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感悟心灵的语言 ——音乐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jingxiangyu 感谢 jingxiangyu 上传 0人参与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可以直达人的心灵。音乐教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列为“六艺”之一,它在激发孩子的想象,开发孩子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但是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如何寻找以乐启智,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育方法,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我在这里发表自己在工作中探索得到的一得之见,虽然有点稚嫩,但我知道只有在不断的实践、总结、反思中才能获得成功的经验。
第一、让孩子在实践中探索
一、唱中启智。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歌唱活动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首要途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开展歌唱活动,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欣赏歌曲,熟悉旋律,增强节奏感。
    要让孩子学会歌曲,首先要让孩子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了解歌曲的风格、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感情等。其次是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进行节奏练习,比如用拍手、拍膝等动作把乐句的节奏拍出来。最后是演唱歌曲。
2、视听结合,感知音乐形象。
     科学的发展为幼儿园的教学创造了条件,利用视听器材来进行教学是很有效果的。《数鸭子》这首歌我就是利用给幼儿看碟片来进行教学的,效果非常棒。特别是在“二四六七八”这一句时,幼儿在画面上看得清楚,把这几个排列没有规律的数字连唱成一句,我观察发现幼儿是在一种快乐轻松的状态下进行的,而不是在机械被动地学习。孩子的情绪热烈,活动气氛活跃。这说明让幼儿形成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基础上再次让幼儿欣赏歌唱的方法,是利用直观教具通过视觉观察所得到的具体形象,与通过听觉所感知的形象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比较清晰的音乐形象,帮助幼儿更确切地理解和记忆歌词。
3、理解歌词内容,模仿练唱。
     让幼儿理解歌词,特别是比较难以记忆的歌词,我的步骤是:听—看—唱。
首先让幼儿听。一般凡是音乐作品,是通过音乐来反映的形象,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范唱的作用,因为动人而美妙的范唱能激发幼儿的学唱兴趣,给孩子一个模仿的榜样和较完整的音乐形象,对完成教学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范唱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有伴奏范唱。有伴奏的范唱能为歌曲的音准音色增添色彩在首次范唱中运用效果较好,但在伴奏时不能让伴奏声音过响,以免影响幼儿对歌词的听效。二、无伴奏范唱。这种形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现力,容易与幼儿产生感情上的交流,有助于幼儿准确地掌握音准、节奏等,我平时一般常使用此种方法。但这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音乐素质。
     其次让幼儿看。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在教学时应使用直观的教具,形象地体现歌词。教具可以是图片、玩具、录象等。比如在歌曲“买菜”中,菜名有圆溜溜的鸡蛋、咯咯叫的母鸡、绿油油的青菜、蹦蹦跳的鱼儿,还有道白中的蚕豆、毛豆、小豌豆、萝卜、黄瓜、西红柿,要让孩子把这一长溜的菜名记住比较困难。于是我制作了这些菜的小图片,并按照歌词中的顺序依次出示。在巩固歌曲时,我又让幼儿动手操作排列小图片,加强对歌词的记忆。
     再是让幼儿唱。歌唱活动离不开一个“唱”。不管是跟着录音唱,还是跟着老师唱,幼儿都是唱的过程中理解歌曲的内涵,体会歌曲的情感。歌唱形式可以是多样变化的,有合唱、小组唱、个别唱,有的歌曲还可以师幼轮唱或幼儿之间的轮唱等。形式多样的歌唱会给幼儿一种新鲜惊喜的感受,使活动不至于枯燥乏味。
4、突出重点和难点。
    每个音乐作品都有高潮起伏、重点难点。教师在活动前要对作品进行研究,发现作品的特点,抽取作品的精锐,找出其中的重点难点,然后做出相应的准备,避免完成任务式的教学。比如在歌曲“悄悄话”中有两个青蛙叫声的部分:“呱 呱 呱”和“呱呱 呱呱 呱”。这是两种十分明显的节奏型,如果单一地让幼儿练习,可能得不到意想的效果。我采用游戏的方法把难点前置,让幼儿两两结伴说悄悄话,一个说前一种节奏,另一个说后一种节奏。几次轮换反复练习以后再来进行歌唱,最终达到了活动的目标。
     歌唱教学虽然只是音乐教学中众多途径中的一种,但它涉及了很多内容,方法也多种多样,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
二、节奏培养。
