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多媒体运用于幼儿教学活动的适切性研究

来源: 06abc.com 作者: haike 感谢 haike 上传 0人参与

作者姓名:金胤
单位:上海市松江区荣乐幼儿园

本课题的研究针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价值、多媒体手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成果的共享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课题研究的过程帮助教师不断积累选用适切硬件的经验,获得开发教育教学软件的能力,提高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的积极性、主动性、科学性、有效性。
课题研究的过程丰富孩子学习的方式,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提高孩子学习的能力,比如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艺术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电脑操作能力等。
课题研究的过程提高了全园教师制作、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整体水平。在我园 “渗透式科技启蒙教育”的特色课程构建中,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新世纪的教学改革几乎都面临一个共同的课题:如何改变简单传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构建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所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运用多媒体手段对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教学活动时效肯定大有裨益。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课程实施中的应用,建立由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学习软件和“园园通”工程交织构成的立体的信息环境,逐步实现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时空。”可见, 在二期课改深入推进的今天,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是必然也是必需的。
在我国,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手段,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已有的一些研究很多将重点落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上,有的课件在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有时课件更是限制了教师的“即兴发挥”,把原本的“课件辅助教师”,变成了“教师辅助课件”,使本身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又套上了现代化的枷锁。不少教师更是认为只要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教学效果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因而走入了误区,削弱、消减了多媒体的优势,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针对现有研究中的误区,结合我园“渗透式科技启蒙教育”的园本特色研究,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探究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开发幼儿潜能,发挥多媒体技术个性化教育的优势,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化技能的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   幼儿教学活动   适切性
注*:1、课题组成员:
     2、该课题得到了园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二、关键词界定
【多媒体】一般的说法是:将影象、声音、图形、图象、文字、文本、动画等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实现一定的功能,就称之为多媒体。本文中的多媒体牵涉到多媒体设备、多媒体制作软件和多媒体作品等。
【幼儿教学活动】这里的教学活动特指幼儿园正规的教学活动,由教师、3-6岁幼儿、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和方法等众多要素构成。
【适切性】适切性从其一般含义上看,是指某事物与其所处环境中诸多因素的相关程度,通常表现为适当、恰当或适合需要等方面的特征。适切性问题是用相互联系、整体的观点认识和研究事物的基点。多媒体运用于幼儿教学活动的适切性则在于体现学习的方式与幼儿的需要和自身条件、学习内容、活动的设计组织等之间的契合程度。
三、课题研究目标
开发一批适合幼儿园孩子学习需要的教学课件,提高多媒体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的适切性,通过教师、幼儿、多媒体课件三者的互动,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四、课题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大胆尝试、积极实践、及时反思,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通过案例研究法,对研究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以滚雪球的方式加以解决。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多种技术、设备选择、运用的适切性。
包括合理选择与教学内容、活动需要相适应的制作技术或多媒体设备,尤其是在使用中要如何有效整合多种技术手段与设备,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能动性。
2、多媒体运用于幼儿的适切性。
