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学习数学创造数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科学教育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可见从幼儿生活中出发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是一条有效的渠道。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环境
《纲要》中提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首先,教师本身要有创造精神,创新意识,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真正做到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幼儿,对幼儿的“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想象,应敏感地捕捉他们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引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以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的、能独立思考的、敢于质疑、释疑的条件和心理环境。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让幼儿具有自信心、有安全感、有自由感,是营造其心理环境的关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培养幼儿创造性要做到“六大解放”,其意义就是让幼儿具备自信性、有安全感、有自由感。最后,我们教师要多对幼儿说:“当然可以”、“相信你能行”“让我们来试试”一类的话:多鼓励、多支持、多表扬、多接纳、多容忍、多欣赏,坚持正面教育,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扮演一下“弱者”,让幼儿积极想办法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获取成功感。在平时我们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多给幼儿自主、自由的机会。如有一次学习“对称”时,让孩子说一说人的身体有哪些地方是对称的,孩子们七嘴八舌说了许多。有一个男孩补充说:“人的屁股两边是一样大,对称的,妈妈的乳房是对称的。”当时我大惊失色,不知该如何回答,是该表扬呢还是……但孩子说的是事实,我不能用成人的道德来对待孩子的语言,这样会误解了孩子。于是我给予了肯定:“你观察的真仔细。”这样就会让孩子知道老师是非常尊重他们的,他们也就敢于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想法。孩童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孩子们奇异丰富的想象往往孕育促进奇妙的创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一句称赞的话语,一束关注的目光也就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二)提供创造性学习的环境
依据幼儿学数的身心发展特点,提供材料,让幼儿直接摆弄与操作,以达到“动作建构”的目的。通过幼儿自选材料、自由操作、自主活动,使幼儿处于一种受启发状态,有创造尝试的愿望,能与环境积极作用,将已有知识经验重新创造性地组合或迁移,获取新的知识与经验。
按此要求,我们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具有多功能性的,能使幼儿在感受这些材料色、形、数等方面刺激条件下,出现不同的摆弄操作,多方位获取经验,允许有多个答案存在。如,为大班幼儿提供排序用的串珠,出现有按颜色串的,按珠个数相同串的,按珠个数递增串的,按珠个数递减串的……幼儿自己进行总结,得出九种不同的串珠方法。又如扑克牌,孩子们有的接龙,有的比大小,还有的列加减题。在集体进行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经常提一些一题可作多解的问题,让幼儿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提出与教师和同伴不同的解答方法,如在改错题中,对6+1=5的改法,不只是一种答案,幼儿可改成4+1=5,6+1=7,也可将“+”改成“-”成6-1=5。也有一事多说的,如:5+2=7,让幼儿说说如何算的方法,有从5和2合起来是7,从组成角度思考的。也有说5添上2是7,也有说5后面第二个数是7……可见,幼儿可从多种数学思维的角度创造性地解题。
(三)选择生活化、游戏化的材料
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取知识的多少,激发兴趣的大小及开发智力的深度。如:大班幼儿学排序,我们利用幼儿洗手时经常出现推拉、拥挤等混乱现象的问题,请幼儿为老师想办法,怎样解决洗手不推不挤的问题,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踊跃发表意见,有说一组一组去的,有说让女孩先洗的,有说要互相谦让的,其中有几名幼儿说出了:排好对,一个接一个去洗手的办法。教师肯定了幼儿的想法,特别表扬了说出排队办法的幼儿。紧接着教师又提出了生活中什么场合要排队,家里的东西哪些可以排队等与数有关的问题。同时请幼儿回家找可以排队的物品,看谁找得多,并且带来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排队游戏。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材料种类繁多,包含的关系数学也不计其数。幼儿对同伴的材料往往产生好奇,总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这种好奇心,引导幼儿在同伴的材料中学习史学知识。这样相互地交换材料,可用材料极其丰富,不但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材料蕴藏的数学关系中,幼儿拓宽了视野。前面提到的请幼儿回家寻找排序材料,我班43位幼儿带来的材料千奇百怪,各有特点。我们引导幼儿开展了包括量的正逆排序、数的正逆排序等活动。如:量的排序:按大到小,所有材料有:纸盒、机器人、饭碗、鞋子等;数的排序:按1到10,用牙签、蜡笔等。在教幼儿学“分类”时,我们根据班上幼儿衣服、鞋子的颜色、式样及女孩头发长短等出发。幼儿在众多的材料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求知欲,也得到了无限的乐趣,增强了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同时教师也从制作材料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幼儿的观察指导中。
二、活动与指导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快乐。”在数学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艺术在于适时地把握时机,激发幼儿的探索学习的欲望。如在学习“9的组成”时,我设计了“智取圆片”的游戏,要求幼儿从9片圆片中取出7片圆片,并且取得快。在操作中幼儿常用的方法是迅速数出7片圆片,于是我提问:9片圆片可以分成7片圆片和几片圆片?幼儿回答:7片和2片。我又问:是数7快呢,还是数2快?幼儿通过操作,很快得出“数2快”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我又请幼儿从9片圆片中拿出4片时,此时,有的幼儿数出4片,有的幼儿数出5片。“哪种方法更加方便呢?”我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幼儿判断,幼儿为解决这一问题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操作,最后得出“数4片快些”的结论,原因是“数4片比数5片少数一片”。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9的组成”的形式,得出结论:出现在左边各数依次递减1,在右边各数依次递增1的排列。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不仅加深了对“9的组成”的理解,而且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我的体会
幼儿数教育的特点是以逻辑思维为主,幼儿的年龄特点是知识经验尚贫乏,所以离开数学教育的内容,离开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是要碰壁的,是幼儿力所不及的,所以要从本学科特点及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才可能是行之有效的。
在数学教育中,幼儿的创造性体现在他们对空间、数、行、时间等粗浅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所以除了设计适合于幼儿发展水平的集体数学活动和及时提供多功能的材料外,我们还要把数学知识融入于一日生活中,重要的是发现、了解幼儿学习的过程,并对材料的使用,幼儿与材料发生作用时的动作、语言、表情、态度等的观察作一分析思考,了解幼儿的点滴创造性表现并予以肯定和鼓励,这不仅是真正落实规程精神——让幼儿主动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重视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单纯追求结果。
由此可见,把创造性思维培养落实到幼儿学数学过程之中,把幼儿学数学寓于游戏之中,不仅使幼儿学得实、学得主动,而且使幼儿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性得以发挥。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数学
- 数学活动《魔法机器》 2014/10/08
- 数学教学活动《装在哪里最合适》 2014/10/08
- 数学活动《春天的花》教学反思 2013/03/03
- 制作数学学具的体会 2013/02/22
- 如何消除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焦虑情绪 2013/02/2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