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让孩子“自导自演 ”老师做“剧务”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anly 感谢 anly 上传 0人参与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幼儿是无知的,他们的头脑就像实验室里的“空容器”,需要我们成人的教导和帮助,需要我们不断的往这个“空容器”中灌输和填充我们的经验知识 ;“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也将教师定位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位置上,加上“成人思想中根深蒂固的那种支配儿童的冲动”,于是成人和家长理所当然地扮演起幼儿生命成长舞台上导演的角色。安排孩子的吃喝、安排孩子的栖宿、安排孩子的游戏和学习、安排孩子的交往……在家长和老师的精心安排下,孩子们就像一个个小木偶,在老师的操作下,围着我们团团转,转得头晕脑涨、转得迷失了天然本性,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更没有新奇的自我创造。
     如今,当教育随着历史的进展步入到二十一世纪,现代教育理论对儿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活动教育”和“儿童中心”教育的思想把幼儿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放在首要的位置上;而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环境的管理者与维护者、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与支持者、问题解决中的关注者与引导者从教育主体位置上退下来。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也要求“教师和幼儿要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互动关系”,“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老师们对于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还不能得心应手,特别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师幼的角色转变不能很好地把握。让孩子自己当“导演”和“演员” 演绎自己的生活,老师做“剧务”,一时间,我们的老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例如:教育活动片段(一)“帮小兔子过河”
教师:小兔子被一条“小河”(两排积木架设的)挡住了去路,这里有很多的纸板,请小朋友想想看,怎么样才能让小兔子安全的过河呢?
幼儿甲:“纸板不结实,用木头架桥更安全,我们用积木当作小桥。”
教师:现在只有纸板,小朋友要听清楚了,用纸板做小桥。
幼儿乙:把两排积木往中间靠一靠说:“把河面变窄,让小兔子跳过去。”
教师:河面是不能移动的,想想看:纸板怎么样才能承受更多的重量? 
幼儿丙:在“河”的中间用积木架设了几个“桥墩”,高兴地说:“老师,你看我不用架小桥也能让小兔子过桥,它从这石头上就一下一下跳过去了。”他一边说一边用小手当作小兔子表演跳的动作。
这独特的创造也没被老师肯定,她坚持着预定的目标,耐心地引导着孩子们将纸折成不同的性状(︹、∧∧∧∧、∏、≡)以此来让幼儿感觉不同形状的纸具有不同的承受能力。
教育活动片段(二)“哪种纸做的花最先落地”
     活动进入最后的一个环节,教师用皱纹纸、卡纸等各种不同质地的纸做成大小相同的纸花,让幼儿猜猜看哪种纸花最先落地。在孩子七嘴八舌的猜测后,老师将手中的花抛向空中,孩子们在花儿落地的刹那,争先恐后的去拾地上的花朵,把观察的任务早已忘在了脑后,接下来无论老师如何启发,孩子们就是说不出老师想要得结果。无奈之下最后老师自己将答案告诉了大家。
教育活动片段(三)“游戏活动区角”
     上午10:30幼儿游戏时间到了,各个游戏区活动材料都已准备好了,孩子们急切地等待着老师最后一声令下。“下面请小朋友安静地到游戏区活动。”老师的话音刚落,几个动作快的小男孩早已跑到建筑区拿起各种积木和工具。医院、娃娃家、肯德基、星光舞台也挤满了人。而美工区、数学角、操作角中的幼儿却寥寥无几。老师看到这样的情况说:“欣欣、雅娅你们两个到美工区活动,童童、毛雨你们到数学角把序数重新练习一遍……”
     从以上的教育活动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出:很多老师的言行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之中。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老师始终站在教育的主导地位,以智者的姿态在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舞台上扮演着“导演”角色。虽然采用开放的教育环境、选取了具有探索意义的教育内容、自由、灵活的学习方法、先进的教学设备、亲切自然的师生交流……然而,这一切却始终没能让孩子们摆脱老师的指挥。无论是孩子的游戏、活动操作、还是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都必须在老师设定的目标和要求之内。在这些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忽略孩子的思想、漠视孩子的发现和创造、不关注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不尊重幼儿的情感和选择,他们仍旧处在教育活动的从属地位,任由老师随意摆布。“活教育理论”、“儿童中心理论”、《纲要》精神等所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这些活动中只是充当了一种华丽的装饰。怎样把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把幼教改革进行下去?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调整好教师和幼儿的角色是问题的关键。
一、职位调换——让孩子当“导演”老师当“剧务”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自然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每一个个体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生活、社会等需求是按自身的内在需要而定的,“他们的心理如同他们的面孔一样各具特色,没有哪种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能够满足所有孩子的心理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认知特点,他们会按照生命自然成长的规律选择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对自己发展有用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认知方式去感觉积累自身的经验,体验成长的快乐,他们自始至终都在不断地“创造自己”,“成人的不合适宜干预会阻碍他们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幼儿生命成长的权利交给他们自己,让他们自由的支配自己的学习、游戏和生活,选择喜欢的方式在自己生命舞台上“自导自演”。我们作为幼儿生命成长的陪伴者、监护者,应从教育权威的“导演”位置上退下来,做幼儿生命舞台下的好“剧务”,帮助他们架设“舞台”,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有价值、有效益、适宜的“道具”,根据他们的进程发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二、主动参与——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人和物,并在认知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成人和老师要想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必须抛开固有的习惯,转换角度,积极投入到孩子的生活和游戏之中,用幼儿的眼光审视孩子们周围的世界,以童心感受他们的生活。这样,才能和孩子拥有共同的话题;才能走进孩子的真实生活、体验他们成长中的喜怒哀乐;才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在他们发现和探索的时候及时扑捉那智慧的火花,并帮助他们把这“火花”渐变成“烛光”和“火炬”,使之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尊重主体——在活动中和孩子共同成长
既然孩子们是“导演”,我们是“剧务”,那么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就必须尊重他们。尊重孩子的生活、尊重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发现和创造、尊重自然成长。不要强行灌输,在观察、协作的过程中观察和了解孩子,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和孩子们共同成长。正如孙瑞雪老师所讲:“每个人一旦处于变化中,他就会像一条河变得有了生机。你必须是一条流动的河,否则,你永远无法感知你的孩子。”老师们只有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从孩子身上发现生命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孩子的心理;在和孩子一起活动的过程中使自己不断的变化和提高,才能逐渐摸索出适合幼儿成长和发展的教育规律,使“教育生命之河” 的“水流”奔腾不息,教育改革之路更加宽广!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歌曲mp3在线听:小木匠与油漆匠(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大班下)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