探索多媒体运用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教学活动中的使用特点,尝试引导中、大班幼儿自主操作多媒体课件学习。
3、多媒体运用于学习内容的适切性。
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使用多媒体技术,积累相应的教学课件。
4、多媒体运用于教学活动过程的适切性。
探索在以不同领域内容为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怎样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互动,使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5、成果共享的有效性。
    探索科学建立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共享资源库与共享制度,实现动态管理及有效使用,最大程度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价值。
六、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3.8  
●收集资料,拟定计划。
●确定课题,组成研究小组。
(2)实施阶段:2003.9——2005.6
●小组成员不定期地学习相关理论,参与各种技术培训。
●实施方案――阶段反思――调整实施――再反思――再实践。
●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整理。
●建立多媒体技术培训小组,根据园内其他教师需要,进行技术提高、实践运用等方
      面的培训。
●制定并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表》,不断提升已有课件质量。
●建立《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共享资源库》,推广使用。
(3)总结阶段 :2005.7、8
●撰写结题报告。
●整理实践活动方案。
●整理课题组其他资料。
七、课题研究结果
(一)多媒体课件使用价值的肯定
1、多媒体课件使幼儿主动地融入活动。
多媒体课件往往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富有童趣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说,增加了活动的吸引力,使幼儿能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增强了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激发了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多媒体课件可弥补传统教学具的不足。
我们并不能用多媒体课件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具,然而却能用多媒体课件弥补其不足,从而达到传统教学具无法达到的效果。比如利用课件的动态特性表现一些动态画面或抽象的概念。
3、多媒体课件能减少资源的浪费。
传统教学具由于制作材料的限制,不能长久保存或反复使用;传统学具需要教师重复制作多份;1份传统教具无法提供多位老师同时使用。而多媒体课件完全能解决这些问题,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
(二)适切性研究结果
1、各种多媒体设备、技术选用的适切性
(1)多媒体设备的选用
多媒体设备包括计算机、无线关联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电视机、影碟机、录像机等,另有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辅助设备,功能不一、各有所长。
面对各种设备,教师可能不知所措,无从选择;也有的一味追求活动形式的新颖、花哨,在一个活动中盲目使用多种设备。多媒体设备的合理选择、运用是保证活动良好效果的基础。
●活动前,教师首先衡量使用多媒体设备的必要性。
以中班散文欣赏《小树叶》为例。散文以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了小树叶在四季里的不同形态、不同经历。教师考虑如果制作多媒体课件,活动中运用计算机、电视机或是计算机、无线关联投影仪,有以下几个优点:①与静态的图片相比,多媒体课件在声音、图像、动画方面的完美结合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视觉、听觉的主动参与;②计算机的可控性强,教师可根据活动需要随机控制场景的转换、动画的播放,而免去了更换图片所浪费的时间或者图片掉落的尴尬;③电视机、投影仪的使用使幼儿有一种观看动画片的兴奋感,活动中更投入。
研究提示:当磁性黑板、演示图片这些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满足活动需要时,应考虑使用多媒体设备。
●活动前,教师还应考虑选用何种多媒体设备。
以大班活动《别和它们做朋友》为例。教师选用了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件中表现苍蝇在垃圾堆上飞舞的场景,为求得画面的真实性花费了教师不少的功夫。如果此时使用摄像机到小区垃圾筒拍摄实景,再经过编辑插入课件,不仅能节省时间,而且由于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更能引起共鸣。
●活动中,教师必须考虑各类设备组合使用的效果发挥。
大部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活动,设备的使用都不是单一的。
比较常见的有计算机、无线关联投影仪或电视机、录音机的组合;电视机、影碟机的组
合;摄像机、电视机的组合等。选用时力求设备最优化,教师使用更简便。
另外,教师还可根据自身能力需要,组合使用各类多媒体设备。比如课件制作中声音与动画合成是一个难点,未掌握此技术的教师可尝试把动画制作在课件中、声音录制在磁带里,将计算机与录音机组合使用。
研究提示:多媒体设备种类不少,应从活动需要、使用效率、运用效果等方面考虑,选用合适的多媒体设备。
(2)多媒体软件的选用
【多媒体制作软件介绍】
国外开发软件:authorware, Director, Powerpoint, Flash, Toolbook等
国内开发软件:方正奥思,宏图,摩天等
我园教师目前掌握的制作软件有ppt、flash、photoshop、cooledit、灵童、超级解霸等。
●根据活动需要选用不同软件。
    在大班主题活动《松江的塔》中,教师将五张塔的图片,分别用ppt软件制作成教师使用的演示课件,用flash软件制作成供幼儿操作的拼图游戏。在主题开始阶段,教师用演示课件向幼儿介绍松江的五座古塔,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对每座塔的主要外形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当主题进入尾声时,孩子们在拼图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对五座塔的认知,更体验了使用电脑学习的快乐。
