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农村周边资源,拓展幼儿学习空间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大自然是教育人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不采取这种手段,即使最细心的教育也是枯燥无味,片面而不能引人入胜的。”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由于缺少正确的引导,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存在着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大自然这种活教材的现象,使幼儿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生活的范围较狭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对于一些常见的农村作物水稻与小麦、韭菜与香葱,甚至每天吃的米与面粉制品还是分辨不清。而《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曾说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空间,能有效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面对这种状况,作为农村的幼教老师,我们便利用周边的农村资源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对幼儿的见识起到了增长的作用。
一、走进农村,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与兴趣
走进农村,贴近大自然,探索周围事物,是幼儿体现自主学习最凸显的学习方式,幼儿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感受了大自然万物的变换,体验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众所周知,孩子幼时就开始探索周围世界,常常被新奇事物所吸引,对他们特别敏感,总是喜欢问这问那:“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若孩子的好奇心能得以较好的培养和发展,就会化作强烈求知欲、探索欲和创造欲,充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就拿上次的远足活动——参观璜土生态园,当幼儿来到一片花丛中,发现了蜜蜂采蜜这一事件,他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了一起,围在了花丛的周围,“蜜蜂的身体是黄的,还有一条一条的线呢!快看”“蜜蜂用什么来采蜜啊?”“它能采到蜜吗?”“看它用嘴巴在吸呢!有一根尖尖的东西”“我看到它尾巴上的一根刺了,快我们离它远一点,不然会来蛰我们的。”听到幼儿自由的言语,不知不觉中幼儿观察了蜜蜂的基本特点,同时也了解蜜蜂的作用。如果换作平时,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肯定不会有这么多的问题,他们的观察的兴趣也不会持续很久。
作为农村的孩子,我们时刻与大自然紧密接触,时刻注意着它们的变化。春天,我们带着孩子走进农村,去感受春天的变化。沿路走过,我们都会随时抓住孩子观察的焦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哪些花开了(桃花、梨花、蚕豆花、油菜花、小草花等),什么地方变了(麦子长高了,树上长出了绿绿的叶子),人们的服装(穿的少了)。有的孩子还发现有些农民伯伯在埋山芋,“老师,为什么把山芋埋在地里呢?”沈心怡问我,“你去问问看啊!”于是我们走过去,让孩子与他们进行交流,让孩子了解的更清楚为什么要把山芋埋在土里。(埋山芋是为了让山芋发芽,接着我们将山芋的支芽插入土里,慢慢地才会在土里长出山芋。)夏天,走进农村,带着孩子来参观农忙,了解农忙的意义,让孩子了解现代农忙工具——插秧机在农田的作用,并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人是怎样插的?机器是怎样插的?人和机器工作的区别在哪里。秋天,带孩子进入农村,看看丰收的情景,以及周围的变化,幼儿们把自己的发现都一一表达了出来:收割机在收稻子了,稻子变的黄黄的,农民伯伯他们在运稻子回家。树上的石榴长大了,油菜花结子了。冬天,带孩子进入农村,让孩子观察,冬天的变化,有些树的叶子没有了,地里种上了小麦,小虫、小动物不见了,等等。不同时节带领孩子踏进大自然,他们的收获也有所不同。不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孩子的经验,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经验知识才是最宝贵的知识。
光看是不够的,在我们的植物角中,我们也让幼儿参与了种植活动,让幼儿体验劳动的快乐,同时也让幼儿了解科学技术对家乡农业发展带来的重要性,并培养幼儿的爱家乡的积极情感。
二、走进农村,培养幼儿社会情感,进行环保教育
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最近这些年中,我们在极力提倡环保教育,社会对这方面的重视也极度加强。在城镇中,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渗透式的教育很多,然而由于所谓的农村意识,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如城市。改变一个的习惯只有改变他的意识与观念,才能彻底的坚决根本。好的习惯也需要从小培养,因此让幼儿走进农村,去感受环保在农村起着的重要作用,去体验环保带给人们的好处,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璜土镇是全国卫生镇,利用这一点,让幼儿的意识中存入一个概念—清洁。我们镇还是一个正在继续完善形成市重点的农业镇。万亩的葡萄园地逐步形成。根据这个重大的地理优势,我们带孩子走进了农村,走进了葡萄园。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季节的特征,感受环境、植物、天气变化,开展“保护家园”活动。针对这个主题活动我们还延伸了“保护空气”“珍惜水源”“环保小卫士”等一系列活动。在“珍惜水源”这一活动中,我们带幼儿参观了镇周边的河流(生态园与红绿灯那里的河流),让幼儿相互评判哪条河里的水植物、动物会喜欢,为什么? 从走一走,看一看,比一比的过程中,渗透了环保教育,我们不用刻意的去强调保护水源、珍惜水源。幼儿能从自己亲身体验中得到他想要的答案。我们镇在原先是一所化工镇,然而由于化工的兴起,也让镇上的居民饱受空气的荼毒。最近这些年里,我们逐步将化工远离居民,搬至其他地方。然而毕竟还有一些工厂由于某些原因还没有完全搬离。于是我们在“保护空气”的活动中,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空气,并与污浊的空气相进行比较,什么才是对我们人类身体有益的。我们该如何来保护空气?好的空气如何而来?在带领孩子参观菜地的时候,一位农民伯伯还告诉了我们“好的空气不光对我们人的身体有好处,对植物的生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呢,好的空气蔬菜也长的好。”这句话语深深地扎进了孩子的脑海。保护空气的方案也油然而生。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潜移默化的,是在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实现的,正是大自然环境的课堂,使孩子社会化认知与社会化行为得以体验、内化并真正形成。
三、走进农村,培养幼儿尊重、热爱本土文化
乡土资源的充分利用首要价值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它具有一定的本土化特色。这可以使孩子对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更能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们镇虽然是一个小镇,却充满着浓烈的文化气息。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文化三户”、书法特色都是我们镇的一大亮点。我们带孩子来到“文化三户”家中,由陶小庆老师给我们讲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我们孩子感受了学习的浓烈气息。再来,我们带领孩子参观了高城墩出土文物的标本,让幼儿了解了文物的意义与价值。民间素材也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积极的开发会丰富教育活动内容,能培养幼儿亲近社会、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如:民间游戏、手工类、歌谣类。民间游戏的开展还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人与人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同时还能发展幼儿的协调性、协调性、敏捷性和平衡性。传统的民间歌谣语言幽默、诙谐、简练、易记,幼儿在学说儿歌的同时,学会了点数,激发了幼儿对数数的兴趣,形成了团结友爱的品质。土生土长的孩子们在土里滚打跌爬,泥巴是陪伴他们的最好游戏材料。 娃娃家里的幼儿用泥巴制作糕点、糖果、面条、水饺、小锅、小碗、捏个磨来磨“粮食”、捏群鸡、鸭、鹅来做客……而蔬菜玩偶中用各种蔬菜经过粘贴、拼插与绘画,辣椒变成了小老鼠、胡萝卜变成了小鱼、洋葱变成了小娃娃、土豆变成了小肥猪、甚是可爱。麦秸、稻草等本土化低结构的材料制作的小作品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如果很好的组织,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操作,一定会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来
农村自然资源与民间教育素材还有许许多多,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弥补农村幼儿的不足,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给农村的孩子带来无限的快乐、情趣。
手工材料
关键词:资源
- 关于幼儿园发展的资源开发问题 2013/01/09
- 探究幼儿教育教学——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2013/01/05
- 有效构建幼儿园资源库 2012/12/08
- 幼儿园课程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2/12/08
- 课程资源室的建设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2/12/07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