社会团体的活动、节日和纪念日活动等;
工作和美术活动:参加家庭与学校的工作、模拟成人的职业工作、模仿成人家庭的工作、美术工艺活动等;
言语文学活动:自由谈话、特殊谈话、有组织的团体谈话和活动、述说故事(动物故事、神仙故事、浅近的科学故事、笑话、寓言、名人故事、传说)和歌谣(儿歌、民歌、谜语、游戏歌)等;
音乐活动:听音乐、辨音、拟音、唱歌、演奏简单的乐器等; 常识活动:关于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活动,关于家庭、邻里、工厂、商店、公共机关和社会团体方面的认识活动,关于节日和纪念日的活动, 以及其他自然方面的活动。
(四) 幼稚园课程的编制
如何编制幼稚园课程?张雪门认为首先必须明确“儿童是什么”。为此, 他提出了五个小问题:儿童是不是和空的东西一样?儿童是不是和植物一样?儿童是不是和动物一样?儿童是不是从不完备到完备的一段里程?儿童究竟是什么?
儿童是生长的有机体。儿童的全部生活都的生长的一段,他有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他用自己的生理和心理, 与其当时的环境相接触, 因而发生交互的反应, 促进自己的生长。这就是儿童的本体。
儿童因身心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生长, 在这种生长的过程中, 儿童获得的是经验。人类的经验按其性质分为三种:认识、知识、技能。这三种经验不一定能同时获得。而即使获得的经验, 也要经过重新构建和改造。按范围来讲, 经验有自然经验和人为经验。自然经验无目的, 在生长上是堆积的经验;人为的经验是有目的的, 按一定的步骤所获得的, 在生长上是有机的经验。
手工材料
关键词:学前
- 学前教育中如何尊重幼儿 2013/02/02
- 学前教育发展史册的崭新篇章——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价值蕴涵 2012/12/28
- 幼儿园的变化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影响 2012/12/14
- 当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导向(二) 2012/11/26
-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观察和评价 2012/11/26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