●根据自身实际选用不同软件。
Flash动画的制作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力一般的教师更多地选用ppt软件制作课件。
在制作课件时,能力相同的教师也会因为习惯或是擅长的软件不同,而有选择性地运用
不同软件。比如运用flash和photoshop都能修改图片、增加图层,flash和灵童软件都能制作拼图游戏,cooledit和音频解霸都有截取声音的功能等。
2、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运用多媒体的适切性
(1)多媒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运用
●运用于小班阶段
·激发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鉴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幼儿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而多媒体生动形象、多彩变换的特点能更好地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关注学习内容,引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活动《谁的耳朵》为例,课件开始画面中出现兔子、小猫、熊猫、小猪的耳朵,其他部分用问号覆盖,幼儿根据耳朵的特征推测出是什么动物,教师点击问号公布正确答案。画面二、画面三中的设置大致相同。这样的形式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兴趣特点及喜欢重复的年龄特征。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动物基本外形特征的认识,并不知不觉熟悉理解记住了儿歌内容。较之以往教师念、幼儿跟的教学方法,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高兴、学得主动,仔细看、认真听、积极想、大胆说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
·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有些重难点往往不易突破,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使幼儿接受的教学手段,达到知识的迁移。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活动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一种有效手段。
以故事《小动物回家》为例,故事中出现七个角色,故事的发生发展又以对话贯穿,小班幼儿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课件中设计的动画首先帮助孩子分辨清七种动物的不同走路方法(小鸟、蝴蝶飞,乌龟、小鱼游,小猫、小狗走。在比较后孩子们发现故事的主角小熊走路方法和小猫、小狗一样),从而为理解故事内容奠定基础。故事中的对话随着小动物的出现响起在孩子们耳畔,他们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来:“你好”“我们做朋友好吗?”“请和我一起……”“谢谢”不仅学会了这些礼貌用语,也在情境发展中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如果采用传统的幼儿看图片或图书,教师讲的方式,难免带有灌输的意味。现在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能很好地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加以突破,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发展。
· 亦玩亦学,帮助积累操作经验。
随着电脑在家庭中的普及,小班孩子表现出对电脑的极大兴趣,也有能力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
于是在小班下学期,我们开始尝试制作一些可供小班幼儿操作的多媒体学习软件。比如在主题活动《炎热的夏天》中,设计制作了课件《夏天的服装店》、《服装分类》。通过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夏天服装的主要特点,而且对鼠标“选中”“单击”“拖曳”这些动作也有了一定的体验。
●运用于中、大班阶段
多媒体除了有激发兴趣、解决活动重难点的作用外,在我园中大班还被运用于:
· 拓展绘画方式,提高创造能力。
传统的儿童绘画是在纸上,运用蜡笔、水笔或颜料完成。孩子们画画时出错在所难免,画在纸上就只有拼命地擦,要么继续涂抹,最后往往不可收拾,大大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绘画兴趣,也限制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而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与其可逆操作可以避免以上的因素,允许他们任意地添加与修改。从创造力培养的角度看,孩子能毫无顾忌地大胆挥洒,更加有利于他们即兴的联想和创造。
以“借形想象画”的创作为例,教师巧妙地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如玩具、盒子等),用数码相机拍摄后导入电脑。当幼儿选择一张图片时,启发其对同一张照片上出现的图纹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左看看象什么?右看看象什么?上下看看又象什么?”然后展开想象、联想,添画上想象中缺少的部分。如:同样给幼儿一张雪花片照片,有的直接添画,将雪花片变成小熊头、太阳等;有的用橡皮擦去一部分再添画;有的剪辑一部分……添画出的作品各不相同。孩子们在电脑这个天地中自由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独特的电脑绘画语言描绘出富有童趣、情趣、乐趣的画卷。
·优化活动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①“以幼儿为中心”,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