     有专家说: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感受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节奏,体验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表现,并能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能力。为了培养班上孩子的节奏感,不管是教学活动还是日常生活,我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让孩子们练一练,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比刚开始有了明显的进步。以下是我在节奏活动“大马告诉我”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1、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                                                                                                      
     对于一个活动来说,良好的开始即是成功了一半。教师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一般会采用游戏的形式,比如设计一些情景让孩子展开联想。我就是根据这个方法来开展活动的。首先我制造了一段马蹄声,让幼儿感受声音的来源,等得到幼儿的答案后我再让幼儿欣赏辨别两种不同音速的马蹄声,得出快慢的结果后再完整欣赏乐曲。这种游戏化的方法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2、从感受音乐入手,结合语言和动作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语言一般都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而动作则能帮助我们有节奏地表现音乐,我利用马蹄的“嗒嗒”声一边有节奏地哼唱,一边配上有节奏的跑马步,让幼儿从“嗒嗒”声和跑马步的节奏上来感受乐曲的节奏。
   3、在玩中探索。
     在幼儿感受过乐曲的旋律后让他们探索发现节奏型。什么地方该用什么样的节奏型,或者用什么乐器都要让孩子自己探索。当孩子达不成共识时,教师也可以出面给予意见让孩子达成共识,但切忌正面干扰。在活动中我让个别幼儿给节奏谱配乐器(我活动前做了一些乐器的标记供幼儿贴在节奏谱),配好后请幼儿试着演奏一下,让孩子听一听自己配的小乐器发出的声音节奏适合不适合马蹄声,适合那一种马蹄声。在孩子们取得一致意见后再进行合奏。
  4、一日活动中,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节奏感。
     孩子的能力有强弱,有的孩子活动结束基本能掌握技能,有的孩子却做不到,那么教师可以在一日活动中有意识地给这些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使这些孩子能多一些锻炼的机会,增强能力。
    总之,节奏感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幼儿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表现,引导幼儿感受节奏的美,培养幼儿再现节奏的能力。
第二、给孩子机会创造奇迹
     幼儿因为年龄的特点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我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常常能发现孩子无限的创造能力,如果我们老师能很好地利用孩子的创造,那么孩子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一、语言在音乐活动中的发展。
     在音乐活动中少不了“说”,音乐是语言能力发展的自然方法。比如一首新歌的导入,新歌的导入实际是引导幼儿进行歌唱活动的前奏,也可以说是歌唱系列活动的第一层次的活动。语言在这个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把老师出示的图片内容用语言表述出来,但能力弱的幼儿往往不能清晰完整地表达图片内容。老师要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在说的过程中把自己对歌曲的感受表达出来。在小班阶段由于幼儿的词汇还不是很丰富,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只限于“好、不好”等简单浅显的问题上,中班孩子则对歌曲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他们会说出哪一句比较好听,应该怎样唱等等。大班孩子的生活经验开始增加,对歌曲的理解更深,他们会说出许多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二、模仿是幼儿表演的基础。
     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乐意去模仿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动作,老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给孩子多一些这样表演的机会,充分让孩子融入到音乐的角色中。把握好音乐教学中幼儿的表演也是老师的技能之一,只有这样孩子们的兴趣才能完全被调动,就会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活动中来。《理发》这首歌曲简单形象,诙谐有趣,贴近孩子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听音乐节奏和旋律,接着我让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做理发的一系列动作,孩子们起劲地表演起来,他们自由发挥,把在理发店里见到的情景用身体动作表现了出来。最后让幼儿在理解歌词,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这样的教学既轻松又有趣,幼儿十分喜欢。
