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幼儿告状行为动机分析
本文中的“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这种行为的突出目的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1〕笔者发现:告状是幼儿发起的九种师幼互动行为①中发生频次最多的一种行为,所占比率高达26.4%。〔2〕为什么幼儿如此热衷于告状?他们实施告状行为的动机是怎样的?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认知真实的幼儿社会生活世界,也对幼儿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我们对5~7岁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了专门研究。
一、幼儿告状行为动机的类别与量化分析
(一)幼儿告状行为动机的类别界定
借鉴刘晶波在师幼互动行为研究中现场获得数据的具体方法,〔3〕笔者在一所幼儿园的一个大班和一个中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观察和记录,共获得231个幼儿告状行为有效事件,其中,大班115个,中班116个。通过对全部事件的整理与分析,并结合与幼儿园教师及家长的访谈记录,我们划分出七类幼儿告状行为动机。
1.寻求帮助。指幼儿发现同伴侵犯自己的利益或同伴的行为与自己的意愿发生冲突,但以自己的力量难以做成某件事情或实现某种意图时,借助教师的力量,让教师为自己想办法或帮自己解决。如陆雨涵②试图把马详拉到“娃娃家”去,但马详就是不动。于是他一边拉马详,一边大声向教师告状:“老师,马详刚才不在建筑区,他在娃娃家,我拉他他还不动!”
2.试探教师〔4〕。指幼儿自己不明确教师的要求或意图,不确定同伴的行为是否违背了教师的要求或意图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如在绘画课上,教师在教大家用几何图形画小房子,辛辛见伟伟在小房子旁边画了花草和小鸡,觉得挺好看的,于是举手报告:“王老师,伟伟在小房子旁边画了花草和小鸡。”教师说:“我只要求画小房子。画完了的,画上花草也可以。”辛辛听后,满意地坐下也画起花草来。辛辛的“告状”实质上是在向教师探问“我可不可以画花草或别的什么”。
3.表现自己。每个幼儿天生都具有“我要做个好孩子”的倾向,当看到同伴的“不当”行为时,幼儿会为了获得教师的好感、受到教师关注和认同而向教师告状,以此抬高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如:“老师,你看她把书扔得乱七八糟的,我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老师,你看他把值日牌子弄掉也不知道捡起来,我把它捡起来了”,等等。
4.陈述情况。幼儿会察言观色,能根据教师的言语或行为进行判断,及时向教师告状,陈述一种事实。如:小朋友都忙着剪纸,而朱玉洁却还在一边看书,没等教师问话,一旁的张家其忙跑来伏在教师耳边轻轻地告状:“老师,她经常不做这样的作业,她的作业让她爸爸给撕了!她爸爸说除了做题目外幼儿园的其他活动都不重要,所以都给她撕了!”
5.报复他人。这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嫉妒或报复心理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如:正在吃饭的陈泓听到王正宏在告自己的状,急忙放下手中的筷子狠狠地瞪着王正宏。不一会儿,陈泓也来到教师面前告状:“李老师,王正宏他妈妈说你批评人可厉害了,像只大老虎,而且王正宏他表现一点都不好,一直说脏话!并且说很脏的话!”
