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放飞心灵 启迪智慧——浅谈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jingzi 感谢 jingzi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从婴儿期就开始关注身边的事物,如摸摸海绵的柔软,踢踢石子让它不断滚动,追随蚂蚁看看它们究竟爬到了什么地方,拿到了并非玩具的东西,如钟表一定要“拆”开看看等。这些都是幼儿探索科学的开始,也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最好的契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注意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由此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动力,它表现为幼儿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可以通过日常感知、做小实验、讲故事、变魔术、猜谜语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萌发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如:大班的“玩沙”活动,首先要选好场地,准备各种容器和玩具、塑料筛、大罐小瓶等,然后让幼儿利用这些物品,自由操作。由于材料充足,孩子们玩起来随心所欲,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拓宽思路。兴趣是一种活动顺利开展的前奏曲,当幼儿愿意探索时,就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争着动手“试一试”。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们特别注意抓住这一刻,创设与新概念紧密相关的氛围,来培养幼儿愿意探索的情感。如:小班的“认识糖果”活动,教师先采取参观糖果展览的形式,将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激发幼儿运用感官去感知糖果。孩子们都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愿望,这样,孩子们很快就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进入了探索活动。  
二、创设适宜幼儿探索的环境和氛围,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参与操作实践,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幼儿探索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在幼儿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科学探索活动中要经常给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大胆想一想”等鼓励语言,多表明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地探索氛围。如探索活动“好玩的磁铁”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许多的游戏材料,让幼儿通过猜一猜,分一分,试一试,玩一玩,发现磁铁的奥秘,再让幼儿在活动室中去找一找磁铁能吸住的东西,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软包上的钉子,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床底下的螺丝,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桌子的脚等等。幼儿在相互玩磁铁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两块磁铁被牢牢地吸在一起,还发现一块磁铁能推着另一块磁铁往前走,面对孩子的种种发现,老师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情绪愉快,没有压力,通过动手动脑,他们发现了磁铁的相吸和相斥,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宽松、愉悦的探索氛围,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幼儿不断的探索能力。又如在“打开来,尝一尝”活动中,有的幼儿用手撕包装,用剪刀敲包装盒,虽然这些方法并不一定能成功,但此时做为教师的你应该不要去干预幼儿,而是以接纳、尊重的态度鼓励幼儿继续尝试,帮助幼儿积累了“包装盒纸厚,撕不动”,“剪刀敲不开”等感性经验。  
    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操作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也是幼儿探索的主要对象,为了激发和维持幼儿的探索兴趣,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材料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如在“大影子、小影子”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形象逼真、外形小巧的立体玩具,以便于幼儿操作时能明显比出物体小而影子大。  
    第二,材料要具有易取性。如在“沉与浮”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硬币、回形针、花菜、萝卜、大木块等常见易取的材料,通过反复操作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轻重不能决定物体的沉浮”这一现象。  
    另外,教师准备材料时,应根据幼儿人数和组织活动的形式,尽量做到合理充足,保证数量,让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使有限的材料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  
     幼儿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激发幼儿探索的激情,是培养幼儿探索能力的前提。因此,我们应开展多种适合幼儿探索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有人曾讲过:“教孩子记住十个问题,不如引导他们自己思考一个问题。”幼儿通过思考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保贵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开展了“小问号”、“我发现了……”等形式的活动。促使幼儿对社会和自然事物能注意观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幼儿提出问题之后,我并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答案,或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回家和父母共同查找各种资料等进行探索活动。让幼儿把自己观察到的细节、结果或查到的答案大胆的表达出来。如我们的小韋韋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鸭子。孩子们就提出:“那我们喂什么东西给小鸭吃呢?”幼儿对小鸭爱吃的食物,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猜想了许多小鸭爱吃的食物:有青菜、水、饼干、巧克力、牛奶、蝌蚪、小鱼、米饭等。我就让幼儿把猜测的食物牢牢记住,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第二天,许多孩子都带来食物,于是孩子们进行了大量的观察、探索、实验。通过一次次的实践观察,终于知道了小鸭爱吃的食物。可见,探索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学习上的最佳状态,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更要保护幼儿的探索精神。  
四、鼓励幼儿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幼儿探索的意识。  
    “语言是思维的拐杖”,离开语言的思维是虚晃无力的。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重视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他能使幼儿理清思路,更清晰的了解某些事。在探索过程中,语言伴随动作同步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争论有时是一种催化剂,教师要及时的捕捉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的进行猜想和解释,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验证,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石头和石头碰撞可以撞出火花,争论一下也许就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如:“怎样使鸡蛋落下来不破”的活动中,幼儿发现了各种让鸡蛋落下来不破的方法,但是有一种方法幼儿运用的材料是相同的,实验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那就是把鸡蛋放在瓶子里,再在鸡蛋外面包上海绵,为什么同样的材料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呢?于是我就组织幼儿探讨交流,再次探索,他们发现鸡蛋外面包的海绵多了鸡蛋掉下来就不破。鸡蛋外面包的海绵少了,那鸡蛋落下来就会破。在一次次的争论中孩子们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探索和发现,“倾听”让幼儿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为我们及时调整教育行为提供依据,也为更好的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提供了保证。  
五、启发引导,帮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  
    幼儿年龄小,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但因为能力有限,无法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与正确的启发和耐心的引导,从而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如科学区中,涵涵欣欣在玩磁铁,他们一会儿吸吸这个,一会儿吸吸那个,玩得很高兴。这时,涵涵发现旁边有一辆小汽车,就拿起小汽车把它放到一块薄木版上,他想让小汽车跟着磁铁在木版跑起来,于是就用磁铁在小汽车的前面、后面及各个方向吸,可是小汽车并没有跑起来,而是被吸到磁铁上。涵涵去找欣欣帮忙,两个人一起忙活起来,可是忙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两人有点泄气了,他们放下磁铁和小汽车,不想玩了。这时,我走过去,拿起磁铁和小汽车说:“这辆小汽车真漂亮!我们想办法让小汽车在路上跑起来吧!”涵涵和欣欣听见了,都围拢过来,我把磁铁放到木板的下面,在小汽车的正下方,然后把磁铁贴着薄木板向前移动,小汽车跟着磁铁动起来了!“小汽车开了!小汽车开了!”涵涵和欣欣欢呼起来,之后我把磁铁和小汽车给他们让他们自己玩,他们玩了很久。  
    不断的实践证明,科学教育活动中,探索能力的培养,不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幼儿的特点,又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还可以通过科学活动,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分享探索的乐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观察记录:善于发现孩子的快乐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