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渔”——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halo 感谢 halo 上传 0人参与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应授予幼儿学习的方法,是“渔”而非“鱼”。再其掌握了“渔”之后,再用此“渔”捕彼“鱼”,即用自己的能力和方法去实现自我价值,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那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途径的“音乐教育”应如何向幼儿授“渔”呢?我仅从四点浅谈拙见,一求教于同行,二使自身的业务水平能稳步提高。
一、有了兴趣,一切都有可能——激发幼儿对“鱼”的喜爱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与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学习的动力,是积极思维的前提,儿童的天性决定着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更富于自觉性和主动性。
听过这样一个例子:炎炎夏日里,烈日当空,一群男孩子有的身穿背心,有的干脆光着身子,在园操场上满头大汗地踢着足球,只见他们你追我赶,不但不怕晒,反而兴致高涨,那一张张通红的小脸上露出的是专注与兴奋的神情……长时间以后,他们的肩上都被晒上了深深的背心印,可他们不仅不怕这个难看的痕迹,反而以此为荣。此时“兴趣”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是它引领着这群孩子不断地自我完善,而且不知疲倦。
生活中如此,教学中亦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面对的是与那些踢球的孩子们有着同样专注力的幼儿,只要他们有了兴趣,教学中的一切难点也都会迎刃而解。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调动、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我们的学习活动中来。如:带幼儿去户外听风儿呼呼声,树叶沙沙声、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带幼儿到黄山湖公园及江阴大桥边听潺潺的流水声,江水涛涛的哗哗声,轮船长短不一的汽笛声……和幼儿一起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去观察小动物的动作,如树枝摇曳、树叶飘舞、烟火迸射;小鸡的走、小兔的跳、小鱼的游、小鸟的飞;甚至风吹、雪舞、雨滴等动作,让幼儿去感受大自然的各种形态,让幼儿对音乐之“鱼”逐渐敏感起来。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授“渔”的基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尤其是处于低龄年段的幼儿,他们往往会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来判断一位教师的可亲性,一旦喜欢上了这位教师就会“顺便”爱上她的课。新型的师生关系早已从简单的“师幼式”转化成了“母子(女)式”,更甚于“朋友式”,这样亲密的师生关系可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令幼儿有一个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十分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如:幼儿对于他(她)喜欢的老师,生活中,他(她)就会处处以他(她)的母亲在家的标准,毫无顾忌要求老师也这样做,下课后,会依偎在老师身边不肯离去,恋母情自然而然地开始凸现,而回家后,又希望母亲能象老师一样的对自己的爱抚。当然老师要见缝插针的授“渔”也就能有的放矢的完成。
三、诱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授“渔”的开端
前不久读到一则报道:某市开设了一个少儿绘画班。教师授课时,让孩子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空间,去画自己想象中的世界,于是孩子们画出了绿色的太阳,八条腿的马儿……结果,此举在家长中引起轩然大波,这不是误人子弟吗?大人们纷纷领回了自己的孩子,那点点想象的火花被熄灭了!
想象是大脑有感知的基础上对以感知的基础上对已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新的心理过程。音乐,是幻想世界的载体。它充满着绚丽多彩的诗情画意,而音乐更需要通过幻想和想象才能身临其境。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心理总是描绘着一副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伟大的艺术家是凭借想象创作出艺术作品的,我们在教学中,也应引导幼儿凭借想象感受音乐作品,在想象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四、丰富多变的教学手段——授“渔”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理论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能力和其他方面的发展,只是给予和被动的接受。一节课只是频繁地“唱”,长此以往,幼儿和老师都感到疲惫,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如今的音乐教学提倡以丰富多变的教学手段来淡化知识难度,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简化教学难点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是直接针对着心情的,没有触及内心,就不能有音乐。”情境,是音乐的情感化、审美化的前提和基础,它是指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幼儿的情绪为手段,运用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至课堂气氛,使之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与幼儿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的投入学习活动,达到幼儿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对于大班的音乐课,丰富的情境更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比如用语言描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景或者用多媒体教学来营造情境等。
如:在教大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课《挪威舞曲》时,就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创设情境,东方刚刚出现了一片鱼肚白,太阳马上要升起,今天肯定又是一个大晴天,在草原上,蓝天白云下,两个小姐妹准备出去放羊,她们一路唱着草原牧歌,一路高声笑语,好亮丽的晨光春色呀,银铃般的笑声响彻天空,她们拍马挥鞭一会儿就走到了山的尽头。临近中午,突然天公的脸说变就变,太阳公公马上躲到云层里去了,乌云一大片的,气势汹汹而来,不好啦,“要下大雨了”。两姐妹愉悦的心情此时荡然无存,马上召集羊儿往回赶……故事讲完了,原本枯燥无味的欣赏课突然变得神秘、有趣起来,幼儿们当然乐于欣赏。
(二)好玩的音乐游戏,淡化知识难度
在对于幼儿的教学中,我注意到这些幼儿由于年龄小、好动,兴趣广泛而不持久,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特点,选择了“把音乐知识技能贯穿在各种趣味性的音乐游戏之中”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那天,我突发奇想,将儿时的一个小游戏“咬耳朵”“挖”了出来。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传话的游戏。游戏的方法是一个人靠在另一个人的耳边将话语轻轻地告诉他,要传得快、传得准。而经我改编后的“音乐版咬耳朵”游戏是将一段“旋律”传给一人,再由此人开始逐一向后传。“旋律”与“词语”不同,它要求传递者将音乐的音准与节奏同时传递准确,更全方位的训练参与者的音乐素质。
所以,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其实也囊括了许多音乐技巧,它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幼儿的音乐修养。幼儿们的兴致很高,几乎每节课都恳求我带他们玩,我就这样既“讨好”了我的幼儿们,还“暗中”达到了教学目点,真是“一举两得”。
(三)与幼儿共同探讨更具实效的教学方法
“教有法,但无定法”。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难点,苦于教学方法的选用时,不妨放下姿态来向幼儿“讨教”,多问问幼儿:“你想怎么学?”“你想知道什么?”等。幼儿的视觉与教师不同,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也特别。所以,不要小瞧了这些幼稚的孩子们,也许他们想到的你未必想得到。我就曾经因为幼儿的一句话而“倍受启发”,进而冒出许多教学方面的“鬼点子”,是幼儿们给了我许多创新灵感,他们是我思维的源泉。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音乐教学中的“渔”不在于培养出伟大的音乐家,而在于让每个幼儿都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做一个“听得懂”音乐的人。即使他们长大后并不是专门致力于音乐专业,最起码在他们回顾自己在幼儿时代时,会有美妙的歌(琴)声相伴,那么,在音乐给他们片刻欢愉时,也就是对学到“渔”的最好证明。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尊重幼儿兴趣 激发幼儿潜力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