6.检举对方〔5〕。这是幼儿为打抱不平或维护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有的幼儿告状,既不是因为发生了纠纷,也不是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依据,而是代人告状或揭发他人的违纪行为。如张纪元跑来告状:“老师,你看徐建文把小雨的头放在椅子上乱敲!”其目的是求得教师对徐建文的批评和对小雨的安慰;某幼儿对教师说“我看见田田把美术角的纸藏在口袋里了”,则是出于对田田行为的不满。
7.嫉妒他人〔6〕。当幼儿看到他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产生了不安、烦恼、痛苦、怨恨等负性情绪,并企图破坏他人的优越状况,这会激发幼儿告状行为。如葛月看到甜甜经常和教师在一起,她很嫉妒,于是向教师告状:“老师,甜甜最烦人了,每次她都是和你一起玩,你看看她老是跑来跑去,她一点也不好,你不要在她这儿了!”说完就上前要拉教师走开。
(二)幼儿告状行为动机在不同年龄班的分布状况
根据上述七类幼儿告状行为动机的分析,我们对231个告状行为事件进行了归类,得到了幼儿告状行为动机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中的统计结果表明,幼儿告状行为动机中发生频次最多的是“寻求帮助”,占总频次的30.2%;居第二位的是“表现自己”,占28.4%;第三位、第四位的是“陈述情况”和“检举对方”,分别占14.7%和14.3%;末三位是“试探教师”、“报复他人”和“嫉妒他人”,分别占5.6%、5.6%和0.9%。对七类动机发生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得χ2=127.897,df=6,p<0.01。即各类动机发生的频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七类告状行为动机的发生频次随幼儿年龄的变化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表现自己”和“寻求帮助”这两类动机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报复他人”、“检举对方”和“嫉妒他人”这三类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这一差异可以这样理解:每个幼儿天生具有“我要做个好孩子”的倾向,中班是幼儿发展的重要过渡阶段,因此,中班幼儿表现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很直接,这也是这个年龄段幼儿天真、正义感的自然流露;大班是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逐步趋向“成熟”,因此同伴间的交往逐渐变得复杂起来,幼儿表明自己态度的方式也趋向间接化,如采用报复、取笑等手段。
二、幼儿告状行为动机的情境与类属分析
对幼儿告状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从总体上勾勒出幼儿告状行为的轮廓,揭示幼儿告状行为的基本特征和年龄发展趋势。但幼儿告状行为是发生在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复杂的互动过程,笔者希望借助于情境分析,通过丰富、详实的案例展现幼儿告状行为动机发生、发展的脉络。与此同时,笔者还对幼儿告状行为动机进行了类属分析,将七类动机进一步归纳为五类。
1.“求助”型告状
这是幼儿为了求得教师公正解决纠纷或请求教师保护自己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它在幼儿的告状行为中占很大比例。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可能出现意见不合、争夺玩具、互相冲撞、以强凌弱等事件。当这些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方或双方就会向教师告状。例如,班里的方新平时很少说话,但她经常走到教师跟前“告状”:“老师,画画时小宝乱动,还碰我!”“老师,王正宏抢了我的插塑板。”……方新的这种“告状”,实际上是希望教师帮助劝说小宝别碰她,帮助她向王正宏要回插塑板,并不是希望教师惩罚被告。
案例1