在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活动中,教师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着眼于激发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以中班活动《打开冰箱看一看》为例,其中一个环节是由幼儿操作鼠标,将各种食品合理地放进冰箱的冷藏室或冷冻室,并能摆放整齐。观摩第一位教师执教的活动,我们发现虽然教师提出了“边分边说”的要求,但是孩子们只顾着操作鼠标,需要教师引导才能完成说的要求,而教师的指导只能针对个别幼儿,无法兼顾所有孩子。
讨论分析后,我们在课件中加入妈妈的形象,为孩子提供一个可倾诉的对象,并在活动中设计了帮助妈妈的情境,由第二位教师再次组织活动。我们发现相同的环节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孩子们一边操作一边说:“妈妈,我帮你把冷饮放在冷冻室里。”“妈妈,我帮你把蘑菇放进冷藏室。”有的孩子将所有食品都摆放好后,更是兴致勃勃地把它们全拿了出来,对妈妈说:“妈妈,我再帮你放一遍。” 修改后的课件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在获得分类经验基础上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更在情感上体验了帮助妈妈的快乐。
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发展水平、学习方式,从而使多媒体活动促进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②创设情境,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并学会生活。
贯彻《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精神“要增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在
多媒体教学活动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活动内容取材于孩子生活实际、符合孩子的兴趣需要,活动情境与生活实际相连,使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并获得生活的能力。
以中班活动《看望阿姨》为例,教师制作了幼儿操作课件,将10以内序数的认知融入去阿姨家做客的情境。如在课件开始部分,幼儿需根据提示正确找出阿姨家住的楼房是第几排、第几幢,点击后(即敲门)“阿姨”就会开门出来迎接,找错则无法进入下一步。通过活动,孩子们不仅获得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方面的知识,更了解到做客的礼仪,进一步萌发关心、热爱阿姨的情感。活动后孩子们纷纷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帮助阿姨的机会,有的在午餐后帮助阿姨将桌面上的垃圾收拾干净、有的帮助阿姨将掉落在地上的玩具放进篮框、有的……
多媒体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使孩子们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获得真正对发展有益的知识经验。
③ 重视多向交流,使幼儿获得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
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多媒体技术在与课程的整合中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
以大班活动《学做小导游》为例,多媒体课件中演示的内容是孩子们前期探索松江古塔获得的经验,孩子们扮演小导游,将每座塔的主要外形特征、神话传说介绍给其他班的老师、小朋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这一媒介在交流中提升认知,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灵童软件的运用促进了人机之间的更好交流。以中班活动《瓢虫》为例,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将害虫“抓”(拖曳动作)进篮中。操作中孩子们发现有的瓢虫会从篮子里爬出来,有的却不会,这时他们就会思考其中的原因 “是不是我抓错了?到底哪些是害虫?”再数一遍瓢虫身上的黑点发现,原来自己把益虫抓进了篮里。在操作――验证――再操作的人机交互过程中,孩子们提高了数数、接着数的能力,巩固了对瓢虫的认知。
灵童软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幼儿操作进行评价。比如孩子们可以得到富有情感的惊叹声,或是一张笑脸“哦,祝贺你,你答对喽”,或者是漫天的鲜花、气球,还有“电脑博士”的奖励等等,这些鼓励和表扬会再次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电脑也总是以幼儿可以理解的方式(给一个泄气的声音、哇哇大哭的宝宝等)告诉孩子们:你错了!这样,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并不是特别的沮丧,并激起他们再次学习的愿望。
多媒体教学中,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积极、友好的互动,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及能力。
④ 重视活动过程,使幼儿获得更好发展。
幼儿园二期课改倡导新的课程价值观,即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强调活动的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以改变幼儿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以中班操作游戏《家》为例,教师以幼儿已经学过的儿歌为载体,引导幼儿在分类游戏中分辨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将之拖曳其中,然后在不同环境生活的动物中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尝试仿编一首新的儿歌。孩子们的思维角度各异,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比如有的孩子把青蛙送入小河的画面,说“清清的小河是青蛙的家”,有的却把青蛙送入草地,认为“绿绿的草地是青蛙的家”;有的孩子将小鸟移入天空,说“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有的却将小鸟移入森林,觉得“密密的森林是小鸟的家”。教师并没有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答案,也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你们都对”,而是引导大家说说自己的理由。由于鼠标操作较之传统的图片摆放或粘贴更方便,使孩子有更多的思考时间,考虑更充分,从而能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认知得以充实,语言得以发展,质疑的学习态度得以养成。
