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infen 感谢 binfen 上传 0人参与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幼儿学会了认识音乐,体验音乐中的快乐,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而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认识音乐,驾驭音乐的基础。因为音乐是由节奏、旋律、音色以及乐曲的整体结构等共同构成的,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那么节奏就是音乐的心跳,在音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园是艺术幼儿园,我们在实施课题的同时,结合奥尔夫:“元素性音乐不单是音乐本身,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等联系在一起的,必须由人们自己创造的音乐”这一观点,在活动中做了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尝试。
让幼儿到充满声音的大自然中去感受节奏。
1、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孩子听的兴趣。
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教育活动应以听辨为主线。而一开始的音乐教学中,却有许多孩子听到音乐后,只管自己玩,完全忽视音乐的存在。因此我们应组织孩子静下来仔细聆听时,他们会发现大自然中充满了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这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是孩子学会倾听的第一步。然而听辨不是随便听听而注意的听,有思考的听。老师可将这些声音录下来,让孩子听到鸟叫就学小鸟飞,听到喇叭就学开机车,听到钟声就学打钟,声音停止动作也停止。一段时间后可以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替换,让孩子听着音乐自由的做各种动作。
2、在倾听的同时帮助孩子感受节奏。
倾听不仅是能区分辨别,还是感受和理解。在客观自然和生命运动中蕴涵的节奏是最自然的,是没有任何修饰的节奏。孩子们从这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不断的倾听感受。慢慢地他们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但又有着一定的规律。他们会发现“轰隆,轰隆,轰隆,轰隆”的机器声中藏着××·|××·‖的节奏;闹钟发出的“滴答‘滴答”声中蕴藏着×О  ×О  |×О  ×О ‖的节奏;火车的“咔嚓咔嚓”声中蕴藏着××  ××  |××  ××  ||的节奏;“佟!佟!佟!佟!”的打桩声中藏着  ×  ×  |×  × ‖    的节奏;害怕时“扑通扑通”的心跳声中蕴藏着××××  ×××× |××××  ×××× ‖的节奏;还有工地上传来的“嘿吆嗬!嘿吆嗬!”的劳动号子中蕴藏着×× × |×× ×‖的节奏……。孩子们从这些不同的声音中探索,初步理解了节奏,知道了节奏有许多的变化。
二、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表现、节奏。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个体对认识对象的体验越细致,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成年人感知节奏时,一般都俱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有关数的知识、概念,所以对他们来说只通过听觉,在音乐欣赏中就能理解各种节奏,以及节奏的组合。而幼儿则不同,他们的思维直观形象,仅仅靠听是不可能掌握千变万化的节奏的。幼儿必须亲自参与各种丰富的活动才会对节奏有更细致、深刻、全面的理解。
1、用音乐和节奏贯穿一日活动。
在孩子们搬椅子、排队等等各种日常的指令很多,我们都用不同的音乐来代替。孩子们会听着悠扬的音乐,踏着较慢的节奏搬椅子轻轻的放椅子;会踏着有力整齐的节奏排好队。孩子整理玩具时,为了避免等待,又给孩子一定的约束可以一起打某一个节奏,如第一遍×  ×  |××  ××  ||,第二遍×  ×  |××  ××  ||,让孩子们比一比谁节奏打的准,想一想自己是打到第几遍收完玩具的。
还可以在午餐后听着音乐带孩子到户外散步,当听到节奏快的音乐时,鼓励他们想一想在跑道上奔跑的情景,并学一学来体验快的节奏,当听到节奏慢的音乐时,我带着孩子踏起悠闲的步子,一起想象在小河边漫步的情景。在走走玩玩中感受节奏的快慢。
2、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表现节奏