游戏活动时,王华一人拿着两把小铲子,一旁的陈泓也想玩,但工具箱里没有小铲子了。于是他来到王华的身边大声说:“王华,你有两把小铲子,让我用一把吧!”王华对此不予理睬。陈泓又说了五六遍,王华仍置之不理。“你要再不给我一把,我就去告诉老师了!”陈泓威胁道。王华停下手中的工作狠狠地瞪了陈泓一眼,还是没有让给他一把。等了一会,陈泓跑到王老师面前告状:“王老师,王华有两把铲子,老师说一个人不能玩两把铲子的,但他一把也不让我用!”王老师正忙着其他事情,一时没有理会他。陈泓站在那儿不走,教师只好停下手中的工作,于是,陈泓急忙拉着教师来到王华面前。还没有等教师说话,王华就很不情愿地拿出其中一把小铲子给了陈泓。于是陈泓很得意地拿着小铲子走开了。
从此类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幼儿来说很困难的事情,只要向教师求助,通过教师的干涉,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次点头就能迎刃而解。可见,教师的权威对幼儿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往往会借助教师的权威行使一些凭自己的能力还无法行使的特权。这也是幼儿一遇到困难就向教师告状的原因之一。
2.“求赏”型告状
求赏心理是幼儿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尤其是当同伴出现“违规行为”时,大多数幼儿一旦发现就会迫不及待地向教师告状。这往往是幼儿为了让教师关注自己的表现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如班里的小鱼儿经常向教师告状:“老师,庄周把值日生的牌子掉到地上了,也不知道捡起来!”说着赶紧把牌子捡起来,“你看我每次都会捡起来的。”小鱼儿的这种告状行为并不是为了要制止同伴的行为或者是为了惩罚对方,而是为了向教师表功,获得教师的赞赏。
案例2
今天午餐有小朋友最喜欢吃的虾。陈老师说:“小朋友要有秩序地去洗手,进盥洗室的时候要走着去,不要跑着去。我说过好多遍了,但还是有小朋友不听。还有个别的小朋友在盥洗室玩水,这样不好,知道了吗?谁要是表现好,老师就先给他盛虾!”接着教师忙着盛饭,幼儿则按小组有秩序地排队洗手。第一组的甜甜还没有洗完出来,第二组的小宝就急忙跑着去盥洗室。刚洗完手回来的庄周见状大声向教师告状:“老师,小宝没有听老师的话,他是这样跑着去盥洗室的!他不是像我这样慢慢地走进去的!”说着他做了个跑的动作,接着又慢慢地走了一圈,伸出自己的手让教师看:“老师,你看我的手干净吗?”教师忙着盛饭,没有回答她,只是往她的碗里放了个虾。只见庄周笑嘻嘻地端着碗回来,非常满意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还不时向别的小朋友炫耀:“你看老师给我虾了!”
很显然,本案例中庄周是为了求赏而告状的。当然在告状的同时她也没有忘记让教师赞赏自己:又是语言描述,又是生动形象的动作模仿,还怕教师看不到自己的“优势”,伸出干净的手让教师看。直到教师把虾放到她碗里,她才满意地回到自己位子上,还不忘向同伴炫耀自己:看,我先吃到虾了!表面看起来她是在维护规则,其实是求赏动机使然。
3.“求罚”型告状
案例3
在自由活动时,王华对陈泓通过告状使自己在教师的干预下把小铲子让给他的这件事仍然很气愤。所以,王华来到教师面前伏在教师耳边轻轻告状:“老师,今天陈泓表现一点都不好,跟别人抢东西!而且一直在背后说我不好的话,说很脏的话!”
本案例中的王华是出于报复心理而产生告状行为的。因为告状的内容与陈泓向他要小铲子这件事没有关系,他的“告状”既不是寻求保护,也不是表现自己,更不是关心他人,而是在“告发”。他对陈泓“借助教师的权威来向自己要小铲子”、“向教师告自己的状”这件事耿耿于怀,于是他顺势向教师告陈泓的状,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在此类告状行为中,幼儿告状的动机是报复或嫉妒,告状的目的是希望借教师的力量达到报复的目的。
4.“试探”型告状
这是幼儿为了试探教师的态度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有时幼儿并未和某人发生冲突,却告某人的状,其目的是想试探一下教师对这一行为的态度。假如教师对此持肯定态度,那么,告状的幼儿也会马上做出类似的行为来。
案例4
大班游戏活动时,由于桌子靠着墙,小朋友只能挤在一起玩。这时张贵元把桌子拉到中间,王加腾见状说:“老师没有说把桌子拉到中间,你这样是不行的!”但张贵元对他的话置之不理。于是王加腾转而向教师告状:“老师,你看他把桌子搬到中间了!”柴老师停下手中的工作,看了看情形说:“小朋友觉得挤的话,可以搬到中间!”“噢,老师说了,可以搬到中间!”说着王加腾急忙把自己小组的桌子搬到中间来。
案例5
