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构中,发挥孩子的主动创造力
这次我们建构的主题是春天的树,在建构前我先结合孩子对春天的树的了解,通过谈话的方式了结春天的树,以及它们在春天的形态,进而讨论用什么积木来建构。在讨论过后,孩子们开始自己选择积木建构了。
缪宜辰毫不犹豫地走向木头积木的地方,他开始选了一个长方体的木头来做树干,用小的长方形木头放在上面,可是很难立起来。我走向他,问你想搭什么?他说:“我要搭梨树”,“是这样啊,可是我看你这样很难让积木站起来啊,怎么办呢?”“老师,我想到了,我用圆的木头做树干,再用管状积木做树叶,这样可以吗?”他突然想到。“你为什么不试试看呢?”于是他开始走到管状积木的地方,把一个管状积木套在上面,“老师我成功了!”他兴奋地跑过来告诉我。“真是个不错的想法!”我鼓励他说。有了成功的经验后,他又开始想办法怎样把树叶变得多一点,怎样把花装上去了。最后,他和赵紫妍一起用木头和管状积木搭了一个春天的小树林,真不错。
以往我们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总是忍不住去引导他怎么做,但这次,我没有,我让孩子自己去想。通过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该如何做。在他们又了答案时也不先马上肯定,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去验证。有了成功的经验,孩子在下面的建构中显得更有自信了。
完整的建构游戏包括四个基本结构:对建构材料的选择,对最后建构物的假想,最后建构物的建构,对最后建构物功能的假想与实现。然而在幼儿园具体的建构活动中,有的教师的直接干涉过多,体现在教师帮助幼儿选择甚至直接提供给幼儿材料。
另外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要给幼儿的游戏发展提供支持,但绝不是代替。在游戏的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观察者,观察孩子的活动意向,并及时做出判断:孩子是否需要帮助;老师是否需要介入;应当选择什么样的介入方式,介入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间。
当然,这种介入方式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师的指导一定要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比如,有的孩子能力差,刚刚开始接触建构游戏甚至需要老师手把手的帮忙,这是代替吗?当然不是,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手工材料

关键词:建构
- 中班建构游戏材料的投放 2013/01/19
- 幼儿建构游戏中三种互动关系 2012/12/16
- 关于实施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调查研究报告 2012/12/14
- 建构师本管理模式,解放幼儿教师的主体性 2012/01/15
- 雪花片建构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探析-幼儿园优秀教育论文 2011/09/26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