三、给孩子机会表现自我。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谁拥有了自信,也就成功了一半。而自信心又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形成的,只有在实践中积累了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才能对自己有所认识,从而信任自己的能力,而产生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我班的汪楠小朋友是个内向又胆小的孩子,平时基本上听不到她说话,不过她的表演欲望却比较强,所以她常常会沉浸在自愉自乐的氛围中。在我班的区域里有一些皱纹纸的彩带,有一次只见她拿着一条彩带,一会儿拿着彩带向上甩,象烟花从天空落下来,一会儿向下甩,象烟花刚喷出来,我走到她身边,悄悄地说:“你刚才的舞姿真是好看,能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吗?”她一听马上涨红了脸摇摇头,这时我鼓励她说:“小朋友很想看烟花落下来时好看的样子,你来表演一下,你也可以邀请小朋友和你一起来跳。”我带着她去请了自信心强的张岩,张岩拉着她一起跳了起来。这次她明显大胆起来,在同伴的配合下完成了表演。活动结束了,我单独表扬了她并跟她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相信在不断的锻炼中她的自信心会得到增强。
创造能力不但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培养,在一日生活中也可以培养。我认为只要是对孩子有用的,我们老师一定要创造机会和给于孩子机会,让孩子创造出奇迹来。
第三、让孩子在音乐中体验快乐
 
    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所以,音乐教育的重点应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体验,只有抓住这一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让平淡枯燥的新歌学习活动变得生动和富于情趣
    在音乐活动中,让老师最难着手和把握的就是如何把一首新的歌曲来介绍或新授给幼儿。新歌的导入和新授实际是幼儿初次接触新歌曲的活动,也可以说是歌唱系列活动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新歌的导入如果合理,不但能减轻教师教授与幼儿学习的困难和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是平淡枯燥的新歌学习活动变得生动和富于情趣。歌曲“捡豆豆”歌词简单,旋律优美,夹杂着京剧的韵味,幽默而有趣,但如果引导不当就会给幼儿乏味的感觉。为了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带孩子们在园内散步,观察秋天的景色,并让孩子回家观察大自然的秘密。第二天赵泽涛小朋友就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我:“老师,我发现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都在忙着收割。”由此,我启发幼儿:“是呀,那要是农民伯伯把收获的豆子撒掉了怎么办呢?”孩子们说捡。当我完整演唱完歌曲后问小朋友听到了什么,张一帆说:“我听见歌曲里说颗颗装进小竹篮。”于是我提着一只小竹篮,一边唱一边跳。孩子们来了兴趣,都随着乐曲旋律演唱起来。
二、浅显易懂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引导和情感处理,都能唤起幼儿的回应,使之愿意去亲身尝试、体验。“情感“就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萌芽,而且会在演唱中表现出来。《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通过唱片、电视等时常听到,因此学得很快,特别是第一段歌词几乎没费力气。可是我总觉得缺少了一些内容,那就是歌曲的灵魂——情感。孩子们好象很平坦很机械地在唱这首歌,特别是表达两段歌词中两种绝然不同的情感意境,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没有给人以音乐的那种感染力。为了激发孩子对这首歌曲的情感体验,我引导孩子体会在妈妈怀抱里的那种甜蜜感、幸福感;体会假如让他离开妈妈,离开身边所有的亲人、一个人孤零零时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出乎我意料的是唐心仪小朋友竟眼泪汪汪的,我知道她是想起了自从与她爸爸离婚后一直没有见到的妈妈才会这样的。在她的感染下,我发现本来还不知怎么感觉的其他几个孩子脸上也出现了迷茫、痛苦的表情。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由开始的没感觉到最终的情绪激动,把这个活动推向了高潮。最后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已经能很恰当地把握好情感,使得歌曲具有了生命力。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增强儿童对音乐美的敏感性,而且更是使儿童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学前儿童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环境布置:户外墙面装饰1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