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随机教育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散步、饮水、进餐等活动,除了具有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等作用外,还以其真实的情景性、出现次数的频繁性以及内容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成为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有意识地挖掘这些生活活动中蕴含的数学内容,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散步中的数学教育
案例:不同方法的站队
一天午饭后,我像往常一样正准备组织幼儿排成一队去散步。这时安琪跑过来说:“老师,我们也像大班的哥哥姐姐一样分成两队,男小朋友站一队,女小朋友站一队,好不好?”这不正是引导幼儿进行分类计数的好机会吗?于是我说:“好呀,我们比赛,看哪队站得又快又好。”队伍站好后,我提议孩子们数一数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各有多少,谁多谁少。每一队小朋友开始派代表点数,最后他们数出男孩子11个,女孩子8个,男孩子比女孩子多。我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男孩子比女孩子多几个呢?”这下孩子们被难倒了。短暂的沉默后,洋洋大声说:“我有办法了。”按照他的要求,两队小朋友一个一个拉起手来,多出来的男孩子没有人牵手,洋洋便走到他们中间数起来,很快就数出来是3个。
在无法直接运算的情况下,洋洋运用所掌握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和点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以后的散步活动中,根据孩子们的提议,我们不断改变站队的标准,有时按小朋友所穿衣服的颜色站:穿红衣服的站一队,穿蓝衣服的站一队,穿黄衣服的站一队;有时按个头站,高的站一队,矮的站一队;更有趣的是有时按小朋友的兴趣爱好站,喜欢唱歌的站一队,喜欢讲故事的站一队……在站队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分类、计数和统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在散步活动中,我还引导孩子边上下楼梯边数台阶学习计数:在园中散步时观察花坛里的花开了多少,哪种颜色的最多;秋季时观察天空飞过的大雁排的队形是什么样子的,有多少只;塑胶操场上都有哪些图形;周围的房顶是什么形状的;等等,有效地利用散步活动丰富幼儿的各种数学经验。
喝水中的数学教育
案例:为汽车加油
为了保证幼儿的饮水量,我园规定中班幼儿每天要喝8杯水,最低不少于6杯。为了督促幼儿做到,且便于统计幼儿真实的喝水情况,我设置了一面“为汽车加油”的墙面记录:用磁带盒和卡纸做成一辆辆小汽车,幼儿每喝一杯水就往汽车里加一次油(往自己的汽车中放一个压膜的小水点)。半日活动结束时,幼儿对自己的饮水记录进行计数和统计,数量不够的我及时予以提醒。每天离园时,孩子们还会跟爸爸妈妈一起数一数今天喝了几杯水。这种有趣的形式既保证了幼儿身体发育所需的饮水量又解除了家长的顾虑,还提高了幼儿的计数能力。
在饮水这一生活活动中,还蕴含着许多数学教育的契机,如:小班可以结合寻找杯子渗透上下方位;通过一个杯格里面贴一个标志放一个杯子渗透一一对应;通过一个杯架里有许多杯子渗透1和许多等内容。而大班则可以通过使用大小不同的杯子接水来渗透量的概念和守恒;通过数出杯架里共有多少个杯子进行计数,通过小朋友喝水时拿出杯架里所有杯子,杯架里一个杯子也没有了感知“0”的意义;等等。
进餐中的数学教育
案例:分葡萄
这天,起床后的水果是葡萄,每张桌上都放着满满一盘洗净的又圆又大的紫葡萄。我问:“小朋友,葡萄不像苹果那样能一人分到一个,这么多葡萄,怎样才能让每个小朋友分到的一样多呢?”有孩子说:“先数一数共有多少粒葡萄,再看每人能分到几粒。”有孩子反对道:“这么多能数过来吗?又没有那么多盘子,往哪里数呀?”激烈地讨论后,浩浩说:“老师,我有办法,我们每人先都拿5粒葡萄,吃完后,看能剩下多少,如果够的话,然后再一起2粒2粒、1粒1粒地分着吃,这样不就一样多了吗。”我惊讶于他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赞同地说:“好吧,现在每个小朋友先吃五粒。”教室里顿时响起了1、2、3、4、5的数数声。接下来,孩子们又采用了两次大家一同分2粒的方法,两次一同分1粒的方法,渐渐地他们发现盘子里的葡萄越来越少。宇宇说:“老师,还剩2粒葡萄,我们组有6个人,不够分了怎么办呀?”我走过去,说:“这两粒我们就分给今天积极动脑的浩浩,大家说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此后,每当吃葡萄、草莓、枣等个头小而数量多的水果时,我和孩子们都会用这种方法。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计数本领,还渗透了均分的意识和概念,更培养了幼儿的估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进餐活动中,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数学教育内容,如让幼儿摞放餐盘,练习一一对应的关系;让幼儿整理餐具,锻炼幼儿的分类能力;让幼儿点数进餐幼儿的男女人数,提高幼儿的计数本领……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数学
- 数学活动《魔法机器》 2014/10/08
- 数学教学活动《装在哪里最合适》 2014/10/08
- 数学活动《春天的花》教学反思 2013/03/03
- 制作数学学具的体会 2013/02/22
- 如何消除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焦虑情绪 2013/02/2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