正如《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出的,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
(2)多媒体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运用
上海市学前教育的课程理念之一是要注重幼儿的个性化教育,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由于多媒体教学系统本身提供了比较充分的解答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因此幼儿个体在自己操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上学习,在程序的引导下,对认知工具方面的问题,对认知客体方面的问题,都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另一方面,幼儿操作活动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特点分别予以启发、指导和鼓励,也可以随时观察每一个幼儿的即时状态,在最适宜的时机给予最适当和适度的教育引导。以中班活动《动物过冬》为例,在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动物过冬方式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活动隐含的语言、计算、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价值,针对幼儿的发展差异给予相应的指导。比如对于数数能力较差的A幼儿,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其以目测数群的方式找出树洞里有几只小熊,泥洞里有几只蚂蚁;对于语言发展较弱的B幼儿,教师则更多地关注对其进行语言方面的培养,启发她用完整的语句表达画面上的内容“冬天到了,兔子换上了厚厚的皮毛”“冬天到了,松鼠……”,使其掌握一定的句式,丰富词汇。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对个别幼儿的学习指导十分有效。教师们意识到:在教学中应以幼儿为主,改善学习方式,让每个幼儿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采用幼儿喜欢的多种学习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3、不同学习内容运用多媒体的适切性
教师们已经明确,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需要运用多媒体手段。那么哪些学习内容可以运用呢?
我园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出:
(1)当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表现学习内容所需的意境或氛围时。
(2)当需要借助动画、声音、图形、文本、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表达学习内容时。
(3)当需要提供幼儿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时。
(4)当需要让幼儿与材料互动自主学习时。
根据以上四点基本经验,我园教师这两年共制作、积累了多媒体课件近200份,每天都有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4、具体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的适切性
(1)积极尝试,挖掘整合教育价值
在以语言、科学、艺术、健康、情感五大领域划分的活动中,我园教师都积极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比如在科学领域为主的大班活动《蜜蜂采蜜》中,书本中静止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引来了采蜜的蜜蜂,它们在花间飞舞,用触角觅食,用口器吸取。这些都是孩子们平时无法观察清楚的,多媒体帮助孩子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多媒体教学活动注重领域间的整合。
以中班活动《小鸡和小鸭》为例,活动较多地整合了语言、科学、情感方面的内容。比
如当故事发展到小鸭已经过河,小鸡无法过河急得在岸上哭时,孩子们耐心地安慰小鸡,帮忙招呼小鸭回来,这时语言得到了练习;在帮助小鸡想办法的时候,通过教师提问“为什么小鸭会游泳,小鸡不会?”孩子们对小鸡和小鸭的身体构造进行了比较,获得了科学的认知,在阐述理由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这样的整合在每次多媒体教学活动中都有所体现,教师们在二期课改新教育观引导下正努力调整和改变当前学前教育课程过于强调学科要求、缺少整合的现状。
(2) 不懈探索,把握多元发展契机
活动中,教师还注重挖掘多媒体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用。
比如在中班活动《蚕宝宝找家》中,简单的动画加上煽情的故事、凄美的配乐,使孩子
们完全投入了帮助蚕宝宝找妈妈的过程,焦急的神情浮现在每个孩子的脸上。当最后得知蚕宝宝的妈妈在蚕宝宝出生不久已经死了,不少孩子伤心地哭起来。在蚕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们自觉承担起爸爸妈妈的职责,悉心地照顾着它们。即使再顽皮、再莽撞的孩子为蚕宝宝更换桑叶、清洁粪便时也是轻手轻脚、小心翼翼。他们还每天认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为它们的点滴变化欣喜不已。此次多媒体教学活动对培养幼儿同情心、责任感、坚持性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效果可见一斑。
(3) 勤于实践,合理使用教学模式
●基本模式类型
①演示型:就是由教师把教学内容演示给孩子看,逐步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这种教学模式多用于以语言领域为主的故事活动、散文欣赏,以科学领域为主的信息交流活动等。小班年龄段的教学活动基本运用这一模式。
如图示:
      教师启发引导       幼儿思维启动
          