音乐活动有丰富的内容,歌唱活动,韵律活动、音乐欣赏、音乐游戏、打击乐、形体活动。这些活动能调动幼儿所有的感官,反复细致的、多方位、多通道、的体验节奏,更细致、深刻、的帮助孩子理解表现不同的节奏。仅仅靠韵律活动或打击乐活动来练习表现节奏对孩子来说既难度高枯燥乏味。而幼儿在多种形式的音乐操作活动中既掌握了节奏又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产生了对音乐的兴趣。如在帮助幼儿理解复合节奏时:可以让幼儿在感受过大自然声音的基础上分成几组,一组幼儿模仿时钟的的滴答声,一组幼儿模仿下小雨时的沙沙声,另一组幼儿模仿有力的劳动号子。让孩子在毫无负担的模仿、探索中懂得复合节奏。又可以让孩子在韵律活动中,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复合节奏,如在《拍手点头》的音乐中;旋律:i   i 6   5  5 | i  i 6  5  - ‖ 
旋律节奏:× ××  × × |× ×× × - ‖
拍率:Ο  Ο  Ο  Ο |Ο  Ο  Ο  Ο‖
可以让幼儿拍手打出旋律节奏,同时脚踏出拍率。通过手脚的协调配合来练习节奏。幼儿在节奏练习中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反应敏捷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我们还可以在音乐游戏中用两种不同节奏的角色动作来练习。游戏《兔子和狐狸》中,一组幼儿按××  ××  |××  ××  ||的节奏学兔子跳,另一组幼儿按××·|××·‖的节奏学狐狸。在轻松有趣的音乐游戏中不知不觉的练习了复杂的复合节奏。我们还可以将复合节奏融入歌唱教学中,用唱衬词的方法练习,在打击乐活动中,可以用分声部演奏的方法练习……。孩子们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表现、巩固了节奏。
3、将节奏教学与其它学科结合。
节奏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中能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表现、记忆节奏。如节奏可以与美术结合,用画苹果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节奏,一个四分音就是一个苹果,一个八分音就是半个苹果。孩子更好的理解了每一拍的实值。节奏教学与语言也能有效的结合,有节奏的朗诵不但能巩固节奏还能帮助记忆儿歌内容。总之,只有让幼儿有机会多感知多练习,把枯燥乏味的节奏练习辐射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才能获得广泛的音乐感知,更好的理解、表现各种节奏。
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在节奏素质的练习中,幼儿已不满足机械的模仿。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让幼儿有机会充分表现自我,教师应提供充分的让幼儿进行想象创作的机会。
而离开音乐的节奏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根据不同音乐作品的不同情感基调进行创作。在作品《娃娃乐》中可以引导幼儿用较快的节奏、复合节奏来表现热烈奔放的乐曲风格;在作品《加油干》中可以引导幼儿找准重拍来表现乐曲的整齐有力;在作品《不倒翁与小娃娃》中可以引导幼儿用切分节奏来表现诙谐有趣的乐曲风格。幼儿在掌握乐曲风格、情感基调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乐曲情绪上的细微差异,对音乐产生共鸣。他们对音乐的表达就会更丰富、更细腻了。如在音乐作品《春》中,幼儿感受了乐曲的清脆悦耳、旋律细腻的风格后,进一步感受乐曲的细微变化了解作品中春姑娘来了,将融化的小河,发芽的柳树,飞舞的燕子变成了音乐。孩子们仔细的聆听,在音乐中找到了春天。于是孩子们用“沙沙”的锤声打出                                                              ××××                   ××××︱       ××××                   ××××‖的节奏表现风声;用小铃清脆的“叮零”声打出 ××  Ο‖的节奏来表现燕子的叫声;用大鼓的“咚咚”声打出××‖的节奏来表现一排排一棵棵的苹果树;用铃鼓打出×﹋‖的节奏来表现小朋友们的欢呼声…孩子们为自己在活动中创编的节奏与别人不同而感到兴奋,为自己的创作而感到满足。此时教师要有敏感性,善于发现、捕捉孩子创作中的闪光点,由衷的赞叹他们的成功之处,鼓励孩子进一步的创作。
幼儿的节奏素质提高了,在学唱歌、舞蹈时,在其他的音乐活动中附点音、切分音、休止符等都已不成为难点,都能通过听辨感知轻松自如的掌握。在乐曲的伴奏下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节奏,对发展他们的智力及个性、能力方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MP3:吕不韦巧计归异人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