中班自由活动时,由于部分幼儿要上英语课,于是王老师带着其余幼儿去活动室外面自由活动。有几名幼儿趁教师不注意,跑到其他班的活动区域去玩了。王彦看了看跑出去的同伴,又看了看教师,也想去。但她刚走了几步又回来,跑到活动室里面,大声向教师告状:“老师,你看他们跑到外面去了!”“去吧,只要不大声吵闹就行。”王老师说。王彦听到后像获得命令一样跑了出去。
上面两个案例中的幼儿主要是不能确定某些做法是否违反了规则,是否得到教师的允许,于是就采用询问、提示等策略向教师告状求证。如案例4中的王加腾看到同伴把桌子拉到中间,他也意识到这是解决拥挤的一种好办法,但没有教师的许可,他不敢轻举妄动。于是他采用提示这一策略向教师告状:“你看他把桌子搬到中间了!”在得到教师肯定回答后,自己也立即毫无顾忌地把桌子拉到中间。案例5中的王彦也是一样。看到同伴到其他班的区域去玩,她也非常想去,甚至已经走了几步,但又折了回来,因为她怕这样会违背教师的要求。于是她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向教师告状,得到教师的肯定后才放心大胆地跑向其他班的活动区域。
5.“陈述”型告状
幼儿处于某一种情境中,能根据教师的言语或行为对当时的情境进行判断,及时向教师以告状的方式陈述一种事实或对同伴的行为进行评价(多为消极评价)。如看到教师走到还没有动手做电话机的小雨身边,小朋友纷纷向教师告状:“小雨是我们班最皮的,还什么操都不会做!他做的电话机不如我做的好!”“还有,他还把我的鼻子搞破了!他自己还吃手指,还抠鼻子!真是的!”……此类告状的目的并不是想引起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让教师赞赏自己,也不是想让教师惩罚对方,更不是与对方有利害冲突,只是希望教师能够意识到或者明白对方的行为,即他们告状的目的只是为了明辨是非或者说明一种情况,为了陈述而陈述。
案例6
大班的保育员在给每个幼儿分发牛奶、点心。不知什么原因,周和把自己的点心扔到一边,把牛奶倒到地上。小朋友见状纷纷向教师告状。朱洁跑来大声对教师说:“老师,刚才周和又发脾气了!她把牛奶倒在地上还用脚搓!她怎么经常这样呢?”“对,老师,她可不是好学生!她的脾气可大了,经常乱发脾气。”甜甜伏在王老师耳边悄悄说。王浩宇等小朋友也跑来向教师告状:“老师你看,周和又乱扔东西,她的脾气可大了,现在还改了好多呢!”“对,以前她的脾气可大了!像我爸爸那样!”
案例6中,大多数小朋友都发现,周和发脾气这一行为不符合教师的要求。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乱发脾气”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这种现象与幼儿自我认同的价值观念相违背。幼儿处于价值困境中,于是他们纷纷向教师告状陈述。
三、小结:幼儿告状行为动机的主导倾向--“求助”和“求赏”
经过反复分析,我们将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确立为五种类别。以这五种类别重新考察我们所获得的231个幼儿告状行为事件,我们发现,对于5~7岁幼儿来说,促使他们告状的主要动机倾向为“求助”和“求赏”两种类型。这一结果是与这个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相关联的。相比于成人,幼儿有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其一,社会经验相对贫乏、社会行为技能相对低弱;其二,总希望做个成人眼里的好孩子,渴望从权威人物那里得到对自己的认可。由于前者,许多在成人看来算不得什么的事情,在幼儿那里则往往被看作无法解决的问题、无法承受的压力,进而成为他们遭遇消极情绪的源头。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幼儿只能借助于外界的力量加以调节与控制。在脱离家庭、与亲人分离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幼儿最能依仗的外界力量自然是幼儿园教师,向教师告状求助是他们最为便捷也最为有效的摆脱自己不利处境的渠道。因为后者,幼儿总是试图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他们最为直观的同伴的不当行为,以对它们的否定性报告来满足自己被认可、被赞扬的需要。
手工材料
关键词:告状
- 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对策策略 2013/01/22
- 浅析幼儿园孩子的“告状” 2012/12/14
- 宝宝会告状了 好事?坏事? 2012/04/20
- 浅析幼儿“告状”行为 2011/07/29
- 幼师随笔:正确对待孩子告状 2011/06/16
-
暂无...