教师播放多媒体,信息分层传递
②交互型:就是通过人机交互,引导幼儿进行学习。这种模式被充分运用于我园的幼儿电脑绘画活动。
如图示:
              教师启发引导      幼儿操作多媒体
                         评价、反馈
③综合型:是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这种教学模式多用于以科学领域为主的数活动,以语言领域为主的创编活动等。在中大班的教学活动中被较多使用。
如图示:
教师启发引导        
幼儿思维启动      幼儿操作学习      教师组织讨论
教师播放多媒体
●模式运用提示
①强调“以幼儿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无论何种模式,幼儿都是学习的主人。幼儿是自身发展的主体,是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能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教师应运用好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引起幼儿和教师、多媒体课件之间的有效互动,促使幼儿主动地与教师、同伴、多媒体课件交流、沟通并共同建构教育活动,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得成长。
②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通过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学会生活。
幼儿园与社会之间所存在的不只是空间上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教育内容、教育过程等与真实世界之间割裂。因此,多媒体技术应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更要加强知识与真实生活实践的关联,促进知识在情境中迁移,从而让幼儿解决真实性的问题。
③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交流。
受维果斯基思想的影响,现代教育更为强调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关注社会化的学习,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多媒体技术可以成为幼儿与教师、同伴合作探索、合作学习的交互工具和交互平台,计算机还可以扮演具有一定学习风格的“学习伙伴”或者某一领域的“专家”,幼儿在与教师、同伴、多媒体课件的互动交流中建构知识。
④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使幼儿的学习更主动与自由。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将幼儿周围的自然环境与多媒体软件所虚构的虚拟学习环境有效整合,使幼儿主动且自由地在一定情境下、在协作、交流过程中,达到意义建构的理想目标。
⑤强调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
幼儿期是各种能力、特质建构的时期,也是为整个人生做准备的时期。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应注重活动过程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认识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高扬的主体性(积极性、自由创造、个性的充分展现等)是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灵魂、而主体性是活动过程中才得以发展。
●模式运用实例
教师应根据活动需要科学、合理选用不同教学模式。比如小班活动《春雨》、中班活动《春风》、大班活动《四季在变化》等,运用了演示型教学模式,帮助幼儿欣赏理解儿歌或散文;小班活动《小动物回家》、中班活动《我帮妈妈设计花边》、大班活动《快乐的小鸟》等,都运用了综合型教学模式。
(三)成果的共享
 ● 建立《荣乐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共享资源库》
资源库为我园一线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课件与活动方案。教师们以此形式交流教学理念、分享活动设计的思路与课件制作经验、促进专业化技能的共同提高。
● 形成资源库科学管理网络
资源库有一支专门的管理团队,由信息组大组长为总体负责人,课题组长为主要管理者,课题组成员参与管理,对资源库进行及时的补充与完善。
●  建立健全资源库使用制度
制度化的管理使全园教师合理、有效地使用库内资源。尤其是教师活动后必须填写《课件评价表》,对所用课件打分并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便进行修改,使库内资源质量不断提高。
八、研究成效
1、幼儿层面
    课题的实施促进了我园幼儿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观察力、创造力的发展,尝试探索精神、电脑操作能力的获得,……教师、家长欣喜地感受到了这些。由此,家长们非常关注并支持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少家长主动为我们提供课件制作素材或多媒体设备,幼儿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园联系的密切性。
2、教师层面
课题实施的过程逐步激发了我园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的兴趣,提高使用各种设备、软件的能力,帮助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有效转变教育行为,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3、幼儿园层面
(1)积累多篇教学活动优秀方案,我园园本课程方案集得以充实。
在两年的实践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引领全园教师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乐于反思,形成了多篇比较优秀的活动方案,得到了市级专家、区级专家、姐妹园教师的较好评价。 
如中班活动方案《家》、《动物过冬》、《小鸡和小鸭》、《蚕宝宝找妈妈》、《大伞和小伞》、《小树叶》、《蔬菜汤》,大班活动方案《黄叶儿》、《学做小导游》、《下雪》、《月宫探秘》等。在今年6月区青年教师评优活动中,汪宇老师凭借活动《和房叔叔打电话》,获得一等奖。
2、积累大量优秀课件,《荣乐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共享资源库》成为我园特色。
《多媒体课件共享资源库》中的教学课件95%以上都是我园教师的原创作品,除了数量丰富、内容广泛,更是在质量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如2003年8月金胤老师的作品《娃娃和电脑》获松江区“电信杯”数码多媒体大奖赛flash动画制作提名奖;2003年12月金胤老师的作品《美丽的方松我们的家》获“新城旋律”FLASH大赛入围奖;在2004年5月“上海市首届幼教电脑作品创作大奖赛”中,金胤老师的作品《别和它们做朋友》获一等奖,汪宇老师的作品《认识时钟》和《小猫钓鱼》、俞纪勤老师的作品《小雨点》、潘丹丹老师的作品《小兔家的菜园》均获三等奖。
大量多媒体课件丰富了我园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课件的共享减少了重复劳动带来的浪费,课件的推广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园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
3、形成课件使用评价制度,课件及方案质量不断提高。
附:荣乐幼儿园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表
项目评价内容评价指标




30

︶教学目的
(课件内容的选取、表达和组织能体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能有效引导
幼儿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目标明确
(10分)较明确
(8分)基本明确
(6分)不明确
(4分)

教学难度
(课件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
规律和认知水平,难易适度、突出
重点、分散难点)非常符合
(10分)比较符合
(8分)基本符合
(6分)不符合
(4分)

学习兴趣
(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效果突出
(10分)比较突出
(8分)不明显
(6分)无效果
(4分)





20

︶内容选取
(取材适宜,内容科学、正确、规范,所有表述的内容准确无误)非常科学
(10分)比较科学
(8分)基本科学
(6分)不科学
(4分)

课件设计
(课件设计有一定的条理,并能兼顾课堂教学的条理性)非常合理
(10分)比较合理
(8分)基本合理
(6分)不合理
(4分)





30

︶操作使用
(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非常简便
(5分)比较简便
(4分)有困难
(3分)困难大
(2分)

活动效果
(适用于教师日常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作用)效果突出
(20分)比较突出
(15分)不明显
(10分)无效果
(5分)

后援资料
(附有活动设计、使用说明或声像资料等)资料充分
(5分)比较充分
(4分)不充分
(3分)无资料
(2分)





10

︶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合理,智能性好,运行稳定)非常合理
(5分)比较合理
(4分)基本合理
(3分)不合理
(2分)

           控制程度
(导航清晰,易于控制)非常清晰
(5分)比较清晰
(4分)基本清晰
(3分)不清晰
(2分)





10

︶画面处理
(画面主题突出、简洁、美观,音乐、配音与画面协调)非常美观
(5分)比较美观
(4分)基本美观
(3分)不美观
(2分)

           创意构思
(创意新颖,构思巧妙,原创程度高)很有创意
(5分)较有创意
(4分)略有创意
(3分)无创意
(2分)


通过课件及方案使用后的评价不断完善已有课件和活动方案,促进研究的深化、细化、有效化,体现研究的发展性、延续性,真正实现课题的研究价值。
九、对研究结果的讨论与思考
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也是本课题包含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我们已经认识到成果的推广不仅指课题组成员将做好的课件、设计好的方案与全园教师共享,或是展示几次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对全园教师选用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软件、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培训与指导工作。我们已经组成了培训小组,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但在实践方面还需结合不同教师的实际需要给予不同的帮助指导,使我园各层次水平的教师运用多媒体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十、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不祥http://www.wljy.cn/cms/data/html/doc/2003-10/05/24920/index.html)
2、《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不祥http://home.htu.cn/design/2003scnu/research/xdjyxzqs.htm)
3、《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发展》(秦海http://www.edu.cn 2005-05-27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托班美术活动教案:笔宝宝出来玩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